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璧山区八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联...

更新时间:2021-10-21 浏览次数:7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 1.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如表中的史实与推论对应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鸦片战争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太平天国运动

    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C

    洋务运动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D

    辛亥革命

    宣告了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制度的终结

    A . A B . B C . C D . D
  • 2. “中国皇帝同意,英国臣民及家人仆从,从今以后获准居住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 海的城市或镇,以进行通商贸易,不受阻挠和限制……”材料描述的是(   )
    A . 中英《南京条约》 B . 中英《虎门条约》 C . 中美《望厦条约》 D . 中法《黄埔条约》
  • 3. 考察历史遗迹,感受近代中国历史。走进如图一历史遗迹,我们能感受到(   )

    (图一)

    A . 英国对华输出鸦片卑鄙可耻 B . 英法联军对人类文明的践踏 C . 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令人发指 D . 八国联军在北京的无恶不作
  • 4. 有人认为“这场由千百万群众参加的伟大战争(指太平天国运动),由于领导集团政治上 过早的封建化,组织上不能始终保持领导核心的团结,军事上战略决策一再失误,以及外 交上的天真幼稚,最终陷于失败”。下列各项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 它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 B . 它指出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C . 它涉及天京事变 D . 它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 5. 它历经三十年,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遭到重大打击而宣告破产。但它阻止或延缓了中国完 全沦为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大大提高了中国近代军事与工业技术的水平。同时,也使国人广 开眼界,让国人深刻的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它”指的是(   )
    A . 戊戌变法 B . 辛亥革命 C . 洋务运动 D . 新文化运动
  • 6. 如图二是中国近代一幅著名的时事漫画,它反映了 19 世纪末中国所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 强瓜分的严重危机,直接促成这一局面的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7. 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下列变法内容中最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的是(   )
    A . 裁撤冗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 .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C .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D .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 8. 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者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写道:“这义和团心思是很好的,却有几件大大的不好处,不操切实本领,靠着那邪术……所以撞着洋人,白白的送了性命……说到那围攻公使馆,烧毁天主堂,尤为无识。”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
    A . 认为义和团是白白枉送性命 B . 批判义和团的愚昧落后 C . 义和团增强了国防军事实力 D . 反对义和团的盲目排外
  • 9. 某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制作了下列表格:

    时间

    人物

    事迹

    1839 年

    林则徐

    虎门销烟

    1841 年

    关天培

    虎门血战

    1894 年

    邓世昌

    黄海捐躯

    1900 年

    聂士成

    壮烈殉国

    该表格主要反映了(   )

    A . 西方列强侵华战争的不断扩大 B . 近代民族英雄反侵略的英勇斗争 C . 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最终取胜 D . 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
  • 10. (2020九上·靖江月考) 《中华民国史》写道:“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这个“大团体”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大团体”是指(   )
    A . 强学会 B . 兴中会 C . 同盟会 D . 国民党
  • 11. (2020·柳州) 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有一座城市付出了重大的牺牲,钟南山院士称它为“英雄城市”,在历史上它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有“首义之城”的美誉。这座城市是(   )
    A . 南京 B . 北京 C . 武汉 D . 上海
  • 12. 袁世凯凭借手中权力获得临时大总统,到正式大总统,再到登基称帝,却又迅速失败, 这说明了(  )

    ①专制独裁深得人心   ②民主共和道路曲折  

    ③民国法制有待完善   ④护国运动失败结束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3. 2019 年 4 月底,习近平在纪念某一运动 100 周年的大会上指出:这是一场以先进青年 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最能反映这场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
    A .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 .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14. “山东省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对中国人而言,这是一块圣地。全 中国人的目光都聚焦于山东省……。”在 20 世纪的一次国际会议上,顾维钧畅快淋漓的精彩 发言却仍然没能捍卫住中国的合法权益。为此,国内爆发了(  )
    A . 辛亥革命 B . 五四运动 C . 新文化运动 D . 国民革命运动
  • 15. (2020·南县) “东方欲晓现曙光,南湖红船逐激浪。志合道同辟新天,旗擎马列明方向。“此诗反映的历史事件(   )
    A .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 .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统治地位 D .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5分。
  • 16.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他们(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只是依靠一个并无实权的光绪帝,进行和平的、自 上而下的改革来实现他们的理想;他们也不敢触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甚至幻想英、美、 日等帝国主义来帮助变法,认为要挽救民族危亡,不必正面反对帝国主义,只要实现资本主 义改革,就能使中国富强起来;封建势力过于强大,他们又不去也不可能到工农群众中去寻 找力量,甚至害怕和敌对群众,这使得这场运动缺乏广大群众的支持;缺乏军队的支持,到 了大难临头之际,他们才想起兵权,结果被袁世凯出卖,不可避免地遭到失败。”

    ——摘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以下表述若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机读卡上涂“A”;违背了上述材料所表达的

    意思,在机读卡上涂“B”;是上述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机读卡上涂“C”。

    1. (1) 材料表述是在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
    2. (2) 作者认为若非袁世凯出卖维新派,戊戌变法就能成功。(   )
    3. (3) 戊戌变法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
    4. (4) 康有为等维新派想通过光绪帝进行社会改良达到挽救民族危亡的目的。(   )
    5. (5) 戊戌变法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
三、填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3分,第22题2分,共5分。
  • 17.                         
    1. (1) 观察图一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 。请将对应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方框内。
      A.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地   B.太平天国定都所在地

      图一   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
    2. (2) 由图一可知,太平天国主要活动地区在什么区域。
    3. (3) 观察图二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请将对应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方框内。
      A.五四运动爆发地     B.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所在地

      图二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3题6分,第24题7分,共13分。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屈辱史,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也是一部民族探索史。

    材料一:从 1840 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步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 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 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 学习西方。1895 年春,1300 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据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三: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 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 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12.2)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脱出常轨,改道变形”指什么?说出“在炮口的逼迫下”,19世纪末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2. (2) 材料二“中国的失败”指中国在哪次战争中的失败?材料二中他们认为“应该而且也 只能向日本那样……学习西方”,进行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并概括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特 点。
  •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变革不断地塑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材料一: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 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

     

    伦理问题。

    ——摘编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逐 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洽上、 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摘编自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三:……运动的领袖们本身就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 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批判。这 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也不可避免的具有一

    些形式主义的偏向。

    ——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逐渐觉悟经历的发展阶段。与材料中“伦理的觉悟”相 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的“光明世界”是指哪一社会制度?
    3. (3) 据材料三,指出“运动的领袖们非常激烈的”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并从中指出这场 运动具有怎样的特点?
    4. (4) 综合上述材料,这场文化运动在塑造国家、民族新的灵魂上,存在哪些进步与不足?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5小题6分,第26小题6分,共12分。
  • 20. 李鸿章,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颇受争议的人物。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其评价相差甚远。

    试回答以下问题:

    1. (1) 有人认为李鸿章是卖国贼,因为他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主要有哪些条约?(回答 两个即可)
    2. (2) 孙中山说“中堂从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巨险阻,犹所不辞。”(《上李鸿 章书》)试举两例证明李鸿章“无利不兴,无弊不革”。
    3. (3) 李鸿章自己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 涂饰,虚有其表”李鸿章所说的“纸糊的老虎”是在哪次战争中被捅破了?
    4. (4) 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李鸿章传》)你 如何理解梁启超先生说的“吾悲李鸿章之遇”。
  • 21. “从民族的历史来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的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 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为了避免这种民族的 致命伤,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许多探索。

    试回答以下问题:

    1. (1) 在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后,清政府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运动。这是 指什么运动?
    2. (2) 为避免民族被瓜分的命运,康有为、梁启超等知识分子进行了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这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而孙中山等人领导了一场推翻清朝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这 是指?
    3. (3) 面对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国内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这是指什么运动?
    4. (4) 近代中国人从学习欧美、学习日本到“以俄为师”以至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试述中国 共产党诞生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