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2020-201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联考...

更新时间:2021-11-04 浏览次数:9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比值法、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B .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C . 根据速度定义式v= ,当△t非常非常小时,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D . 定义加速度a= 用到比值法,加速度与△v和△t无关
  • 2. 如图所示,A、B两图线分别表示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做直线运动,乙做曲线运动 B . t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C . 运动中甲、乙共相遇两次 D . 0~t时间内两物体位移相等
  • 3. 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0~1s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 t=1s时物体的速度为2m/s C . 1s~3s内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D . t=3s时物体离出发点最远
  • 4. 如图所示,一重为20N的球固定在支杆AB的上端,用一段绳子水平拉球,使杆发生弯曲,已知绳的拉力为15N,则AB杆对球的作用力(   )

    A . 大小为15N B . 大小为25N C .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右下方 D .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左上方
  • 5. (2019高一上·河东月考) 在离地高h处,沿竖直方向同时向上和向下抛出两个小球,它们的初速度大小均为v , 不计空气阻力,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   )
    A . B .   C .   D .  
  • 6. 放在电梯地板上的一个木箱,被一根处于伸长状态的弹簧拉着而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后发现木箱突然被向右弹簧拉动,据此可判断出电梯的运动情况是(   )

    A . 匀速上升 B . 加速下降 C . 加速上升 D . 匀速下降
  • 7. 如图,光滑细杆BC、DC和AC构成矩形ABCD的两邻边和对角线,AC∶BC∶DC=5∶4∶3,AC杆竖直,各杆上分别套有一质点小球a、b、d,a、b、d三小球的质量比为1∶2∶3,现让三小球同时从各杆的顶点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则a、b、d三小球在各杆上滑行的时间之比为( )

    A . 1∶1∶1 B . 5∶4∶3 C . 5∶8∶9 D . 1∶2∶3
二、多选题
  • 8. (2019高一上·鹤岗月考) 如图所示,将一物块分成相等的 两部分靠在一起,下端放置在地面上,上端用绳子拴在天花板上,绳子处于竖直伸直状态,整个装置静止,则(   )

    A . 绳子上拉力可能为零 B . 地面受的压力可能为零 C . 地面与物体间可能存在摩擦力 D . 之间可能存在摩擦力
  • 9. 甲、乙两车在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乙车启动时,甲车在其前方50m处 B . 乙车启动10s后正好追上甲车 C . 运动过程中,乙车落后甲车的最大距离为75m D . 乙车超过甲车后,两车不会再相遇
  • 10. 两物体A、B,如图连接且处于静止状态,已知MA=2MB , A物体和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 。现在给B上加一个水平力F,使物体B缓慢移动,物体A始终静止,则此过程中有(   )

    A . 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逐渐变小 B . 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C . 绳的拉力逐渐变大 D . 地面对A的作用力不变
  • 11. 如图所示,A是一质量为M的盒子,B质量也为M,A、B用细绳相连,跨过光滑的定滑轮,A置于倾角 =37°的斜面上,B悬于斜面之外而处于静止状态。现在向A中缓慢加入沙子,整个系统始终保持静止,则在加入沙子的过程中(   )

    A . 绳子拉力逐渐减小 B . A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增大 C . A所受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D . A所受的合力不变
  • 12. 如图甲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 ,在传送带上某位置轻轻放置一小木块,小木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为 ,小木块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v0、t0已知,则(   )

    A . 传送带一定顺时针转动 B . -tanθ C . 传送带的速度大于v0 D . t0后木块的加速度为2gsinθ-
三、实验题
  • 13. 某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装置如图甲,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部附近两侧,固定两个力传感器,同一高度放置两个可以移动的定滑轮,两根细绳跨过定滑轮分别与两力传感器连接,在两细绳连接的结点O下方悬挂钩码,力传感器1、2的示数分别为F1 , F2 , 调节两个定滑轮的位置可以改变两细绳间的夹角.实验中使用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质量均为100克,取g=9.8 m/s2

    1. (1) 关于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 实验开始前,需要调节木板使其位于竖直平面内 B . 每次实验都必须保证结点位于O点 C . 实验时需要记录钩码数量、两力传感器的示数和三细绳的方向 D . 实验时还需要用一个力传感器单独测量悬挂于O点钩码的总重力
    2. (2) 根据某次实验得到的数据,该同学已经按照力的图示的要求画出了F1、F2 , 请你作图得到F1、F2的合力F(只作图,不求大小) _,并写出该合力不完全竖直的一种可能原因
  • 14. 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带滑轮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弹簧测力计固定在墙上。

    1. (1) 实验时,一定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 . 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根据纸带的数据求出加速度a,同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B . 改变小车的质量,打出几条纸带 C . 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总质量 D . 为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砂和砂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2. (2) 在平衡摩擦力后,他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的一段如图所示,该纸带上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标出,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m/s2 , 当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是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 (3) 若某次实验,求得小车的加速度为a,则此时砂和砂桶的加速度为
    4. (4) 若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则Fmg(m为砂和桶的总质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四、解答题
  • 15. 如图所示:轻杆HG一端用铰链固定在竖直墙上,另一端G通过细绳EG拉住,EG与水平方向成30°,在轻杆的G点用细绳GF拉住一个质量为M2的物体,求:

    细绳EG的张力FEG;轻杆HG对G端的支持力FNG

  • 16. 一质量为m=0.5kg的电动遥控玩具车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如图所示为其运动的v-t图象的一部分,已知0.4s以前车做匀变速运动,之后做变加速运动直到速度最大,t=2s时刻关闭发动机,玩具车开始做匀减速运动最终停止,小汽车全过程中所受阻力可视为恒定。

    1. (1) 关闭发动机后小车运动的时间;
    2. (2) 求匀加速阶段小汽车的驱动力。
  • 17. 如图所示,将质量m=0.1kg的圆环套在固定的水平直杆上。环的径略大于杆的截面直径,环与杆间动摩擦因数μ=0.5。对环施加一位于竖直平面内斜向上,与杆夹角θ=53°的拉力F,使圆环分别以a1=5m/s2和a2=11m/s2加速度沿杆运动,求F的大小。(取sin53°=0.8,cos53°=0.6,g=10m/s2)。

  • 18. 如图所示,倾角 =30°的足够长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斜面上放一长L=1m、质量M=4kg的薄木板,木板的最右端叠放一质量m=1kg的小物块,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对木板施加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使木板沿斜面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物块与木板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 (1) 为使物块不滑离木板,求力F应满足的条件;
    2. (2) 若F=39.5N,物块能否滑离木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求出物块滑离木板所用的时间及滑离木板后沿斜面上升的最大距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