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2-03-31 浏览次数:40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
  • 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消息二则》的作者是毛泽东.两则消息报道的都是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事情。 B .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中,对奖金来源的介绍是消息的主体。 C .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记叙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中夺冠一事。 D .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航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写的是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上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 2.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退(kuì) 舰(zhuó) 毁(zhuì) 首(qiào) B . 然(qiǎo)    发(bān)    轻(yíng)   列(lǐn) C . 息(bǐng)    要(sài)    紧(bēng)    着(qiū) D . (qiè)    裁(zhòng)    灭(jiān)    刻(juān)
  • 3.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督战    泻气    呼啸   摧枯拉朽 B . 遗瞩    巨额    由衷   惊心动魄 C . 浩瀚   业已    澎湃    白手起家 D . 考验    潇洒    酷似    振耳欲聋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通过中国杭州G20会议,使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多边发展合作进入解新时代。 B . 里约奥运中国女排逆境中团结合作、勇于拼搏夺冠的精神正在逐渐被弘扬和发展。 C . 只有不断改进创新,多开展像“唱红歌,颂祖留"歌瑶比赛样的活动,就能更受师生们的欢迎。 D . 央视汉字书写大赛节目的播出,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 5. “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里都有一个少年光锋队“模范进”,他们都是十二岁至十七岁(照外国算法实际是十一岁至十六岁)之间的少年。他们都来自中国各地,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难苦。”

    (摘自《红星照耀中国》第十篇“战争与配平”)

    上面语句中的“他们”被埃德加嘶诺亲切地称““。

  • 6. 下面是某班同学拟写的一副对联,但下联不符合对联要求。请你帮他修改。

    上联:陶渊明安贫乐道东篱采菊

    下联:狱中书志忠肝义胆文天祥

    修改为:

  • 7. 古诗文默写
    1. (1) 攀条折其荣, 。 《庭中有奇树》
    2. (2) 《龟虽寿》一诗中。表现作者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意志的诗句是:
    3. (3)  ,松柏有本性。《赠从弟》
    4. (4) ,行止依林阻。《梁甫行》
    5. (5) 《浣溪沙》中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
    6. (6) 自非亭午夜分,。(郦道元《三峡》 )
    7. (7)  ,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8. (8) 自康乐以来,。( 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
    9. (9) ,水中藻、荇交横,。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二、阅读(40分)
  • 8. 阅读《野望》,完成下列各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幕望,拔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 (1) 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点明躬耕归隐身份,表现了悠游自在喜悦心情; B . 頷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 C . 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 D . 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2.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9. 文言文阅读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籽]①祠;供奉相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略无

      王命急宜

      ③不以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

    2. (2) 给[乙]文中的划线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4. (4) [甲][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
    5. (5) [甲][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 10.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毛泽东

    ①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远,     

    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曹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曹于此地起兵,发功反对王弥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划秀的二十八个主要于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遇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始终未能达到目的。

    ③最近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两星期前已放弃开封,现又放弃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阌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已全部为我解放。

    ④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实行英勇的进军以来,一年多时间内,除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以外,最大的成绩,就是在大别山区(鄂豫区)、皖西区、豫西区、陕南区、柯柏区、江汉区、江淮区(即皖东一带)恢复和建立T稳国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并极大地扩大了豫皖苏军区老根据地。除江淮军区属于苏北军区管辖外。其余各军区,镜属于中原军区管辖。豫皖苏区、豫西区、陕南区、桐柏区现已连成一片,没有敌人的阻隔。这四个军区并已和华北连成一片,我式装力量,除补上野战军和地方军一年多激烈战争的消耗以外,还增加了大的一十万人,今后当有更大的发展。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体,而且枝叶茂盛了。在去年下半年的一个极短时间内,我们在这一区域曾经过早地执行分配土地的政策,犯了一些策略上的“左”的错误。但是随即纠正了,普遍地利用了抗日时期的经验,执行了减租减息的社会政策和各阶层合理负担的财政政策。这样,就将一切可能联合或中立的社会阶层,均联合成中立起来,集中力量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势力及乡村中为最广大群众所痛恨的少数恶霸分子。这一策略,是明显地成功了,敌人已经完全孤立起来。

    ⑤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国中各个孤立据点内的敌人,如像开封、南阳等处,不得不被迫弃城逃窜。南阳守敌王凌云统率的军队是第二军、第六十四军以及一些民团,现向襄阳逃窜。

    ⑥襄阳也是国民党的一个所谓“绥靖区”,第一任司令官康泽被俘后,接手的是从新疆调来的宋希濂。最近宋希濂升任了徐州的副总司令秉前线指挥所主任。去代替原任的杜聿明。杜聿明刚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致。又逃到了葫芦岛。王凌云到襄阳,大概是接替宋希濂当司令官.但是从南阳到襄阳,并没有走得多远,襄阳还是一个孤立据点,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1. (1) 请将新闻的导语补充完整。
    2. (2) 第②段的画线部分是新闻中的背景材料。请分析毛泽东引用这则背景材料的作用。
    3. (3) 品读下列语句,完成问题。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4. (4) 本文语言准确精炼,试举例说明。
  • 1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株海棠

    ①那年,我们办公室搬迁,该搬的东西基本上都在新办公室现位,最后只剩下一盆海棠,同科室的小李气喘吁吁地搬着它,站在新办公室门口说:“这盆海震放哪?”科长急忙用手指着我的办公桌,应声道:“就放在窗下三惠办公桌头吧。”于是,这株海棠便经常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我默默瞥一眼那株大叶海棠。又矮又小又境,盆中的黑土链兮兮的。叶片皆是星星点点的麻脸。从未见它开过花,使一棵山润里的野蔫,留它何用?扔掉算了,我不愿经常在眼前看到它那猥琐的形象,令人心里不舒服,但领导喜爱,只好听其摆布了。

    ③我想起古代名士却偏爱海棠,宋人苏东坡描述:“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装。”还有诗句赞道:“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金人元好问也有诗句吟道:“枝间新绿一重,小蕾深藏敏点红。爱惜芳心荚轻吐,且救桃手阃春风。”他们把海棠描绘得如此高雅,让我费解。

    ④冬去春来,在我桌边的那株海棠疯长起来,进入初夏竟超出办公桌半米高。好像天天都在变,叶子又肥又大又嫩又绿,颜色由浅变深,生机勃勃,这使我对它有了好感。

    ⑤某日,我心里颇烦,默默坐于办公桌旁,紧蹙眉头,透过宽大的玻璃窗口,仰望窗外那蓝天高空,飘荡着的几朵白云,在缓缓变化着不规则的形状。良久,收回目光,便不由自主地把视线落在面前那株大叶海棠,上,细观之,发现它的茎、叶、花都很奇特,心里不禁一颤,原来海棠竟然这么美呀!

    ⑥那株静静的海棠,主茎有拇指粗,像青竹节似的。茎节处有小毛刺儿,并生发出许多幼嫩的枝杈,有长有短。主茎像一根支柱,支撑着那枝杈上宽大繁茂的叶子。这些叶子肥大而奇特,中间凹陷,勺子似的,正面呈深绿色,背面呈朱红色,如同天上的红云。叶子边缘有毛茸茸的如发丝细的小锯齿。轻轻扒开叶子,叶下隐藏着一朵朵红得像胭脂的小花,层层叠叠,簇拥在一起,似花环套花环,形成一个鲜艳的大花球。花螄如同压扁的小山桃,又像少女染红的手指甲。嫩黄色的花蕊,包裹在花瓣中间,含而不露。朵朵盛开的鲜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沁人心牌。它默默地隐藏在海棠叶下,不愿炫耀自己。由这些花点缀出的整株海棠,漂亮极了,这不由让我想起词人李清照的词句:“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⑦我终于明白那些古人钟爱海棠的情结,明白了科长为什么不让丢掉那盆海棠的原因。原来,它竟是如此之艳丽,如此之娇媚,这不得不使我改变对海棠的看法了。从此,我精心养护这株海棠,使它枝繁叶茂、鲜花常开,使它为我们的办公室增添一份生机和春意。

    ⑧后来每当我细细观赏这株海棠时,心里就有一番感慨,假如当初很讨厌它,把它扔掉,或挪走,或让它干枯而死,那我很难改变对海棠的看法,或永远不会发珊它的美;再如每人都像我这样,老是带要对事物最初的判断眼光去审视一切。那我们的生活将会是怎样的呢?

    1. (1) 通读全文,找出表现“我”对海棠情感变化的词语成短语。

      心理不舒服→→不禁一颤→

    2. (2) 文章第③段引用了苏东坡、元好问的诗句。第⑥段引用李清照的词句。分别有什么作用?
    3. (3) 文章最后说“后来每当我细细观赏这株海棠时,心里就有一番感慨"。请你说说自己从作者的感慨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三、写作(50分)
  • 12. 小作文

    请你做一名小记者,拟写一则消息,报道班级。社区或更大区域内发生的新鲜事。

    要求:1)200字左右。

    2)注意所报道消息的真实性。

  • 13. 大作文

    请以“那一刻,我没有回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

    2)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