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德惠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阶...

更新时间:2021-12-02 浏览次数:112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 1. (2020·无锡)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如果去埃及旅游,游客能够看到的世界著名历史遗迹是(   )
    A . B . C . D .
  • 2. 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古丝绸之路跨越的“两河流域”历史上诞生了( )
    A . 古埃及文明 B . 古巴比伦文明 C . 古印度文明 D . 古希腊文明
  • 3. (2021·娄底) 玄奘游历印度时记录:“城镇和村庄都有几扇内门,城墙又宽又高……屠夫、渔夫、舞女、刽子手和清道夫之类的人不能住在城里,且行走时只能走路的左边……"这印证了印度历史上的哪一制度(   )
    A . 种姓制度 B . 庄园制度 C . 城邦制度 D . 封君封臣制度
  • 4. 提出“众生平等”,认为人生多苦的根源是欲望,消灭人生痛苦的关键在于消除欲望。以上是哪一宗教的教义(   )
    A . 佛教 B . 基督教 C . 伊斯兰教 D . 道教
  • 5. 雅典执政官伯里克利曾说:“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因为行政权不是掌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多数人手中”。雅典成为“邻人榜样”是因为(   )
    A . 商业繁荣 B . 开疆拓土 C . 文化教育 D . 民主政治
  • 6. “亚历山大东征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但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以上是亚历山大东征的(   ) 
    A . 背景 B . 过程 C . 原因 D . 评价
  • 7. 元老院在形式上只是咨询机构,但执政官必须在所有重大事务上征得它的同意,财务官在支出款项时也必须得到它的同意。下列古代国家存在这一机构的是(   )
    A . 古巴比伦 B . 雅典 C . 斯巴达 D . 罗马共和国
  • 8. 网络游戏《罗马帝国》再现了公元前27年到公元300年罗马帝国的崛起和全盛时期。罗马帝国的缔造者是(   )
    A . 伯里克利 B . 斯巴达克 C . 凯撒 D . 屋大维
  • 9. (2019九上·潮安月考) “神人同形同性”是古希腊哪个方面的特点?(    )
    A . 神话 B . 哲学 C . 雕塑 D . 建筑
  • 10. 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在这一方面的一句名言是(   )
    A . 人始终是独立的 B . 人非工具 C . 人应该“认识你自己” D . 人与自然是对立的
  • 11.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其中最强大的是(   )
    A . 斯巴达城邦 B . 法兰克王国 C . 雅典城邦 D . 亚历山大帝国
  • 12. 下侧图片反映的是11世纪在西欧形成的哪种制度?(   )

    A . 奴隶制度 B . 封君封臣制 C . 资本主义制度 D . 农奴制度
  • 13. (2020·邵阳) 东汉豪强大族的庄园“有煮盐冶铁酿造纺织等作坊,能满足田庄基本生活要求。”中世纪西欧庄园内“有住房、冶铁等作坊,奶酪、火腿、鞋帽、衣服等自己制作。”该材料反映出中国东汉与中世纪西欧庄园的共同点是(   )
    A . 实行土地公有制 B .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 . 经济自给自足 D . 居民都是自由农民
  • 14. 中世纪的鼎盛时期,经济的繁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被认为欧洲中世纪教育“最     美好的花朵”的是(   )
    A . 西欧城市的复苏 B . 大学的兴起 C . 中国印刷术的普遍推广 D . 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 15. 拜占庭文化独具特色,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下列对拜占庭文化描述正确的是(   )

    ①它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          ②它继承了古典时代希腊、罗马文化遗产

    ③它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④它为西欧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6. (2021·湖南) 日本在历史上先后两次“拜师学艺”,其中仿效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的是(   )
    A . 幕府制度 B . 大化改新 C . 明治维新 D . 工业革命
  • 17. (2017八下·射阳月考) 中国学者吴廷理早在20世纪50年代,分析指出大化改新后建立起来的土地制度“只能是封建的土地国家所有制”。据此分析吴廷理认为大化改新后日本的社会性质应是(    )

    A . 原始社会 B . 奴隶社会 C . 封建社会 D . 资本主义社会
  • 18. 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8世纪中叶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把东方和西方     连接起来,该帝国是(   )
    A . 古代波斯 B . 古希腊 C . 阿拉伯帝国 D . 奥斯曼帝国
  • 19. 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的是(   )
    A . 《本草纲目》 B . 《伤寒杂病论》 C . 《黄帝内经》 D . 《医学集成》和《医典》
  • 20. 14世纪中叶,通过承租、购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    后来发展成为农业资本家的是(   )
    A . 领主 B . 租地农场主 C . 封臣 D . 城市居民
  • 21. 手工工场中,商人向工人提供原料和生产工具,工人和雇主形成了雇佣关系,这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
    A . 租赁制生产关系 B . 奴隶制生产关系 C . 封建主义生产关系 D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 22. 14世纪中叶起,欧洲发生了一场思想文化运动被认为是新时代的先兆,这场运动起源于(   )
    A . 英国 B . 意大利 C . 法国 D . 德国
  • 23. 14世纪在欧洲,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的思潮逐渐流行,这种思想潮流被称为(   )
    A . 启蒙思想 B . 文艺复兴思想 C . 马克思主义 D . 人文主义
  • 24. 欧洲最早探寻新航路的主要国家有(   )
    A . 葡萄牙和英国 B . 意大利和英国 C . 葡萄牙和西班牙 D . 意大利和西班牙
  • 25. 在研究历史过程中,由于立场不同,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也会产生差异。如果站在美洲土著人立场上对哥伦布和发现美洲新大陆进行评价,其观点最有可能是(   )

    A . 英雄,传播欧洲文明 B . 强盗,带来深重灾难 C . 强盗。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 . 英雄,促进了文明的融合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35分)
  • 26.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片为古巴比伦王国一法典的局部图 

    材料二:《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前的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屈伸,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中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

    郭守兰《西方法文化史纲》

    材料三:德国的一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

    材料四:公元6世纪,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相继编成四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对除了英国以外的欧洲各国法律产生了巨大影响。

    1. (1) 材料一中的法律指的是什么?其法律地位如何?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在《十二铜表法》颁布之前依据的是什么法律?其弊端是什么?
    3. (3)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十二铜表法》颁布的时间及内容。
    4. (4) 除了材料二提及的,请再举出罗马在法学方面的两项成就。
    5. (5) 材料三中罗马“以宗教”征服世界指的是哪一宗教?该宗教最早出现在什么地区?何时被该国确定为国教?
    6. (6)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罗马民法大全》的四个组成部分,并依据材料四指出《罗马民法大全》在世界法学史上的地位(两点即可)。
    7. (7) 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 27. 14、15世纪的欧洲开始酝酿一场重大的变革,经历几个世纪的变迁,欧洲乃至世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神学笼罩的黑暗中,思想文化的巨人向愚昧和无知发起了挑战;在惊涛骇浪的大海上,勇敢的探险者找到了沟通世界的新路。旧的世界在风雨飘摇中动摇,全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1. (1) 文中的“旧的世界”和“全新的时代”指的是什么?
    2. (2) 请以“全新时代的到来”为题,撰写一篇历史小短文。

      要求:结合材料写出反映的重大事件以及它们的共同作用,论述14世纪以来欧洲的发展变化(论述部分需涉及典型人物各两位及其历史活动),从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史论结合,200字以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