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阶段性质量检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1-10-23 浏览次数:85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约五千年前的浙江良渚文化遗址中有水稻、蚕豆、花生、芝麻等农作物,以及丝麻纺织物,墓葬遗址中有些墓地宏大精美,有些墓地狭小简陋。据此推知(   )
    A . 黄河流域文明并非中国文明源头 B . 南方文化已经受到北方文明影响 C . 良渚文化发展到了早期国家阶段 D . 良渚文化已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
  • 2. 《史记·平准书》中留下了西汉时期“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的记载;《汉书·严延年传》中也有“宁负二千石、无负豪大家”的记录。这种现象(   )
    A . 源于郡国并行制度 B . 影响了汉代治国方略的调整 C . 利于稳定地方秩序 D . 埋下了王国割据问题的隐患
  • 3. 据下表可知,唐代(   )

    时代

    监察官

    事  迹

    唐高祖

    万年县法曹孙伏伽

    诚直,指陈得失,无所回避,被提拔为侍御史

    唐太宗

    侍御史张行成

    “纠劾不避权戚”为官员所忌惮

    唐代宗

    苏州刺史李栖筠

    觐见代宗“敷奏祥明,不事权贵”,留任御史大夫

    A . 监察职能产生了变化 B . 监察有助于社会治理 C . 监察制度已逐渐完善 D . 监察官最受皇帝重视
  • 4. 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在杭州、泉州设置市舶都转运司,“官自具船”,选人到海外进行贸易,所得利润中,“官取其七,所易人得其三”。这表明元初(   )
    A . 社会经济走向开放 B . 商人所受剥削沉重 C . 官员注重经商技能 D . 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 5. 明代中后期,产生了一大批以神仙故事、历史公案、言情咏物和日常生活为题材的话本和小说,代表作有《三宝太监下西洋》《西游记》等。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B . 市民文化的发展 C . 民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D . 儒家思想的演变
  • 6. 1850年,上海租界人口所占比重不足0.1%,1865—1866年间,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人口分别占上海人口总数的13. 4%和8.1%。对此合理解释是(   )
    A . 上海经济发展迅速 B . 上海外来人口大幅度增加 C . 战争影响人口布局 D . 租界内生活设施较为完善
  • 7. 1905年,清廷宣布废除科举制。令人惊讶的是,废除这样一种关联无数人切身利益的选官制度,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社会风波,而是能够较平稳的实施。这说明(   )
    A . 近代中国国民权利意识尚未觉醒 B . 教育形式内容革新渐成社会共识 C . 新式学堂激增改变旧式价值观念 D . 清末新政有效满足民众利益诉求
  • 8. 1934年12月,中共鄂豫皖省委明确提出“立即建立鄂豫陕省委,为创造鄂豫陕苏区而斗争”的口号,并着手创建了鄂豫陕根据地。鄂豫陕根据地的建立(   )
    A . 推动了革命重心转移至陕北 B . 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 . 配合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 D . 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9. 1948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以城市为中心的人民政权——华北人民政府成立,根据《华北人民政府组织大纲》设立了民政部、司法部、劳动局、财经委员会、法院等工作机构。华北人民政府的成立(   )
    A . 表明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 B . 丰富了毛泽东的人民民主专政思想 C . 标志着中共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 D . 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做出有益探索
  • 10. 1952年7月,《人民日报》刊发了《重庆一零一钢铁厂职工给毛主席的信》,信中提到:成渝铁路的钢轨每一根都是我们亲手轧成的,那上面没有二个外国字。毛主席,我们能在中国的钢铁事业中有这一点贡献,我们真是兴奋,我们为党、为祖国骄傲。由此可见(   )
    A . 工人生产热情推动经济恢复发展 B .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正在有序进行 C .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D . 工人在工业化建设中起关键作用
  • 11. 在古代雅典,雅典人将“城邦守护神”雅典娜的头像和象征雅典娜的猫头鹰印在雅典货币的两面。这一做法有利于(   )
    A . 培育公民的城邦认同意识 B . 推动希腊自然哲学的兴起 C . 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D . 促进雅典商品经济的发展
  • 12. 16世纪,法国思想家拉伯雷提倡尊重儿童的人格、兴趣和求知欲,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博学多才、活泼健康、道德高尚的“新人”。这一主张(   )
    A . 否定了罗马教皇的绝对权威 B . 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 C . 反映了自由平等的思想理念 D . 强调了因材施教的决定作用
  • 13. 德皇威廉二世曾说:“把德意志帝国锤炼出来的是士兵和军队,而不是议会的决议。”史书记载,他在位20多年,却从未读过宪法,也不了解宪法。这反映当时德国(   )
    A . 首要任务是实现国家的统一 B . 本质上属于君主专制的国家 C . 议会与宪法受到挤压和否定 D . 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尚未成熟
  • 14. 据统计,1932年大约有2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建成的3个大型钢铁厂,都是美国和德国帮助建造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设备全部来自美国。这表明苏联(   )
    A . 借助有利时机推进工业化 B . 基本实现了工业现代化 C . 逐步接受了资本主义理论 D . 打破了美国的经济封锁
  • 15. 1944年9月,在丘吉尔的推动下,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流亡政府在伦敦缔结了关税同盟协议,取消三国间的关税,并同意对其他国家实行统一税率。这一做法(   )
    A . 维护了英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B . 成为战后欧洲一体化的先声 C . 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D . 促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 16. 两极格局瓦解后,全球治理模式呈现出霸权治理衰落、多极治理兴起、网络化治理出现的状况,同时政府间的国际组织角色也在发生变化,不得不与非政府组织等协调关系共同参与全球治理。这种变化(   )
    A . 推动了多极化格局形成 B . 反映了世界全球化的趋势    C . 建立了人类命运共同体 D . 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地位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19题为必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0~2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 17.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书院的兴盛使官学不足的现象得到弥补,对宋代教育发展和学术繁荣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宋代教育的宗旨以“明人伦”为本。宋代出现了义学等新型教育模式,为下层社会的儿童提供了更多的受教相会。家训、族训、族规在利用宗法关系团结族人、教育族人的同时,对家族中子弟有很大的教育作用。教育传播工具由早期书(手抄本)向印刷书(印本书)转变。

    ——摘编自赵玉洁《宋代童蒙教育及书院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材料二:1901年清廷颁布“书院改制诏”:“著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则均改设中学堂,各州县均改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在清末改制中,由于培养专尚训诂词章的传统儒学之的办学目的,已不适应时势发展的要求,且晚清书院实际承担起发展学术、传承文化和培养人才的历史重任,很多书院添加了时务、算学、格致等各种实学课程,开始系统地借鉴西方近代学校课程体系。在教学管理方面开展了一些新的尝试,呈现出近代学校教育中班级授课制以及分科教学法的特征,课试时只考所习专业课题。

    ——摘编自张传燧、李卯《晚清书院改制与近代学制建立的本土基础》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教育发展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书院改制的背景和意义。
  • 18.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班牙人开展跨太平洋“大帆船贸易”始于1565年,正值明朝政府开始推行开海贸易政策。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满载美洲白银及商品的大帆船,从墨西哥驶往菲律宾马尼拉。这引起把银视为至宝的中国商人的兴趣,中国商人努力扩展对菲出口贸易。中国船队所载货物到达马尼拉,即被转装到待航墨西哥的大帆船上。大帆船把盛产白银的美洲和银价昂贵的中国联系在一起,使中国生产的生丝与丝绸大量运销于需求特别强大的美洲市场,西班牙人获得的贸易利润惊人。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渐成世界海上霸主,逐渐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自由贸易的世界大潮冲击下,以垄断为特色的“大帆船贸易”的地位急剧下降,绵延250年的太平洋“大帆船贸易”遂告终结。

    ——摘编自张顺洪等《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帆船贸易”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衰落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帆船贸易”对欧亚地区的影响。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中国部分年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年份

    原料

    半制品

    制成品

    农产品

    矿产品

    (手工)

    矿产品

    (机采)

    手工

    机器

    手工

    机器

    1893

    15.6

    ——

    ——

    28.4

    0.1

    53.4

    2.5

    1910

    39.1

    0.2

    0.5

    13.1

    11.9

    28.3

    6.9

    1920

    36.4

    0.9

    2.8

    8.2

    12.3

    31.2

    8.2

    1930

    45.1

    1.2

    3.4

    3.5

    12.2

    27.1

    7.5

    1936

    44.1

    2.6

    1.6

    15.6

    5.6

    32.4

    7.1

    ——据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个时期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 20.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科类高等院校及专业建设得到高度重视。1949年全国高校共计205所,其中工科类高等院校28所,占全部高校的13.7%;高校学生总数11.65万人,其中工科生3.03万人,占总学生数的25. 9%。1951年,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提出工科类高等院校调整方案,注重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此后两年时间全国新建矿冶、钢铁等12个工学院,建成化工、电机等专业体系。1952年后,全国高校共201所,其中工科类高等院校数量为43所,首次居各类院校第一,占比21.4%;高校学生总数19. 11万人,其中工科生的数量6.67万人,亦位列各科学生数第一,占比34. 8%。

    ——摘编自陈聪诚《新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影响。
  • 21.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65年,越战升级,美国在越南增兵,但是巨大的投入并未获得预想的结果,伤亡人数急剧上升。每周的伤亡报告、电视传播的轰炸、死亡等场面,使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怀疑战争的正义性。同年,密歇根大学举行了反战师生辩论会,揭开了校园反战的序幕,到1967年,大学生反战已成为一大政治势力,在全国范围内的活动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政府内部也出现反战思潮,很多政治人物改变主战立场,加入反战群体0 1968年1月,美国的“新年攻势”引发民众反战情绪进一步升级,主要媒体和主流政客纷纷要求结束战争,反战派完全占据了上风。总统约翰逊的支持率下滑到35%,3月31日约翰逊发表讲话,表示对反战势力让步,宣布有限停止对越南的轰炸并放弃总统选举。

    ——摘编自钱满素《美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兴起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的影响。
  • 22.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郑樵(1104-1162)早年曾立志“欲读古今之书,欲通百家之学,欲讨六艺之文而为羽翼,如此一生则无遗恨”。由于北方金兵在攻破北宋京都时抢走了宋朝廷的三馆四库图书,所以郑樵决心以布衣学者的身份,在夹漈山为南宋朝廷著一部集天下书为一书的大通史。经过数年的艰苦劳动,初步写出了这部长达200卷、600多万字的史学巨著《通志》初稿。他认为“农圃人”只能认识田野里的植物,但不明诗书之旨;“儒生”通诗书之旨,却是不认识田野里的东西,因此两者必须结合起来。在治学上,郑樵主张要有独断之学的精神,不能只是一味因袭前人的说法而毫无创新。郑樵的史学思想多数通过史学批评表述出来。《总序》开篇说:“百川异趋,必会于海,然后九洲无浸淫之患;万国殊途,必通诸夏,然后八荒无壅滞之忧。会通之义大矣哉。”郑樵的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学术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说自己的批评是为了“开学者见识之门户”,是要打破当时学术界中“经既苟且,史又荒唐”的局面。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促成郑樵学术成就的因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郑樵的学术贡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