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部分重点学校2021-2022学年高...

更新时间:2021-12-30 浏览次数:11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 西周时期,家臣的主要职能是辅助家主管理家务。春秋时期,卿大夫的封邑不断增多,因此家臣的职能已不限于家内,他们也能参与家主的政治、军事等事务。这表明春秋时期(   )
    A . 君主权威开始出现危机 B . 分封制原则被打破 C . 新的社会秩序逐渐孕育 D . 官僚政治得以形成
  • 2. 图1为义和团运动时期的宣传画《舟扇齐心图》。该漫画(   )

    A . 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艺术风格 B . 反映了民众对先进技术的利用 C . 体现了义和团有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D . 彰显了义和团重视社会动员
  • 3. 1913年4月8日,第一届国会在北京成立。在这届国会短暂存在的半年多时间里,不少议员积极问政,对宋教仁案、大借款案、俄蒙协约案、预算案等争执激烈,弹劾案、质询案也层出不穷。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
    A . 政治秩序日益混乱 B . 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 . 宪政观念得到加强 D . 北洋军阀势力逐渐坐大
  • 4. 1949年的《共同纲领》指出,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各民主阶级的联合专政。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作政治报告时称:“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我国(   )
    A .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建立 C . 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D . 社会主义政治体系正式形成
  • 5. 古希腊时期,当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产生对立时,公民往往会鄙视脱离城邦公共生活者,他们称单个公民为白痴。这表明古希腊(   )
    A . 集体主义得到了弘扬 B . 公民政治素养较高 C . 公民缺乏个人自由权利 D . 民主是“多数人的暴政”
  • 6. 1787年6月18日,汉密尔顿在制宪会议上针对有关代表就弗吉尼亚和新泽西的方案进行辩论时,提出建立一个强大的联邦中央政府。为说服与会代表,汉密尔顿还搬出了古代希腊近邻同盟因权力过小被马其顿接管的历史进行佐证。这表明,汉密尔顿(   )
    A . 从古典传统中汲取经验 B . 主张改变美国联邦体制 C . 注重协调两党利益纠纷 D . 借鉴了雅典政治的传统
  • 7. 有学者认为,“9·11”事件对美国造成了巨大的物质损失和心理冲击。随后,美国针对该事件发起“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相反使美国越陷越深,加之虐囚等丑闻的曝光,美国的国际形象急剧下跌。该学者意在强调,美国(   )
    A . 军事实力有所下降 B . 国家利益遭遇挑战 C . 霸权政策害人害己 D . 忽略自身形象塑造
  • 8. 魏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商贾至者,多取富焉”,妇女也是从事商业活动的能手;昔日作为蛮荒之地的南海和交趾,也是“各一都会也”;“广州刺史但城门一过,便得三千万也”;《隋书》记载,东晋南朝时“人竞商贩,不为田业”。据此可知,魏晋时期(   )
    A . 南方贪腐行为相当严重 B . 南方社会经济较为活跃 C . 经济重心南移程度加深 D . 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
  • 9. 图2所示是民国初年某品牌月饼的具有嫦娥奔月图案包装设计。这反映了当时(   )

    图2

    A . 中西结合的绘画风格 B . 广告宣传对文化的传承 C . 食品营销策略的转变 D . 文字设计的多元化追求
  • 10. 据统计,1957年,全国基建投资只有100亿元左右,而到1960年,基建投资却高达1112亿元,全国施工项目高达1815项,职工人数三年内(1958~1960年)增加了3000多万人。这种变化反映出当时中国(   )
    A . “一五”计划初见成效 B . “左”倾错误得到遏制 C . 工业体系趋于完整 D . 经济调整迫在眉睫
  • 11. 表1所示为1620~1621年西班牙大帆船从马尼拉购买中国商品再卖到秘鲁的价格。据表可推知,当时西班牙大帆船贸易(    )

    商品

    马尼拉售价(比索)

    秘鲁利马售价(比索)

    生丝(担)

    200

    1950

    广东缎子(匹)

    5

    50

    织绵(匹)

    4

    40

    天鹅绒(巴拉)

    0.5

    4

    A . 密切了欧美间商品往来 B . 提升了亚洲商品竞争力 C . 挤兑了欧洲工业品市场 D . 推动了远洋贸易的发展
  • 12. 据统计,1966年苏联的军费开支相当于同期美国的2/3,1976年已达到1085亿美元,比美国同期高出1/5;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将12%~13%的国民生产总值直接运用于国防,国防开支占国家预算的45%~50%(美国为25%~27%).这一现象(   )
    A . 弱化了苏联经济发展的动力 B . 说明苏联在冷战中处于优势 C . 反映出美国经济实力的衰退 D . 表明美苏两国开始军备竞赛
  • 13. 老子认为,“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据此可知,老子(   )
    A . 反思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B . 主张构建天下大同的政治模式 C . 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D . 意图恢复小国寡民的社会秩序
  • 14. 北宋文士对一些可以定格和标示自身独特性的绘画元素做出了主观选择和内涵演绎:山水、梅竹等具有人文象征寓意的绘画题材,手卷、扇画等雅玩性质的绘画形制受到文士钟爱,水墨风格也因其笔墨特性和哲学意味而广泛流行。这一审美取向(   )
    A . 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 B . 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C . 得益于自然经济发展 D . 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兴起
  • 15. 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中指出:“调和是人类懒病的天然趋势,用不着我们来提倡。我们走了一百里路,大多数人也许勉强走了三四十里。若是先讲调和,只走五十里,他们就一步都不会走了。”由此可知,胡适(   )
    A . 传承和创新了传统文化 B . 突破了时代的局限 C . 主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D . 崇尚全盘西化思想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图3为唐玄宗时期十五道和重要商业城市的分布图。

    从图3中提取一条信息,并指出其反映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要求:信息准确,问题正确,说明需史论结合。)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2  英国国内棉纺织品工业的阶段性成长规模

    年份

    棉花消费量(百万英镑)

    棉纱生产量(百万英镑)

    棉布生产量(百万英镑)

    纱锭数(百万枚)

    工厂员工数(千人)

    1820年

    120

    107

    86

    7

    10

    1840年

    243

    217

    153

    10

    50

    1845年

    588

    523

    378

    20

    150

    1860年

    1023

    910

    721

    30

    203

    材料二:

    表3  英国海外输出棉纺织品占国内棉纺织品生产比率

    年份

    1820年

    1830年

    1840年

    1850年

    1860年

    1870 年

    1880年

    输出

    53%

    56%

    50%

    61%

    64%

    67%

    74%

    材料三:

    表4  英、美、德棉纺织工业品的世界市场占有率

    类别

    1840年

    1850年

    1860年

    1870年

    1880年

    1900年

    英国

    45%

    39%

    36%

    32%

    28%

    18%

    美国

    11%

    15%

    17%

    23%

    28%

    31%

    德国

    12%

    15%

    16%

    13%

    13%

    16%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日]山口重克《市场经济:历史·思想·现在》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20年至1880年英国棉纺织品行业发展的特点,

      并分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40年代以来欧美主要国家棉纺织品世界市场

      占有率的变化及影响。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统计,1892年汉口的洋行数为45个,人数为374人,至1905年洋行数达到114个,人数达到2151人。1905年,汉口洋行和外国商号最多时达250家,其中有日商74家,英商57家,德商54家,美商22家,法商20家,俄商8家。1896年,洋货进口额首次超过2000万两,到1903年超过5000万两;土货出口额在1893年已超过3000万两,1903年增至5570余万两。从全国范围来看,清末汉口市场每年销售的洋货占长江口岸(除上海外)的2/3,占全国洋货进口总值的10%左右;而土货出口值占到全国的20%左右,不仅远远超过天津,个别年份甚至超过上海。

    ——摘编自刘剀《晚清汉口城市发展与空间形态研究》

    材料二:汉口自开埠通商以来,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同时也是我国内地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据《1865汉口贸易报告》中国旧海关史料》的统计数据,1865年,汉口港进出口贸易总值高达23308865万两。1866~1869年,汉口出口的土产品以茶叶、砖茶、油漆等土特产为主;1901~1912年,虽进出口品种有所增加,但其出口仍以土产品为主。晚清时期,汉口还经营诸如铁轨、机车、水泥、铁器等转口贸易以及由外国商人、洋行及投资厂进行加工、半加工的农产品贸易。汉口的商品“集散中心”或贸易中转站的地位与作用一直保持着,因为

    汉口与国际市场相联系,所以它注定成为国外商品销往内地,内地商品销往国际市场的转运

    中心。

    ——摘编自吕一群《晚清汉口贸易的发展及其效应》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汉口城市贸易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汉口城市贸易发展的深刻影响。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纵观党的一百年奋斗历程,不同历史阶段形成的精神内涵不同,但实质归一,具有完整的共生特质。中国精神不是单一的某一种精神,而是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不断加强对精神生产和精神指引的领导,逐步建构起的一个具有整体架构的中国精神谱系(见表5)

    表5    百年中国精神谱系总表

    时代

    分类

    精神名称

    初创期Ⅰ

    时间名谱系

    地名谱系

    人名谱系

    事件名谱系

    五四精神,二七精神……

    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大别山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苏区精神……

    张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刘胡兰精神……

    红船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

    探索期Ⅱ

    时间名谱系

    地名谱系

    人名谱系

    事件名谱系

    (暂缺)

    大庆精神,大寨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红旗精神……

    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

    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农垦精神,西迁精神,两路精神,右玉精神……

    全面推进期Ⅲ

    时间名谱系

    地名谱系

    人名谱系

    事件名谱系

     九八抗洪精神……

    小岗精神,深圳特区精神,北京奥运精神,上海精神,丝路精神……

    孔繁森精神,女排精神,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

    改革开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疫精神……

    ——摘编自邹绍清《论中国共产党构筑中国精神谱系的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所体现的中国精神谱系中的一种“共生特质”,并予以阐释。(要求:“共生特质”表述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