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

更新时间:2021-11-15 浏览次数:101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其中1-10题每题1分,11-15每题2分,共20分)
  • 1. 治理国家的重器是(    )
    A . 纪律 B . 道德 C . 规章 D . 法律
  • 2. 下列对法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法律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 B . 有了人类社会就产生了法律 C . 法治强调依法治国,权力至上 D . 法律规定我们享有权利,无需履行义务
  • 3.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生活在充满规范的社会中。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是(    )
    A .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 . 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 .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 . 依靠教育、信念等力量保证实施的
  • 4. 人民法院在处理未成年人的案件时,往往会采用不公开审理的方式,对涉事成年人的犯罪记录也会予以封存。这些做法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A . 社会保护 B . 学校保护 C . 司法保护 D . 政府保护
  • 5. 近年来,我国的反腐力度不断加大,“老虎”“苍蝇”一起打,一大批贪腐官员纷纷“落马”。这表明(    )
    A . 法律保障我们的合法权益 B . 社会监督是打击腐败的重要途径 C . 法律只对惩处腐败行为具有实效 D .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 6. “我们是父母的子女,也是老师的学生、同学的同学,我们是小区业主,也是其他业主的邻居,也是一名公民……”这说明(    )
    A . 身份越多我们的地位越高 B . 每个人的身份都是不一样的 C . 人的身份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D . 人的身份都是一样的,不会改变的
  • 7. 鲁迅先生曾说过一句非常有趣而又深刻的话:“一个人要离开社会而生存,那正像人拔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一样不可能。”鲁迅的话告诉我们( )
    A . 人类社会总要受到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环境的制约 B . 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不能离开社会独立存在 C . 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类共同努力的结果 D . 人类社会是由各种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 8. 网络谣言的传播污染了网络环境,扰乱了社会秩序。面对网络谣言青少年应该(    )
    A . 不加辨别,浏览转发谣言 B . 拒绝上网,阻断谣言传播 C . 不传不信,谣言止于智者 D . 完善法律,加大打击力度
  • 9. “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做网络生活的主人。下列人物的做法不值得效仿的是(    )
    A . 小张经常通过学习强国APP收看新闻,了解社会 B . 小丽经常边做作业边和同学在QQ群聊天,作业总写不完 C . 某摄影师拍摄了藏族男孩的草原生活,发布在抖音,以宣传藏区 D . 王某利用“我向省长说句话”平台为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建言献策
  • 10. 电影《流浪地球》中有句广为流传的台词:“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开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这句话主要启示我们要( )
    A . 遵守交通秩序 B . 尊敬父母长辈 C . 培养高雅情趣 D . 参与志愿服务
  • 11. 李某在手机上点击陌生人发来的网址,导致巨额钱款被盗刷。李某报警,最终巨款被追回,诈骗犯受到了法律制裁。从法律作用上看,钱款被追回体现了法律(    )

    ①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保护作用           ②对公民的隐私进行特殊保护

    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④通过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民合法权益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2. 衣食住行一“键”牵。围绕一台台小手机,移动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网上购物、手机支付、订餐订车……随着软件的应用及开发手机上的应用场景越发丰富。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有(    )

    ①网络能够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②网络加速创新资源的汇聚与融合

    ③手机网络能满足我们的所有需求       ④网络为科学技术的创新搭建新平台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3.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以下具有强制性的社会规则有(    )

    ①道德             ②纪律            ③风俗             ④法律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4. 下列行为符合下图《守则》要求的有(    )

    ①到食堂买饭自觉维护秩序,不插队

    ②过马路时嬉笑打闹,违反信号指示灯

    ③微信聊天时捏造事实,引逗群友开心

    ④利用周末组织同学们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5.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但由于顶层法律缺失及各层级法规、规范错乱使得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乱象丛生,阻碍了行业健康发展。因此亟须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材料说明(    )

    ①只要不断的改变规则就能促进社会发展

    ②随着社会的发展,原先的规则需要彻底废除

    ③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变化

    ④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实际生活不相适应的规则需要调整和完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40分)
  • 16. 观察漫画《全方位防范》,回答问题。

    1. (1) 从漫画中你感受到了对未成年人的哪些保护?
    2. (2) 请分析对未成年人进行全方位防范的原因?
    3. (3) 请从学校和未成年人自身两个角度回答,怎样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 17. 观察下列图片,并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请分别说出以上两幅图片体现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
    2. (2) 结合材料说明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的原因。
    3. (3) 有序的社会环境,需要社会规则的维护。请谈一谈社会规则的作用。
  • 18. 阅读小宇同学一天的两个生活片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请列举两个片段中小宇在社会中成长的途径。
    2. (2) 参加植树活动是养成亲社会行为的一种方式,请你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3. (3)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亲社会行为?
  • 19. 请阅读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问题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⑴材料体现法律的哪一项特征?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向前推进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

    ⑵国家重视法治建设。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义务教育法第五条: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⑶义务教育法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列举两部保护未成年的专门法律。

    1. (1) 材料体现法律的哪一项特征?
    2. (2) 国家重视法治建设。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3. (3) 义务教育法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列举两部保护未成年的专门法律。
  • 20.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8年2班同学围绕“网络生活新空间”开展了系列探究交流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问题。
    1. (1) 材料体现网络对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2) 材料表明网络是如何促进文化传播的?

    3. (3) 央视打造的“青春嘉年华”启示我们应该共同培育怎样的网络文化?
    4. (4) 面对报告中的现状,我们应该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5. (5) 在参与网络生活的过程中,应遵守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