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岳阳县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11-14 浏览次数:45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唐玄宗时期中书令权力很大,是宰相之首。唐肃宗以后,很少再设中书令,宰相已无首次之分,轮流值守制才得以完全确立。这反映了唐代(   )
    A . 宰相制度名存实亡 B . 参议辅政制度变化 C .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 . 三省六部制度完善
  • 2. 图1为清朝晋商经商路线图。据此可知,当时(   )

    图1

    A . 全国性市场开始形成 B . 中外贸易发展兴盛 C . 区域间长途贩运发达 D .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 3. 鸦片战争前后,部分清朝士大夫热衷于研究世界及中国边疆的史地之学,并出现了如表1所示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著作。

    表1:鸦片战争前后介绍西方的主要著作

    代表人物

    著作

    成书时间

    林则徐

    《四洲志》等

    1841年

    魏源

    《海国图志》

    1844年

    姚莹

    《康輶纪行》

    1846年

    徐继畬

    《瀛寰志略》

    1848年

    夏燮

    《中西纪事》

    1850年

    据表1可知,当时(   )

    A . 华夷观念受到了一定冲击 B . “师夷长技以自强”成为潮流 C . 西学传播顺应了维新思想 D . 西方思想得到了广泛地传播
  • 4. 下列表述与图2所示历史事件的影响相符的是(   )

    图2

    A . 农民肩负起反帝反封建任务 B . 清政府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C . 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由此起步 D .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 5. 表2为1868年进口棉布在通商口岸的未税口岸价和内地市场价格对比(单位:两)。

    通商口岸

    内地市场

    名称

    价格

    名称

    价格

    牛庄

    2.20

    吉林长春

    2.30

    汉口

    2.20—2.34

    湖南湘潭

    2.35—2.55

    上海

    2.17—2.20

    江苏苏州

    2.23—2.30

    汕头

    2.95—3.10

    广东潮州

    3.10—3.20

    表2

    据表2反映出当时中国(   )

    A . 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B . 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C .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D . 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 6. 在天下为公的理念下,1905年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探索使中国由贫弱到富强的办法,但其民生主义主张带有“空想”色彩。其“空想”主要是因为(   )
    A . 基本上没有变更土地所有权 B . 根本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C . 注重政党建设忽视民生问题 D . 缺乏实现国富民强的具体举措
  • 7. 图3、图4是中国抗战时期两次战役形势图。这两幅图反映(   )

    图3

    图4

    A . 局部抗战向全民族抗战的转变 B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逐步建立 C . 抗战的主战场发生了明显变化 D . 抗战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
  • 8. 1953年9月,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上指出:“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两者必须兼顾……重点应当放在大仁政上。”据此可知,毛泽东(   )
    A . 要求规避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 . 主张发展生产力先于改革生产关系 C . 大力推崇古代儒家传统治国思想 D . 强调发展重工业应与关心民生并举
  • 9. 1969年关于中苏冲突,基辛格申明,支持中国的领土争议诉求会导致美苏冲突……他拒斥了一些主张对华进行直接帮扶乃至军事协助的冒险建议,但他强调战略上倾向中国是可行且必要的。据此判断,美国(   )
    A . 完全站在中国一边对抗苏联 B . 军事中立但开始调整对华政策 C . 保持“中立”政策从中取利 D . 联合苏联共同遏制中国的发展
  • 10. 15世纪艺术家多纳泰罗创作了青铜雕像《大卫》。大卫原本是圣经中的英雄,却被多纳泰罗塑造成了一个可爱的牧童形象:他右手握剑,脚踩敌人头颅,体态几乎完全是古希腊风格,显得自然放松。然而他的表情却表现出复杂的心理状态:目光并未对准敌人的头颅,而是对准了自己的身体。这反映出(   )
    A . 人们思想解放非常有必要 B . 复古减少了艺术创作的阻力 C . 艺术家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D . 人们对自身价值的重新认识
  • 11.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是“相信事实的大信徒”,他特别讨厌的是观点,认为“观点只能促进激烈地交谈,而不能寻求真理。”培根的这一看法得到当时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诸多学者的认可。这表明(   )
    A . 封建神学统治地位被颠覆 B . 培根首开实验科学先河 C . 自由平等思想得到了传播 D . 自然科学领域有所突破
  • 12. 1880—1920年,美国兴起了一场“进步主义”运动。这场运动的动力是广大人民对美国制度中所暴露出黑暗现象的不满和斗争。运动的方式是通过新闻媒体、文学艺术大力揭露社会黑暗,推动国会和州、市、县议会立法,通过政府执行,革除社会最突出的弊端。据此可知,美国“进步主义”运动(   )
    A . 推动了垄断组织的发展 B . 触动了资本家根本利益 C . 影响了罗斯福新政改革 D . 阻止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 13. 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后,美苏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1975年两国最终达成《美苏粮食贸易协议》。协议规定苏联每天向美国出口20万桶石油,同时苏联每年至少进口600万吨美国粮食,否则协议作废。由此可见,当时(   )
    A . 苏联在两极对抗中处于劣势 B . 美国对苏联经济依赖程度加深 C . 冷战局势的缓和存在可能性 D . 苏联被卷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 14. 据图5可知,联邦德国就业人口分布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图5

    A .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发展 B . 战后德国由分裂重新走向统一 C . 欧盟建立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 D . 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比重增加
  • 15. 图6是某学校高三小组用于研究性学习的示意图,与之最契合的主题是(   )

    图6

    A . 军事力量与世界新格局 B . 多极化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C . 冷战与战后世界新秩序 D . 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的演变
  • 16.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的美国政治是“双城记”,一城是华盛顿特区,另一城是好莱坞影城。华盛顿特区为政策、权力运作之所;好莱坞则供给政治理念,给美国政治文化提供思想资源。据此可知,美国在“二战”后(   )
    A . 政府对电影企业的直接控制加强 B . 影视艺术渗透了官方意识形态 C . 政治类影片成为影视作品的主流 D . 政治运作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20题均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期罗马人使用阴历(按月球围绕地球运行周期计算的历法),每月29或30天,每两年插入一个闰月,闰年377天,其中最后12天举行祭祀。闰月的添加由罗马神官们自行决定。公元前45年1月1日,罗马独裁官儒略·凯撒按阳历(按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计算的历法)发布新历,史称“儒略历”,每年实际时间比公转周期长11分14秒。至1582年,误差已累积10天,教会发行的日历与各地实测的时间不一,严重影响宗教及商贸活动。愤怒的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宣布改历,规定把儒略历1582年10月4日的下一天定为格列历10月15日,中间跳过10天;并修改了置闰法则,使每年平均为365.2425日,与公转周期十分接近,可以保证到公元5000年前后误差不超过1天。格列历成为国际通用的历法,又被称为“公历”,沿用至今。

    ——摘编自爱德华·吉本《罗马古代历法史》

    材料二:中国古代历法不是纯阴历,而是阴阳合历。汉武帝时期众多天文学家编订的《太初历》,第一次把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以适应农时。元代郭守敬根据多年的天文观测与演算制定的《授时历》,定一回归年为365.2425日,是我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和现代世界通用的公历完全相同,并且被朝鲜、越南、缅甸等国使用。中国古代历法,担负着“记日望月、敬授民时”的重任,使中国人较早地掌握了昼夜、月相和季节的变化规律,确立了科学的时间计量方法,孕育了中华民族与天地和谐共生、待万物诚信守时的伟大品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采用公历,以国际时区东八区的区时(北京时间)为中国统一的标准时间。

    ——摘编自张培瑜《中国历法史话》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历法与罗马历法的区别。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历法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976年,潭州太守朱洞正式建立岳麓书院。南宋张栻主教期间,在其所著的《岳麓书院记》中强调,岳麓书院的教育宗旨是“成就人材,以传道而济斯民也。”书院经常举办讲会,主讲教师欢迎别人质疑问难,师生相互切磋交流,外地士子也可来听。1167年,朱熹来访,与张栻论学,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朱张会讲”,这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1194年,朱熹重整岳麓书院,颁行《朱子书院教条》。1507年,王守仁来岳麓讲学。乾隆时期山长(校长)王文清制定学规18条,其中10条讲如何做人,8条讲如何做学问,压轴的一条即为“疑误定要力争”。书院景色优美,处处体现着于山水自然之间体悟“斯文”之道的智慧。

    ——摘编自宋明昌《书院:传统文化的名片》

    材料二:1902年,岳麓书院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湖南大学。1932—1949年,胡庶华先后三次担任校长,他以书院内的朱熹手书“忠孝廉节”和欧阳正焕所立“整齐严肃”八字碑文作为校训,提出“承朱(熹)张(栻)之绪,取欧美之长”的口号。自1935年起,湖南大学新生开始接受军事管理,并开设体育及武术课。1940年,胡庶华提出“科学社会化”,其实质是“民众科学化”。他加强与工矿企业的合作交流,并联络教师与校友兴办了抗战纺织机械厂、肥皂厂等企业,各系师生研究战时本省建设问题蔚然成风。湖南大学还十分注重引进留学人员,鼓励他们采用欧美最新教材,倡行基础理论与现场实习相结合。

    ——摘编自张泽麟《胡庶华的大学教育思想及治校实践》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岳麓书院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湖南大学与岳麓书院办学理念的相同之处。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马克思的科学研究,就像列宁所说的: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他都放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重新加以探讨,加以批判,从而得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来缚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结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第一国际”等国际工人组织相继创立和发展,在不同时期指导和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和斗争,马克思主义政党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第一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

    材料二: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探索、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到70年的时间内,我们党带领人民坚定不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推动我国快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俄工人阶级践行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权学说的异同。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主要成就。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8年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清平乐·蒋桂战争》

    1931年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1935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娄山关》

    1937年

    赫赫始祖,吾华永肇……琉台不守……民族阵线,救国良方……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祭黄帝陵文》

    1949年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50年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1956年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水调歌头·游泳》

    ——摘编自汪健新《毛泽东诗词中的斗争精神与智慧》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史料的作用及在研究历史过程中如何运用史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