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12-09 浏览次数:86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 西周末期,宴饮已不再是合好友睦、用观威仪的方式,而是满足感官享受、纵情逸乐的方式。 部分宴饮诗歌如《小雅・伐木》《小雅・常棣》等则呼唤亲情友谊,向往宗族和睦。这反映出西周末期(   )
    A . 礼乐文化日益衰微 B . 饮酒之风盛行破坏宗族关系 C . 诗歌教化功能加强 D . 礼乐文化利于稳定人伦秩序
  • 2. 汉文帝即位后允许臣民“得雇租铸铜、锡为钱”,开放铸币权。同时,朝廷要求铸币必须按国家 规范来「铸铜锡为钱,敢杂以铅铁为它巧者,其罪黥”。这些措施(   )
    A . 打击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B . 践行了轻徭薄赋的政策 C .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 D . 抑制了王国势力的兴起
  • 3. (2021高三上·靖远开学考) 清代皇帝经常对督抚“亲加训诲”,使督抚“晓朝廷法度,不敢妄萌邪念”,派遣钦差大臣到督抚治所巡视,皇帝还不时出巡督抚的治所。这主要是因为清代( )
    A . 君主专制呈强化的趋势 B . 地方督抚拥有较大权力 C . 政府行政效率得以提升 D . 监察制度形成严密体系
  • 4. 1861年,奕䜣主持总理衙门事务,由于“事事皆以诚相待”,被英国驻华公使普鲁斯称为“不株守中国政治历史典籍上的教条”的新人物。普鲁斯在给英国政府的报告中说,“我们应以温和 协调的态度获致恭亲王及其同僚的信任”。据此可推知(   )
    A . 中国国际形象得到较大提升 B . 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 C . 农民运动将面临严峻的形势 D . 清政府已放弃了传统外交
  • 5. 在与保皇党进行论战时,孙中山针对保皇党成员将形容汤武革命的“天下归心”也用来形容 华盛顿(称“十三州人民归心也”),明确予以批驳,华盛顿“为十三州国民之一分子,虽职有等 差而分皆平等,同心一致以赴公义,固无所谓谁归心于谁也”。孙中山的批驳(   )
    A . 强调了古今革命具有相通性 B . 意在论证反清民族革命的合理性 C . 体现了其民权主义的精神内涵 D . 说明美国独立战争缺乏群众基础
  • 6. 表1是1921--- 192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与成分统计情况(单位:名)。据此可推知,这一时 期的中国共产党( )

    表1

    时间

    党员人数

    党员成分人数及比例

    工人

    农民

    知识分子

    军人

    商人

    其他

    1921.07(一大)

    50多

    4;7.5%

     

    92.5%

         

    1922.06(二大)

    195

    21; 10.76%

             

    1923.06(三大)

    420

    164;37.96%

             

    1924(上半年)

    650

    160;40%

             

    1925.01(四大)

    994

    498;50%

             

    1925.09

    3164

               

    1926.01

    4000

    2800;70%

             

    1926.02

    8000

               

    1926.05

    11257

    7430;66%

    650;5.0%

           

    1926.11

    18526

    11120;60%

    2180;11.78%

    27.35%,其中军人约1500人

    1927.04(五大)

    57967

    31186;50.8%

    10840;18.7%

    19.1%

    3.1%

    0.5%

    7.8%

    A . 领导了国民大革命 B . 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C . 注重巩固阶级基础 D . 阶级属性发生变化
  • 7. 表2所示为1914年至1946年中国各类农作物种植面积比重变化(单位:%)。据表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农村(   )

    表2

    年份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棉花

    烟叶

    1914

    88.9

    8.8

    1.9

    0.4

    1937

    83

    13

    3

    1

    1946

    81

    15

    3

    1

    A .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低 B . 自然经济解体加速 C . 农业发展形势日益恶化 D . 经济结构实现优化
  • 8. 1952年开始,国家统配物资从55种增加到1957年的532种;中央直属企业由1953年的 2800个增加到1957年的9300个;国务院工作机构和人员从1954年的46个、2.3万多人,分别增加到1957年的82个、5.2万多人。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我国(   )
    A . 经济建设出现冒进现象 B . 新政权政治建设不断进步 C . 工业化建设实现了飞跃 D . 计划经济体制得到了发展
  • 9. (2021高三上·靖远开学考) 古代雅典用于指控恶意告发者,或者指控和节日相关的犯罪行为的案件必须向公民大会揭发,公民大会通过一项法令来宣告被告有罪还是无罪,但是案件最终须在陪审法庭审理。这表明,在古代雅典( )
    A . 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 B . 审判程序遵循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C . 权力分配体现了分权制衡思想 D . 人民主权原则在实践中得到体现
  • 10. 基督教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重要分支,该分支认为应用希腊文的《圣经》原 初版本来代替教会长老、亚里士多德和中世纪学者的注疏。基督教人文主义者的这一做法(   )
    A . 实质上与路德宗教改革精神一致 B . 旨在推动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C . 从根本上否定了上帝的权威 D . 是为了破除人们对《圣经》的崇拜
  • 11. 据表3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   )

    表3

    1896年的法国工业和职业调查(全国57.5万家工业企业)情况

    企业

    雇工人数

    150家

    1000人或以上

    53.45万家

    10人以下

    40万家

    1—2人

    1895~1904年法国工业结构

    消费品工业(包括纺织、食品)

    占工业产值43.1%

    纺织工业(以手工作坊和家庭工场为主)

    占工业产值28.3%

    A . 家庭小企业适应了近代人生产要求 B . 存在抑制工业发展的落后因素 C . 纺织工业在国际市场上颇具竞争力 D . 封建生产关系阻碍工业化进程
  • 12. 1973年,英国、爱尔兰和丹麦加人欧共体,使其成员扩大到9国,GNP(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1.07万亿美元,为美国1.31万亿美元的81.7%。出口贸易额达到2100亿美元,为美国的3 倍。在世界黄金储备方面,欧共体也超过美国。这一现象反映出(   )
    A . 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启 B . 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崩溃 C . 欧洲联合提升了经济实力 D . 美苏争霸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 13. 美国特朗普政府首席战略师班农曾到处宣扬,中美竞争是制度之争,关系到西方民主制度的 生死存亡;与此同时,美国一些政客说孔子学院是传播中国价值观的工具。这表明(   )
    A . 中美竞争已形成新的冷战局面 B . 制度模式决定国力竞争 C . 意识形态之争是中美竞争的核心  D . 美国仍未抛弃冷战思维
二、非选择题:共55分,第16、17、1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9、20、21题为 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你从图2到图3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得出的一条认识,并做简要说明。
    2. (2) 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红船旧址和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旧址的史料价值。
  •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中叶的汤显祖对李贽的“异端”思想极为赞赏,反对程朱理学。他在戏曲创作中把至情提高到前所未有的位置。他在创作实践中,以“奇”为理想的方法,认为“奇物足拓人胸臆,起人精神”。汤显祖浪漫主义戏曲创作的代表作是《牡丹亭》,表达了作者对真挚的爱情可以超越生死、时间界限的美好希望。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梦而死”“死而生”的奇幻情节,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梦想、魂游的臆想境界中,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争得了自由,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人物形象塑造得丰满而生动,在反衬和正衬中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文辞或典雅,或通俗,因不同人物形象而异,恰到好处。汤显祖的作品对明代社会做了有力的艺术性的批判,其社会价值是同时代其他传奇剧作所难以企及的。

    ——摘编自曹大为等《中国大通史》

     材料二:在莎士比亚早期的抒情诗和喜剧中,古希腊式的爱情冲动与个性自由、基督教式的节制 忍耐与仁慈博爱水乳交融,基督教文化在剔除了极端的禁欲主义成分后显示出自然人性的活泼与亮丽。早期历史剧在肯定人的现实欲望的合理性以及人自身力量与价值的同时又仰望上帝的恩典,把耶稣式仁慈宽厚的秉性赋予人间的帝王。中期的悲剧一方面描绘了“恶欲 践踏仁厚”的现实,另一方面又以宽厚、仁慈、博爱作为映照是非善恶之明镜,在道义上鞭挞邪恶。晚期的传奇剧更是在仁慈、宽厚、节制、博爱等基督式的宽广与深沉中表现了对人类的理想与希望。莎士比亚是在对现实及其发展趋势、对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的现实表演做 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反观基督教文化的,因而他是从世俗观照人生的,是从现实中人的生命存 在的价值与意义出发接纳与观照基督教文化的,并把中世纪的“旧人”和文艺复兴早期的“新人”融为一体。

    ——摘编自蒋承勇《“旧人”与“新人”的融合》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作为伟大剧作家的相同之处。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莎士比亚戏剧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学与时代”关系的认识。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4新中国成立以来民营经济发展演变历程

    时间

    阶段

    发展状态

    1949~1952

    恢复生产阶段

    1952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户数增长了21.4%,职工人数增长了25.1%;总产值增长了54.2%

    1953~1977

    社会主义改造及探索阶段

    1957年,在国民收入中,资本主义经济仅占0.1%,1965~1976年,城镇集体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9.9%上升到15%

    1978~1991

    改革发展阶段

    到1991年底,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为10.8万户,从业人员为183.9 万人,注册资金为123.2亿元

    1992~2002

    快速发展阶段

    2002年底,私营企业为243.5万户,从业人员为3 247.5万人,注册资金为24 756.2亿元

    2002~2012

    科学发展阶段

    2012年9月,我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有1059.8 万户,注册资金为29.8万亿元,从业人员和投资者超过1.1亿人

     ——摘编自陈东等《新中国70年民营经济发展:演变历程、启示及展望》

    根据材料围绕“现代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现代史相关史实进行阐 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 17.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关于戊戌变法性质的研究

    研究者及所处时代

    史料来源

    结论

    范文澜/1945年

    戊戍政变后梁启超所撰《变法通议》

    第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翦伯赞/1950年

    1911年康有为出版的《戊戌奏稿》

    自上而下地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从而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戊戌变法六十年纪念活动论文集/1958年

    1911年康有为出版的《戊戍奏稿》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

    茅海建/2017年

    康有为戊戌变法期间历次上书汇编

    戊戌变法是以西方化为方向、以强国为目标的改革运动

    ——据茅海建《论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梁启超的政治思想与政策设计》等整理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研究者对戊戌变法研究结论的异同。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在进行历史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应坚持的原则。
  • 18.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直至一战结束,均势政策仍然是英国外交政策的头等考量因素。自20世纪30年代以后,英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均势转向了对德“绥靖政策”。这意味着助长德国的进攻性行动和英国的步步退让: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1933年4月,德国和协约国因为前一年的国联裁军会议草案条文发生争执,并于1933年10月退出裁军会议;1933年10月19日,德国退出国联。作为国联领袖的英国,对此没有采取任何惩戒言行,英国的妥协行为无疑对正在蠢蠢欲动的法西斯德国起到了“安心”扩张的心理作用。接着在1936年,德国进入莱菌非军事区,这一举动使得协约国丧失了一战后获得的最有效的安全保障,而英国仅仅是“超然事外”地向国际联盟提起抗议而已。

    ——摘编自程诚 《两战期间英国对德绥靖政策原因的新视角》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前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前英国绥靖政策的影响。
  • 19.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王国光于万历五年(1577年)出任吏部尚书,上奏《条议吏治书》,主张官吏选拔与考核不应受个人名声、资历的影响,而应注重真才实学和个人能力,做到用人必考其终、授任必求其当。他重视对地方刑捕官员的任用及考核,提出以地方安危为重,应任当其才而不必拘于资格和凭照。他认为均平赋税、扶贫扶弱、抑制豪强使百姓安居乐业是地方官职责所在,针对地方豪强勾结官吏欺瞒隐漏造成赋役不均、税收难征的弊端,王国光认为应对参与其中和徇情枉法的地方官员采取有效的问责手段。对于官吏调处办法,他认为:“如果才力不勘繁剧、别无瑕疵者,方拟调简;其有瑕疵而才力难以邃弃者,拟以降用;调简者,授以相应简僻地方;降用者,不拘繁简,量才铨补,庶器使得宜,而惩过之典亦备矣。”他重申应区别官员任职地方公务繁简程度,官吏在简地任职,则“事简而功绪易就”;在繁地任职,则“处繁而谤议易兴”。鉴于此,王国光还提出将府州县各地方繁简逐一重新核定,照旧分为上中下三等。万历皇帝对《条议吏治疏》深表赞同,诸条基本被采纳。王国光是明代高官,他辅佐张居正实行改革,对“万历中兴”起到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朵丽枝《<司栓奏草>所载明万历名臣王国光吏治思想分析》

    1. (1) 根据材料,概括王国光的吏治思想。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国光吏治思想的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