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辛村镇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

更新时间:2021-12-01 浏览次数:5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17小题,每题2分,共计34分)
  • 1. 某中学的两位男同学在放学途中不顾路人的劝阻,毅然搀扶起倒地的老爷爷,并护送回家,受到了社会舆论的大力表扬。这两位男同学的义举告诉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成长在社会中,必须(   )
    A . 要学会亲近社会 B . 要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 C . 要感受社会变化 D . 要自觉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 2. 在我市开展的“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不乏中学生的身影,他们清洁社区卫生,劝导 文明通行,发放“创文”手册……中学生参与“创文”活动 (   )
    A . 是走进社会生活的表现 B . 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 C . 说明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D是学习科学文化的主要途径
  • 3. (2017·厦门模拟) 借助互联网,可以加大贫困地区与外部世界的信息沟通,使产需及时对接,有力推进了帮扶项目产品的销售。由此可见,互联网能(    )

    ①解决产品销售的各种问题   ②扩大交往的领域和对象

    ③搭建产需双方的交易平台   ④创造良好健康网络环境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4. (2020八上·平山月考) 有人说:  “网络一半是天使,一半是恶魔。”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正确使用网络可以增长知识,促进交流 ②网络的危害是不可避免的,应尽量少接触网络

    ③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可能会干扰我们的生活,污染我们的精神世界  ④网络的作用是有限的,没必要相信网上的东西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 5. “每人前进一小步,社会前进一大步”,这句公益广告语主要告诉我们(  ) 

    A . 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B . 积极关心社会是现代人应有的品质 C . 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D . 个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 6. 当下网络中流行的“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丰富我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有些低俗的、不道德的、违法的行为时有发生。这启示我们青少年在网络生活中应该(   )

    ①提高辨别觉察能力,抗诱惑能力

    ②使用网络传递正能量

    ③远离网络,对网络说“不”

    ④躲开家长和老师上网

    A . ②③ B . ③④ C . ①② D . ①④
  • 7. “网络在生活中,而非在网络中生活”,这是某校贴在电脑教室里的一条宣传标语。对这句宣传语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 . 网络不是生活的全部,不做网络的俘虏,要做网络的主人 B . 网络生活很丰富,网络沟通无极限 C . 网络交往超越了空问,扩大了交往领域 D . 互联网是高科技的产物,人类的进步离不开网络
  • 8. “宅童”,泛指不喜欢外出与朋友游玩,一个人待在家看书、做作业、看电视、上网、玩游戏的孩子。有些网友称“00后”为“ipad一代”,网络游戏让许多孩子成为“宅童”。你想对他们说 (   )

    ①学会辨别网络信息,不可沉迷网络

    ②遵守道德和法律,对网络生活负责

    ③封闭自己不利于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④避免参与网络交往,以免上当受骗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9. 从上中学开始许多同学成了“网络控”。小刚也是“网络控”,只是许多同学因沉迷网络而忘乎所以的时候,他已经在学习编程。功课之余小刚和网友一起写作了一系列应用程序和软件,一些作品甚至被学校采用,他成了全校的“名人”。这启示我们 (   )

    ①网络在现代社会已取代了传统的学习交往模式

    ②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③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做网络的主人,过健康文明的生活

    ④网络世界没有竞争,只有合作,能够让我们不断获得成功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10. “我家孩子正在参加xx比赛,拜托投个票”“这是我朋友的孩子,拜托投一票”…… 随着微信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在朋友圈中给孩子拉票也成为越来越多家长头疼又无可奈何的“工作”。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用新兴网络平台开展评选活动,有助于展示候选人的风采,一也创新了投票方式,是 一种社会进步

    ②通过拼人脉、拼资源获胜,这种竞争很公平

    ③网络投票比较亲民,但有时不能反映真实民意,所以要理性对待

    ④这种“绑架”友情的投票现象惹人烦,所以生活中要学会拒绝

    A . ①②③ B . ①③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1. 小燕英语基础不太好,她想,要是能在网上找一个英国朋友教我就好了。杰克想学汉语,苦于没有中文教师,也在想,我能否拜一个中国人为师学汉语呢?她们不约而同地来到某网站英语聊天室。在那儿,她们相遇、相识并互教互学。这一事例说明(   )

    ①网上交往突破了空间限制,网络生活很丰富

    ②网络交往扩大了我们的对象,改变了以往的交往方式

    ③网络世界有独特优势,我们可以在网上找到学习资料和同行者

    ④网络充满了陷阱,青少年能避则避,网上不可能交到知心朋友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2. (2019八上·仁寿期末)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明)。对这副对联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B . 要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学习上 C . 要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D . 要参加社会实践,热心为公众服务
  • 13. 自律是宝,他律是爱,律他是责。掌权者既要严于自律,又要乐于他律,还要敢于律 他。这告诉我们 (   )

    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②自律就是被动地接受

    ③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的约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 即自律

    ④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4. 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轻松骑走一辆共享单车,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也带来一 些不好的问题。对于共享单车的管理,以下观点错误的是 (   )
    A . 市民要自觉遵守规则,规范使用 B . 遵守规则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 C . 单车管理公司要加强使用指引和实施有效监管 D . 市民严厉查处违规停放车辆的行为
  • 15. 郑州地铁列车内一名乘客随地吐痰,一位入伍新兵掏出纸巾,将痰渍一点点擦干净,还将纸卷起来放进自己口袋。新兵的做法是在 (   )
    A . 参与制定规则 B . 自觉遵守规则 C . 坚定维护规则D积极改进规则
  • 16. 在众人面前讲卫生,独自一人时随地吐痰;有警察时遵守交通规则,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团体内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环境就不遵守规则。 这些现象告诉我们 (   )

    ①只有他律才起作用

    ②遵守社会规则,需要外在的约束

    ③我们要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

    ④在小事上不必自律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7. 在我市开展的“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不乏中学生的身影,他们清洁社区卫生,劝导文 明通行,发放“创文”手册,…他们的行为受到了人们的称赞,原因在于他们 (   )

    ①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②乐于助人、为他人着想

    ③亲近社会、关爱他人

    ④到艰苦的地方去,主动为国分忧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④ D . ①④
二、辨析题
  • 18. 针对中小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现象,2021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指出,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人校园;学校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对此,甲乙二人有不同看法。

    甲:成年人易被手机分心,禁止学生将个人手机带人校园和用手机布置作业,效果很好。

    乙:只要印发通知就能彻底改变中小学生过度使用手机局面。”

     对这一观点,请你进行辨析。

三、材料分析题(本题共计2小题,共计24分)
  • 19. 观察如图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 (1) 结合漫画,谈谈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2. (2) 漫画启示我们应如何自觉遵守规则?
  • 20. 材料一:近年来,全国各地很多城市的街头,一夜之间出现了多处挂满衣服的“友善之墙”,旁边写着“如果你需要,带走它”。在这面墙上,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多余的 衣服挂上,有需要的人则可以随时将衣服取走。一面友善之墙,温暖了一座城。

    材料二:微公益,顾名思义就是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强调积少成多,虽然你没有亿万的身家,也没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但是这并不妨碍你从事公益事业,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阅读上述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 (1) 请你对“友善之墙”行为进行评价。
    2. (2) 你在学校、社会参加了哪些类似的活动,请列举两例。
    3. (3) 用一句话概括你的感受。
    4. (4)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怎样培养这种行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