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威海乳山市(五四制)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1-10-26 浏览次数:7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yān)  然(wǎng) 而不舍(qì)  矫造作(róu) B . 笑(chī)  呢(nán) 自惭形(huì)  自吹自(1éi) C . (tà)  刀(1ián) 李代桃(jiāng)  筹交错(gōng) D . (yè)  桥(zhàn) 形骨立(xiāo)  与日增(jǜ)
  • 2.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忧戚    麾下        心无旁骛        红妆素裹 B . 箴言    恣睢        鸠占雀巢        理至易明 C . 娉婷    亵牍        随机应变        郑重其事 D . 骈进    流盼        歇斯底里        言不及义
  • 3. 下列各项的分析与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沁园春·雪》选自《毛泽东诗词集》,其中“沁园春”是词牌名,决定词的格式、字数、韵脚;雪是题目,表明所写的主要内容。 B . 《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用“土地”象征生他养他的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主题。 C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上片写作者“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的抑郁、惆怅,全词都笼罩在怀念手足的苦闷之中。 D . 《行路难》抒发了李白怀才不遇的情怀,但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可以看中诗人在悲愤中不乏豪迈,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别的同学都沉默不语,只有他孜孜不倦地说下去,一直到下课。 B . 各种新发现的流行病,使我们改正并认识了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 C . 能不能切实提高乳山市民的综合素质,是成功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D . 为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行为,乳山教体局全面实施“阳光分班”。
  • 5.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   )

    ①因此,不能让经验主义冲淡了规律,麻痹思想遮挡了双眼,从而败在了优势上。

    ②但是这些优势并非万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③客观情况、周围环境即使发生一丁点儿变化,优势也可能变成劣势。

    ④如刻舟求剑,麻痹大意,更可能发生逆转,最终导致失败。

    ⑤一个人的知识、能力优势都是后天点滴积累的结果。

    A . ③①②⑤④ B . ⑤②③④① C . ⑤②③①④ D . ③①④②⑤
二、句子默写
  • 6. 根据提示,用古诗文填空。
    1. (1) 有弟皆分散,。(杜甫《月夜忆舍弟》)
    2. (2) 秋草独寻人去后,。(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 (3)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 (4)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5. (5) ,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6. (6) 野芳发而幽香,。(欧阳修《醉翁亭记》)
    7. (7)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写出诗人处境凄凉,却只考虑国家安危的报国情怀的句子是:
三、综合性学习
  • 7. 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我们正值五彩缤纷的花季年华、朝气蓬勃的青春时代,围绕“点燃青春,拥抱美好”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1. (1) (青春接力棒)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潇洒;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灿烂。请根据示例,仿写句子。

      青春是美好的。青春是多彩的朝霞,映照着广阔的天地;青春是跳跃的音符,拨动着年轻的心弦;

    2. (2) (青春同路人)朋友,是我们的青春同路人。请阅读下面两则非连续性文本,说出你探究的结果。

      材料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选自《世说新语》)

      材料二:为了从经济上支持马克思的研究,恩格斯去经商,把挣来的钱不断地寄给马克思。当马克思还没有精通英文时,恩格斯就帮他翻译,当恩格斯写文章时,马克思也常放下自己的工作,帮他写作有关部分。《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马克思写信给恩格斯:没有你,我永远不能完成这部著作。

      探究结果:

四、课内阅读
  • 8.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 (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南潇湘                ②此乐何 B . ①浊浪排                ②而或长烟一 C . ①予夫巴陵胜状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 D . ①而或长烟空            ②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
    2.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处江湖远            ②或异二者 B . 异二者之为            ②而长烟一空 C . ①满目萧                ②望之蔚而深秀者 D . ①属予作文记之        ②不物喜,不以已悲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 (4) 请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指什么内容。
    5. (5) 从全文来看,“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五、现代文阅读
  • 9.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需要秋天的人

    尹向东

    ⑴长命的家门前有棵苹果树,结的苹果味道酸,没人喜欢吃,没人采摘。长命抬起头来,看树上又结出不少苹果,这些被人遗忘的苹果半青半红地坠在枝上,被虫叮,被鸟啄,似长了雀斑一样布满斑点,要多丑有多丑。它们的模样和此刻的长命很像,想到这个,长命的心就灰暗了。

    ⑵长命的家在农村。他把自己这样的人叫城市的农民。这些年,他们都去城里打工。收入与在城里工作的亲戚相比高出不少,也比单位里的人更自由。不过长命仍然不喜欢农村人的身份,像这名字,村里边许多人叫得富、来富、富贵。

    ⑶这些奇怪的想法是长命在工地上闪了腰后才出现的,腰给伤了,长命只能在家干些轻松的事。而养猪种菜却不为支撑家里的生活,干这些杂事儿,只为家人吃上安全食物,但长命总觉得自己没被派上用场,像城市的农民这个群体,生存和土地失去关系,丢掉主业后与千百年来农民的定义相隔甚远。但城里人不管这些,一样坚定地认为他们就是农民,长命常常为此觉得尴尬,虽然生活好了起来,他们却被城市和土地同时忽视。

    ⑷养了猪,每日里就得去城里大小餐馆收泔水,这是长命最讨厌的活,得穿上油腻肮脏的衣服,骑上三轮摩托,拖两只大油桶改装的泔水桶穿越城市,这形象活脱就是在头顶顶上“我是农民”四个大字,让他特别难受。

    ⑸正值放学的时候,孩子们自校门蜂拥而出,散到街上,散到陡峭的坡边。长命的儿子也在这所小学读书。这时候有可能会碰上儿子,这不是好事,十二岁的儿子不喜欢在大庭广众中碰见拉泔水的他。他将头低下来,只看前面的路,快到街口,听见儿子叫他的声音,他有点惊喜,忙刹住车,看见儿子跑上前来,儿子不看他,也不看油腻的摩托车,只望着身边的人流,细声细气地说:“老师让买升学考试的模拟试题,记住了,数学和语文都要,就在新华书店里。”

    ⑹长命把三轮摩托车停在一家面馆外。面馆里已经有两三桌客人,长命进面馆的时候他们都回过头来看他。长命熟悉他们的眼神,也就是嫌弃而已,没啥大不了。他直接去了厨房,长命提着桶出来,他看见临门的一个女人独坐一张桌,他走过时女人尽力挤向墙边,女人的眼神中不仅仅是嫌恶,明明白白地表达着讨厌。长命腾了泔水回厨房时,小老板刚好端一碗面递给女人。长命拍着手出来,看见女人低头吃面,女人穿得时髦,脸上扑了嫩白的粉,眼睑下还淡淡地描了蓝色。长命在店里站了一小会儿,女人留意到他站在那里,小心翼翼地抬起头,快速他一眼,又一次本能地向墙边。长命不明白这样一个漂亮的女人,她的眼神和表情为啥比别人更恶劣,更让人难以接受。他瞬间就做出了一个决定。他掏出烟来点上,然后坐到女人的对面。女人现在不敢再看长命,拼命低了头,抵着墙壁。女人尴尬的状态让长命心里舒坦了许多,他需要的效果达到了,正准备站起身时,女人却先站了起来,付过钱匆匆走出面馆。隔着玻璃,长命看见女人恶狠狠地瞪了自己一眼,他猛然觉得身上长出许多鸡皮疙瘩。

    ⑺长命骑着摩托车离开时心情糟透了,他不想再去拉泔水,长命忘不了女人隔着玻璃窗瞪他的那一眼,岂止是一个恶毒所能囊括的。

    ⑻长命后来把车停好,准备给儿子买模拟题。他看见一个微胖的女人领着一个四五发的小女孩,女人蹲在书架边,翻着一本画册给小女孩讲,她的神态安详而恬静。长命觉得她全身都散发着一种气息,一种让人温暖的气息。长命有了一种强烈的渴望,他想听听女人在给孩子讲些什么,他把车推到边上,进了书店。

    ⑼长命踱到儿童书柜的另一侧,他听见小女孩指着画册问:“这是秋天?”

    ⑽她母亲说:“是啊,秋天,多漂亮的秋天。”

    ⑾小女孩说:“秋天有什么用,秋天一来,气候就一天天冷,我们不需要秋天。”

    ⑿她母亲短暂地停顿了一下,小声说:“不是这样的,我们不需要秋天,别人还需要。”

    ⒀小女孩说:“谁会需要秋天?”

    ⒁她母亲说:“你看,你对面的人,他就需要秋天。”

    ⒂他看出小女孩的微笑中包含着对一个需要秋天的人的崇敬。他的心莫名地跳动起来,鼻子深处微微发酸,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买了模拟题,跨出书店时,严谨而和蔼地对那对母女笑了笑。他跨上摩托车,像背负一道使命,向远处驰去。一路上他想他是需要秋天的人,全世界的人都不需要秋天了,而他们需要。这是个沉甸甸的嘱托,这样的使命让他全身都暖洋洋的。他努力在脑子里搜索,要千点秋天的事,收获点什么东西,从他那几亩地里,从他门前那颗被他遗忘的苹果树上……

    (选文有删改)

    1. (1) 小说以“需要秋天的人”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2. (2) 说说第⑹段中加点字的妙处。

      女人留意到他站在那里,小心翼翼地抬起头,快速他一眼,又一次本能地向墙边。

    3. (3) 小说为什么要塑造“吃面女人”这一人物形象?
    4. (4) 你觉得文中的长命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5. (5) 如何理解结尾句“他努力在脑子里搜索,要干点秋天的事,收获点什么东西,从他那几亩地里,从他门前那颗被他遗忘的苹果树上……”?
    6. (6) 从自身与他人两方面入手,谈谈促使长命的“活法”转变的因素。
  • 10.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成为杰出的人才究竟决定于什么

    ⑴从事教育事业将近十年,有一个问题却始终困戒着我;成为杰出的人才,究竟决定于什么?

    ⑵是高学历和高学位吗?但并不是每一个获得大学毕业文凭甚至更高学位者,都能够成为杰出的人才;相反的,有些没有进过大学的自学青年,也有不少人成为优秀的人才,是名校和名师吗?但并不是每一个进入重点大学的人,或是师从名家的人都能够成为杰出的人才,而有些没有进入名校或师从名家的青年,也有不少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华罗庚是由初中毕业生成为世界级的数学大师,师从他的学生不下百人,但获得世界数学界公认的杰出数学家,也只有五六个人,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⑶我一直不断地琢磨这些问题,经过几年的学习与思考,终于有了一点心得。经验表明:一个人能否成为杰出人才,基本上不决定于学历和学位的高低,不决定于学校和老师的名气,只决定于他自己。

    ⑷决定于他有无远大志向和执着精神。立大志者方能成大事,孜孜以求者才能品尝到胜利的果实。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______。

    ⑸决定于他是否爱读书。凡杰出人才都酷爱读书,将读书看作生命的一部分。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年少时就热爱读书,四处借书抄录阅读;成名后,他依然以读书为乐,读书伴随他的一生。他曾说:“立身以学习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因此,一个厌学的人,不爱书、不爱读书和不会读书的人是不可能成才的。

    ⑹决定于他是否具有自学能力。杰出人才的共同特点就是具有超强的自学能力。英国大博物学家托马斯。赫胥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张舜徽就是典型例子·赫胥黎八岁才开始启蒙教育,只上过两年学,他完全靠自学精通了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医学,并获得过英国皇家奖章,还担任过伦敦大学的校长。张舜徽一天校门未进过,完全通过自学成为公认的一代通儒。当今大数据时代,在线学习使获取教育信息更便捷,为无师自通提供了更大空间。

    ⑺决定于他是否能文理兼修。国学大师钱穆曾指出:“今日国家社会所需者,通人尤重于专家。”“通入”在古代推的是既有文韬又有武略的人;在今天则指文理兼修、博古通今的人。诺贝尔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大多数人只知道他是个科学家,很少有人知道他同时也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文学家和精通五种文字的翻译家。很多人只关注罗德·霍夫曼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却没有注意到他同时还出版了多部诗歌集和散文集。文理兼修使他们取得了如此伟大的成就,成为学术大师。因此,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学子,都要走出专业化教育的误区,打好厚实的文理知识的基础。

    ⑻决定一个人成为杰出人才的因素有很多,对于莘莘学子而言,明确并做到以上几点,是大有裨益的。

    (选文有删改)

    1. (1) 从全文看,要成为杰出人才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2. (2) 试分析第(1)-(3)段的论证思路。
    3. (3) 请为第(4)段划线处补写一个恰当的事实论据。
    4. (4) 第(7)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 (5) 结合文本内容,联系实际,谈谈你获得了哪些感悟。
六、作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