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信阳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教学质量检...

更新时间:2021-11-23 浏览次数:107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在物理学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中,科学家们运用了许多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科学假说法和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微元法 B . 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这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 .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再把各小段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理想模型法 D . 根据速度定义式 ,当 时,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理想实验法
  • 2. 高速公路的 电子收费系统如图所示, 通道的长度是识别区起点到自动栏杆的水平距离。某汽车以 的速度匀速进入识别区, 天线用了 的时间识别车载电子标签,识别完成后发出“滴”的一声,司机发现自动栏杆没有抬起,于是采取制动刹车,汽车刚好没有撞杆。已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 ,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则该 通道的长度约为(   )

    A . B . C . D .
  • 3. 如图所示为小明玩蹦床的情景,其中A位置表示床面未受压力时的平衡位置, 位置是他从最高点直立下落的过程中将床面所压到的最低位置。若床面始终在弹性限度内,空气阻力及床面的质量均可忽略不计,对于小明从最高点下落到最低点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床面从A位置下降到B位置的过程中,小明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B . 床面在B位置时,小明所受合外力为零 C . 小明接触床面前处于失重状态,接触床面后处于超重状态 D . 床面从A位置下降到B位置的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始终向下
  • 4.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发射成功,这是我国首次执行月球采样返回任务,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执行的最为复杂的航天任务。“嫦娥五号”探测器由四大部分组成:轨道器、着陆器、上升器和返回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轨道器驻留在绕月轨道上,其速度大于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B . 着陆器在靠近月球表面时需要启动反推火箭徐徐降落以实现软着陆,在软着陆的过程中其机械能减小 C . 上升器以着陆器作为发射架,从月面上加速起飞,这时月壤样品处于失重状态 D . 返回器在回到与轨道器相同的绕月轨道后,可以直接加速,实现与轨道器的对接
  • 5. 物理教师李老师星期天带儿子小伟到游乐场游玩,他们乘坐过山车经过半径为15m圆轨道的最低点时发现动力已关闭,此时速度显示屏上的数字为 ,当到达最高点时李老师体验到了完全失重的感觉,过程可简化如图所示。如果李老师质量为50kg, ,那么李老师从最低点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   )

    A . 李老师的机械能守恒 B . 李老师在最低点时对座位的压力是 C . 李老师在最高点时,他的重力的功率是 D . 李老师的机械能不守恒,他损失的机械能是
  • 6. 篮球运动是一项同学们喜欢的体育运动,通过篮球对地冲击力大小判断篮球的性能,某同学让一篮球从 高处自由下落,测出篮球从开始下落至反弹到最高点所用时间 ,该篮球反弹时从离开地面至最高点所用时间为 ,篮球的质量 。则篮球对地面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   )(不计空气阻力)
    A . B . C . D .
二、多选题
  • 7. 一位网球运动员以拍击球,使网球沿水平方向飞出。第一只球飞出时的初速度为 ,落在自己一方场地 点后,弹跳起来,刚好擦网而过,落在对方场地的A点处,如图所示。第二只球飞出时的初速度为 ,直接擦网而过,也落在A点处。设球与地面碰撞时没有能量损失,且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8. 如图甲所示,一个质量 的物块静止放置在动摩擦因数 粗糙水平地面 处,在水平拉力 作用下物块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物块回到出发点 处,取水平向右为速度的正方向,物块运动过程中其速度 随时间 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 。则(   )

    A . 物块经过 回到出发点 B . 时水平力 的瞬时功率为 C . 内物块所受合力的平均功率为 D . 内摩擦力对物块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总功为零
  • 9. 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放置一个边长为 、质量为 的正方体,在竖直墙壁和正方体之间放置半径为 、质量为 的光滑球体,球心 与正方体的接触点 的连线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正方体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 ,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球和正方体始终处于静止状态,且球没有掉落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正方体对球的支持力的大小为 B . ,正方体静止,正方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C . 若球的质量 ,则 的最大值为 D . 无论正方体的右侧面到墙壁的距离多大,只要球的质量足够大就一定会使正方体滑动
  • 10.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A、B两物体通过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拴在一起竖直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在A的正上方h高处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C。现将物块C由静止释放,C与A发生碰撞后立刻粘在一起(碰撞时间极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C与A碰撞后的瞬间A的速度大小为 B . C与A碰撞时产生的内能为 C . C与A碰撞后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 D . 要使碰后物体B被拉离地面,h至少应为
三、实验题
  • 11. 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和方法可以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在圆形桌子透明桌面上平铺固定一张白纸,在桌子边缘安装三个不计摩擦的滑轮,其中,滑轮 固定在桌子边,滑轮 可沿桌边移动。第一次实验中,步骤如下:

    A.在三根轻绳下挂上一定数量的钩码,并使结点 静止;

    B.在白纸上描下 点的位置和三根绳子的方向,以 点为起点,作出三拉力的图示;

    C.以绕过 绳的两个力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作出 点为起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量出对角线的长度;

    D.检验对角线的长度和绕过 绳拉力的图示的长度是否一样,方向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1.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 改变滑轮 的位置和相应绳上钩码的数量进行第二次实验,绳的结点必须与第一次实验中白纸上描下的O点重合 B . 实验中,若桌面不水平会影响实验的结论 C . 若将细绳更换成橡皮筋进行实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D . 作三个拉力图示的时候可以采用各自不同的标度
    2. (2) 这次实验中,若一根绳挂3个钩码,另一根绳挂4个钩码,则第三根绳挂的钩码数量应大于个且小于个。(所有钩码质量相同)
  • 12. 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可用来探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以及弹簧储存的弹性势能。用到的实验器材有斜劈、弹簧x(劲度系数较大)、带有遮光片的滑块(总质量为m)、光电门、数字计时器(图中未画出)、游标卡尺、刻度尺。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游标卡尺测得遮光片的宽度为d;

    ②弹簧放在挡板P和滑块之间,当弹簧为原长时,遮光片中心对准斜面上的A点;

    ③光电门固定于斜面上的B点,并与数字计时器相连;

    ④压缩弹簧,然后用销钉把滑块固定,此时遮光片中心对准斜面上的O点;

    ⑤用刻度尺测量A、B两点间的距离L;

    ⑥拔去锁定滑块的销钉,记录滑块经过光电门时数字计时器显示的时间

    ⑦移动光电门位置,多次重复步骤④⑤⑥。

    ⑧.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 图像为如图乙所示的一条直线,并测得 图像斜率为k、纵轴截距为b。

    1. (1) 根据 图像可求得滑块经过A位置时的速度 ,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
    2. (2) 本实验中,使用的弹簧劲度系数较大,滑块从O到A恢复原长过程中,弹簧弹力远大于摩擦力和重力沿斜面的分量,则弹簧储存的弹性势能 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偏(填“大”或“小”)。
四、解答题
  • 13. 2020年1月7日23时2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五号发射升空。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质量460吨,总长 ,发射塔高 ,点火后,经 火箭离开发射塔,已知火箭离开发射塔的过程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忽略一切阻力和运载火箭质量的变化( ),求:

    1. (1) 火箭离开发射塔瞬间的速度大小;
    2. (2) 火箭起飞时推动力的大小。
  • 14. 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固定的强磁性圆轨道半径为 ,A、 两点分别为轨道的最高点与最低点。质量为 的质点沿轨道外侧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受圆轨道的强磁性引力始终指向圆心 且大小恒定,当质点以速率 通过A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其重力的7倍,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

    1. (1) 求质点所受圆轨道的强磁性引力的大小和质点到达 点的速率;
    2. (2) 为确保质点不脱离轨道,求质点通过 点最大速率。
  • 15. 如图甲所示,在顺时针匀速转动的传送带底端,一质量 的小物块以某一初速度向上滑动,传送带足够长,物块的速度与时间( )图的部分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 ,求:

    1. (1) 物块与皮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 (2) 物块沿皮带向上运动的最大位移;
    3. (3) 物块向上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相对传送带的路程。
  • 16. 如图所示,以A、 为端点的一光滑圆弧轨道固定于竖直平面,一长滑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左端紧靠 点,上表面所在平面与圆弧轨道相切于 点。离滑板右端 处有一竖直固定的挡板 ,一物块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轨道滑下,经 滑上滑板。已知物块可视为质点,质量为 ,滑板质量 ,圆弧轨道半径为 ,物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重力加速度为 。滑板与挡板 端的碰撞没有机械能损失。

    1. (1) 求物块滑到 点的速度 大小;
    2. (2) 求滑板与挡板 碰撞的瞬间物块的速度 大小;
    3. (3) 要使物块始终留在滑板上,求滑板长度最小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