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1-11-03 浏览次数:95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1·苏州) 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中国近代以来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而建立的,碑的基座四周镶有十块巨幅汉白玉浮雕,其中第一块的内容就是“虎门销烟”。其主要原因在于虎门销烟(   )
    A . 沉重地打击了英国走私鸦片的奸商 B . 由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并有效禁烟 C .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意志 D . 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华的战争
  • 2. 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 . 保护鸦片贸易 B . 掠夺原料和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C . 割占中国领土 D . 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 3. “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分水岭。”对这句话这样理解的依据是鸦片战争导致(  )

    A . 中国由闭关锁国转为开放 B . 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 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 . 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 4. 1842年,英国《伦敦新闻画报》载:(条约)确定了千百万的赔款,永久割让给我们一座岛屿。总之,它让我们获得的比想要的还多……该岛屿是(    )
    A .   香港岛 B . 九龙 C . 台湾岛 D . 辽东半岛
  • 5. 下图中数据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 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B . 英国凭借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倾销商品 C . 英国在中国大量兴办工厂 D . 清政府赔偿白银,以海关税收作担保
  • 6. 下表为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两国消费英国棉纺织品数量的统计。据此分析,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    )

    国名

    人口

    棉纺织品消费量

    中国

    3.6亿人

    人均0.75便士

    洪都拉斯

    1.46万人

    人均934.5便士

    A . 获取更多廉价原料 B .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C . 进一步控制清政府 D . 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
  • 7. 近代有四位英国人曾经来到中国,在他们的日记中有误的是(    )

    怀特:1842年底我到上海做生意

    詹姆斯:1845年我向清政府申请在天津开办了工厂

    约翰:1858年我们的商船可以进入中国长江下游地区

    奥托:1860年我们与法国军人一起冲进夏宫,我拿了几辈子都用不完的财富

    A . 怀特 B . 詹姆斯 C . 约翰 D . 奥托
  • 8. 下图讲述的是某一历史人物的经历,该人物是(    )

    A . 杨秀清 B . 曾国藩 C . 洪秀全 D . 石达开
  • 9. 土地是封建统治的根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是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目标,太平天国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是(  )
    A . 拜上帝教教义 B . 《劝世良言》 C . 《天朝田亩制度》 D . 《资政新篇》
  • 10. 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一种方法。下图所示空白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 . 金田起义 B . 永安建制 C . 攻克武昌 D . 定都天京
  • 11. (2019八上·抚州月考)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的“煮豆燃萁”是指(    )
    A . 北伐失利 B . 永安建制 C . 安庆保卫战失利 D . 天京事变
  • 12. 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最突出的时代特点是(    )
    A . 提出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 B . 成功制止和克服了领导集团的腐败 C . 反封建的同时又反侵略 D . 利用宗教形式发动起义
  • 13. (2020·梧州) 历史学家范文澜说:“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范文澜分析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   )
    A . 影响 B . 爆发背景 C . 性质 D . 失败原因
  • 14. “一位史学家说:“它们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和文化的尝试,自强的努力仅仅触及了现代化的表皮。”这位史学家评价的事件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洋务运动 C . 戊戌变法 D . 辛亥革命
  • 15. (2021·自贡) 1871年曾国藩《拟选子弟出洋学艺折》中“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书,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可见,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主要目的是(  )
    A .   游历西洋 B . 兴办洋务 C . 学习科技 D . 富国强兵
  • 16. (2021八上·高州月考) 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的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这则材料反映了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
    A .   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 . 使中国开始走上富强道路 C .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 . 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 17. (2019·雅安) 李鸿章说:“中国之积弱不振,皆因贫穷之故。”为此,洋务派从19世纪70年代起(   )
    A . 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B . 兴办新式学校 C . 开办近代民用企业 D . 筹建新式海军
  • 18. 甲午战争结束后,光绪帝为战争中壮烈殉国的海军将领垂泪撰写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位海军将领是(    )
    A . 左宝贵 B . 关天培 C . 邓世昌 D . 丁汝昌
  • 19. (2020八上·武城月考) 电影《北洋水师》中,北洋舰队是清朝建立的海军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一支海军,“它”全军覆没发生在(   )
    A . 威海卫战役中 B . 黄海战役中 C . 旅顺战役中 D . 平壤战役中
  • 20. 1894年11月美国纽约《世界报》谴责日本时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能佐证该报道的有力史实是(    )
    A .   参加八国联军屠杀北京市民 B . 甲午战争日本制造了旅顺屠城事件 C . 强行占领山东青岛等地 D . 甲午战争中中日黄海大战的惨烈
  • 21. 据统计,1895~1913年,外国在华设立了136家工厂,是1895年之前半个世纪的六倍,这些企业都以“合法条约”为护身符。“合法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22. 某条约的第六款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据此条款,日本获得的权益是(    )
    A . 开设工厂 B . 割占土地 C . 增辟通商口岸 D . 获得赔款
  • 23. (2021·大连) 下列示意图展示了近代以来两次列强侵华战争后通商口岸地理位置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腹地 B .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 . 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 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
  • 24. “(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清朝(    )
    A . 舰船数量的劣势 B . 洋务运动的贡献 C . 甲午战败的原因 D . 维新变法的成效
  • 25. 《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该漫画主要反映了(    )

    A . 中国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B . 中国面临列强瓜分危机 C . 中国出现分裂割据局面 D .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二、材料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共25分)
  • 26. 自1840年开始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逐步加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三,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________》条约节选

    材料二:

    材料三:□□战争之后,列强争相在华设立银行,如英国的有利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开设工厂,如英国的增裕面粉厂、和丰船厂,美国烟草公司……还争夺中国的铁路权,如俄国修筑满洲里至绥芬河、哈尔滨至大连、石家庄至太原等铁路。

    请回答:

    1. (1)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材料中的条款破坏了中国哪方面的主权?该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什么影响?
    2. (2) 材料二中的图片是哪次侵华战争造成的?该图片反映了在这次战争中列强对中国犯下了什么罪行?在这次侵华战争中最大的收益国是哪个国家?
    3. (3) 材料三中“□□战争”最有可能是哪场侵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三列强对中国侵略方式的变化。 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4. (4) 回顾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谈谈你的认识。
  • 27. 近代中国屡遭列强侵略,饱受欺凌。但也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民不断反抗,乃至在困境中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一: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大将酬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他们的不屈不挠、御侮自强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

    材料二:战争的惨败让清政府中的有识人士意识到若要重振国威,必须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从1861年开始,一些地方大员,比如曾国藩、左宗裳、李鸿章、张之洞等推动了洋务运动开展。洋务运动前期主要发展军用工业,后期主要发展民用工业。还兴建起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为了培养适应新式军事和民用企业的专门人才,在向欧美派去留学生的同时,还设立了各种新式学堂。

    ——摘编自李小庆《“洋务运动”伪命题》

    请回答:

    1. (1) 写出材料一中列举的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史实。
    2. (2) 据材料二指出清政府认为该如何“重振国威”?请从材料二中归纳出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
    3. (3) 洋务运动的最终结果如何?在中国近代史中有着怎样的地位?
    4. (4) 通过上述探究,对你有什么启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