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

更新时间:2021-11-22 浏览次数:78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1·荔湾模拟) 自然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煤、石油和天然气均属于化石燃料 B . 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可节约金属资源 C .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0% D . 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氢能、太阳能、风能等
  • 2. 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五号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运载火箭在升空时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火箭点火 B . 将氢气液化后装入火箭中 C . 导流槽内的水受热汽化 D . 隔热材料脱落
  •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倾倒液体 B . 加热液体 C . 连接仪器 D . 检查装置气密性
  • 4. 钾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其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钾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9.10 B . 图2所表示粒子的化学符号为K C . 钾原子核外有19个电子 D . 钾属于金属元素
  • 5.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
    A . 洗涤剂能够清洗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 B . 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C . 发生森林火灾时,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隔离可燃物 D .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沙
  • 6. 某密闭容器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中甲、乙是反应物 B .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 . 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 . 反应前后甲、乙变化的质量比为9:8
  • 7. 归纳与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所学知识的归纳与总结完全正确的是(   )

    A.物质分类

    B.日常生活经验

    ①海水、碘酒——混合物

    ②氯化钠、红磷——化合物

    ①使煤燃烧更旺———把煤作成蜂窝状

    ③防止菜刀生锈——用湿布包起来

    C.安全常识

    D.物质性质与用途

    ①进入地窖——先做灯火试验

    ②煤气泄露——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①氧气能助燃——作高能燃料

    ②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充入食品包装中防腐

    A . A   B . B   C . C   D . D
  • 8. 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实验装置

    实验目的

    比较合金与纯金属的硬度

    验证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

    选项

    C

    D

    实验装置

    实验目的

    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除去CO中的CO2气体

    A . A   B . B   C . C   D . D
  • 9. 下列图示与相应的文字描述完全相符合的是(   )
    A . 图①表示在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不饱和NaCl溶液中不断加水 B . 图②表示电解水 C . 图③表示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 D . 图④表示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二、填空题
  • 10. “水是生命之源”,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 (1) 自来水厂净化天然水得到自来水的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操作是(填序号)。

      ①过滤            ②絮凝            ③消毒            ④蒸馏

    2. (2) 硬水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常用区分硬水和软水。
    3. (3) 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行为属于节约用水的是(填字母)。

      A 农业上改喷灌为大水漫灌

      B 不间断放水刷牙

      C 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水降温

      D 用洗衣水冲厕所

  • 11. 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习的特有思维。
    1. (1) 下列有关水(H2O)和过氧化氢(H2O2)的说法错误的是(填字母,下同)。

      A 从宏观看都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B 从微观看,它们的一个分子中都含有2个氢原子

      C 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但化学性质相同

      D 一定条件下,都能产生氧气

    2. (2) 下列符合“2N2”意义的示意图是_____。
      A . B . C . D .
    3. (3) 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①物质“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②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 12. 碳在地壳中的含量不高,但它的单质及化合物数量众多,而且分布极广。
    1. (1) 在防毒面具中装有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作用。
    2. (2) 我国古代的水墨书画作品可长久保存而不变色的原因是
    3. (3) 下图是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CO2性质的实验装置:

      ①通入CO2 , 观察到集气瓶A中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为红色,使紫色石蕊纸花变红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B中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13. 下表是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 (1) 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
    2. (2) 60℃时,按图示操作:

      ①A中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②C中溶液的总质量为g。

    3. (3) 50℃时,将100 g NaCl的饱和溶液加热蒸发10g水后,再恢复到50℃,析出晶体的质量为g。
三、综合题
  • 14. 金属及金属制品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1. (1) 铜常用来制作导线,主要利用了它的性。
    2. (2) “真金不怕火炼”的原因是
    3. (3) 列车车体使用的金属材料中的铁是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炼制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收集到一桶含有FeSO4、CuSO4的废液,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填字母)。

      a、操作Ⅰ、Ⅱ的名称为过滤

      b、试剂X是Fe粉

      c、滤液B中含有CuSO4

      d、步骤②中加稀硫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铁粉

  • 15. 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 (1) 实验一: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由此可知分子具有的特性是
    2. (2) 实验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镁条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取下石棉网,在石棉网上方点燃镁条,燃烧结束后将所得的物质与石棉网一起再放回托盘天平上称量,发现质量减轻,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3. (3) 实验三:探究燃烧条件。现有如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氧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氧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能证明可燃物需要接触氧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能证明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 16.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 (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
    2. (2) 用装置C收集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填“a”或“b”)处。
    3. (3) 装置D是某同学利用报废试管设计的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设计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还具有的优点是
    4. (4) E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填序号)。

      ①向烧杯中加水是为了提高烧杯内的温度

      ②白磷的量不足,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小

      ③实验中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

      ④若白磷的量充足,试管内净容积为50mL,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活塞将停止在40mL附近

  • 17. 学习完金属的化学性质,同学们来到实验室进行锌、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活动。实验桌上老师提供的药品有:锌片、铜片、银片、硫酸锌溶液、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稀硫酸。

    (制定计划)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讨论,同学们设计出了以下几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铜片、锌片、银片、稀硫酸;

    方案二:锌片、银片、硫酸铜溶液;

    方案三:锌片、铜片、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

    (分析与讨论)

    1. (1) 有同学认为方案一不可行,原因是
    2. (2) 方案二中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完成下表: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锌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实验结论

      小华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4. (4) (反思与评价)探究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收获与不足,并进行反思:

      有同学提出,小华的实验中不用硫酸铜溶液也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简要说明其验证方法

    5. (5) (拓展与延伸)好奇地小华在老师的指导下,把一定量的锌粒加入硫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发现滤液呈无色。此时,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填物质名称)。
四、计算题
  • 18. 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实验操作及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试分析并计算:

    1. (1) 生成氢气的质量为g。
    2. (2) 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