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长春七十二中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

更新时间:2021-11-17 浏览次数:58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 汽油挥发 B . 钢铁生锈 C . 木材燃烧 D . 食品腐烂
  • 2. (2018九上·武威期中) 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A . 氮气 B . 氧气 C . 稀有气体 D . 二氧化碳
  • 3. (2020九上·长春月考)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洁净的空气 B . 干净的果汁 C . 冰水混合物 D . 矿泉水
  • 4. (2021·邗江模拟) 下列常见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 . B . 氯化钠 C . D . 二氧化碳
  • 5. 下列与试管相关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塞紧橡胶塞 B . 倾倒液体 C . 加热液体 D . 振荡试管
  • 6. 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空气中的成分无关的是(   )
    A . 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 B . 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变软 C . 冬季人呼吸时口旁冒“白气” D . 久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7. 下列有关氧气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 . 氧气不能溶于水 B . 红磷接触氧气就能燃烧 C . 氧气能供给呼吸 D . 氧气变成液氧发生化学变化
  • 8. (2020九上·长春月考) 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
    A .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B . 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 . 观察三种气体的颜色 D .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 9. 对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 . 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 .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 10. (2020·巴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约占21% B . 很多物质在空气中可以燃烧,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可燃性 C . 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 D . 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有色光,可以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 11. 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常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空气中的氧气 B . 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发生了分解反应 C . 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必须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D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 1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不规范的是(   )
    A . 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加入药品 B . 先固定酒精灯,后在铁架台上固定试管 C . 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后对着药品加热 D . 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中移出
  • 13. 炒菜煮饭时,满屋飘香,这一现象说明(   )
    A . 分子是有香味的 B . 分子可分裂成原子 C .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 分子问有一定的间隔
  • 14.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
    A . 食物腐败一分子发生变化 B .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了—分子很小 C . 酒精挥发一分子间间隔变大 D . 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 15. (2015九上·环县期中)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在于(   )
    A . 大小和质量不同 B . 分子能单独存在,原子不能单独存在 C .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再分,原子则不能 D . 分子能运动,原子则不能
  • 16. 下列各组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是(   )
    A . B . C . D .
  • 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 . 水变为水蒸气后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变大 C . 水与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D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可以用木炭代替红磷
  • 1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质量 B . 铁生锈是缓慢氧化,属于物理变化 C .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 . 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 19. 2020 年 6 月 23 日,我国“长三乙”火箭将第 55 颗北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该火箭第三级的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组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氢气液化过程中,氢分子之间的间隔保持不变 B . 液氧中的氧分子静止不动 C . 液氢工业上可以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 D . 氢气与氧气反应的本质是氢、氧分子的破裂,氢、氧原子的重新组合
  • 20. 下图是两种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B . 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C . 反应后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 D .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二、填空题
  • 21. 用化学用语填空。
    1. (1) 水
    2. (2) 2个氧原子
    3. (3) 2个氧分子
  • 22. 生活处处有化学,请结合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填名称);
    2. (2) 焊接金属时通常用氮气作为保护气,是因为氮气的
    3. (3) 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实验现象不同,其原因是
  • 23. 根据以下探究回答:

    1. (1) A实验可得出蜡烛火焰温度最高的是
    2. (2) B实验将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证明有水生成;
    3. (3) C实验为了比较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请你推测瓶1和瓶2中所装试剂是
  • 24. 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 (1) 实验前,先检查装置的
    2. (2) 红磷燃烧时最明显的现象是
    3. (3) 红磷燃烧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
    4. (4) 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25. 有些物质在空气中可以燃烧,有些物质只有在氧气中能燃烧,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甲防止熔融的生成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2. (2) 实验乙中,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
    3. (3) 实验结束时,此时硫在燃烧,应立即将燃烧匙(填选项)。
      A . 拿出集气瓶 B . 伸入水下
  • 26. 同学们为研究分子运动,做了如下实验。

    1. (1) 实验1:从微观角度解释品红在热水中扩散速度快,其原因是
    2. (2) 实验2:实验现象是,实验结论是
三、综合题
  • 27. 为了比较MnO2和水泥块的催化效果,常温下,在两瓶同质量、同浓度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MnO2和水泥块,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O2所需的时间。

    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

    1

    2

    反应物

    5%的H2O2溶液

    __的H2O2溶液

    催化剂

    1g水泥块

    Ig MnO2

    时间

    165秒

    46秒

    1. (1) 实验2中双氧水的浓度为
    2. (2) 实验2发生的反应,化学符号表达式为
    3. (3) 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加入(填“MnO2”或“水泥块”)反应速率更快;
    4. (4) H2O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2或泥块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MnO2和水泥块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是否改变。
  • 28.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 (1) a的仪器名称是
    2. (2) 用H2O2溶液和MnO2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3. (3)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
    4. (4) 用C方法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操作是
    5. (5) 用D法收集氧气的合适时机是当导管口处产生的气泡时;
    6. (6) 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根据以上信息判断,完成制取氨气的实验时,可以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7. (7) 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收集一瓶氧气后停止加热,剩余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