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1-11-15 浏览次数:71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 1. 阅读下图,这一时期棉花等进口货物税率的变化是由于清朝(    )

     

    A . 积极推进对外贸易 B . 自然经济逐渐开始走向解体 C . 手工业水平落后 D . 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 2. (2017·赤峰) 以下内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是(  )

    A . 割香港岛给英国 B . 五口通商 C . 领事裁判权 D . 赔款2100万元
  • 3. (2021·河南模拟) 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这一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虎门条约》 C . 《北京条约》 D . 《马关条约》
  • 4. (2020·鄂尔多斯) 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理想与艺术的典范”。它被西方列强毁灭于(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5. 1860年,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该条约是中俄(    )
    A .   《瑷珲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改订条约》 D . 《拗分西北界的记》
  • 6. (2021·四川) 1895年春,数百名汇聚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废除条约、迁都内地、推行变法。他们要求废除的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7.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领土的狂湖。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联军统帅瓦德西又认为“瓜分事,实为下策”。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太平军打击了洋枪队 B . 左宗棠收复了新疆 C . 义和团沉重打击了列强的野心 D . 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
  • 8. “道先后期以来。请王朝曾在抵御外辱的欺顿下领导过多次民数,这是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御意识的全部丧失。”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该材料观点的是(    )
    A .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B .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C .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D .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 9. 2021年3月19日,在中美阿拉斯加会谈上,面对美国代表的无端指责,我国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杨洁篪掷地有声地回答:“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中国人是不吃这一套的”。然而,120年前,中国却饱受屈辱,陷入了黑暗的深渊。这里的“深渊"是指(    )
    A .   《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 . 《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 . 《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0.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下列侵略与抗争史实搭配错误的是(    )
    A . 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左宗棠收复新疆 C . 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迎战敌舰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廊坊大捷
  • 11.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这是因为洋务派(    )
    A . 创办了近代企业 B . 学习西方民主制度 C . 接受民主思想 D . 主张“自强”“求高”
  • 12.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中国自强运动的——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公要,但是他们在这一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的举动是(    )
    A . 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向西方学习 B . 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创办民族企业 C . 为“自强”创福州船政局等军事工业 D . 为“求富”创轮船招商局等民用企业
  • 13. 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进,需要解决资金、原料和运输问题.下列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是(    )
    A . 轮船招商局 B . 江南制造总局 C . 福州船政局 D . 大生纱厂
  • 14. 从19此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筹建新式海军。到80年代。初步建成了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 . 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 B . 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 C . 阻止了民族危机的加剧 D . 增强了近代海防意识
  • 15. (2018九下·安州模拟) 对下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 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B . 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C . 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 D . 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
  • 16. 严复翻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在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
    A . 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B . 变法图强成为国民共识 C . 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D . 西方科学思想成为主流
  • 17. 康有为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记录了组织公车上书的行动。下面与公车上书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义和团运动 D . 废除科举制
  • 18. 1898年,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以下内容最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愿望的是(    )
    A .   裁撒冗员 B . 开办新式学堂 C . 训练新式军队 D .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 19. (2017八上·河北月考) 19世纪中后期,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主张学习西方,他们所进行的近代化探索活动(    )
    A . 极大地动摇清政府的统治 B . 彻底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C . 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D . 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思想
  • 20. 杨谌生活在戊戌变法时期,下列可能是他所为的是( )

    ①向光绪帝上书言事    ②开办新式学堂    ③参加中国同盟会    ④兴办工矿企业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21. 今天,国家非常重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问题。其实孙中山在中国近代就关注并提出“民生”。他的这一主张是(    )
    A . 驱除鞑虏 B . 恢复中华 C . 创立民国 D . 平均地权
  • 22.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这个时期出现的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不包括(    )
    A . 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 . 邹容的《革会军》 C . 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D . 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示钟》
  • 23. 孙中山把同盟会的纲领简述为三民主义,并创立同盟会的机关报。宣传三民主义的思想,同盟会的机关报是(    )
    A . 《时务报》 B . 《国闻报》 C . 《申报》 D . 《民报》
  • 24. 小明同学在暑假期间参观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他在参观中能获取到的历史信息有(    )

    ①金田起义    ②火攻紫竹林租界    ③永安建制    ④廊坊阻击战    ⑤天京事变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⑤ C . ①④⑤ D . ①③④
  • 25. 通过梳理历史线索可以明确学习主题。对下图反映的学习主题是(    )

    A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外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C . 西方列强瓜分狂潮与中国人民反抗 D . 近代化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二、材料题:(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1分共35分)
  • 26. 近代中国是一部百年屈辱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项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材料二:“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了耻辱的印记。”

    材料三:恩格斯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材料四:春愁难谴强看山,往事心惊泪欲潸。四百万人齐下泪,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

    材料五:

    1. (1) 根据材料一,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2) 材料二中的“绅士”指谁?材料反映了“绅士”的哪一罪行?
    3. (3) 恩格斯所说的是哪一国家?说出该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犯下的罪行。
    4. (4) 材料中台湾割给了哪个国家?在哪个条约中被割占?该条约签订之后列强新增什么方式来榨取中国?
    5. (5) 图一是哪一条约签订中慈禧太后的表现?这条约中规定中国人不许在哪个地方居住?
    6. (6) 材料四中两幅图片的对比给我们什么启示?
  • 27. 19世纪中期起,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索之路]

    材料一: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技术之路]

    材料二: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许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庾于西狩丛谈》

    [改革之路]

    材料三: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随后,光储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裁撒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革命之路]

    材料四: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世人闻此垂耗,纷纷书写挽联记念,其中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 (1) 请写出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探索近代化道路的事件名称。
    2. (2)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企业、民用企业各一例。你认为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只能“她强涂饰,虚有其表”的原因是什么?
    3. (3) 掀起变法的序幕是?“允许官民上书言事”中的“民”指什么人?
    4. (4) 挽联中提到的“三民”指什么思想?“三民”的核心是什么?“三民”思想的阐发源于哪个政党的政治纲领?该政党在历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
  • 28. 中国近代史可以用三个词来形容,屈辱、反抗、探索。

    [屈辱]

    材料一:从1840年开始,在地口的逼迫下,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的“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東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完全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抗争]

    材料二:不甘屈服的中国人,面对外来的侵略和本国好建主又的压迫,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前赴后继的斗争和探索,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抗争的历史。

    [探索]

    材料三:为了救国救民,一些有志之士开始学习西方的“新昌物”“新器物”的道处显而易见但引入中国阻力尚且如此强大,例如,当北浮、南平、福建、广东四支现代化舰队由沿海地方督抚建成,营理却仍沿袭传统地方管理水师体制……并不涉及政治体制改革,而且增强朝廷权力。都如此艰难,真正的政治体制改革之艰难,可以想见。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在1840年哪一列强将炮口对向中国?该国通过哪一条约“合法”侵占了香港岛?完全“脱出常轨,改道变形"指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什么变化?
    2. (2) 读材料二列举两例1840年至20世纪初列强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来侵略”的主要史实
    3. (3) 材料三中,学习“新器物”的口号是?请列举主张学习”新器物"的一位代表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学习“新器物”有什么积极作用?
    4. (4) 材料三中“真正的政治体制改革”非常的艰难。请说出一位为这一改革牺牲的英雄人物?“真正的政治体制改革”"虽然艰难。但是影响非常深远,此次改革有什么积极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