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1-11-29 浏览次数:8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每题2.5分,共75分)
  • 1. 面对断壁残垣、江山破碎的社会状况,刘秀勤于国政,改革开拓,使东汉王朝在一片焦土和废墟中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史称(   )
    A . 文景之治 B . 光武中兴 C . 贞观之治 D . 大定之治
  • 2.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转折性事件。2017开始,中小学教材已经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的起点是(   )
    A . 卢沟桥 B . 九一八事变 C . 华北事变 D . 西安事变
  • 3.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
    A . 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 . 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 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 4. 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朝廷直接管辖的有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朝廷直接管辖的有108郡、国。推动这一变化的是(  )
    A . 郡国并行制推行 B . 中朝制的确立 C . “推恩令”实施 D . 察举制的实行
  • 5. 南宋《梦粱录》记载临安“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都城纪胜》载:“(临安)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与唐朝前期相比,材料中反映南宋(   )
    A . 只有临安商业分布非常广泛 B . 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C . 开始突破政府对商业时空的限制 D . 城市的商业功能增强
  • 6.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较清明,经济恢复并迅速发展,国力增强,史称(   )
    A . “文景之治” B . “光武中兴” C . “开皇之治” D . “贞观之治”
  • 7. 宋太祖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其核心是围绕(   )
    A . 削弱主要将领和丞相的权力 B . 解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C . 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 D . 削弱地方军队的实力
  • 8. 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船队规模巨大,人员众多,庞大的船队依然能够保证较高的航行准确度,并开辟多条新的航海路线。由此可知,当时(   )
    A . 指南针普遍用于航海 B . 地圆学说得到广泛认可 C . 明朝欲武力征服海外 D . 已有大量人口移民海外
  • 9. 达·芬奇把艺术创作与科学探索相结合,创作了如图所示的30多幅人体解剖手稿。这些作品(   )

    A . 催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B . 彰显宗教改革的影响 C . 标志着近代科学兴起 D . 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 10. 古代世界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下表中的国家(地区)与文明成果对应正确的是(   )

    国家(地区)

    文明成果

    A古埃及

    金字塔和太阳历

    B古巴比伦王国

    《十二铜表法》

    C古希腊

    《汉谟拉比法典》

    D古罗马

    《荷马史诗》

    A . A B . B C . C D . D
  • 1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推行的目的是(   )

    ①实现民族平等    ②实现民族团结    ③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④实现民族独立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2. 20世纪初期,欧洲形成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使得国际局势日益紧张。由此可知,它们当时(   )
    A . 防范政治危机的发生 B . 极力地维护世界和平 C . 欲打击社会主义运动 D . 寻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 13. 朱襄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要求在日常生活中体察自己的道德,在处世态度方面,则强调中庸原则,认为做到中庸就能“和”。朱熹的这一思想旨在(   )
    A . 提高个人道德素质 B .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C . 宣扬儒家中庸思想 D . 树立理学统治地位
  • 14. 陈旭麓在其《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只有实现自身近代化过程中,中国才能真正抵抗一个近代化了的侵略者。”可见,他认为在近代中国(   )
    A . 自身变革须先于抵御外侮 B . 工业化是最为迫切的任务 C . 武装斗争无助于民族独立 D . 反封建与反侵略应有机统一
  • 15. 汉初儒生贾谊在《过秦论》中提道:“(秦始皇)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这些史实集中反映了(   )
    A . 儒学在秦朝的遭遇 B . 秦朝百姓生活的困苦 C . 秦始皇暴虐的性格 D . 秦朝巩固统一的举措
  • 16. (2021高三上·天津开学考) 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时期与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基本处于同一时代,但却创造了奴隶制民主政治模式。其根本原因是(    )
    A . 海洋文明的地理特点 B . “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C . 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 D . 古代农业、手工业发达
  • 17. 对下表解释正确的是(   )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

    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建立具有浓厚封建专制色彩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1871年德、意统一

    实行君主立宪制

    A . 发展资本主义的潮流开始出现 B . 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扩展 C . 各国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D . 资产阶级代议制政府在欧美确立
  • 18. 1866年,日本的江户、大阪等城市出现了“米骚动”,这说明日本(   )
    A . 幕府统治的基础开始动摇 B . 武装倒幕运动揭开了序幕 C . 幕府统治遭到了人民反对,危机四伏 D . 封建社会的农民缺乏法律意识
  • 19. 作出了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判断的重要会议是(   )
    A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 中共十四大 C . 中共十八大 D . 中共十九大
  • 20. 老子说:“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该思想(   )
    A . 凸显了法治精神 B . 倡导战胜自然 C . 体现了家国统一 D . 蕴含辩证思维
  • 21. 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的改革力量领导了日本的明治维新。但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取消了武士佩刀和“格杀勿论”的特权。对此,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成员出现了以下几种解释,其中较为合理的是( )
    A . 武士自己取消自己的权力,一定是历史的误传 B . 武士们这样做是为了讨好天皇,做做样子而已 C . 领导改革的是资产阶级化的武士,当然要取消封建特权 D . 日本的武士阶层文化水平较高,政治觉悟高于普通民众
  • 22. (2021高一上·吉林月考)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是杜甫《望岳》中的诗句,其中“齐鲁”地名的称呼最早与哪一制度有关(   )
    A . 郡县制 B . 分封制 C . 科举制 D . 行省制
  • 23. 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思想家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
    A . 道家、法家 B . 道家、墨家 C . 道家、儒家 D . 儒家、法家
  • 24. 在古罗马,丝绸的价值等同于同等重量的黄金,古罗马人以能穿上中国丝绸为荣。中国的丝绸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下列事件与汉代丝绸之路开辟有关的是(   )
    A . 张骞通西域 B . “文景之治” C . 颁布“推恩令” D . “光武中兴”
  • 25.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贪财好利,为政暴虐,引发了“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乘乱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   )
    A . 镐京 B . 洛邑 C . 平城 D . 新郑
  • 26.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蕴涵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提出这一思想主张的学派是(   )
    A . 儒家 B . 法家 C . 道家 D . 墨家
  • 27. 20世纪初,在反对袁世凯尊孔复古的活动中,兴起了一场旨在通过“塑造新国民”进行文化救亡的运动。该运动是(   )
    A . 护国运动 B . 护法运动 C . 新文化运动 D . 五四运动
  • 28. “官失其守,学术分裂,由天子而诸侯、而私学,乃百家之背景也。”材料指的是(   )
    A .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 . 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 C . 焚书坑儒 D . 商鞅变法
  • 29. 《秦琅琊台刻石》记载:“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书同文字。”这里的“文字”指(   )
    A . 楷书 B . 隶书 C . 小篆 D . 行书
  • 30. 20世纪初,在反对袁世凯尊孔复古的活动中,兴起了一场旨在通过“塑造新国民”进行文化救亡的运动。该运动是(   )
    A . 护国运动 B . 护法运动 C . 新文化运动 D . 五四运动
二、材料分析题(25分)
  • 31. 20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了三位伟大人物,他们既关注革命事业,又思考经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孙文学说第八章“有志竟成”》

    材料二: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于孙先生的原则的。……按照孙先生的原则和中国革命的经验,在现阶段上,中国的经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 (1) 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认为欧洲“犹有社会革命”的原因。为避免类似革命的发生,他先后提出了哪些主张?
    2. (2) 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有关新民主主义国家的经济和政治主张。并指出这些主张与孙文学说之间的关系。
    3. (3) 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发展经济的思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