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考生物复习微专题13 细胞增殖

更新时间:2021-11-19 浏览次数:120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1高三上·安顺月考) 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 依次通过解离、染色、漂洗等步骤制作临时装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B . 制片时应使细胞分散开来,以便于观察 C . 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伸长区,再换用高倍镜观察各个时期的细胞 D . 选取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
  • 2. (2021高三上·安顺月考) 如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分裂图像,对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丙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B . 甲、乙、丙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与DNA分子数比例都为1∶2∶1 C . 甲细胞进行中心体倍增,发出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 D . 该生物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
  • 3. (2021高三上·安顺月考) 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相关细胞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分裂间期,核糖体上合成多种蛋白质 B . 在分裂前期,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 . 在分裂中期,叶绿体为着丝点的断裂提供能量 D . 在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赤道板的形成
  • 4. (2021高三上·蓬溪月考) 如图所示为某细胞进行分裂过程中细胞内DNA含量变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AB段,DNA进行复制,所需的酶有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②若该细胞为动物细胞,由细胞膜、核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和中心体膜等构成生物膜系统 ③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在CD段该细胞中央平面将出现赤道板 ④若该细胞是动物细胞,在BC段该细胞中有中心体在活动 ⑤若该细胞是蛙的红细胞,在BC段不会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A . ①②③④⑥ B . ①③⑤ C . ②③④ D . ①④⑤
  • 5. (2021高三上·大庆开学考) 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的动态连续变化 B . 解离的目的是用蒸馏水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开来 C . 染色之后要进行漂洗的目的是洗去多余的碱性染料 D . 制片时压片的目的是为了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 6. (2021高三上·大庆开学考)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A . 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倍增 B . DNA的复制和染色体的加倍 C . 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D . 染色体数加倍和姐妹染色单体形成
  • 7. (2021高三上·大庆开学考) 图1表示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同一生物体内处于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据图可知正确的是(  )



    A . 图1中BC段细胞一直含有同源染色体  B . 图1不能表示有丝分裂中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变化 C . 图2中乙、丙细胞分别处于图1中的BC段和DE段 D . 图2中甲细胞不可能是极体,丙细胞不可能产生精子
  • 8. (2021高三上·月考) 如图为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个细胞核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关系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图中所示的时期中,甲、乙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 . 乙→丙和戊→丁所发生的主要变化均为着丝点分裂 C . 甲只能代表精子或卵细胞,形成甲时细胞质发生不均等分裂 D . 在戊时期,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 9. (2021·成都模拟) 用含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15N—T)和3H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3H—U)的培养液培养蚕豆根尖细胞,测得一个细胞周期中两种核苷酸被利用的速率如图所示。已知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细胞周期为20h。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b点时,细胞正在大量合成RNA B . d点时,细胞中DNA含量达到最大值 C . ce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会改变 D . 该有丝分裂过程中,分裂期不超过6h
  • 10. (2021·成都模拟) 下列关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  )
    A . 制作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时,可用盐酸洗去多余的龙胆紫染料 B . 要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必须观察活细胞的动态变化过程 C . 统计观察到的不同时期细胞数目的比例可以判断各时期在细胞周期中的比例 D . 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视野中数量最多的是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的细胞
  • 11. (2021高三上·邯郸开学考) 若在动物细胞培养液中加入阻止 解旋的药物以评估其对细胞分裂的影响,下列判断中合理的是(   )
    A . 细胞中会一直存在染色体 B . 细胞中基因表达会正常进行 C . 细胞周期将停滞在分裂末期 D . 复制被阻断,细胞分裂受抑制
  • 12. (2021·深圳模拟) 科研人员用显微镜观察被化学药剂处理过的某种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发现有的细胞中的部分姐妹染色单体末端黏合,进而在着丝点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形成“染色体桥”(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碱性染料染色后,经解离、漂洗再进行观察 B . “染色体桥”结构增加了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C . 据图中染色体形态判断该细胞处于分裂间期 D . 图中细胞与同时期正常细胞的着丝点数目相同
  • 13. (2021·浙江) 在 DNA 复制时,5-溴尿嘧啶脱氧核苷(BrdU)可作为原料,与腺嘌呤配对,掺入新合成的子链。

    用 Giemsa 染料对复制后的染色体进行染色,DNA分子的双链都含有 BrdU 的染色单体呈浅蓝色,只有一条链含有 BrdU 的染色单体呈深蓝色。现将植物根尖放在含有BrdU的培养液中培养,取根尖用 Giemsa 染料染色后,观察分生区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色情况。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 . 第一个细胞周期的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都呈深蓝色 B . 第二个细胞周期的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着色都不同 C . 第三个细胞周期的细胞中染色单体着色不同的染色体均为1/4 D . 根尖分生区细胞经过若干个细胞周期后,还能观察到深蓝色的染色单体
  • 14. (2021·全国乙卷) 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下列关于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在间期,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形成16个DNA分子 B . 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含2个DNA分子 C . 在中期,8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易于观察染色体 D . 在后期,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分开,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
  • 15. (2021·浙江模拟) 用不同浓度的药物X处理洋葱根尖一段时间后,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特点,并统计有丝分裂指数(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数×100%),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盐酸解离的主要目的是杀死细胞 B . 药物X抑制分裂的作用机理是抑制DNA复制 C . 浓度为0时的结果出现的原因是多数细胞没有进入细胞周期 D . 浓度为10μmol·L-1实验组在一天中不同时间段有丝分裂指数可能超过4%
  • 16. (2021·滨州模拟) 细胞周期沿着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后期)和M期(细胞分裂期)四个阶段有条不紊地运行,离不开细胞周期中关卡和调控因子的作用。关卡能够检测核DNA复制及染色体分配质量,只有相应的过程进行完全,细胞才能顺利通过关卡进入下一个时期。如图为细胞周期中的3个主要关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连续分裂的细胞中调控因子呈现周期性变化 B . 关卡1和3可负责检测DNA是否有损伤 C . DNA复制不完全的细胞不能通过关卡2 D . 染色体未全部与纺锤体相连的细胞不能通过关卡3
  • 17. (2021·辽宁模拟) 图甲、乙是某二倍体生物(2N=4)细胞的某分裂时期染色体行为示意图,其中P1、P2、M1、M2表示不同的染色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乙细胞正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 B . 甲和乙细胞中都含有4条染色体,8个核DNA分子 C . 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均可发生在甲、乙所示时期 D . 甲和乙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最多可含有4个染色体组
  • 18. (2021高一下·临朐月考) 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增殖过程中的染色体与核 DNA 数目比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BC 段形成的原因是 DNA 复制 B .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 CD 段 C . DE 段的变化是着丝粒分裂所致 D . 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不符合该变化曲线
  • 19. (2021高三下·南海月考) 细胞核在细胞增殖时发生消失与重建,重建细胞核时,膜小泡聚集在单个染色体周围,形成核膜小泡,最终融合形成细胞核,过程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膜小泡的组成成分中有磷脂和蛋白质 B . 核膜小泡彼此融合,形成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核膜 C . 核膜小泡形成完整细胞核的过程与生物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 D . 重建后的细胞核中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和染色体解螺旋
  • 20. (2021·南京模拟) 在细胞周期中有一系列的检验点对细胞增殖进行严密监控,确保细胞增殖有序进行。周期蛋白cyclinB与蛋白激酶CDK1结合形成复合物MPF后,激活的CDK1促进细胞由G2期进入M期;周期蛋白cyclinE与蛋白激酶CDK2结合形成复合物后,激活的CDK2促进细胞由G1期进入S期。上述调控过程中MPF的活性和周期蛋白的浓度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周期蛋白发挥作用的时间主要是分裂间期 B . 抑制CDK1的活性可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2/M检验点 C . 抑制cyclinE蛋白基因的表达,促进细胞由G1期进入S期 D . 蛋白激酶CDK2可能参与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合成的调控
  • 21. (2020高三上·微山开学考) 动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差异可以体现在(   )
    A . 动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构成纺锤体 B . 动物细胞中心粒在间期倍增,成为两组 C . 高等植物细胞由中心体发出星状射线形成纺锤体 D . 高等植物细胞分裂末期,由赤道板直接形成新的细胞壁
二、双选题
  • 22. (2021高三下·苏州开学考) 研究发现,受精卵分裂时,首先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纺锤体,之后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纺锤体。科研人员用药物N处理部分小鼠(2n=40)受精卵,观察受精卵第一次分裂,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A最终可能分裂成1个双核细胞和1个单核细胞 B . 细胞B最终可形成两个双核细胞,每个核中有20条染色体 C . 双纺锤体可能会导致多核细胞的产生从而终止胚胎发育 D . 药物N能抑制两个纺锤的相互作用,其最可能是秋水仙素
三、实验探究题
  • 23. (2021·成都模拟) 秋水仙素是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中提取的植物碱,有剧毒,在较高的浓度(≥0.2%)时可抑制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但在低于此浓度时对细胞分裂有何影响并不清楚。为此某兴趣小组设置了两个浓度梯度,通过实验研究秋水仙素对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有丝分裂指数=进行分裂的细胞数/总细胞数)。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完善该实验相关步骤:

      ①将白皮大蒜鳞茎置于清水中培养,待长出1.5cm左右的根时备用。

      ②剪取培养好的大蒜根尖分成甲、乙、丙三组后,分别用溶液进行处理。

      ③根据预先设定的时间取样放入蒸馏水中清洗,然后在固定液中固定。

      ④将固定后的根尖放入由两种试剂混合形成的解离液中进行解离,然后再进行漂洗、染色、压片、镜检。观察时,应选取分生区的细胞,该区域细胞的特点是。若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出现多层重叠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2. (2) 根据图示结果分析,0.1%的秋水仙素溶液对大蒜根尖细胞分裂的作用效果是,判断的依据是。除此而外,该实验还能得出的结论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