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1-11-15 浏览次数:72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 1. 某旅行社为配合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
    A . 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B . 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佛救文化,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C . 在恒河沿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D . 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万神殿、斗兽场,感叹伊斯兰文明的魅力
  • 2. “《汉谟拉比法典》第282条规定:“若奴隶忤逆主人,一经定罪,主人可以制下他的耳朵”。这表明法典(    )
    A .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B . 维护了奴隶主贵族利益 C . 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 D . 是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
  • 3. 最近印度宝莱坞大片比较火。下列场景出现在某部反映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电影中,其中符合印度种姓制度史实的是(    )
    A . 婆罗门率兵出征,开拓疆土 B . 刹帝利开坛设法,祭祀天地 C . 吠舍在自家农田中干活 D . 首陀罗在法庭上审判犯罪疑人
  • 4. 《欧洲中世纪简史》中写到:“中世纪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庄园里有手工作坊、磨坊和烤面包坊等,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这反映了西耿庄园(    )
    A . 是农村基本的社会组织 B . 是农村基本的经济组织 C . 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 D . 是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组织形式
  • 5. 佛数、基督数、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有关世界三大宗教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 佛教的创立者是释迦牟尼 B . 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C . 伊斯兰教诞生于阿拉伯半岛 D . 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先后顺序是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
  • 6. 从16世纪初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欧洲各国进行的国际贸易由输出。交换或生产,获利组成。下表为三组“商品"在甲、乙、丙三地流动情况。请判新甲、乙、丙分别是当时的哪三个地区(    )

    组别

    商品内容

    盐、火器、五金、酒、布匹

    糖、烟草、玉米

    奴隶

    A . 欧洲、美洲、非洲 B . 亚洲、美洲、非洲 C . 亚洲、美洲、欧洲 D . 欧洲、亚洲、非洲
  • 7. 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于3月28日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领政权是(    )
    A .   共产主义者同盟 B . 第一国际 C . 巴黎公社 D . 苏维埃政府
  • 8. “这场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材料中的“这场革命”指的是(    )
    A . 美国资产阶级革命 B . 美国独立战争 C . 法国大革命 D . 工业革命
  • 9.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这场运动)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下列作品与这场运动的时代及并思想核心相符的是(    )
    A . 《哈姆雷特》 B . 《荷马史诗》 C . 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谈》 D . 《国际歌》
  • 10. 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玉米、甘薯等作物向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这些地区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这被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 . 工业革命的影响 B . 传统农业的发展 C . 新航路的开辟 D . 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 11. (2021·攀枝花) 在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章西女王领导、封建王公大量参与,这说明这场起义(   )
    A . 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目的 B .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C . 以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为目标 D . 消除了印度国内的阶级矛盾
  • 12. 《大国崛起》中提到“拿破仑战争是大革命的继续……它敲响了几个世纪以来在欧洲居于支配地位的‘王朝秩序’的丧钟……这段材料说明拿破仑战争(    )
    A . 损害了欧洲人民的利益 B . 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打击了欧洲封建劳力 C . 击退反法联盟多次进攻,占领欧洲大片领土 D . 引起欧洲各国人民的痛恨
  • 13. 某中学九年级同学在研究“17世纪40年代一19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统治确立”这一主题的过程中,总结了以下知识点。其中正确的是( )
    A .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阻碍是斗争的根本原因 B . 都具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 C . 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革命形式 D . 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 14. 17世纪到19世纪,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取得了政权。上述革命或改革的共同点是(    )
    A . 推翻了殖民统治 B . 解放了黑人奴隶 C . 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D . 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 15. 下面是美国《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据此对美国民主制度解读最合理的是(    )

    《独立室言》

    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力

    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也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

    1787年宪法

    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等。

    A . 进步性与局限性井存 B . 人民权利无法保障 C . 中央与地方矛盾重重 D . 种族矛盾不可消除
  • 16. “我们认为这些真题是不言而响的,从人生面平等,造物者赋于他们若干不可制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独立宣言》中的这段话深受(    )
    A . 专制主义的影响 B . 等级制度的影响 C . 启蒙受思想的影响 D . 殖民主义的影响
  • 17. 根据1787年美国宪法的规定,图中正确反映出美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权力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 18. “1789~1791年的特征在于废弃‘旧制度’和确立新的社会规则,以及建造国家的新的政治框架。据此判断,材料评述的事件是(    )
    A . 美国内战 B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 . 日本明治维新 D . 法国大革命
  • 19. 如题表,为1750-1871年间英国人口分布表,由此可推断工业革命(    )

    1750年到1871年英国人口分布表(年位:万人)

    时间(年)

    1750

    1780

    1801

    1811

    1831

    1851

    1871

    全国人口(英格兰、英格兰、威尔士)

    766.5

    938.8

    1050.1

    1197.0

    1626.1

    2081.7

    2607.2

    城市人口

    130.3

    -

    354.9

    438.1

    720.3

    1124.1

    1699.8

    农村人口

    666.2

    -

    695.2

    758.9

    9.5.8

    957.6

    907.2

    A . 主要发生在大城市中 B . 促进了英国社会转型 C . 阻碍了农村人口增长 D . 奠定了产业升级基础
  • 20. 德国马克思博物馆中的一个展室的主题为“转折点1848年”,对这一主题认识正确的是(    )
    A .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最登上历史舞台 B . 马克甩主义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认可 C .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建立 D . 无产阶级的斗争开始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 21. 14、15世纪,西歇很多商人购买原料分给手工工匠生产,工匠在规定时间内交回产品,从商人那里领取报酬。这说明西欧(    )
    A . 庄园经济走向没落 B . 手工工场集中生产 C . 商品经济开始出现 D .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22. 归纳和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之一。依国通过彼得性改革,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两次改革的相问点是(    )
    A . 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 . 都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 C . 都让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D . 都推动了俄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二、材料分析题:
  • 23.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力量进一步增强,俄国、英国、日本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解决劳动力问题,彼得一世于1721年颁布法令:准许商人将整个村庄连同农奴一起买去,但农奴和土地不分开买卖,以维护农奴制度不可侵犯。……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广大农民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严重地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到19世纪中叶。农奴制已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的最大障碍。

    ——吴于谨、齐世荥《世界史代史编》

    材料二:美国宣布独立的时候,奴隶在全部13个州都是合法的。到1804年,至少北方各州都已经开始着手废除奴隶制。1858年,林肯宣称“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半自由状态”。1862年,林肯颁布__________,适用于10个叛乱州的奴隶。

    ——据(英)安德鲁玛尔《世界史》

    材料三: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彼得一世对待农奴制的态度是什么?概括19世纪中叶,农奴制出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最大障碍的原因。
    2. (2) 材料二中,半奴隶半自由状态指的是什么?这种“状态”引发了美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写出横线处颁布的文件名称。结合所学分析林肯颁布该文件的目的。
    3. (3) 材料三中的“变革"指的是什么?“变革"对日本社会产生的重大意义是?为了实现材料三中的“首要目标”。日本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4. (4) 俄国和美国两国农奴制(奴隶制)的存废反映了什么历史发展规律?
  •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促使了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波到以人为中心,在于人的觉醒,使人们把关注的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试验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

    ——《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

    材料二:

    材料三:

    持续四个世纪之久的非洲奴隶贸易路西欧资本主义带来巨额财富,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来源——然而,对非洲来说,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纪录片《世界历史》

    材料四:18世纪,英国企业家释放出了蕴藏在蒸汽与煤炭之中的无穷威力。工厂、铁路和舰炮给19世纪的欧洲和美国人统治全球的能力

    ——伊思莫里斯《西方将主宰多久》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它"指的哪一事件?最早在哪里产生?“它"促使欧洲人的精神世界关注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总结“它"的影响。
    2. (2) 促使材料二中的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标注的航线A的开辟者,他在本次航海行动中的大成就是什么?
    3. (3) 指出材料三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以及其中最能反映资本原始积累血腥性的航程(写出字母代码)
    4. (4) 综合材料一、二、,概括它们对欧洲社会进步产生的共同影响。
    5. (5) 材料四认为19世纪西方主宰世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蕴藏在蒸气与煤炭之中无穷威力的重大发明是?
  •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这两者(国王与议会)的关系不调解好,英国将永远在痉享中动荡。不过,这一次没有用对抗的手段,而是用融合的手段……在融合中产生出崭断的制度……此后三百年中,英国再也没有发生过重大的社会动荡。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一一英国文化模式潮源》

    材料二: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群体)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材料三:在法国国家档案馆里,珍藏着一份记录了两百多年前革命理想的文件:从根本上否定了旧时代的王权、皇权和特权,并确立以人权和法制作为新的社会秩序的奠基石。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融合的手段”及“崭新制度"分别指的是什么?哪一法律文件将这一“崭新的制度”确定下来?该制度体现出怎样的“妥协”原则?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宪法的名称。主持制定这部宪法的是谁?美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体现出怎样的“妥协”原则?这部宪法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
    3. (3) 依据材料三指出“记录了两百多年前革命理想的文件”是什么?该文件宣传的内容是什么?
    4. (4) 综合上述材料,反映出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