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

更新时间:2022-08-17 浏览次数:83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和运用(共27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激发了全民的千年“诗心”。刚播不久的《朗读者)则通过朗读精美的文字,用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进而传播出精神,展现出人生。对于满眼的娱乐与喧器,《朗读者》 节目就像慢慢翻看的一本书,没有的画面,更无的情节,随着主持人亲切温和的语调,观众地投入, 静静地倾听与欣赏。这里每个朗读者所朗读的内容,都是根据自己的经厉和感受所选,或如和惠的春风,或如消滑流淌的溪水,或如①________ (pīng tíng)婉约女子的细语,或如微风轻轻②________ (yáo yè)着树梢,拨动心弦。

    1. (1) 请你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文字。
    2. (2) 请你结合语境,将正确的选项写到相应的横线上。

      A .跌宕起伏

      B .情不自禁

      C .惊心动魄

    3. (3) 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 2. 综合性学习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上购物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购物方式,为了解这一商业模式的特点,某中学以“网上购物"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以下任务。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不仅网上购物已经蔚然成风,而且开网店也成为一种创业模式。在网购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尤其是价格优势的影响下,网购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网上购物包罗万象,任何商品都可以进行网购,动动鼠标就能让喜爱的商品退达到家中,这样的购物形态已经开始普及。现在,一些实体店出现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网购造成的。

    1. (1) 请在横线上补填一个句子,使之能领起下文。
    2. (2) 某机构曾对大学生的网络购物支付方式做了一个抽样调查,结果如下。请你认真阅读表格,提取一条结论。

      大学生网络购物支付方式调查表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非支付宝网络支付

      货到付现金

      邮局付款

      银行转账

      分期付款

      所占比例

      37.2%

      20.8%

      33.4%

      2.2%

      6.2%

      1.2%

    3. (3) 小雨的妈妈是名网购达人,一有时间就在各大购物网站闲逛,一“逛”就是好几个小时。小雨觉得这样对身体不好,而且买来的许多商品也无实际用处,但妈妈仍然乐此不疲。假如你是小雨,你要怎样说服她?请把要说的话写在下面。(不少于50字)
  • 3. 古诗默写
    1. (1) 闲来重钓碧溪上,。(李白《行路难》 )
    2. (2) 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
    3. (3) ,边秋一厘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4. (4) ,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 《长沙过贾谊宅》)
    5. (5) ? 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 (6) 因思杜陵梦,。(温庭筠《商山早行》)
    7. (7)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 《岳阳楼记》)
    8. (8) 野芳发而幽香,。(欧阳修《醉翁亭记》 )
    9. (9) “帆”是古诗常用意象。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尽显能慨激昂的气概:李白在《行路难》中,以“ ”抒发了自己一展宏图、实现抱负的宏伟理想。
  • 4. 诗歌鉴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 )

    A . 这首诗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抒发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B . 诗歌的领联,运用奥故,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C . 诗的颈联,运用比喻抒发个人身世之感,其中也包含着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 D . 诗的尾联,“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明诗人并不消极气馁,而是要重新抖擞振作。
二、阅读(共45分)
  • 5. 文言文阅读完成问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雷所阻。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紅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 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袁中道《夜雷》)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余强饮三大而别

      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复不

      ④鲁直所

    2.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②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3. (3) [甲]文中“”写出了西湖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夏,铮铮有声”从听觉角度,反衬
    4. (4) 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二点。
  • 6. 非连文本阅读完成问题。

    材料一:

    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的概念,大湾区文学建设具有天然的文化基础。首先表现在语言、文化传统相通,创作资源共享,比如电影领域经常涉及李小龙、黄飞鸿、叶问等题材,翻陈出新。其次,大湾区文化底蕴深厚,基础设施建设齐全,各类文艺团体繁多,文学创作、传播、接受的条件相当出色。再次,粤港澳之间文学创作人才流动频繁,借此机会成立粤港澳文学工作坊,也是希望起到推动作用,为粤港澳文学互动发挥示范和领头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人文湾区建设还立足于区域平等,由广东、香港、澳门共商、共建、共赢,三地文学界人士贡献智慧,共建平台,共享成果,但“大湾区文学”绝不仅因为作家生活在“9+2”的城市区域里面。

    粤港澳大湾区的“9+2城市群”,图片来源于网络

    湾区经济大概有这么几个特性,比如海洋特征、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开放意味着吸纳、聚合、创新。这样一种新 的经济形态、新的经济生活特点,聚集起来就不单是“9+2”,而是全球的、世界性的。充满创新的经济生态给文化、文学带来的可能是湾区文学最值得关注,量有文章可做、最能出彩的地方。因为它是全新的经验,对作家来说既是一种挑战,无疑也是巨大的机遇,必然为我们的创作提供-片新的天地,所以,湾区经济的特性不仅给大湾区文学建设提供条件,对中国文学来说,这是值得期待、也非常有意义的。

    (节选自《人文湾区的共建与共享——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研讨会纪要》,有删改)

    材料二: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这个提法是有前瞻性的,是一个未来主义的概念。近年来,中国科幻文学在世界开始有了较大的影响。刘慈欣的书在美国卖得很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让人眼前一亮,这让美国人认识到了中国文学具有未来主义视野的一面。

    由此,把大湾区文学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来时,也要重视它未来和前瞻的特质。岭南文化固然悠久广博,但我不赞成总去追忆她有多么辉煌的历史。岭南文化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其1840年以后的现代文化。近代以来,在中国各个时间节点,岭南文化都是独领风骚的。从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这几个重要人物到引领改革开放这样的重大事件,都有一种“杀出一条血路来"的精神。所以,岭南文化中的现代文化对中国发展影响很大。

    如果不强调这种现代文化,就是把岭南文化的优势搞没了。正如我们要理解深圳的精神,不是简单地讲深圳的历史,而是应讲深圳这40 年来贡献了怎样前所未有的经验,是什么样的城市精神让它可以容纳数以千万计的外来人口,让不同的文化在这里激荡。只有通过强调现代文化,才能使岭南文化变得与众不同。为什么深圳这样一个看起来没有什么历史的地方,文化产业却遥遥领先?因为文化产业属于现代文化,与历史是否悠久并无直接关联。文化是有可能在另外一种形态上实现自我发展的,关键要有开新的气魄。因此,“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要有新气象,也不妨从岭南的现代文化中找寻资源,而不是去追忆、回望。

    (节选自谢有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现在和未来》,《光明日报》

    材料三:

    2020年12月23日,深圳文坛年度盛事——第七届“深圳十大佳著"评选活动颁奖礼在中心书城北区大台阶举行,10部具有鲜明风格和现代气息的文学作品获此殊荣。

    “深圳十大佳著”评选活动创办于2014年, 作为国内唯一着眼于一座城市的文学奖,“深圳十大佳著”评选活动以扎根本土的坚守,以一部部代表深圳的优秀文学作品,以对于文化事业的主动担当,构筑了精神意义上的“文学深圳”。当人们从文学这个侧面打量深圳,看见了一幅极具深圳特质的蓬勃文学景象,大大打开了深圳作为一个大都会、乃至一个“文化身份”的概念,充沛展现了包容开放、敢为人先的“大深圳”内涵。

    这个致力于深圳最具权威性、专业性和导向性的本土文学好书评选文化品牌,体现了该奖项立足深圳、放眼全国乃至世界的宏大眼光,也体现了深圳建设区城文化中心城市、为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贡献力量的恢弘气魄。

    (节选自 《深圳晚报》,2020年12月23日)

    1. (1) 阅读材料一,说说大湾区文学建设有哪些基础条件?
    2. (2) 阅读材料一中划线句子,将你觉得表达准确的词语写出来,并说说你的理由。

      充满创新的经济生态给文化、文学带来的可能是湾区文学最值得关注,最有文章可做、最能出彩的地方。

    3. (3) 概括材料二中作者所表达的观点。
    4. (4) 结合三则材料,为深圳的文学建设提三点建议。
  • 7. 文学类文本阅读完成问题。

    护林人

    ①这天,他在一片树林里迷了路。他的大排量摩托车、手机和导航仪都帮不上他,他热切盼望能见到一个活生生的人。“有人吗?”他近乎声嘶力竭地喊道。

    ②"喊什么?别吓着她。” 随着铜质般的声音望去,只见一位护林老人站在林子里。老人高高的个子,六十多岁,目光严厉且有神,古铜色的脸与身后的树干一个颜色。

    ③老人朝身后的小道摆摆头说道:“跟我来吧。 ”他骑上摩托车追上老人,刚想叫声大爷,老人头也不回地说道:“把你那电驴子关掉,她闻不了油烟味!”他听了心里有点不快。你老伴又没在跟前,这油烟味能呛得着她吗?可他嘴上没说,乖乖地推着摩托车跟老人来到他的住处。

    ④老人让他把摩托车停放到门前,领他进屋坐下,又转身去了厨房。这间屋子并不大,套间里面有一个土炕,是老人睡觉的地方,旁边放着一部老式电话机,外间有一张自做的小方桌,几个从山上砍来的小木墩,算是老人的客厅了。他老伴并没有在屋里,也许在厨房里忙着吧。

    ⑤过了一会,老人回来了,手里端着两个盛满热水的搪瓷茶缸。老人把其中的一个搪瓷茶缸放到他面前,说道:“今儿你就住我这,明天我送你出山。”他点头答应,随后又迫切地问道:“大爷, 您这里有电吗?”老人说:“没有。 ”他失望地把手机扔到小桌子上,说道:“我的手机早没电了, 这可怎么办?”老人说:“ 你为啥不早说,我能给你充电。”

    ⑥他纳闷,没电怎么能充电?于是他跟着老人一起来到屋外。老人指着窗台上一块巴掌大的太阳能板告诉他,这是用来给手机充电的。他又指指山坡上另几块更大的太阳能板说,那是晚上用来照明和做饭的。

    ⑦临近中午,他的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他从摩托车上拿下自己的包,取出一些罐头香肠和矿泉水要与老人分享。不料老人看到这些东西后,脸色-下沉了下来,他冷冷地说道:“快把你这些东西收起来,全是些垃圾,她也不喜欢这些东西。”老人又一次提到了她,可他始终没见到她的影子,这让他的好奇心大增。他想问,又不敢贸然开口。老人要去做午饭,他提出做帮手,老人坚决不同意,说:“你坐着就行, 什么都不要管。”

    ⑧那天,他第一次品尝到了真正的野味大餐,全是山里的绿色产品,吃得他酣畅淋漓,大呼过瘾。正在这时,老人的电话响了。老人抄起电话一听便大发雷霆,他对着话筒高声叫道:“告诉你免崽子,老子说过多少遍了,你那四个轮的我就是不坐,我自己会走,我再说一遍,她不喜欢那油烟味!”说完,老人生气地挂掉了儿子的电话。

    ⑨老人气呼呼地坐下来,又转脸对他说:“听着,你明天也不准骑那两个轮的电驴子。”“那我怎么走啊?”他问。老人朝山下一指说道:“坐船!”他起身朝山下一望,原来山下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蜿蜓通向山外。

    ⑩晚上,老人打开了屋子里的灯,让他到里屋的土炕上休息。他这时突然想到老人的那个“她”,便问道:“那大娘睡在哪?”老人征了怔,然后说:“早没了。”他就更加好奇:“那她怎么还怕油烟味?”“不,是林子。”老人说。“林子? ”老人一口一个“她”,说得那么亲切,原来说的是林子。他不禁又问:“林子也会呼吸? ”

    ⑪“怎么不会?”老人用深沉的口吻继续说道:“这林子呀,也是有生命和灵性的,她们也会哭,也会笑,也喜欢洁净清新的空气,也会讨厌那油烟味。”

    ⑫他的心仿佛被针扎了一下,他第一次听到有人这样来描绘大森林,也为自己以前的一些做法感到脸红。那晚,他与老人并排而卧,闻着老人身上特有的松香味道酣然入睡。

    ⑬第二天一早,他随老人来到小河边,把摩托车推到小船上。老人说声坐好,手中的竹竿轻轻一点,小船便顺水而下。不到半个小时,小船便慢慢靠在岸边,老人指着远处的一条小道说:“从这走, 你就可以到县城了。记住,下次来,可别再骑这电驴子了,她是不喜欢油烟味的。”

    ⑭第二年开春,他果然骑着单车来春游,却没能见到老人。他站在老人的小屋前喊了一声,一位五十岁左右的汉子走过来,说道:“喊什么呢, 别吓着她!”

    ⑮他听着耳熟,却不是老人。

    ⑯汉子说,老人是他父亲,年初为了检拾游人扔下的垃圾掉下山崖,去世前,坚决要儿子答应他,一定要看护林子。

    ⑰他随汉子来到老人坟前,深深鞠上一躬,告诉老人,他这次没骑电驴子,请老人安心。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9年2期,作者:付卫星)

    1. (1) 在老人的口中,“他”的摩托车是“两个轮的电驴子”,他儿子的小汽车是“四个轮的”。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2. (2) 这篇小说,篇幅虽短,在行文上却有很多处伏笔和照应。请指出至少三处伏笔和照应的内容。
    3. (3) 第⑪段画横线的句子有何深刻的含义。

      “这林子呀,也是有生命和灵性的,她们也会哭,也会笑,也喜欢洁净清新的空气,也会讨厌那油烟味。

    4. (4) “喊什么呢,别吓着她!”护林老人和他的儿子都说过这样一句话。结合全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 (5) 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
  • 8. 名著阅读完成问题

    为了更好地阅读《艾青诗选》,班级成立了研学共同体,以小组为单位对《艾青诗选》进行为期三周的主题阅读活动。以下是小蒋所在小组的部分活动。

    1. (1) [积累夯实]阅读艾青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创作的诗作,挑选自己喜欢的篇目背诵。

      小蒋没有听清要求,误将艾青的一首1978 年后创作的诗歌纳入背诵篇目,请帮他挑选出来。( )

      A . 《大堰河——我的保姆》 B . 《黎明》 C . 《鱼化石》 D . 《煤的对话》
    2. (2) [朗诵品味]小组合作朗诵《我爱这土地》,品味诗歌情感。

      对于“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句的朗读设计,小珍和小珠产生了分歧。

      小珍:我认为应该读得深沉一些, 语调下抑。

      小珠:我觉得应该读得激昂一些,语调上扬。

      你更赞同谁的朗读设计?结合诗歌说明理由。

    3. (3) [含英咀华]根据名家点评,有针对性地赏析艾青诗歌。

      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聂华苓)

      请以《复活的土地》为例,说说你对聂华苓这句话的理解。(选择其中一点阐述即可)

      《复活的土地》

      腐朽的日子

      早已沉到河底,

      让流水冲洗得

      快要不留痕迹了;

      河岸上

      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

      到处是繁花与茂草;

      而从那边的丛林里

      也传出了

      忠心于季节的百鸟之

      高亢的歌唱。

      播种者呵

      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

      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

      大地将孕育

      金色的颗粒。

      就在此刻,

      你——悲哀的诗人呀,

      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

      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己的

      久久负伤着的心里:

      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

      在明朗的天空下

      已复活了!

      苦难也已成为记忆,

      在它温热的胸脸里

      重新漩流着的

      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1937年7月6日

三、写作与书写(48 分)
  • 9. 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成长是一道明媚的忧伤——忧伤和着欢喜, 失落和着欣慰,喧哗和着宁静。告别昨天,回想成长的历程,才发现生活中那些刻骨铭心的忧伤,往往是激发成长的正能量。总有一些忧伤让我们瞬间长大——或经历挫折, 变得坚强;或愧对深情,学会感恩:或失去拥有,懂得珍惜:或品尝苦果,收获启迪……

    请以“这份忧伤让我  ▲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字数不少于700字,字迹工整,不出现真实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