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通河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2-01-26 浏览次数:3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25分)(1-6题每题3分,7题每空1分共7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huái)    蔽(yìn)    临(lì) B . (guǎng)   亮(liáo)   蓄(chǔ) C . (nòng)    和(ǎi)     开(zhàn) D . 落(zháo)    分(qí)     静(mì)
  •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花枝召展     咄咄逼人    截然不同   B . 恍然大悟     人声鼎沸    番来覆去 C . 疲卷不堪     混为一谈    不求甚解    D . 喜出望外     油然而生    花团锦簇
  • 3. (2020七上·哈尔滨月考) 下面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清明前后,部队派了800多人次,参加郊区的植树劳动。(删去“次”) B . 看到眼前的毕业照,小新不由想起四年来大家一起玩耍、学桌共读。(句末加“的情景”) C . 各地中小学要完善和建立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将“完善和建立”改为“建立和完善”。) D . 这种新药,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而且效果很长,可在体内维持12小时。(将“维持”改为“保持”)
  • 4. (2020七上·哈尔滨月考) 下列《西游记》中人物与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猪八戒——大战流沙河 B . 孙悟空——大闹黑风山 C . 普贤文殊——收服熊罴怪 D . 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 5. 下面情景中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 . 交警对正要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说:“请您遵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亮起时再走,多谢您的合作。” B . 护士对候诊的患者们说:“我叫到谁,谁进去,没叫到的都老实呆着!” C . 公交车司机对—个刚上车的老人说:“老头儿,赶紧找个座儿坐下。你摔了,我可不负责啊!” D . 食堂管理员对把剩馒头扔进垃圾箱的同学说:“你以为这是你家呢,可以随便浪费粮食,赶快把馒头给捡回来!”
  • 6.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平静的心态有利于我们认识自己。一杯干净的水,如果不停地晃,       ;一杯浑浊的水,如果静静地沉淀,           。我们的心也是如此。如果我们的心总是不能安静,就会处在一种浑浊的状态,               ,就看不清真实的自我了。

    A . 也依然清澈    也会变得清澈    很难有辨别能力 B . 也不会清澈    也依然是浑浊    很难有自知之明 C . 也会变浑浊    也不会变浑浊    很难有辨别能力 D . 也不会清澈    也会变得清澈    很难有自知之明
  • 7. 按课文原文填空。
    1. (1) 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2. (2)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风李龟年》
    3. (3) 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
    4. (4) ,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 (5) 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6. (6)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语句是
二、阅读与欣赏:(45分)
  • 8. 阅读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问题。

        陈太丘与友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元方入门不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陈太丘与友行。  期:            元方入门不。顾:

    2. (2) 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汉语。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3. (3) 《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请结合文中内容说说陈元方的“方正”是如何体现的?
  • 9. 阅读《秋颂》,完成问题。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

    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韵像秋。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最耐寻味是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与,不必留连。

    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著。“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飘潇,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澈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是澹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1. (1) 文章具体抓住“秋”的哪几方面来进行描述的?
    2. (2) 第八段引用“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的古诗句有什么作用?
    3. (3) 本文的结构方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 (4) 作者描绘的秋天给你的人生态度带来怎样的启迪?
  • 10. 阅读《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完成问题。

    ①她在上交的作文里这样写道:“从来没有人注意过我。我的生,我的死,都与这个炎凉的世界无关。”没有人明白,在这颗幼小的心灵中,为何会有那样不可名状的哀伤和绝望。当然,她的老师也一样。

    ②那是—位年过半百的老头,言语不多,虽教学经验极为丰富,但这一刻却不知道如何与这个年龄相差将近40年的女孩倾心交流。 他在陈旧的教案本背面上打了很多遍草稿,把明日要说的话——罗列出来,整理,像研究一部旷世巨著。尽管如此,还是觉得语言苍白无力,软弱得像阴天里的清冷雨丝。   

    ③春天的阳光依旧透过窗台,照耀在每个孩子纯真的脸上。所有人之中,她离阳台最近,可还是心如冰冻。她没有朋友,没有疼她爱她的母亲,就连唯一对她稍好的可依靠的外婆,也在前些日子病故了。她的生活一片狼藉。有同学说,她暂住了孤儿院,所有的费用都由政府承担。她得继续生活下去,得为远去的母亲和外婆坚强活着。可有什么理由让她继续活下去呢?她还有什么理由相信温暖?他站在宽大的讲台上,以最平和的语调讲完了课,宣布下午外出游玩。所有的孩子都欢呼不已。只有她,静静地眯眼歪靠在窗台上,对着窗外发呆。           ④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朋友,一起游戏,分享自己的快乐。她坐在绿草之中,看着天际变幻的流云,怒放的花朵,簌簌的落起泪来。    

    ⑤沿着小路,他来到她的身前。她侧脸擦泪后,镇定地叫到:“老师好!”    

    ⑥“怎么不和同学一起玩?”他一边喘气一边说。    

    ⑦“老师,我和他们不一样,他们有值得快乐的理由,而我没有。” 他捋了捋花白的头发,拉着她的手,走进花园深处。顿时,一阵沁人心脾的芳香从远处缓缓涌来,包围了她前行的路。他问:这些花你认识多少?“大都认识。那是迎春、那是瑞香、那是玉兰”,她对这些花名如数家珍。她的外婆生前爱花,因此,她从小受了熏陶。    

    ⑧他微笑着,看她在盘点花名时慢慢活泼起来,显然,她在环视花朵的同时,也渐渐沉浸于百花争艳的美景中。    

    ⑨当她气喘吁吁地将园中的鲜花点过大半时,他问了一句:你能把此时没开的花点出几种吗? 她顿时被难住了。园中之花,大大小小,不下百种,却没有一种隐藏着身形,躲避 阳光。他说:“明天告诉我,为什么他们都会竞相开放?”    

    ⑩当夜,她想了许久,从外婆遗留的书中找到了答案。次日,她从季节、温度等客观存在的因素,向他解说了为何花朵都会竞相开放的原因。他微笑着听完,递给了她一张纸片。之后,她回到教室,如同换了一个人似的。她主动和同学搭话,帮助他们解决难题,组织班里的课外活动,维持课堂秩序……    

    ⑪很多年后,她站在明媚的讲台上,成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她也带她的学生去看花,点花名。也曾问过一个忧郁的孩子,为什么花朵都会在春天竞相开放?    

    ⑫次日,当那个孩子急急忙忙跑来告诉她答案之时,她将当年老师给她的那张纸片递给了那个孩子。泛黄的纸片上,坚定地写着:“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

    1. (1) 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
    2. (2) “老师,我和他们不一样,他们有值得快乐的理由,而我没有。”小女孩说这话的原因是什么?
    3. (3) 当老师听完她解释花朵都会竞相开放的原因,并递给了她一张纸片后,女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 (4) 文中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评价。
    5. (5) 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你对题目“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的理解。
  • 11. 阅读《让信念点亮生命》完成问题。

        ①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小鸟,那信念就是那有力的翅膀。

        ②信念,让人拥有前进的动力。艾森·豪威尔年幼时与母亲玩牌,几次发到手中的牌都很烂,以至于老是输。于是,他就抱怨牌不好,母亲却抚摸着他的头说:“人的生活就像玩牌一样,发牌的是上帝,权利不在你,无论拿到怎样的牌,都应尽力地打好它。”这句话给艾森·豪威尔很大的启示,以后每逢遇到困难和棘手的事情,他都燃起一种信念:不管事情有多困难,我都要竭尽全力做到最好。这种信念是他一步一步迈向成功殿堂的动力,终于成就他成为美国第34届总统。

        ③信念给人不屈的力量。林肯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可有谁真正的了解他那坎坷的一生呢?他七岁时,全家被赶出住宅,开始居无定所的生活;长大后,创业多次失败,竞选参议员也多次被除名……他一生经历十五次重大挫败,但他从未被命运打败,跌到了再爬起来,这种不屈的信念让他有了无穷的力量,最终成就了生命的辉煌。

        ④信念助人在苦难中成才。作家丁玲说过,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苦难都能忍受,什么环境都能适应。是啊,信念是战胜苦难的利剑,信念又是一位高明的老师,让你在苦难中茁壮成长。

        ⑤信念哺育心灵,绚丽人生,滋润着成功的花朵。它催人奋进,给人力量,助人成才。愿每个人都用信念点亮自己的人生,乘着信念的翅膀飞向理想的彼岸。

    1. (1) 为什么说信念点亮了生命?
    2. (2) 列举美国总统林肯的例子说明了什么道理?
    3. (3) 给文章第④段补充一个事例。
    4. (4) 阅读文中画线句子,结合自身实际,说说现实生活中,你拿到的是怎样的“牌”?你将如何打好你“人生之牌”?
三、写作(50分)
  • 12.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①命题作文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触动我们心灵的东西:一次偶然的帮助;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简单的鼓励;一个温情的笑脸;一个安慰的短信……或令你充满感激和温暖;或令你走出迷惘,重新振作;或令你点燃希望,昂然前行……

    请以“仍记得那份感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

    2)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不少于500字。

    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②半命题作文

    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 2020 年的这个假期如此漫长。这期间我们经历了从未经历的,感受了从未感受的,可能也思考了从未思考的……这个假期,我们学会关注新闻;我们学会了上网课;我们学会了关心父母;学会了做家务;学会了自立;养成了良好卫生习惯……并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成长与快乐,收获了启迪与思考……

    请以“这个假期,我学会了    ▲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5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