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北五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联考...

更新时间:2021-11-18 浏览次数:10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古童谣》中有这样一句话:心扉如同门户,小小钥匙便可打开。别忘了钥匙有这样两把——“谢谢”和“劳驾”。这“两把钥匙”告诉我们(   )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礼貌待人是人际交往的最大技巧

    ③在人际交往中要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巧

    ④在人际关系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2. 近年来,嘉兴市各中学组织学生前往南湖革命纪念馆、四明山抗日根据地等地研学旅行,这有利于学生(   )

    ①走进和适应社会生活               ②在实践中学习和研究

    ③克服和超越社会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④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3. (2020八上·嘉兴期末) 近来,多个部门接连发布失信“黑名单”及相关惩戒措施,涉及银行证券、交通运输、文化教育、旅游出境及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一个人的失信行为可能会影响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失信者寸步难行、守信者更多便利”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这一举措(    )

    ①有利于人们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②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③有利于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④有利于促使人们珍惜自己诚信记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4. 新冠疫情期间,金华永康一网民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信息“过年医院过”,将自己骨折的CT影像诊断报告单内容PS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感染者应留院观察隔离”内容,并自己评论“不好意思刚好路过武汉就这样咯”,造成群众恐慌。该网民因散布不实信息受到处罚,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保护公民   ②言论自由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③凡是违法行为都会受到刑罚处罚     ④网络世界也需要遵守道德与法律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5. 关于下侧漫画《礼让行人》,以下哪一说法是不合理的(   )

    A . 司机的礼让行为有利于赢得他人的尊重 B . 司机和行人的行为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C . 司机的行为有利于改善司乘关系 D . 司机和行人的行为是他们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 6. 2016年12月20日,最高法等三部门发布《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再度明确,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000元以上的可判刑,诈骗公私财物价值50万元以上的,最高可判无期徒刑。这表明电信诈骗数额巨大时可能(   )
    A . 是民事违法行为 B . 是行政违法行为 C . 应受刑事处罚 D . 应负民事责任
  • 7. 《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在2020年6月1日施行。疫情当前,患流感戴口罩、“一米线”、公筷公勺和分餐制等一系列疫情防控中的好做法、好习惯均被纳入条例以促进市民文明习惯养成。新增内容有利于(   )

    ①尊重他人、保护他人隐私                   ②改进和完善社会中的规则

    ③增强广大市民的规则意识                   ④推动北京经济的快速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8. 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地纷纷打响阻击战。在严峻斗争中有这么一群人,出于责任,出于担当,默默奉献着。他们的这种亲社会行为获得无数人的称赞。下列行为与“这群人”的行为不属于同类性质的有(   )

    ①来自河南王国辉曾在武汉服役17年,疫情期间装上自家蔬菜,连夜“逆行”武汉 

    ②疫情期间,王某不戴口罩随意外出 

    ③广东省郭先生看到邻居们外出买菜难,他就将自家农场里菜送给大伙儿 

    ④顾某在朋友圈卖劣质口罩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9. 下侧漫画反映了(   )

    A . 网络为传播谣言提供了便捷通道 B .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C . 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D . 网络为政治建设搭建了新平台
  • 10. 2018年杭州保姆纵火、盗窃案一审宣判,以放火罪判处被告人莫焕晶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以盗窃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二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结合该案例分析,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①死刑、有期徒刑都属于主刑

    ②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③剥夺政治权利、罚金都属于附加刑

    ④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必然法律后果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1. 有人认为“讲自由,就不能有任何的约束;有纪律的约束,就谈不上有自由。”这种看法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   )

    ①不懂得自由具有条件限制  

    ②不懂得自由与纪律是相辅相成的  

    ③不懂得遵守纪律的重要性  

    ④不懂得自由是无条件的随心所欲

    A . ②④ B . ③④ C . ①② D . ①④
  • 12. 图示法是表示概念之间关系的常用方法。下列选项符合右图所示关系的是(   )

    A . 道德与纪律 B . 主刑与附加刑 C . 诚信与道德 D . 秩序与规则
  • 13. 近年来,仍有一些人“不拘小节”,如:高铁“霸座”,侮辱、殴打公交车驾驶员等。上述事件中相关人员已受到了相应的惩罚。以上事件提醒我们(   )

    ①社会进步必然要求牺牲个人自由       ②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必然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③个人行为应当遵守社会公共规则       ④不良行为必然会演变为违法犯罪行为

    A . ②④ B . ②③ C . ①② D . ①④
二、非选择题
  •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模拟法庭进校园 预防犯罪助成长

    案件重现:15岁的陈某因没钱去网吧玩游戏,趁学校学生放假回校之机,伙同另外两人采用威胁、搜身等方式对杨某某等4名女生实施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中多次作案。

    法律链接:《刑法》第263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被告人陈述:“我原来成绩还不错,偶然接触一些社会上的朋友,觉得和他们在一起很开心、没人管,后来就开始旷课、夜不归宿了。去网吧上网玩游戏,帮朋友打架,没钱了就偷点东西,后来后来……我很后悔为什么不在学校里读书要辍学出来混社会,认识社会上的朋友,学会很多不该是我这个年龄应该会的东西。”

    判决文书:鉴于被告人未满18周岁,具有良好的悔过表现等,以抢劫罪判处被告人陈某有期徒刑二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元。

    1. (1) 陈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2. (2) 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给予我们哪些警示?
    3. (3) 如果你在现实中遇到侵害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你会怎么做?
  •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国首例“网络众筹骗捐案”:2019年11月6日,全国首例因网络个人大病求助引发的纠纷在北京朝阳法院一审宣判。法院认定筹款发起人莫先生隐瞒名下财产和其他社会救助,违反约定用途将筹集款项挪作他用,构成违约。一审判令莫先生全额返还筹款并支付相应利息。

    材料二:2020年9月,桐乡人包利华获评2020年“最美诚信浙江人”,主办单位对包利华有着这样的评价:“诚信为本,诚实戒欺,小本经营,心安理得。她,生活清贫却知足常乐。一注遗失的中奖彩票从天而降,一笔改变命运的巨款唾手可得。她,坚守本心,不为所动,千方百计将彩票物归原主。诚心可鉴,感动乡邻。”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网络的认识及我们应如何合理利用网络?
    2. (2) 彩票有价,诚信无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包利华为什么要千方百计将彩票物归原主?
    3.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