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泰安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1-11-24 浏览次数:10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19九上·长沙月考) 下列由美国《科学》杂志曾评出的十大科学进展中的研究,主要属于化学探究领域的是(   )
    A . 观测太阳系外行星 B . 绘制癌症基因图谱 C . 计算物质的重量 D . 研制高温超导材料
  • 2. 下列生活用品是由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物质制成的是(   )
    A . 塑料脸盆 B . 木质家具 C . 自行车轮胎 D . 不锈钢饭盒
  • 3. 下列著名诗词所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与化学变化相关的是(   )
    A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B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 .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D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4. 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A . 火箭发射    B . 水车汲水 C . 太阳能热水器    D . 风力发电
  • 5. 实验桌上有一包黑色粉末,为验证该粉末是否为铁粉,有同学提出将磁铁放在黑色粉末上方,观察是否能被吸引。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 猜想假设 B . 收集证据 C . 得出结论 D . 反思与评价
  • 6. (2018九上·沈阳月考) 下列玻璃仪器名称错误的是()
    A . 普通漏斗 B . 锥形瓶 C . 集气瓶 D . 长颈漏斗
  • 7. 下列实验项目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是(   )
    A . 配制溶液——烧杯 B . 少量试剂的反应——试管 C .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 D . 盛放液体药品一一广口瓶
  • 8. (2015九上·大连期中) 某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体的状态.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   )

    A . 固态、液态、气态 B . 气态、固态、液态 C . 固态、气态、液态 D . 液态、气态、固态
  • 9.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 取用粉末固体 B . 滴加液体 C . 加热液体 D . 熄灭酒精灯
  • 10. (2021·枣庄) 2021年3月29日是第26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下列标识与安全无关的是(   )
    A . B . C . D .
  • 11. 实验室加热约100mL较大量液体,使用的仪器组合是(   )

    A . ①③④⑥ B . ②③④⑥ C . ①③④⑤ D . ②③⑤
  • 12. 进入化学实验室做实验时,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和操作规程。下列行为中,符合实验室安全规则要求的是(   )
    A . 加热操作时,要凑近加热仪器直接观察 B . 为了便于观察,可直接闻药品的气味 C . 实验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D . 实验结束,将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
  • 13. 下列事实都能从微观角度进行解释,主要体现“分子间隔与物质状态有关”的是(   )
    A . 八月桂花飘香 B . 25m3的天然气加压可装入0.024m3的钢瓶中 C . 物质热胀冷缩 D . 相同质量的水和冰所占体积不同
  • 14. 在化学实验中,实验操作要保证人身安全和仪器、试剂的安全,试剂安全是指操作应避免造成试剂的污染或变质。下列操作要求中不是从试剂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
    A . 不能用未经清洗的非专用胶头滴管吸取另一种试剂 B .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C . 从试剂瓶倒完试液后,应立即盖紧瓶塞 D . 用药匙取用一种药品后,取另一种药品前必须擦拭干净
  • 15. 下列对水(H2O)的微观构成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 .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 . 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D .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 16. 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②水的天然循环过程中水分子的大小、间隔和运动速率都发生了改变

    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

    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⑤水在天然循环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④⑤ D . ①②③④⑤
  • 17. 如图是用来净化河水的简易装置,下面对该净水器分析正确的是(   )

    A . 能杀菌消毒 B . 能将硬水变成软水 C . 能得到纯净水 D . 能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 18. 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内设有许多直饮水机,其中水处理的过程如图所示。步骤③对应的作用是(   )

    A . 吸附杂质 B . 过滤 C . 杀菌消毒 D . 蒸馏
  • 19. 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针对“人呼出的气体中的成分”进行的科学探究活动:①呼出的气体是什么②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水蒸气③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水蒸气④将呼出的气体对着干冷的玻璃片,发现玻璃片上出现水雾⑤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上述各环节的正确顺序是(   )
    A . ①③④②⑤ B . ①③②④⑤ C . ①②③④⑤ D . ①③④⑤②
二、多选题
  • 20. 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 B . C . D .
三、填空题
  • 21. 化学的学习使我们真正认识到了化学改变世界的作用。
    1. (1) 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世界的重要途径。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创造出我们的物质,也可以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还能实现物质与的转化。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和,同时将 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2. (2) 如图,科学家们已经能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到原子和分子,而且实现了对原子和分子的移动和,以及复制、改造和分子。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

  • 22. 认真观察4幅图片,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物质燃烧实验都有三个明显现象①发出一定颜色和强度的光和火焰②放出大量的热③生成了一种或几种不同于反应物的物质。请描述镁条燃烧(如图1)的现象;其中最能说明镁条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2. (2) 如图2:A处发生的变化是(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与B处变化不同的原因是
    3. (3) 图2中B处与图3发生的变化中都有发光、放热的现象,请你判断是否都是化学变化(填“是”或“否”);由此可得出,发光、放热的变化(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4. (4) 图4甲实验:点燃蜡烛,把一根木条放在蜡烛火焰上约1秒后取出,根据图中现象说明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乙实验:能观察到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澄清的石灰水,由此推断出蜡烛燃烧产生了,发生了变化(“物理”或“化学”);在燃烧过程中石蜡固体先熔化变为蜡油,进而蒸发变为蜡蒸汽,发生了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出此可出化学变化中(填“一定”,或“不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 23. “用微粒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请根据下面提供材料结合你所学知识,用分子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一万个氧气分子连接起来的长度还不到1微米。

    材料2: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所得液体体积小于200mL。

    材料3:蔗糖晶体放置在空气中不会“消失”,而放入水中会很快“消失”。

    1. (1) 材料1说明:
    2. (2) 材料2说明:
    3. (3) 材料3说明:
  • 24.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分类标准不同所得分类结果也不同。物质可以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其分类依据是。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纯净物的是

      ①海水②氧化镁③洁净的空气④冰水混合物⑤二氧化碳⑥食盐水

    2. (2) 分离混合物常用的方法有:①沉降②过滤③吸附④蒸发⑤蒸馏。选择合理的方法分离下列混合物:

      a.除去河水中的泥沙(填序号,下同);

      b.从海水中获取食盐

      c.用海水制蒸馏水

      以上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可归纳为两种思路:一是,如沉降、过滤等;二是把需要的物质提取出来,如(填名称)。

  • 25. 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 (1) 图A是向试管中倾倒液体的操作,指出其中的一处不正确
    2. (2) 小亮同学用图B所示方法加热固体,小菲同学说这套装置存在问题,应立刻改正。改正方法是;改正装置的原因是
    3. (3) 图C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4. (4) 用图D装置进行蒸馏,冷凝管中的冷水应从(填“a”或“b”)进入。
四、综合题
  • 26. 小明同学去泰山旅游时,用瓶装了一些山下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如图1)进行实验,最终制得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水样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
    2. (2) 如图2是小明同学用来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时所采用的过滤装置图。写出图2中存在的明显不正确:①;②。过滤操作中发现过滤速度慢的原因可能是,(任写一条,下同)过滤后发现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是
    3. (3) 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4. (4) 向清水中加入液氯消毒剂,其作用是;向制得的蒸馏水中滴入肥皂水,会产生现象。由此可证明,蒸馏水为(填“软水”或“硬水”)。
    5. (5) 上述水的净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步骤是
  • 27. 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的特征时做了如图四组实验:

    已知:1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2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3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

    1. (1) 实验一:甲同学用小烧杯取约40mL蒸馏水,向其中滴入5-6滴酚酞试液,搅拌均匀,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将此酚酞溶液分别取用,先向一支试管中倒入少量溶液,再将剩余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烧杯中。

      ①如图1所示,向盛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慢慢滴加氨水,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红色。由此可知氨水呈性。

      ②如图2所示向烧杯C中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观察几分钟,烧杯A中酚酞溶液颜色变红色,烧杯B中酚酞溶液颜色没有变红。这一现象可得出分子具有的特征为;其中B烧杯的作用是

    2. (2) 实验二: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乙同学将实验一进行了改进(如图3所示);

      ①同时挤出A、B胶头滴管中的浓氨水,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②设计A、B对照实验的目的是;为保证该实验的客观性,需控制的变量有(回答两条即可)。

      ③对比图2、图3实验装置,分析改进后的优点是(写一条即可)。

    3. (3) 实验三:丙同学设计实验如图4所示,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块糖,立即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水平线,一段时间后发现糖块溶解,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这一现象说明分子具有的特征为
    4. (4) 实验四:丁同学完成了以下两个实验:

      ①将颗粒状的碘放在湿淀粉纸上,试纸变蓝色;

      ②用玻璃棒蘸取酒精、碘酒分别滴在淀粉试纸上,滴酒精的试纸不变蓝,滴碘酒的试纸变蓝。由此可以得出关于分子的结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