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五四制)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21-11-05 浏览次数:7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随着社会的发展,_________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①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和繁荣,是_________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

    ③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面对环境污染,我们没有退路,必须以铁的手腕进行_________。

    A . 终身  决胜  整治 B . 终身  决定  整治 C . 终生  决胜  治理 D . 终生  决定  治理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张老师第一次站上讲台,面对那么多双眼睛,她不禁颔首低眉 , 心“怦怦”直跳。 B . 看到爷爷在客厅的椅子上正襟危坐 , 我赶紧收敛了笑容,低着头走进去。 C . 别看小王年轻,他分析问题却头头是道,入木三分 D . 完成工作时已经深夜,他累得筋疲力尽
  • 3. (2018·济宁)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小张告诉小王,睡前看电视时间太长或玩手机时间太长,都会导致他难以入睡。 B . 文明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市民的一举一动往往可以显示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 C . 学校组织防震逃生演练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师生熟知灾害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方法。 D . 5月3日至4日,中美就经贸问题举行了磋商,达成了就有关问题保持密切沟通。
二、字词书写
  • 4.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最是杨柳风起时,洋紫荆在阳光下zì意烂漫着花火,敷蕊忽闪着卷翘的浓睫,似有上扇飞云、首朗空之意。

    ①zì ②翘

三、情景默写
  • 5. 理解性默写填空
    1. (1) 郦道元笔下的三峡,山水俱美。尤其是春冬之时的水,作者用“”从色彩、情态等方面写出水之秀美。
    2. (2) 《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句子是:
    3. (3) 崔颢《黄鹤楼》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
    4. (4) 王维《使至塞上》中“”一联,写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5. (5)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非淡泊无以明志,。(诸葛亮《诫子书》)
四、填空题
  • 6. 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创作的一部报道性文学作品。书中记录了作者从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部红色区域的所见所闻。在陕北,他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如头脑冷静、性格温和的,刚烈炽热、宽厚细心的,大胆无畏、认真赤诚的徐海东。

  • 7. 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的人。”她实事求是,超形脱俗,知道自己的目标,更知道自己的价值。在一般人要做到这两个自知,排除干扰并,是很难很难的,但居里夫人做到了。

    《跨越百年的美丽》

五、综合性学习
  • 8. 班内决定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来参与其中的两个环节。
    1. (1) [认识诚信]请写一个有关“诚信”的故事名称,并简单概述。
    2. (2) [评说诚信]据报载:一名出租车司机在救助一位被一辆货车(已逃逸)撞伤的老人时,先让老人写下证明(证明不是自己撞的老人),然后才救助老人。请你对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加以评论。(60字以内,要求观点鲜明,说理透彻)
六、诗歌鉴赏
  • 9.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题目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释)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①世人:指统治集团的人。②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1. (1) 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
    2. (2) 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七、对比阅读
  • 10. 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王子猷居山阴 , 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 ,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山阴:在今浙江绍兴。②皎然:洁白的样子。③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⑤剡(shàn):县名,今浙江嵊县。⑥就:拜访、访问。⑦经宿:一整夜。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无与乐者               念:

      人问其            故:

    2.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3. (3) (甲)文中的画线句是描写庭院美景的名句,历来为后人称颂,请谈谈你的理解。
    4. (4) (甲)(乙)两文都是写夜晚造访友人,试分析它们主题的异同。
八、现代文阅读
  • 11. 阅读

        ①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②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③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④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1. (1) 选文前两段段首都是“我应该感谢母亲”,这两段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2. (2) 文章中谈到“无法补救的”和“能做到的”各指什么?
    3. (3) 结合全文,谈谈作者笔下的母亲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和高尚品质。
  • 12. 阅读

        植物奶油少吃为佳

    ①人造黄油有着各种好听的名称“植物奶精”、“植脂末”、“起酥油”、“植物奶油”。其实,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化学名:氢化油。蛋糕、冰淇淋、巧克力、蛋挞这些让人嘴馋的食物大都含有氢化油。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营养学家发现,军队伤亡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美国人体内脂肪太高,容易造成肥胖、血管阻塞、体力下降,无法应付需要大量体力和灵活度的丛林战争。所以专家们呼吁人民减少食用动物油脂,改吃植物油。但是植物油有不易保存的问题,因此美国人又将植物油打入氢气制成氢化植物奶油,这就是含有“反式脂肪”的氢化油。

    ③进行氢化处理的植物油可变为固态或半固态油脂,这种氢化植物油价格便宜,可以在较高温度下进行食品煎炸、烘烤和烹饪,食品的外观和口感都能得到显著改善,还能进行较长时间的保存。比如花生酱,如果使用氢化油制作,就不会出现油、酱分离的现象,而且有助于保存。糕点如果使用植物奶油制作,不仅容易给糕点造型,还能改善口感,延长货架期。很快氢化油遍及全球,大量使用在食物烹调上。

    ④近年来,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氢化油对人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危害。国外研究证实,经常摄入占总热量5%的氢化油,即每天10~15克(相当于100克奶油蛋糕或50克桃酥或40克起酥),就会对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速食店用来炸薯条、炸鸡肉的油几乎都是氢化油。氢化油里面含有83%的反式脂肪。一般的脂肪进入身体,7天就代谢了,反式脂肪在身体里需要51天才可以代谢,这就是为什么洋快餐会造成肥胖的原因。

    ⑤氢化油是在本来有益人脑人体的不饱和食用油中,用人工灌入了氢气,使原油的分子构造扭曲成一种跨脂。人脑若用跨脂来制造神经元的细胞膜,所得到的是一种劣质膜,比正常的神经元细胞膜祖糙僵硬,养料要进入脑细胞,废物要排出脑细胞都因劣质膜受障碍,脑功能就会逐渐退步。因此会影响婴幼儿和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并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而且氢化油难以被身体分解,也很难被代谢出去,最后只能留在体内,囤积在细胞或血管壁上,增加血液黏稠度和凝聚力,促进血栓形成。另外氢化油还会促进动脉硬化、增加II型糖尿病和乳腺癌的发病率。

    ⑥由于氢化油食品无法由外观判别,凡标示上注有“氢化植物油、部分氢化油、植物奶油、起酥油”等字样,或是英文为“Hydrogenated”,一定要提高警觉,那意味着食品中含有反式脂肪。专家建议,市民在超市选购食物时,尽量避免购买食物标签中标有:氢化植物油、人造黄(奶)油、人造植物黄(奶)油、人造脂肪、氢化油、起酥油等字样的食物。

    (文/杨昆,选自《百科知识》)

    1. (1) 联系全文来看,植物奶油有哪些优势?
    2. (2) 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删去后,对原意影响最小的一项是(   )
      A . 军队伤亡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美国人体内脂肪太高 B . 食品的外观和口感能得到显著改善 C . 很快氢化油遍及全球,大量使用在食物烹调上。 D . 因此会影响婴幼儿和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并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3. (3) 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 (4) 今天13岁的小明几乎天天吃炸薯条、炸鸡肉等洋快餐,他的体重与身体的比例严重超标,他也常为自己的肥胖苦恼,但是找不到肥胖的原因。请你结合文意,告诫他改变这一不良嗜好。
  • 13. 阅读

        逼来的春天

    冯骥才

    那时,大地依然一派毫无松动的严冬景象,土地坚硬,树枝全抽搐着,害病似的打着冷战;雀儿们晒太阳时,羽毛乍开好像绒球,紧挤一起,彼此借着体温。你呢,面颊和耳朵边儿像要冻裂那样的疼痛……然而,你那冻得通红的鼻尖,迎着冷冽的风,却忽然闻到了春天的气味!

    春天最先是闻到的。

    可是,当你用力再去吸吮这空气时,这气味竟又没了!你准会怀疑它不过是瞬间的错觉罢了。春天还被远远隔绝在地平线之外吧。

    但最先来到人间的春意,总是被雄踞大地的严冬所拒绝、所稀释、所泯灭。正因为这样,每逢这春之将至的日子,人们总会格外的兴奋、敏感和好奇。

    如果你有这样的机会多好?天天来到这小湖边,你就能亲眼看到冬天究竟怎样退去,春天怎样到来,大自然究竟怎样完成这一年一度起死回生的最奇妙和最伟大的过渡。

    但开始时,每瞧它一眼,都会换来绝望。这小湖干脆就是整整一块巨大无比的冰,牢牢实实,坚不可摧;它一直冻到湖底了吧?鱼儿全死了吧?灰白色的冰面在阳光反射里光芒刺目;小鸟从不敢在这寒气逼人的冰面上站一站。

    然而,一天,一大片冰面竟像沉船那样陷落下去,刚刚从裂开的冰洞里露出的湖水,漆黑又明亮,使你想起一双因为爱你而无限深邃又默默的眼睛。

    这坍塌的冰洞是个奇迹,尽管寒潮来临,水面重新结冰,但在白日阳光的照耀下又很快地融化和洞开。冬的伤口再也难以愈合。

    冬天与春天的界限是冰的瓦解。

    冰的坍塌不是冬的风景,而是隐形的春所创造的第一幅壮丽的图画

    随后湖面中间闪现一条长长的裂痕,不等你确认它的原因和走向,居然又发现几条粗壮的裂痕从斜刺里交叉过来。跟着,另一处湖面,冰层又坍塌下去。一个、两个、三个……某一天,你来到湖边,会止不住出声地惊叫起来,巨冰已经裂开!黑黑的湖水像打开两扇沉重的大门,把一分为二的巨冰推向两旁,终于袒露出自己阔大、光滑而迷人的胸膛……

    那些在冰层下憋闷了长长一冬的大鱼,它们时而激情难耐,猛地蹦出水面,在阳光下银光闪烁打个“挺儿”,“哗啦”落入水中。你会深深感到,春天不是由远方来到眼前,不是由天外来到人间。它原是深藏在万物的生命之中的,它是从生命深处爆发出来的,它是生的欲望、生的能源与生的激情。它永远是死亡的背面。唯此,春天才是不可遏制的。它把酷烈的严冬作为自己的序曲,不管这序曲多么漫长。

    追逐着凛冽的朔风的尾巴,总是明媚的春光。那封闭大地的白雪下边是什么?你挥动扫帚,扫去白雪,一准是连天的醉人的绿意……你眼前终于出现这般景象:宽展的湖面上到处浮动着大大小小的冰块。这些冬的残骸被解脱出来的湖水戏弄着,今儿推到湖这边儿,明日又推到湖那边儿。早来的候鸟常常一群群落在浮冰上,像乘载游船,欣赏着日渐稀薄的冬意。这些浮冰不会马上消失,有时还会和一场春寒冻结一起,霸道地凌驾湖上,重温昔日威严的梦。然而,春天的湖水既自信又有耐性,有信心才有耐性。

    它在这浮冰四周,扬起小小的浪头,好似许许多多温和而透明的小舌头,去舔弄着这些渐软渐松渐小的冰块……最后,整个湖中只剩下一块肥皂大小的冰片了,湖水反而不急于吞没它,而是把它托举在浪波之上,摇摇晃晃,一起一伏,展示着严冬最终的悲哀、无助和无可奈何。……终于,它消失了。冬,顿时也消失于天地间。这时你会发现,湖水并不黝黑,而是湛蓝湛蓝。它和天空有着一样的颜色。

    天空是永远宁静的湖水,湖水是永难平静的天空。

    春天一旦跨到地平线这边来,大地便换了一番风景。它日日夜夜散发着一种气息,就像青年人身体散发出的气息。清新的、充沛的、诱惑而撩人的,这是生命本身的气息。大自然囚禁了整整一冬的生命,要重新开始新的一轮竞争了。而它们,这些碧绿的针尖一般的苇芽,不仅叫你看到了崭新的生命,还叫你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锐气、坚韧、迫切,还有生命和春的必然。

    1. (1) “天天来到这小湖边,你就能亲眼看到冬天究竟怎样退去,春天怎样到来”,在作者的笔下,冬天是怎样退去,春天是怎样到来的呢?按照提示,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坚不可摧→→春回大地

    2. (2) “它把酷烈的严冬作为自己的序曲,不管这序曲多么漫长。”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
    3. (3) 如果把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囚禁”、“竞争”分别替换为“沉睡”、“苏醒”,你认为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
    4. (4) 阅读文中“冰的坍塌不是冬的风景,而是隐形的春所创造的第一幅壮丽的图画”一句,体会作者流露的感情。
    5. (5) 本文标题中的“逼来”是什么意思?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体会作者以“逼来的春天”为题的妙处。
九、句子默写
  • 14. 朝阳初升时,并未卷起一天火云,它的四周是一片浅玫瑰色的。太阳,并不厉害,不象在的干旱的日子里那么炽热,也不是在暴风雨之前的那种暗紫色,却带着一种明亮而柔和的光芒,从一片狭长的云层后面隐隐地浮起来,露了露面,然后就又躲进它周围淡淡的紫雾里去了。在舒展着云层的最高处的两边闪烁得有如一条条发亮的小蛇;亮得象擦得耀眼的银器。可是,瞧!那跳跃的光柱又向前移动了,带着一种,向上飞似的拥出了一轮朝日。

    (《日出》)

十、作文
  • 15. 请以“几分     ▲      在心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题目横线处可以填写:“感动”“惬意”“思念”“豪迈”“忧伤”“酸涩”……然后作文;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表达真情实感;

    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

    ④不少于600字,书写要工整、规范、美观。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