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四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

更新时间:2021-12-26 浏览次数:74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 1. (2017高二下·陕西期末)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A .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 .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 .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 .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 2. 秦朝丞相王绾和廷尉李斯就分封制的存留进行争论;唐朝设置了宰相议事的政事堂;北宋的谏院权限很大,对朝廷百官的任用及各种政事都可讨论,规谏朝政缺失;明朝创行密疏言事之制,赐给大学士“绳愆纠缪”图章,“ 凡政事有缺,……用此印密疏以闻”。这些制度的创立重在( )。
    A . 避免官员权力的膨胀 B . 有效的限制了皇权专制 C .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 . 保障中央决策的合理性
  • 3. 随着内阁制度的形成,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以达成谅解。内阁通过票拟驳正,既可以为君主出谋划策,处理全国政务,又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统治质量与效率。据此可知明朝内阁( )。
    A . 完成了相权的回归 B . 分割了六部行政权 C . 拥有了一定议政权 D . 避免了政府的失误
  • 4. 廷议又称集议,是中国古代朝廷议事制度。秦朝是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唐代设政事堂议事,程序规范,秩序井然;宋代设置了廷议的固定场所……没有掌管廷议的监议御史。廷议形式的变化反映了( )。
    A . 决策失误逐渐减少 B . 中央行政效率的提高 C . 宦官专权现象严重 D . 君主权力的不断强化
  • 5. 胡适曾回忆说:“(五四前后)我们不但对人类的爱情、婚姻等问题有过很多讨论,也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家庭与社会的关系也都有过讨论,青年们的理想从过去同居共财的大家庭变成一夫一妻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小家庭,此所谓家庭革命”。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 五四运动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 . 民主共和的真正实现促进了社会的转型 C .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社会变革 D . 摒弃封建伦理道德已成为社会共识
  • 6. 清代学者陶熙说:“金宝庐舍, 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对以上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 “以末致富, 以本守之”成为社会风气 B . 土地兼并导致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C . 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 与清政府的“重本抑末”政策有关
  • 7. 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的退回。这表明新中国( )。
    A . 回击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 B . 倾向社会主义阵营 C . 拒绝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 D . 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
  • 8. 1979年,邓小平对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说,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其中的“血路”是指(  )。
    A . 率先建立经济特区 B . 率先实行改革开放 C . 率先打破计划经济体制 D . 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9. “队里肥猪大又长,猪身横跨太平洋”,“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种民谣应该出现在哪个时期( )。
    A . 土地改革 B . 三大改造 C . 大跃进时期 D . 文化大革命
  • 10. 1927 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说:“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广大的农民群众起来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乃是乡村的民主势力起来打翻乡村的封建势力。……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首要因素。”,毛泽东这一论述( )。
    A . 明确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 B . 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C . 冲破了苏俄革命模式的束缚 D . 认识到了农村革命的意义
  • 11. 下表是中国近代部分棉纺织企业的贷款情况。造成这-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贷款机构

    时间

    被货款企业

    方式

    货款额

    贷款结果

    美国慎昌洋行

    1920年

    郑州豫丰纱厂

    借款

    200万元

    因无力偿还被接管

    日本东亚实业

    1921年

    上海宝成一,二厂

    借款

    5000万日元

    1925年被拍卖

    英国汇丰银行

    1922年

    崇明大生纱厂

    借款

    180万两白银

    大生二厂1935 年被拍卖

    日本裕丰纺织公司

    1932年

    唐山华新纱厂

    合办

    300万日元

    1936年由日厂接办

    A . 近代民族工业技术极为落后 B . 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单薄 C . 本国封建反动势力沉重压迫 D .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 12. 如图材料是史书记载的时人对于王安石变法的看法,材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 )。

    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

    A . 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B . 造成统治集团内部分裂 C . 加重了普通百姓的负担 D . 导致了北宋的迅速灭亡
  • 13.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出现了一些不利于经济改革的因素,制约着中国的发展。邓小平考察南方,以谈话的方式为中国的发展答疑解感,实现了两大突破。一是观念突破,二是体制突破。邓小平南方谈话( )。
    A . 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B . 否定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 C . 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 . 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 14. 1992 年,邓小平南巡时说:“社会主 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这一论断( )。
    A . 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B . 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 .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定基础 D . 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15. 据下表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

    表: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对王安石的评价

    人物

    评价

    司马光

    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才佞辐辏,败坏百度,以致于今.

    梁启超

    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

    费正清

    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代表一种务实进取的儒学

    A . 不同时代评价相同历史人物的关注点不同 B . 同时代人评价更加准确 C . 后人的评价较为全面 D . 外国人评价不客观
  • 16. 秦统一后,秦始皇“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他还下令“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 . 对抗匈奴 B . 打击强宗富豪 C . 防止割据再现 D . 巩固郡县制
  • 17. 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写道:“需要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之上,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包括更广大范围的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在内的同样是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一句话,走团结和民主的路线,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这篇文章发表于( )。
    A . 五四运动时期 B .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 抗日战争时期 D . 解放战争时期
  • 18. 下表为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各机关及学校放假日期。节假日的设立意在( )。

    放假日期

    放假事由及天数

    1月1日

    中华民国开国纪念放假一天

    1月2、3日

    新年放假一天

    3月12日

    总理逝世纪念放假一天

    3月29日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殉国纪念放假一天

    7月9日

    国民革命军誓师纪念日放假一天

    8月17日

    孔子诞生纪念放假一天(限于学校)

    10月10日

    国庆纪念放假一天

    11月12日

    总理诞生放假一天

    星期日

    放假一天

    A . 强化国民政府对社会生活的控制 B . 建构与政治统治一致的意识形态 C . 突出国民党对民国的“缔造之功” D . 借立法重建宣示自身政治合法性
  • 19. 唐朝的门下省负有驳正违失、审议签发的重要职责。贞观六年(632 年),唐太宗对黄门侍郎王跬说:“国家设置中书、 门下省,就是为了互相稽查,如果中书省的诏敕有错误,门下省就应进行驳正。“ 唐朝强化门下省封驳职能的主要目的是( )。
    A . 提高统治效能 B . 缓和君相间的矛盾 C . 促进吏治清明 D . 完善中央集权体制
  • 20. 江苏有一显赫世家,世世代代珍藏着其祖.上进士及第时的条幅:“少年才俊光宗耀祖,天子门生惠及乡邻”这一条幅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
    A . 早在汉朝,此条幅就已经出现 B . 文人在当时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C . 当时的皇帝和官员都特别重视科举考试 D . 这一家族是通过科举考试显赫一时的
  • 21. 商朝推行内外服制度维护方国联盟的秩序。周克商后,殷商故地“其民易煽,其地易震”,同时,殷商属国还与殷民相互勾结,制造动乱。《左转》记载到:“周公吊二叔之不贤(武王弟管、蔡与商遗势力武庚勾结叛乱),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据此可知,周初( )。
    A . 君主集权制度的确立具有必要性 B . 统治者推行新的统治模式势在必行 C . 地缘政治取代血缘政治已成定局 D . 防范商周贵族的联系成为当务之急
  • 22. “这一时期,一是正式设置考试院,作为政府的最高考试机关,将它列为中央政府的“五院之一,考试院是公务员制度的主要执行者和监督者;二是颁布了一系列法律,使文官制度法律化。"这一时期"是( )。
    A .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B . 北洋政府时期 C .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D . 新中国成立初期
  • 23. “ 我想甲午战争真正带给中国的教训和启示就是如李鸿章所讲的,‘一场战争让中国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是终于把中国长长的大梦惊醒了’。中国终于在悲情的状态下重新出发了。”材料的主旨说明,甲午战争后( )。
    A . 晚清政府开始“师夷长技”以图自救 B . “天朝上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 C . 民族意识觉醒推动探索救亡图存道路 D . 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24. 2009 年9月28日,在纪念孔子诞辰2560年祭奠大会上,著名书画家范曾先生做了“己丑年祭孔子文”——高山仰止:其中写道:……雕和衷而共济,讲信而修睦。此足称万国邦交之极则,亦各族和谐之宏观……”体现了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新中国成立初期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 )。

    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④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A . ①②③ B . 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25.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20世纪发生在中国的历史事件中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
    A . 《北京条约》和洋务运动 B . 瓜分狂潮和五四运动 C . 《马关条约》和维新变法 D . 《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 26. 巴格达城的市场上充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一千零一夜》中的几百个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这体现出阿拉伯帝国( )。
    A . 促进各大洲商贸的发展 B . 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文化 C . 建立了稳定的统治秩序 D . 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
  • 27. 以下图所示为1918-1937年苏俄(联)国民经济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单位:化产布)。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 . 苏俄国(联)的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 B . 新经济政策调动了苏线(联)各界投资热情 C . 苏联计划经济体到推进了国家现代化 D . 斯大林模式彻底解决了苏联的资金因境
  • 28. 马歇尔计划发表后,美国成立了总统领导下的对外援助委员会。该委员会提出了援助的四条总原则:帮助欧洲国家恢复预算平衡;鼓励私人资本向欧洲投资;援助应采用贷款而不是赠予形式;援助必须符合保持美国经济稳定的要求。这些原则( )。
    A . 体现了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 B . 凸显出美国控制西欧的企图 C . 表明马歇尔计划对欧洲作用甚微 D . 意在帮助欧洲尽快走出困境
  • 29. (2021高二上·新蔡开学考) 下面三幅图反映的主题是(   )

    A . 张骞是最早沟通中西方文明的使者 B . 麦哲伦环球航行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C . 19世纪晚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 . 交通线的开辟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与发展
  • 30. 高一级(1)班的同学们开展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同学们围绕研究主题展示的一张学习成果汇报卡。由此可得出,引发全球物种交流的原因是( )。

    A . 明清商帮活动 B . 郑和下西洋 C . 新航路开辟 D . 近代西方侵略
  • 31. (2021高二上·新蔡开学考)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国际贸易中的原料进口国和成品主要出口国,而如印度、拉丁美洲等地区则成为原料输出地与商品的倾销地。这种状况表明(   )
    A . 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B . 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C . 全球贸易总量大幅增长 D . 工业革命成就突出
  • 32. 美国预算拨款权力掌握在国会手中,国会不通过预算案就意味着政府不能花钱,很多需要花钱的工作无法开展,员工的工资也将难以支付。从1977年到1996年19 年间,由于民主党和共和党分歧较大导致预算拨款案多次搁浅,联邦政府被迫关门17次,几乎平均每年关门一次。由此可知( )。
    A . 政府权力的大小与行使完全取决于国会 B . 两党因阶级利益不同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C . 美国式的民主运行方式仍然有待于完善 D . 两党轮流执政的制度根本无法实现民主
  • 33. 1694 年威廉在英国发行公债,以120万英镑的资本成立了英格兰银行;并任命牛顿为皇家铸币厂厂长,统一回收英国旧币、铸造新币,使得货币与金融政策顺利推行,因此让伦敦出现正式的证券交易所。这表明当时英国( )。
    A . 光荣革命成果遭到破坏 B . 国王仍在行使部分权力 C . 责任内阁制的弊端明显 D . 议会改革未能实现目标
  • 34. 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的码头, 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麋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 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 B . 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 C . 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 D . 奴隶制是阿拉伯帝国扩张的基础
  • 35.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富丽堂皇的船只无帆无风也能航行得象箭一样快,……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能在一瞬间传遍世界,镰刀自动收割,纺车自行转动,铁犁自动开沟,而我们仍象过去一样渴望得到面包。”这是19世纪晚期一位克罗地亚农民发出的感叹,从中获取的历史信息不正确的是( )。
    A . 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 B . 工业革命成果的应用 C . 生产工具的重大革新 D . 社会矛盾的基本缓和
  • 36. 战后初期,美国的GDP占世界GDP的50%左右.到20世纪末只占世界的GDP的30%左右,同时日本和亚洲“四小龙”(指韩国、 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经济崛起,欧共体经济强劲发展.中国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这些状况( )。
    A . 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多极化 B . 导致区域贸易保护的猖獗 C . 造成国际局势的日益紧张 D . 使世界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 37.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等。这些探索历程大致是( )。
    A . 君民共主--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B . 君主立宪--国民共和--人民民主 C . 君民共主--国民共和--人民民主 D . 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人民民主
  • 38. 18世纪末以来,西欧各国纷纷借鉴中国的科举制,逐步推行文官考试制度,促进了社会发展。但科举制在中国却越来越严重地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并最终于1905 年被废除。造成这种不同后果的根本原因是( )。
    A . 西欧的文官考试制度是新生事物,中国的科举历史悠久 B . 西欧文官考试制度注重实用,中国科举八股取士僵化 C . 西欧的文官考试制度公平公开,而中国的科举制作弊现象严重 D . 西欧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而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
  • 39.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修建一项大型交通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是(  )                                    

    A .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 .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 .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 .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 40. 下表是清末新政时期教育变革的相关史实,据此可知( )。

    1901年

    清政府批准分科递减科举中额,用学堂逐渐取代科举。

    1902年

    管学大臣张百熙制定《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

    1904年

    清政府批准张之洞、张百熙等上奏的《奏定学堂章程》,确立“癸卯学制”。清廷颁布(各学堂奖励章程)。

    1905年

    清政府停罢科举。

    1909年

    全国有学堂58896所,学生1626720人。

    A . 近代教育体系日趋完备 B . 清末新政取得显著成效 C . 改革侧重考试形式变化 D . 清末教育体制平稳转型
  • 41. (2021高三上·信阳开学考)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1912年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奠定基础 D . 三部法律在实践中都保障了人民的自由和民主权利
  • 42. 钱穆先生认为,从秦汉三公九卿制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进步,皇帝从后台走到了前台。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 )。
    A . 强化了中央集权 B . 增强社会阶层流动性 C . 提高了行政效率 D . 规范了中枢决策机制
  • 43. 孝文帝改革之后,北魏自称“中国”成为普遍现象。比如中书监高闾上表把南朝建立者视为“蛮夷”“非关华夏”;元英上奏南伐齐朝声称:窃以区区宝卷,罔顾天常,凭恃山河,敢抗中国。由此可见( )。
    A . 北魏普遍自觉传承华夏文化 B . 改革提高了北方的生产力 C . 北魏统治者有华夏认同意识 D . 南北对抗中南方落于下风
  • 44. 西周时期,大部分农官,尤其是高级农官,主要是父子相承,世族任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高级农官往往由诸侯亲自任命,或由代表他们的有关行政机构任命。至于基层农官,一些有实权的大臣和郡县长官都有权任命。这说明( )。
    A . 血缘宗法关系已经消失 B . 社会政治体制发生变动 C . 西周王权势力不断衰微 D . 井田制度逐步趋于瓦解
  • 45. 时人描述宋初“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惟恐不及”。此观点认为宋初( )。
    A . 地方官员之间相互牵制,强化了君主专制. B . 有效地防范了内部动乱,强化了中央集权 C . 铲除了封建割据的根源,维护了社会稳定 D . 地方行政体系严密,地方官权力基本丧失
  • 46. 下图为《明内阁政治地位演变图》。结合所学,分析此“演变图”,正确的是( )。

    A . 内阁官员权势逐渐提高 B . 内阁是中央正式行政机构 C . 内阁取得了法定的地位 D . 内阁的职权范围十分明确
  • 47. 光绪帝1898年颁布上谕称:“现当海禁洞开, 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着沿江、沿海、沿边各将军、督抚,迅就各省地方悉心筹度,如有形势扼要、商贾辐辏之区,可以推广口岸、展拓商埠者,即行咨商总理衙门,酌核办理。惟须祥定节目,不准划作租界,以均利益而保事权。”这表明当时( )。
    A . 意在以自主开放来应对侵略 B . 吸取庚子事变教训,实施新政 C . 力行改革来推进中国近代化 D . 全面推行开放,维护国家主权,
  • 48. 唐高祖任命的十二名宰相皆为士族出身,高祖所属关陇地区的宰相有十人。太宗即位后,关陇地区与山东地区的宰相数量大体相等,出身于小姓、寒素的宰相人数增加。这一变化表明( )。
    A . 科举制拓宽了人才来源 B . 士族的影响逐渐式微 C . 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加强 D . 统治者注重政治平衡
  • 49. 周朝历代君主都很重视乐舞修养,并制定了礼乐制度。周王室及贵族子弟从13岁开始,要逐渐学习掌握各种礼仪乐舞,20 岁左右要全面掌握《六代舞》和《六小舞》。其根本目的是( )。
    A . 加强贵族阶层的文化内涵 B . 强化社会的道德修养 C . 培养贵族阶层的行为习惯 D . 维护周朝的社会秩序
  • 50. (2021高三上·安徽月考) 科举制度的建立是专制政权为广泛吸收下层士人进入官僚队伍,以便实现权力的再分配和再调整。唐代进士科录取名额极为有限,另有一部分人通过门荫、年劳、捐纳、杂色入流等途径进入仕途,这部分人数量大约是进士数量的十倍。据此可知,当时(    )
    A . 官僚政治的贵族色彩浓厚 B .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C . 世家大族仍垄断官员选拔 D . 科举选官加强中央集权
  • 51. (2021·青岛模拟) 春秋时期,晏婴提出“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战国时期,商鞅主张“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两者的共同点是(   )
    A . 宣扬变法革新 B . 主张以民为本 C . 维护邦国利益 D . 规范统治秩序
  • 52. 1875 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 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此规定实质上( )。
    A . 以法律的形式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 B . 从法律上巩固了共和革命的成果 C . .反映了工业革命对法国政体的巩固 D . 把总统置于无权的地位
  • 53. 据记载:自北宋至明清千年以来,千年古村浙江宁波走马塘的陈氏家族中前后出过进士76名,任职地方官吏161人,被誉为“中国进士第一村”,陈氏家族可谓是古代中国的第一学霸家族。 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会是( )。

    ①宋代科举取士名额的扩大    ②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实行

    ③对“学而优则仕”的崇尚    ④自古以来此地文化的发达

    A . ①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 54. (2021·南京模拟) 1978年12月邓小平说:“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没有这样一大批闯将,我们就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状况,就无法赶上更谈不到超过国际先进水平。”这表明(    )
    A . “左”倾的错误思想亟待消除 B . 中国打破了“两个凡是”束缚 C . 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路线 D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
  • 55. 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发布第一个文告《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对临时政府的施政方针作了如下的规定:对内要实现民族、领土、 军政、内治、财政的统一,对外要将清政府“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洗而去之,持和平主义,……循序以进”。对此解读最为合适的一项是( )。
    A . 使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B . 南京临时政府明确提出反帝的目标 C . 该文告的发布表明清政府的统治彻底结束 D . 对内强调统一有利于彻底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 56. 哥伦布发现美洲后,根据教皇子午线为西班牙和葡萄牙划分了势力范围。但是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则说:“太阳照耀我如同照耀别人一样,我倒很想看看在亚当的遗嘱中哪个条款剥夺了我分享天下的权利。”这反映出( )。
    A . 哥伦布是海外殖民第一人 B . 新航路开辟引发殖民争夺 C . 法国不赞成殖民扩张活动 D . 法国企图抢占美洲殖民地
  • 57. “ 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地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这则材料能够反映( )。
    A . 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 B . 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 C . 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 D . 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
  • 58. 公元前413年雅典在西西里战败的消息传回雅典。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写道:“人们对那些鼓动远征的演说家恼怒不已,好像他们没有在公民大会上参与表决似的。”修昔底德意在强调( )。
    A . 决策是雅典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 B . 公民大众与政府的利益应该一致 C . 直接民主政治体制本身有局限性 D . 修辞演说对民主决策有重要作用
  • 59. (2021高二上·罗平月考) 18世纪中叶时,英国的责任内阁制不仅要求首相和内阁从议会下院多数党中产生,而且执政党必须依靠它在下院中的优势力量去行使权力。而反对党由于力量弱小难以否决和修改或拖延政府议案,只能借助议会讲坛行使批评权。这表明当时英国(   )
    A . “多数原则”已确立 B . 下院掌控国家行政大权 C . 政党政治亟待完善 D . 分权制衡导致效率低下
  • 60. 2021 年3月23日,一艘货轮经过苏伊士运河时发生事故,船身偏离航道,意外搁浅,导致运河断航数日之久。此次“塞船”事件严重影响这一期间全球市场石油、天然气、铜的供应。这表明,当前的世界经济( )。
    A . 相互依存程度很深 B . 贸易保护日益明显 C . 资源配置愈加科学 D . 完全由发达国家主导
二、材料分析题
  • 6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府主动提倡工商业以来,对民法和商法的需要就变得明显起来了;同时,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不平等条约的种种不利,并希望取消治外法权。英、美、日也在它们1902和1903年签订条约时要求修改法律。为此,清政府设立了官署,由沈家本主管修律。在修律过程中,贯穿着“仿效外国资本主义法律形式,固守中国法制传统”的方针,修订法律馆等机构组织翻译了几百种西方各国的法律文本和法律著作,陆续公布了《大清商律草案》《公司律》等数目众多的法律。初步建立起一套近代意义上的,与原有法律体系完全不同法律制度和司法制度。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等

    材料二: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第二天,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国务员“辅助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临时约法是伟大的辛亥革命的产物,然而它却命途多舛,1914年被袁世凯废除,袁世凯死后,约法被恢复,但很快又被《中华民国宪法》取代,1925年,段祺瑞以“传统已坏“。

    ——据林炯如等 《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1787年宪法规定,中央政府按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总统掌握行政和军事大权,对立法拥有否决权,最高大法官由总统任命。美国宪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为它确立起一系列全新的原则和机制。两百多年以来,美国的这部宪法历经风雨,先后颁布了27项修正案,至今仍在适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据杨薇《1787年美国宪法的形成及启示》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末修订法律的背景及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787年宪法的异同点。
  • 6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夏商周的国家,有的学者称为“方国”,也有的称“王国”。“方国”之“方”,显示了那些形成了“国”的各个政治实体各据一方,“王国”之名则突出了此期的君主称“王”,存在着王权的情况。此阶段历时约十六七个世纪。自战国变法以降到秦汉王韧则开启了一个新时代。秦汉帝国的政治制度不是无源之水,它是先秦政治制度经缓慢发展,逐渐累积出来的转型和质变。

    ——摘编自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材料二:在中国历史上,统治集团一旦在军事上取得支配地位,建立统一政权,其面临的主要威胁就不是外部入侵,而是内部叛乱和瓦解。因此,历代统一王朝在治国策略上都是重点防范内部反频,中央政府只要能维持内部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就有能力安定边疆和应对外患。所有的集权国家基本都依靠两种控制手段——按人事实行控制和分地域实行控制——才建立有效统治。

    ——摘编自曹正汉《中国的集权与分权:“风险论” 与历史证据》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夏商周与秦汉王朝在“地域控制”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夏商周与秦汉王朝所采取措施的意义。
  • 6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二:据家貲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 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宋史》

    请回答:

    1. (1) 概括材料一中商鞅变法的措施并分析带来的主要影响。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影响。简述上述材料的这些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 6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 是一种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苏东坡曾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吏部在选拔、任命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状(道德)品级,“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成为当时官僚选拔的普遍现象。隋唐实行科举制,《通典·选举》载:“隋代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分别考时务策与经义、时务策与诗赋,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

    ——摘编自郭强《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材料二:官职恩赐制是 中世纪及近代英国任用官员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府官员不是通过考试,而是君主以恩赐的方式将宫廷及政府官职授予其信任的贵族。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 年的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 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前代相比,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有哪些发展,并简要概述科举制推行的积极意义。
    2. (2)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中国科举制与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的异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