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题型专练(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1-12-05 浏览次数:42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一般来说,有文字记载之前的历史时期被称为史前时期。下列所示化石、文物、遗址的发现能共同反映出(    )

    A . 中国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70万年前 B . 我国史前时期的化石、文物、遗址全部分布于北京、浙江和山西 C . 我国史前时期结束于距今4000年前 D .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 2. (2021七上·嘉陵期中) 中国是农业大国,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是(   )
    A . 北京人 B . 山顶洞人 C . 半坡原始居民 D . 河姆渡原始居民
  • 3. (2021七上·莆田期中) 下列图片反映黄帝贡献的是( )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4. (2020·广东模拟) 据《史记》记载,周公灭掉了唐国,成王得到消息后用刀削下一片桐叶,与弟弟叔虞开玩笑说:“用此桐叶作为珪(象征爵位的玉器)分封你。”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行封赏礼,于是成王就把唐地封给了叔虞。此则故事反映出西周时期(   )
    A . 诸侯之间经常爆发争霸兼并战争 B . 叔虞要向成王进献贡物、服从调兵 C . 分封诸侯须用桐叶作为象征信物 D . 天子分封诸侯是整个诸侯国授予的
  • 5. (2020七上·北京期中) 《史记·夏本纪》记载:“……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sì)氏。……”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着(    )
    A . 禅让制推行 B . 华夏族形成 C . 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D . 郡县制的确立
  • 6. 小明梦见自己来到了几千年前的商朝,他可能看到的有 ( )

    ①到作坊看青铜冶炼的过程 ②许多信佛者到寺庙上香

    ③阅读孔子编辑的《诗经》 ④将占卜的结果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③④ D . ②③
  • 7. 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这充分表明春秋时期(    )
    A . 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 B . 手工业高度发达 C . 炼钢技术发展 D . 畜牧业发达
  • 8.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不断战争,其主要目的是(   )
    A . 尊崇周天子 B . 吞并其他诸侯国 C . 称霸中原,号令天下诸侯 D . 抵御少数民族的侵扰
  • 9.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副名联所包含的历史事件是(    )
    A . 晋楚争霸、吴越争霸 B . 楚汉之争、吴越争霸 C . 巨鹿之战、吴越争霸 D . 巨鹿之战、楚汉之争
  • 10. 据《史记》载“商鞅治素,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此举( )           
    A . 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 B . 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C . 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 D . 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
  • 11. 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    )
    A . 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B . 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 . 法家备受推崇 D . 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 12. 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  )
    A . 位世袭制 B . 分封制 C . 行省制 D . 中央集权制
  • 13. 淝水之战作为著名战役的典范而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下列成语,不是出自淝水之战的是(    )

    A . 投鞭断流 B . 草木皆兵 C . 风声鹤唳 D . 破釜沉舟
  • 14. 喜欢下中国象棋的人都知道在棋盘上有个“楚河、汉界”。你知道它出自哪场战役?(    )

    A . 巨鹿之战 B . 长平之战 C . 楚汉战争 D . 马陵之战
  • 15. 西汉初年曾经出现过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局面。当时,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课题是(   )
    A . 提倡节俭 B . 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C . “以德化民” D . 加强中央集权
  • 16. 以下是四名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的片段,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 农民张三因为努力耕作受到官府奖励 B . 县官王平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 C . 汉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D . 汉文帝命人仿照阿房宫修建皇宫
  • 17. 我国古代历来重视对地方的管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秦朝推行郡县制 B . 汉武帝实施“推恩令” C . 元朝设中书省管理地方 D . 清朝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 18. 光武帝统治时期,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了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下列各项不属于其采取的措施的是(   )
    A . 多次下诏释放奴婢 B . 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C . 机构改革,多设郡县 D .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 19. 《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以上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哪一历史现象(   )
    A . 丞相权力膨胀 B . 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C . 外戚专权 D . 宦官专权
  • 20. 明确时序是理解历史的基础。下列历史人物在中外交流中做出过突出贡献,其活动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张骞出使西城    ②鉴真东渡    ③郑和下西洋    ④马可·波罗来华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③ C . ①④②③ D . ②①①③
  • 21. 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小明在假期将中国历史教材中涉及的书籍进行分类,如果按学科领域分类,请问分类错误的是(    )
    A . 《天工开物》《金刚经》 B . 《千金方》《本草纲目》 C . 《窦娥冤》《牡丹亭》 D . 《西游记》《三国演义》
  • 22. 三国鼎立局面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如果按照“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
    A . 魏→蜀→吴 B . 蜀→魏→吴 C . 吴→蜀→魏 D . 蜀→吴→魏
  • 23. 自东汉到西晋,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 民族交融的加强 B . 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 C . 西晋短期统一的作用 D . 北方政权力量弱小,不能抵挡
  • 24. 《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无积聚而多贫。”《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江南地区发生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B .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C .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 . 南方文化比北方文化先进
  • 25. ( ) 中国古代,“衣服有制”。正朔服色,向来被视为国家根本之所系,是传统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变易服饰,往往是古代社会制度和风俗习尚变迁的一个标记。下列哪位帝王的变革措施可体现这一特点(    )
    A . 北魏孝文帝 B . 汉武帝 C . 秦始皇 D . 隋文帝
  • 26. 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民族友好、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局面。下列历史事件不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
    A . 北魏孝文帝改革 B .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 . 玄奘西行 D . 回族的形成
  • 27. 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下列关于北方民族交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各民族经济交往密切 B . 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C . 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 D . “胡”“汉”观念仍很明显
  • 28.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 华佗—“麻沸散” B .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C . 蔡伦—改进造纸术 D . 祖冲之—《兰亭集序》
  • 29. 下列人物与他们的作品对应错误的是(    )
    A . 吳道子《送子天王图》 B . 司马光《资治通鉴》 C . 贾思勰《农书》 D . 李时珍《本草纲目》
  • 30. 山东寿光是中国“蔬菜之乡”,也是北魏著名农学家贾思勰的故乡。他的一部著作被称为“中国五大农书之首”。这部著作是(   )
    A . 《伤寒杂病论》 B . 《大明历》 C . 《史记》 D . 《齐民要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