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三中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十...

更新时间:2021-12-02 浏览次数:76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古代埃及人赞颂尼罗河:“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让我们歌唱!你滋润了太阳神赋予的土地,养育着所有的人民,让我们在干涸的沙漠里畅饮!你慷慨无私地给予我们所有美好的东西!”这里“神秘的方式”是指( )
    A . 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B . 尼罗河水可以饮用 C . 尼罗河定期泛滥 D . 尼罗河可自由航行
  • 2. 著名学者余秋雨在《千年一叹》中说道:“古埃及的文明是被‘封存’的。”通过历史学习揭开古埃及文明的面纱,下列选项属于古埃及文明成果的是( )
    A . 阿拉伯数字 B . 象形文字 C . 《汉谟拉比法典》 D . 楔形文字
  • 3. 文物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要实地考察下列图片的文物,我们需要去哪一个国家( )

    A . 埃及 B . 罗马 C . 印度 D . 意大利
  • 4. 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胡夫金字塔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这反映了统治者( )
    A . 开始重视民生 B . 思想趋于理性 C . 权力逐渐衰落 D . 喜爱其他建筑
  • 5. 一部介绍埃及风光的影片有这样一句解说词:“这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这”指的是(   )
    A . B . C . D .
  • 6. 灌溉系统是苏美尔城市中的重要部分,它支撑着农业生产与城市社会。灌溉系统的建造、维护都需要大量人力,只有政府才能持续征召人们从事这样艰巨的活动;即使灌溉系统运行良好,政府也需要保证水源的公平分配、解决争端等。到公元前3000年,所有苏美尔城市都有了国王,国王拥有很大权力。这说明( )
    A . 农业生产影响国家的发展 B . 苏美尔人十分重视水利灌溉 C . 农业国家与专制政府相符 D . 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管理灌溉
  • 7. 下表内容摘编自《汉谟拉比法典》部分条款,其反映出古巴比伦王国( )

    A . 有着严格的社会等级 B . 男性家长有绝对权威 C . 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D . 奴隶主民主政治发达
  • 8. 下图是卢浮宫的一件特殊展品,它本身只是一个石柱,不是珍贵的材质,也没有高超的艺术雕琢,但它却成了最受欢迎的藏品,原来它上面雕刻的是古代两河流域著名的( )

    A . 《汉谟拉比法典》 B . 英国《权利法案》 C . 《拿破仑民法典》 D . 1787年美国宪法
  • 9.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于1901年被考古队在伊朗的苏撒发现,现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是下图哪一文明古国的文化遗产( )

    A . A B . B C . C D . D
  • 10.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被处以割耳之刑。由此看出,这部法典实质是( )
    A . 维护该国的种姓制度 B . 保障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平等 C . 维护该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D . 确保该国分封制的实行
  • 11. (2020九上·丰顺期末) 印度电影《流浪者》里有句经典台词:“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

    这句话有明显的阶级歧视。这种阶级歧视最有可能源自以下哪一制度(    )

    A . 种姓制度 B . 禅让制度 C . 分封制 D . 分化制度
  • 12. (2019九上·衡山月考) 印度总理莫迪祖上三代都在当地经营一个小杂货铺,家境虽称不上小康,但也算丰衣足食。如果按种姓制度的等级分工,他的家族应该属于(    )
    A . 吠舍 B . 刹帝利 C . 首陀罗 D . 婆罗门
  • 13. 雅利安人有种族优越感,极力避免与受鄙视的臣民混合,并专门发展起划分四大世袭种姓的制度,前三个种姓是他们自己享有的职业等级,第四种姓则留给达塞人(当地土著)。下列与达塞人身份相符的职业是( )
    A . 奴仆 B . 商人 C . 官吏 D . 祭司
  • 14.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罗门,净行也,守道居贞,洁白其操;二曰刹帝利,王种也,奕世君临,仁恕为志;三曰吠舍,商贾也,贸迁有无,逐利远近;四曰首陀罗,农人也,肆力畴陇,勤身稼穑……”该记载反映的是( )
    A . 佛教的信徒等级 B . 西欧封建等级制 C . 印度的种姓制度 D . 阿拉伯文化成就
  • 15. 下图是某宗教兴起与传播的路线图。关于该宗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它是伊斯兰教 B . 它的经典是《圣经》 C . 它是世界上出现最晚的宗教 D . 兴起于古代印度
  • 16. 图片是认识历史的重要方式之一。下列由图一、图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 不同的地理环境诞生不同的文明 B . 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的权力机关 C . 雅典的民主政治有一定的局限性 D . 通往公民大会的道路比较单一
  • 17. 海伦·琼斯在《建筑与民主》中说:“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此段描述从本质上反映了雅典( )
    A . 实行民主政治 B . 建筑水平高超 C . 法制建设健全 D . 文化事业繁荣
  • 18. 伯里克利统治时期,雅典的一个家庭要去参加公民大会,选举首席将军,家里有一名男主人,一名女主人,一名小女孩,两名奴隶,根据当时的民主制度,可以参加投票的有( )
    A . 1人 B . 2人 C . 4人 D . 5人
  • 19. 考古发现的众多中亚艺术品有大量希腊题材的艺术作品。佛教的壁画及雕塑有很多希腊的影子,例如太阳神阿波罗就跑到了佛教艺术中。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希腊城邦建立 B . 佛教对外传播 C . 亚历山大东征 D . 罗马帝国扩张
  • 20. 亚历山大东征时,在东方建立了多座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希腊化城市,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今亚历山大城)就是当时建立的世界名城。城内商业气息繁荣,商人云集;学术氛围浓厚,人才济济。由此可见( )
    A . 亚历山大东征给埃及人民带来的是巨大的灾难与痛苦 B . 战争和征服客观上也可以成为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 C . 商品经济促使战争的出现,战争同时也推动经济发展 D . 亚历山大里亚是当时世界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唯一中心
  • 21. 青岛某校历史社团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到以下信息:“元老院掌握国家实权”“称霸地中海地区”“奴隶大量逃亡和起义”,从这些信息可以判断,该社团的研究主题是( )
    A . 罗马社会内部的矛盾激化 B . 罗马共和国的发展历程 C . 罗马帝国的对外领土扩张 D . 希腊文明的繁荣与衰落
  • 22. 公元前454年,罗马元老院被迫承认公民大会制定法典的决议,设置法典编纂委员10人,至公元前451年制定法律十表,第二年又补充二表。这就是著名的《十二铜表法》。该法主要是协调了( )
    A . 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B . 奴隶与平民的矛盾 C . 贵族与奴隶的矛盾 D . 国内外之间的矛盾
  • 23. 有学者评价古罗马的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对平民来说,不仅在书面上给予他们以安全感,而且全面保障他们反对贵族法官在刑事判决方面滥用职权。”这一历史事件是( )
    A . “陶片放逐法”的创立 B .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C . 《查士丁尼法典》的编纂 D . 庄园法庭的设置
  • 24. (2020九上·江门期末)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第三表中规定,如果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则债权人有权拘禁债务人,甚至可以给债务人戴上脚镣。在拘禁债务人60天后,双方未达成和解,则债权人可以连续3次把债务人牵至广场集市出卖。如果第三次没有出卖掉债务人的,或者没有人为债务人代为清偿和提供保证的,那么债权人就可以把债务人卖到外国甚至是杀死债务人。这说明《十二铜表法》强调(   )
    A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 有法必依和执法必严 C .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D . 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 25. 史书记载:“几年后,当元老院授予他‘奥古斯都’(表示神圣、卓越、显赫的意思)称号时,他欣然接受了。又过了几年,街上的市民们开始叫他‘凯撒’或‘皇帝’,士兵则称他‘元首’。就这样,共和国不知不觉变成了帝国。”材料中的“他”是( )
    A . 屋大维 B . 梭伦 C . 克洛维 D . 凯撒
  • 26. “公元2世纪,地中海已成为帝国的内湖,地中海各地区之间的交通畅通无阻,海上航路、内陆河道、陆上通道和古老商道都成了内外贸易的动脉,商人旅客络绎不绝。”材料中的帝国是( )
    A . 亚历山大帝国 B . 阿拉伯帝国 C . 罗马帝国 D . 拜占庭帝国
  • 27. 罗马帝国曾经盛极一时,横跨亚、欧、非三洲。但是随着公元3世纪的到来,其也走向了灭亡的道路。使罗马帝国覆灭的根本因素是( )
    A . 帝国的腐败 B . 蛮族的入侵 C . 公民意识的丧失 D . 奴隶制经济的崩溃
  • 28. 在古希腊神话中,诸神既有人的体态美,也有人的七情六欲,懂得喜怒哀乐,参与人的活动,这说明古希腊神话( )
    A . 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征 B . 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 C . 宙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D . 是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物
  • 29. 《荷马史诗》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它是( )
    A . 研究罗马城市兴起的史料 B . 罗马帝国的民间故事集 C . 古希腊的著名悲剧代表作品 D . 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
  • 30. 法学家在古罗马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威望,但是,他们通常在一定程度上与政治官僚保持距离;即使在帝国时期,也有法学家依然延续共和时期的传统而选择“不事政治”,拒绝担任执政官。这种现象( )
    A . 有利于实践公平正义的法律理论 B . 表明法学家们主张实行民主政治 C . 反映了古罗马政治混乱社会动荡 D . 说明法学家控制古罗马的司法权
二、综合题(本大题3小题,31题13分,32题13分,33题14分,共40分)
  • 31. 人类文明是多样的,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古代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发源地

    文明名称

    代表性的文明成果或制度

    北非的①_________

    古代埃及文明

    金字塔是其文明标志之一

    西亚的两河流域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②_________》

    南亚的印度河与恒河流域

    古代印度文明

    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③_________”

    东亚的黄河、长江流域

    古代中国文明

    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文字④_________

    材料二: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

    材料三:婆罗门可以确信不疑地享有首陀罗的财产,因为他们没有任何财产,其主人可以占有他们的财产……无力支付罚金的刹帝利、吠舍与首陀罗,应以劳动支付,婆罗门则使其逐渐支付。

    ——摘编自《摩奴法典》

    1. (1) 根据所学知识,将材料一的古代亚非文明成果表填写完整。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法典规定将古巴比伦分为哪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并说说该法典的实质和地位。
    3. (3) 材料三反映出古代印度的某个制度,该制度有何显著特点?
    4. (4)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根据上述所有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人类世界的不同文明。
  • 32. 民主与法制建设是文明社会的重要基石,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这部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

    ——摘自《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上册)

    材料二: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罗马法作为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它不仅在维系罗马帝国的统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对近现代西方国家的司法与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吴明华《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对近现代西方的影响》

    材料三: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而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摘自《伯里克利在牺牲战士葬礼上的讲话》

    1. (1) 材料一中“这部法典”的名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在世界法制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2. (2)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在谁主政时期发展到了高峰?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颁布了哪部法律?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是谁?
    3. (3) 材料三表述的“政治制度”是指哪个城邦的民主制度?这里的“公民”指哪些人?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一制度民主性的两点表现。
    4. (4) 结合上述所有材料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
  • 33. 不同的文明孕育了不同的文化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二: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陆游《病起书怀》

    材料三:特洛伊人正在集会,在普里阿摩斯的门前,汇聚在一个地方,年轻的和上了年纪的男子。腿脚飞快的伊墨丝说道:“老人家,你总爱没完没了地唠叨,就像在从前和平时期那样知道,我们正进行着杳无终期的战斗。我经常出入人们拼斗的战场,却从未见过如此庞大的军伍,人海般的阵容,就像成堆的树叶或滩沿上的沙子,他们正越过平原,将在我们的城下战斗。”

    ——《荷马史诗》选段

    材料四: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信的宁静,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的神圣的传言,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

    ——莱蒙托夫《祖国》选段

    1. (1) 材料一和材料三,对研究历史有什么作用?
    2. (2) 材料二和材料四共同体现了什么精神?
    3. (3) 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外诗歌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4. (4) 综合上述探究,请你总结中外优秀诗歌的共同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