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开放双语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

更新时间:2021-11-23 浏览次数:15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 1. 2021年7月,超强台风“烟花”在浙江省舟山市登陆,给当地带来强风暴雨。从水循环的途径来看,台风过境属于(   ) 
    A . 水汽输送 B . 地表径流 C . 降水 D . 蒸发蒸腾
  • 2.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至今许多仍在实践中应用。下列叙述中与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
    A . 适时打顶去心,可促植株开花结实。(据《农桑辑要》) B . 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据《广志》) C . 肥田之沃,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据《齐民要术》) D . 前摘未熟红柿,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据《格物粗谈》)
  • 3. 餐桌上的酒水、饮料种类丰富,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 
    A . 纯牛奶 B . 玉米糊 C . 冰水 D . 白酒
  • 4. 国庆期间,小科从杭州坐飞机到北京旅游,在空中他感觉飞机颠簸得很厉害,此时飞机处于大气层中的(   )
    A . 对流层 B . 平流层 C . 中间层 D . 暖层
  • 5. 下列能反映我国新疆内陆地区气候特征的是(   )
    A . B . C . D .
  • 6. 下列关于水的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氢气燃烧生成水,可以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 . 水的电解过程中正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1:2 C . 水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D . 可以通过电解水来大量制取氢气
  • 7. 下列关于四个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乙                 丙                  丁

    A . 甲图,“拔罐”既能说明大气有压强,又能说明人体内部有压强 B . 乙图,马德堡半球实验,选用不同直径的半球,拉开半球时所用的力相同 C . 丙图,医生用注射器给病人注射药物是利用了大气压的原理 D . 丁图,如图所示的自制气压计,瓶内水柱升高说明外界大气压强增大
  • 8. (2018八上·杭州期末) 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 粗盐称量 B . 粗盐溶解 C . 浊液过滤 D . 蒸发结晶
  • 9. 选择优良种子,是农业丰收的基本保证,盐水选种是我国农民常采用的选种方法:将待选的种子放入浓度适当的盐水中后,良种沉入水底,次种则漂浮于水面,很快就能完成选种工作,如图所示。但盐水浓度的把握是关键,如果盐水的浓度太低,则可能(   )

    A . 所有种子都漂浮在水面 B . 所有种子都不受浮力 C . 只有少量次种漂浮 D . 良种漂浮,而次种下沉
  • 10. 科技周活动中,小明设想在密封的轮船两侧加装一对上下表面弯曲程度可调的“机翼”,就可以将轮船改装成 “水下飞机”, “水下飞机”可以通过调节“机翼”上下表面的弯曲程度来实现上浮、下潜和停留在深水中,下列四幅“水下飞机”的截面图表示它下潜时情况的是(   )
    A . B . C . D .
  • 11. 如图所示为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其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   )

    A . 干旱、洪涝、霜冻 B . 寒潮、台风、霜冻 C . 干旱、暴雪、沙尘暴 D . 干旱、寒潮、沙尘暴
  • 12. 如图,在已调好的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放上两个一模一样装满水的桶,其中右桶上飘着一小木块。关于天平会向哪边倾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天平不倾斜 B . 向左盘倾斜 C . 向右盘倾斜 D . 无法判断
  • 13. 诸暨市持续推进“五水共治”,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河道管理人员需要定期用网兜(如图所示)来打捞河道漂浮物,这种方法最接近(   )

    A . 沉淀法 B . 蒸馏法 C . 过滤法 D . 结晶法
  • 14. 下列关于动植物对气候的适应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为减少水分蒸发,沙漠中的植物叶子变得很小,甚至变成针刺状 ②沙漠中的植物根系都很短,这样可以减少水分流失 ③热带草原上的斑马用迁徙的方法度过干旱季节 ④狮子用夏眠的方法度过高温干旱季节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③
  • 15. (2018八上·兰溪月考) 若给你一块小木块、一只量筒、水、酒精、一根细针,你能完成下列实验中的哪几种()
    ①测出木块的质量;②测出木块的体积;③测出木块的密度;④测出酒精的密度
    ⑤测出木块所受水的浮力;⑥测出木块所受酒精的浮力.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②③④⑤ D . ①②③④⑤⑥
  • 16. (2020·金华·丽水) 如图为金鱼吐出的某个气泡在温度恒定的水中上升过程的示意图。该过程中气泡密度和受到浮力的变化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 . 密度和浮力都不变 B . 密度和浮力都变大 C . 密度变小,浮力不变 D . 密度变小,浮力变大
  • 17. (2016·杭州) 一杯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若不考虑溶剂的蒸发,则剩余溶液与原溶液相比(  )

    A . 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 . 溶质质量不变 C . 溶液质量不变 D . 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 18. 如图为北半球某地锋面气旋图(其中数值为大气压值,且P1>P2>P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锋面甲为暖锋、乙为冷锋 B . ①范围为冷气团控制,②为暖气团控制 C . 该地中心被高压区控制 D . 甲过境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 19. 一个鸡蛋漂浮在装盐水的烧杯中,在慢慢往烧杯里注入清水直至鸡蛋沉入杯底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鸡蛋在露出部分越来越少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越小 B . 鸡蛋在露出部分越来越少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越大 C . 鸡蛋从悬浮到沉入烧杯底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越小 D . 鸡蛋从悬浮到沉入烧杯底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不变
  • 20. 20℃时,在盛有100g水的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0克的A、B两种物质,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烧杯甲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 . 烧杯乙中溶液质量是130克 C . 烧杯甲中溶液降温过程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D . 任何情况下,A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B物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 21.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请填写以下的科学知识:
    1. (1) 夏季雷雨前鱼会纷纷游到水面上来,这是因为气压了,使得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下降。(选填“升高”或“降低”)。
    2. (2) 用冰来冷却海鲜食品或用来保鲜时,通常冰块应放在食品的(选填“上部”或“下部”)。
    3. (3) 衣服上有油脂等脏物时,用水洗是洗不掉的,这是因为油脂在水中的能力比较弱。
    4. (4) 烹煮牛肉汤时,为了解汤的咸味是否适宜,取锅中少量汤品尝即可,这是因为溶液具有性。
  • 22. 从自然界中获得的粗盐,含有较多的杂质,需要精制。为了除去粗盐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设计了如图A、B、C三个步骤。

    1. (1) B步骤称为
    2. (2) C步骤中,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该       (填字母)。
      A . 移去酒精灯,停止搅拌 B . 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 C . 继续加热蒸干水分,再移去酒精灯
  • 23. 1654年,马德堡市长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1. (1) 实验中,他们把两个铜半球壳灌满水后合在一起,再把水全部抽出,此时球内接近,周围的把两个铜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
    2. (2) 如图,某校同学用底面积为500cm2的平底压力锅代替铜半球模拟上述实验,在山底比在山顶拉开锅的最小拉力要(假设山底与山顶气温相同)。在山底,当锅两边受到的拉力均为4000N时,锅恰好被拉开,此时锅内空气的压强约为Pa(大气压取105Pa).
  • 24. 如图所示,密闭的玻璃罩内有三个小实验:甲为敞口烧瓶内装有保持95℃的热水来探究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乙为用装满水的杯子和盖着的薄塑料片来验证大气压的存在;丙是充有一定量空气的气球。当用抽气机不断抽去罩内空气的过程中,请你推测:甲实验中的热水会  ;乙实验中薄塑料片会  ;丙实验中气球的体积会 

  • 25. 读下面人体内血糖含量的调节图:

    1. (1) X代表人体正常的血糖,A代表人体血糖正常 血糖值,在C处发生的变化是,导致在E处的变化是
    2. (2) 胰岛素分泌不足可能导致病。
  • 26.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科学的基础实验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现欲配制一瓶75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克。
    2. (2) 请用图中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3. (3) 图中某步骤错误,该若不进行改正,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4. (4) 实验室用15%的氯化钠溶液配制120克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15%的氯化钠溶液克,加水克。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 27. 为何漂浮在水面上的竹筷一般都是横躺着而不是竖直的?这一现象引起了小科的思考。

    【思考】漂浮在水面上的竹筷只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因为它们是一对力,所以竹筷应该能竖直地静止在水面上,但事实并不如此。

    【实验】小科以内含金属块的中空细塑料管模拟竹筷进行实验探究。如图所示,把一个质量适当的金属块,固定在一根底端封闭的中空细塑料管内的不同位置后,分别轻轻地竖直放到水和浓盐水中,观察它是否能始终保持竖直。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表:

    金属块位置

    液体

    a

    b

    c

    d

    不能

    不能

    浓盐水

    不能

    不能

    不能

    【分析】

    ⑴把金属块和塑料管视为一个物体,金属块位置的改变,会改变物体的位置。相同条件下,这一位置越低,细管在液体中能竖直漂浮的可能性越大。 

    ⑵分析金属块固定在c点时,细管放入水和浓盐水中时的实验现象可知,相同条件下,浮力作用点的位置相对细管底端越(选填“高”或“低”),细管在液体中能竖直漂浮的可能性越大。

    其实,上述实验现象还需要用杠杆、能的转化等知识来解释,有待于继续研究……

  • 28. 某海滨学校的一位生物教师在“学习强国”完成答题一项时,看到这样的内容:刚孵化出来的小比目鱼的眼睛生在两侧,在鱼体长到大约3cm长的时候,眼睛开始发生移位,一侧的眼睛向头的上方移动,渐渐地越过头的上缘移到另一侧,直到接近另一只眼睛时才停止。”专家分析,这种外形的不对称,是其在变态发育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的缘故。为此该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外探究题:探究比目鱼的眼睛位置变化是否与甲状腺激素有关?

    某同学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将三个相同的玻璃缸,分别贴上标签甲、乙、丙,每天记录比目鱼生长发育的情况(如下表)。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步骤

    甲缸

    乙缸

    丙缸

    分别加入5000mL海水

    分别加入同时期孵化出的小比目鱼1条

    每天分别加入等量鱼食,水温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不加任何制剂

    加入适量的甲状腺激素制剂

    加入适量的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制剂

    实验现象

    鱼体长到3cm时眼睛开始发生移位

     

    鱼体长到3cm时眼睛没有发生移位

    1. (1) 本实验设计中,有一处存在明显的缺陷,请你指出
    2. (2) 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缸。 
    3. (3) 完善实验方案后,请你推测乙缸内的实验现象:
    4. (4) 在饲养正常的蝌蚪的水中放入甲状腺激素,可使蝌蚪提前变成很小的青蛙。结合这两个实验可以得出,甲状腺激素能够
  • 29. 小明用2mL的注射器、量程为0~10N的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粗略测量大气压的值,本实验的原理是二力平衡和p=

    步骤一: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步骤二:如图所示安装好器材,水平向右缓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2N。(选填“静止”或“刚被拉动”)。

    步骤三: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长度为4.00cm。

    步骤四:算出大气压强值为Pa

    同组的小华分析了影响实验结果的可能因素后,对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①将步骤一改为:先将注射器内抽满水,再竖直向上推动活塞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便于

    ②取下橡皮帽,重复步骤二的操作,读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3N。由此可知,此时活塞所受到的(选填“摩擦力”或“大气压力”)为0.3N.小华根据改进后测得的数据,重新计算了大气压的值。

四、分析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
  • 30. 氯化钠和氯化铵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氯化铵

    29.4

    37.2

    45.8

    55.2

    65.6

    77.3

    1. (1) 0.9%的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药剂,其溶剂为 
    2. (2) 4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37.2g氯化钠和氯化铵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的水,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所示,则乙烧杯内溶液的溶质是 

      求出此时甲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 0.1%)

  • 31. 如图甲所示,水平放置的方形容器里有一个重为8N、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物块M,M与容器底部不密合。以5mL/s的恒定水流向容器内注水,容器中水的深度h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请解答下列问题:

    1. (1) 当t=140s时,物块M在水中处于(填“沉底““悬浮”或“漂浮”)状态。
    2. (2) 当t=140s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是多少?
    3. (3) 图乙中a的值是多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