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

更新时间:2021-11-29 浏览次数:108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表是G46次列车福州至北京南区间的运行时刻表,则(  )

    车次

    出发站

    出发时间

    到达站

    到达时间

    历时

    里程

    G46

    福州

    15:15

    北京南

    22:40

    07:25

    1528 km

    A . 表中“22:40”表示时间间隔 B . 研究该列车从福州至北京南全程的时间,可以把列车视为质点 C . 该列车从福州至北京南的位移大小为1528km D . 根据表中数据能求出该列车从福州至北京南的平均速度大小
  • 2. 足球运动是目前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项目之一,深受青少年喜爱。如图所示为四种与足球有关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1中,如果气打得足够足,则静止在草地上的足球可能不发生形变 B . 图2中,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足球由于接触而受到相互作用的弹力 C . 图3中,足球受到来自鞋的压力是由于鞋发生了形变 D . 图4中,足球离开地面上升过程中,不再受重力作用
  • 3. 若物体做加速度恒定的变速直线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初速度越大,则物体其末速度一定越大 B . 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量不一定相同 C .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变,速度方向可能改变 D . 物体运动时,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 4. t=0时刻,A、B两质点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两质点的x-t图象如图所示,其中B为抛物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质点的初速度为0 B . B质点加速度先向正方向,后向负方向 C . 前6s内,A质点的平均速度小于B质点的平均速度 D . 前6s内,A,B两质点之间的距离在3s时达到最大
二、多选题
  • 5. 关于历史上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 . 为了解决无法测量位移的困难,伽利略改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B . 伽利略通过实验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 C . 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冲淡”了重力的影响,便于时间的测量 D . 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下落比轻的物体快”
  • 6. 某质点沿一条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关于该质点在0~t1和t1~t2两段时间内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两段时间内的速度方向相反 B . 0~t1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于t1~t2的平均速度 C . 两段时间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D . 0~t1加速度逐渐减小,t1~t2加速度逐渐增大
  • 7. 如图所示,A、B两物体的重力分别是GA=5 N,GB=6 N。A用细线悬挂在顶板上,B放在水平面上,A、B间轻弹簧的弹力F=2 N,则细线中的张力FT及地面对B的支持力FN的可能值分别是(  )

    A . 3 N和8 N B . 7 N和8 N C . 7 N和4 N D . 3 N和4 N
  • 8. 动车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每节车厢上。使其既具有牵引动力,又可以载客。而动车组就是几节自带动力的车辆(动车)加几节不带动力的车辆(也叫拖车)编成一组,若动车组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第一个120m所用时间是12s,紧接着通过第二个120m所用时间是8s。则(  )
    A . 动车组的加速度为0.5 m/s2 B . 通过第一个120 m的末速度等于12 m/s C . 通过第一个120 m的末速度大于12 m/s D . 接下来的8 s内通过的位移为152 m
三、实验题
  • 9. 如图所示,将两个光电门A、B在安装在气垫导轨上,测得A、B间距离为L=60.00 cm。为了测量滑块的加速度,在滑块上安装了一宽度为d=1.00 cm的遮光条。让滑块以某一加速度依次通过光电门A、B.现记录了遮光条通过两光电门A、B的时间分别为0.010 s、0.002 s。则滑块加速度 m/s2 , 滑块在A、B间的平均速度 m/s。

  • 10. 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
    1. (1) 除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细绳、钩码、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还必须使用的有_________(填选项代号);
      A . 220 V的50 Hz交流电源 B . 4~6 V的50 Hz交流电源 C . 电源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D . 刻度尺 E . 秒表 F .   天平
    2. (2) 在使用上述仪器进行的某次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下如图所示的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已知纸带上每相邻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打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七个计数点。

      由纸带计算打下计数点2时物体的速度v2 =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 (3) 由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 11. 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弹簧弹力的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时,安装好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弹簧上端平齐,将m=50 g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测出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所得数据经处理,在坐标纸上描点,如图(重力加速度g取9.8 m/s2)。

    1. (1) 根据所测数据,在图中作出弹簧弹力F与弹簧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l的关系图线;
    2. (2) 根据所绘的关系图线可判断,在弹性限度内,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关系满足胡克定律。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 (3) 实验中若没有考虑到弹簧的自重,对弹簧劲度系数的测量结果有无影响?(填“有”或“无”)。
四、填空题
  • 12.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刹车,其位置x随时间t的关系是x=18t-t2 , x的单位是m,t的单位是s,则该汽车刹车后1 s时的速度大小为 m/s,前10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m/s。
五、解答题
  • 13. 如图所示,现有两根完全相同的轻弹簧S1 , S2原长均为L0 =40cm,劲度系数为k =3×102 N/m,竖直悬挂的重物A和B质量相等,且处于静止状态,弹簧均在弹性限度内,已知S2的长度为L2 = 55 cm(g取10 m/s2)。求:

    1. (1) B的质量;
    2. (2) 轻弹簧S1的长度。
  • 14. 如图所示,直杆长L1=0.4 m,窗户的高度为L2=2 m。直杆静止于窗户上方某处。某一时刻,将直杆自由释放,直杆能保持竖直下落。已知直杆下端到达窗户上边缘正前方的速度为1 m/s(忽略空气阻力,g取10 m/s2),求:

    1. (1) 释放时直杆下端距窗户上边缘高度H;
    2. (2) 直杆经过窗户过程的平均速度。
  • 15. 2021年10月,受台风“圆规”影响,福建多地遭受暴雨袭击,能见度极低,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安全。某高速公路同一直线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轿车和货车,其速度大小分别为v1=30 m/s,v2=20 m/s,轿车在与货车距离s0=12 m时才发现前方有货车,此时轿车立即以恒定加速度刹车。已知轿车从刹车开始的3 s内通过的位移为72 m,两车可视为质点。
    1. (1) 轿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大小a1=?
    2. (2) 若轿车在刹车的同时给货车发信号,货车司机经t0=1 s收到信号并立即以加速度大小a2=2 m/s2加速前进,从轿车给货车发出信号开始计时,经过多长时间两车速度相同?
    3. (3) 在(2)问的条件下,试通过计算分析两车是否相撞。若会相撞,从出轿车给货车发出信号开始计时,求两车相撞的时间与位置;若不相撞,求两车的最近距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