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1-10-22 浏览次数:112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14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①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蓝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 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shàn) 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②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 (1) 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慈(shàn)

    2. (2) 文中有一个书写错误的词是,正确的写法是
    3. (3) 语段中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4. (4) 下列词语中词性为形容词的是( )
      A . 幻想 B . 着落 C . 肌肤 D . 安静
    5. (5) 上面两段文字分别写出济南冬天小山的特点。(用原文词语填空) 。
  • 2. 默写填空。
    1. (1)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与“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2. (2) 《天净沙·秋思》 中有一个难得的勾勒出清新幽静境界的句子,写出了诗人马致远对温馨家庭的渴望,这个句子是
    3. (3) 诗人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用“”的诗句,描绘了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的壮丽图景。
    4. (4) 《论语》十二章向我们提供了很多种学习方法,其中表现学思结合的两句话是:
二、古文阅读(15分)
  • 3.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1)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是南北朝(作者)编写的一部小说集。
    2. (2)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太丘舍

      尊君在

      而去

      下车

    3. (3) 下面对选文内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朋友感到惭愧,准备离开,元方下车去拉朋友的手不让他离开。 B . 文中尊君谦称自己的父亲,家君尊称别人的父亲。 C . 文中友人很宽容很有礼貌,是个谦谦君子。 D . 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有诚信的人。
    4. (4) 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反驳父亲的友人的?
    5. (5) 你认为陈元方的“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理由。
  • 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抚。④恣:顺从。⑤益:更加。⑥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1.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孤往者为邺令 ②周公不孔子

    2.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3. (3) 文中元方所说“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 5. 阅读《散步》(节选),回答问题。

    ①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②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③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④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 (1) 阅读第②段,说说当“我”面对分歧时,为什么“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2. (2) 文中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3. (3) 文中多处运用对称的语句,语音上对称整齐,语义上耐人寻味。请将下面对称的语句用正楷字体工整美观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4. (4) 阅读第④段,具体说说作者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
  •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林海音

    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有一件事我永远忘不了……

    当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早晨赖在床上不起来的毛病。每天早晨醒来,看到阳光照到玻璃窗上了,我的心里就是一阵愁:心想,已经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梳头、换制服,再走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就被罚站在门边,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向你投过来。我虽然很懒惰,可是也知道害羞呀!所以又愁又怕,常常都是怀着恐惧的心情,奔向学校去。最糟的是,爸爸是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

    有一天,下大雨,我醒来就知道不早了,因为爸爸已经在吃早点。我听着,望着大雨,心里愁得不得了。我上学不但要晚了,而且要被妈妈打扮得穿上肥大的夹袄(是在夏天),和拖着不合脚的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走向学校去!想到这么不舒服地.上学,我竟有勇气赖在床上不起来了。

    等一下,妈妈进来了。她看我还没有起来,吓了一跳,催促着我,但是我皱紧了眉头,低声向妈哀求说:“妈, 今天已经晚了,我就不要去上学了吧?”妈妈就是做不了 爸爸的主,当她转身出去,爸爸就进来了。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瞪着我:“怎么不起来? 快起!快起!”‘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晚了 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

    爸爸气极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过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尾,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像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钱坐车去上学。

    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一边抽抽嗒嗒地哭着,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着,而且发着热。我把裤子向下拉了拉,想遮盖住最下面的一条伤痕,我怕被同学看见耻笑我。

    虽然迟到了,但老师并没有罚我站,这是因为下雨天可以原谅的缘故。

    老师教我们先静默再读书,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五分钟。老师说:想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昨天留的功课有没有做好?今天功课全带来了吗?早晨跟爸妈有礼貌的道别了吗?……我听到这儿,鼻子不禁抽搭了一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来。

    正在静默的当中,有人拍我肩头一下,我急忙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在我的位子旁边。他用眼神告诉我,让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过头,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爸爸为什么追到学校来?爸爸点头示意招我出去,我看看老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

    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递给我。

    后来怎么样了,我已经不记得,因为那是六年前的事情了。只记得,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校门的学生之一。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头的那种手套,举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给亲爱的韩老师,是她教我跳舞的。

    啊!这样的早晨,一年年都过去了,今天是我最后一天在这学校里啦!

    节选自《城南旧事》

    1. (1) 选文中父亲对我管教严格,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 (2) 下面对话中的重音、停连和人物说话语气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瞪着我:“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A . “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爸爸的这两句话中“快起,快起”,“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朗读时句子间要连读,最后一个字“起”要重读。朗读时父亲的语句要体现严厉和着急;文中“我”的语句“晚了!爸!” 两句间要有停顿,朗读时语气有哀求,也有些胆怯。 B . “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爸爸的这两句话中“快起,快起”,“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朗读时句子间要停顿,最后一个字“起”要重读。朗读时父亲的语句体现了恳求;文中“我”的语句“晚了!爸!”两句间要连读,朗读时语气强硬。
    3. (3) 请结合语境,说说下面三句话中“我”哭的原因有何不同?

      ①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②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一边抽抽搭搭地哭着,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

      ③我听到这儿,鼻子抽搭了一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来。

    4. (4) “爸爸气极了”,竟用鸡毛掸子打了“我”,对文中“爸爸”的这种教育方法你赞成吗?说说你的看法。
    5. (5) 请为上文《城南旧事》节选部分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说理由。
四、名著阅读
  • 7.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心着,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一而且要背出来。.

    1. (1) 上面这段话选自(人名)作品《朝花夕拾》中的《》,父亲要求我“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我似乎从头上浇了 一盆冷水”表达了“我”的心情。儿时的“我”认为父亲是一个的人。
    2. (2) 《白洋淀纪事》以其秀雅、隽永的创作风格成为作家(人名)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淀》与《》是姊妹篇,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篇章,被文艺界视之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全文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为诗体小说。
五、综合实践与作文(60分)
  • 8. 综合实践

    《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为了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七年级某班开展了“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些问题,请你来解决。

    1. (1) 自古以来交友的成语很多,童年时代很要好的朋友被称为“总角之交”,贤者之间平淡如水的交情称作“君子之交”。请写出下面两个关于交情的成语的含义。

      A.心腹之交

      B.忘年之交

    2. (2) 书本中的人物是我们成长的益友,如果让你选择,你最希望与作品中哪个人物交朋友?结合相关事件简述选他(她)的理由。

      A 长妈妈

      B 寿镜吾先生

      C 莎利文老师

      D 藤野先生

    3. (3) 俗话说,“ 跟着富翁挣百万,跟着乞丐会要饭”,同学A不理解这话的意思,请你为他解说,要求在解说的过程中再引用一句意思相同的俗语或名句。
  • 9. 作文

    按下面题目和要求作文。

    作文(1)题目:快乐童年二三事

    作文(2)阅读泰戈尔的一首小诗,请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和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日子的尽头

    我站在你面前

    你将会看见我的伤疤

    你就会知晓

    我曾受伤

    也曾痊愈

    (选自《飞鸟集》)

    作文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字数不少于500字;

    ④文中出现的校名、人名、请用“XX”代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