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五四制)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21-11-01 浏览次数:10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 . 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B . 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 C . 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D .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 2. 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中的一项是(   )
    A . 《二十四孝图》 B . 《藤野先生》 C . 《范爱农》 D . 《社戏》
二、填空题
  • 3. 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1. (1) 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xù()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2. (2) 我暗暗地在那里nì()笑,却一声儿不响。
    3. (3) 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有了)落。
    4. (4) 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
三、句子默写
  • 4. 在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 (1) ,以观沧海。,山岛竦峙。(《观沧海》)
    2. (2) ,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
    3. (3) 《次北固山下》中,现在可用来表示客观形势大好,事业发展势头正旺的诗句
    4. (4) ,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春》)
四、综合性学习
  • 5. 综合实践:

    学校将展开“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以下活动:

    1. (1) 你的同学小明为了请朋友吃东西、看电影,最近经常向家长伸手要钱,还和学校外一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走得较近。作为他的同学,你该如何劝说他?(至少引用一个有关交友的成语、谚语、名言或格言诗句等)

    2. (2) 关于“友情”,我们有话要说,请仿照示例,再仿写两句。

      友情是一缕和煦的春风,抚慰我们受伤的心灵;

五、课内阅读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 (1) 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

      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

      撒盐空中可拟(

      未若柳絮风起(

    2. (2)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 (3) 选文所记叙的谢太傅一家人聚会时的气氛是怎样的?
    4. (4) 你觉得“未若柳絮因风起”与“撒盐空中差可拟”两种描写相比,哪个更好?为什么?
六、现代文阅读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喇咧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腾,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蛇豆黄儿。还记得那曰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回邻居的小伙于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 (1) 第1段加点的“扑”字换成“走”,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2. (2) 阅读第②段,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①加点的“后来”指的是什么时候?

      ②“一直”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 (3) 文章第4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朗读这段时的适宜使用怎样的语速和语气?
    4. (4) 母亲的细心体现在文中哪些细节描写中?找出两处。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我们是一家人

    ①我进中学时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

    ②当时,学校里有位姓毛的女生,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的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饿了一顿以示抗议。母亲那时对我怀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于是,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我想就不会挨饿了。

    ③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心里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而且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④这样自由自在地过了半个来月,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来上说说笑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

    ⑤天气忽然冷下来,我患了感冒,头昏脑胀,牙还疼个没究,出了校门就奔回家。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了下来。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

    ⑥到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一个上午饥肠。放学回家,推开房门,不由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杂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来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递给我一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

    ⑦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料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说的话: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⑧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晓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

    ⑨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吃一顿饭。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⑩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1. (1) “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感情,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请你在文中找出三个“我有叛逆倾向”的例子,简要地写出来。
    2. (2) 从“分伙”过程中找出两处家人一直在关注我的细节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3. (3) 选文第⑤段妈妈邀请“我”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之后可能做了怎样的选择?你得出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4. (4) 第③段中“我”感受到的“快乐”与第⑧段中一家人共进晚餐时的快乐有什么不同?
七、作文
  • 9. 写作。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是朱自清先生散文名篇《春》的开头。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急切盼望着的事情吧。

    请以“盼望着,盼望着”开头,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②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