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10-19 浏览次数:8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本卷有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上四句话依次是哪个国家的代表说的(   )

    ①“我有的是钱,你们都听我的。”   
    ②“借给我钱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了点儿!”

    ③“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
    ④“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

    A . 英、美、法、德 B . 美、英、法、德 C . 英、美、德、法 D . 美、英、德、法
  • 2. 下图是中国近代某一组织的革命纲领,关于该“革命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在孙中山领导下成立 B . 在1905年成立于南京 C . 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D . 其机关刊物是《民报》
  • 3. 1919年6月9日,陈独秀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提出了……保障市民集会、言论自由等“最后最低之要求”,要对北京政权予以“根本之改造”。这体现了五四运动的(   )
    A . 民主精神 B . 爱国精神 C . 团结精神 D . 科学精神
  • 4. 1920年2月陈望道在义乌翻译《共产党宣言》,完成后回上海交给指导长江以南建党活动的领导人审阅。这一领导人可能是(   )
    A . 李大钊 B . 毛泽东 C . 陈独秀 D . 周恩来
  • 5. 罗章龙在《亢斋回忆录——记和守常同志在一起的日子》一文中说:“1921年暑假将临的时候,我们接到上海方面的通知要我们派人去参加会议,我们对会议的性质并不如事后所认识的那样,是全党的成立大会……”回忆录中记载的“会议”是(   )
    A . 中共“一大” B . 中共“二大” C . 遵义会议 D . 七届二中全会
  • 6. 歌谣“国共联手为革命,荡平军阀促统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北伐战争 B . 西安事变 C . 抗日战争 D . 重庆谈判
  • 7.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毛泽东写这首词不会早于(   )
    A . 1927年 B . 1931年 C . 1935年 D . 1936年
  • 8. 在某次烟标收藏博览会上,我们看到一组烟标专题展品,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 . 辛亥革命 B . 第一次国共合作 C . 北伐战争 D . 红军长征
  • 9. 以下四组搭配,错误的是(   )
    A . 遵义会议召开—毛泽东领导地位确立 B .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 C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 D . 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 10. “金陵馆,冤魂长啸……三十万灯弹指灭,一群狼子听尖叫。”该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卢沟桥事变 C . 台儿庄大捷 D . 南京大屠杀
  • 11. 丘吉尔说:“我们不要把这次援救说成是胜利。战争不是靠撤退(敦刻尔克大撤退)而赢得的。但是,在这次援救中却孕育着胜利。”“这次援救中却孕育着胜利”是指(    )
    A . 粉碎了德国“空中闪电战” B . 加强了英、法军队的联系与合作 C . 为日后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实力 D . 鼓舞了英、法两国军民反法西斯的斗志
  •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的以下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日本偷袭珍珠港   ②苏德战争爆发   ③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④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③② C . ②①④③ D . ②③④①
  • 13. 下列二战期间的战役与斯大林格勒战役作用一致的有(   )

    ①不列颠之战     ②阿拉曼战役        ③中途岛海战        ④淞沪会战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14. 下列史实,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解放军进入北平   ②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③中共中央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④解放军占领南京

    A . ③②④① B . ③②①④ C . ④①②③ D . ①③②④
  • 15. 准确表述时间是中学生学习历史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1911年是旧历辛丑年 B . 九一八事变爆发于民国19年 C . 1949年是20世纪40年代 D . 2016年是全面内战爆发80周年
  • 16. 某历史兴趣小组要举办“一五计划成果展”,找到了以下的图片,其中不适合的是(   )
    A . B . C . D .
  • 17. 观察表格,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出现明显变化,主要原因是(   )

    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52年

    71.8%

    6.9%

    0.7%

    1.5%

    19.1%

    1956年

    7%

    0.1%

    7.3%

    53.4%

    32.2%

    A . 抗日战争的结束 B . 解放战争的结束 C .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 18. “谁说我们笨,不如西洋人?有了总路线,英美落后尘。”这口号可能出自(   )
    A . 大跃进时期 B . 新生政权巩固时期 C . 文化大革命 D . “一五”计划
  •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四十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开始于(   )
    A .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 铁幕演说的发表 D . 华约组织的成立
  • 20. “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它存在于两个不同社会制度之间,既威胁了世界和平又维持了相对的和平。”在这场“特殊的战争”期间,出现的国际关系新秩序是(   )
    A . 凡尔赛—华盛顿体 B . 两极格局 C . 一超多强 D . 多极化格局
二、非选择题(说明:本卷有5小题,共50分。)
  • 21. 材料一

              

    材料二:辛亥年发生的那件事,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

    材料三

    辛亥革命以革命的方式解决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文明选择问题,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梁启超在1923年写的《五十年中国近代化概论》中指出:……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

    1. (1) 以上图片反映了辛亥革命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请你根据所学知识重新排列这些图片的顺序。(填字母代号)

        其中反映辛亥革命重要成果的是

    2. (2) 材料二中提及到的“那件事”使中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3) 辛亥革命“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了吗?结合材料三阐述你的看法及理由。
  • 22. 材料一:

    材料二:大抵现在共党之政策,专在蛊惑下层贫民,故所到之处废一切国地税,并倡言分配土地……

    ——1931年12月摘自大公报《共党问题之严重》

    材料三: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没有照搬俄国模式,施以技巧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中国这个病人复生。

    ——《毛泽东传》罗斯·特里尔

    1. (1) 美国《时代》杂志因对中国局势的关注而受国人瞩目,材料一预示着怎样的中国局势?
    2. (2) 材料二“共党之政策”指的是什么?这一政策为何使“共党问题变得严重”?
    3. (3) 材料三毛泽东“施以技巧和灵活性”为中国革命开出的“药剂”指的是什么?历史学习要用联系的方法,指出三则材料之间的关联性。
  • 23.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主题探究活动。以下是探究活动的部分材料: 

    材料一:见下图《时代》杂志封面

    材料二: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的梦想》

    材料三:我们将永远不会将胜利分为自己的胜利和别人的胜利,我们将永远记住盟友——美国、英国、法国和其他反希特勒联盟的国家,德国和意大利的反法西斯者的援助。

    ——普京红场阅兵讲话

    1. (1) 结合材料一,列举史实说明此后为打败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与盟国在政治上、军事上进行的合作。
    2. (2) 材料二提到“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请结合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说明该观点的合理性。
    3. (3) 材料三中普京认为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为了避免新的世界大战发生,你认为国与国之间应该如何相处?给本次探究活动拟个合适的主题。
  • 24. 材料一: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一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二是改革两千多年来的政治制度使国家民主化…。

    材料二:宣传画是反映时代特征的一种形式,请欣赏下列宣传画,回答问题。

    1. (1) 概括材料一“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指出完成“首要任务”的标志性事件。
    2. (2) 材料二的宣传画反映同一个主题,请概括。但各项措施效果不同,请归类并评析这些措施的作用。
    3. (3) 材料表明我们实现了孙中山先生的哪些梦想?为实现国富民强,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被外国新闻媒体称为“东方魔稻”,写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的姓名。
  • 25.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中印联合发表声明:“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该适用这些原则。”

    材料二:1972年后,才开始有一些有限的贸易关系。1972年,中美贸易额只有9200万美元,但1978年猛增至11.98亿美元,1981年达到54.78美元,1986年增至80亿美元,1988年135亿美元,接近于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0%。

    ——徐中约《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深圳40年来的变化

    年份

    深圳GDP(亿元)

    人均GDP(元/人)

    1979

    1.97

    606

    2019

    26927.09

    203489

    1. (1) 材料一的“原则”指什么?写出该原则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1978—1981年中美贸易增长的原因。
    3. (3) 根据图片,说明深圳经济特区设立的目的及取得的成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