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1-11-03 浏览次数:12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知识综合
  •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江南园林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其中苏州园林更是名闻(xiá)      迩。明清时期,苏州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在16世纪至18世纪的顶盛时期,有园林大约200多处。其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高,世所罕见,世界各地的游客也是纷至       (tà)来、络绎不绝。走进远离     (xuān)嚣的苏州园林,长廊回曲,庭榭错落,石峰林立,假山盘旋,古朴清幽的景致,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偶见湖       (pàn)几株绽放的桃花,宛如妙龄女子在水边轻歌漫舞,真是让人心驰神往、沉醉其中。

    1.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名闻(xiá)迩  ②纷至(tà)来  ③(xuān)嚣  ④湖(pàn)

    2. (2) 选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选出来并改正。

      改为    ②改为

    3. (3) 语段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作修改。
二、情景默写
  • 2.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者、篇名。
    1. (1)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的句子是
    2. (2) 谁见幽人独往来,。(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 (3) 安得广厦干万间,!(杜甫《》)
    4. (4) 山光悦鸟性,。(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 (5) ,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6. (6) 浮云游子意,。(李白《送友人》)
    7. (7) 野马也,尘埃也,。(《庄子·北冥有鱼》)
    8. (8)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礼记·虽有嘉肴》)
三、选择题
  • 3. 下列有关八下两部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傅雷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荣誉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B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并对“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的问题作出了响亮的回答。 C .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的爱却没有沦为那种庸俗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对儿子在艺术与爱情方面的引导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 D . 保尔与铁匠阿尔焦姆是兄弟关系,瓦莉亚与谢廖沙是姐弟关系;把保尔从无知少年引上革命道路的最主要人物是朱赫来;谢廖沙是保尔年少时的朋友,后来在战场上英勇牺牲。
四、名著阅读
  • 4. 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文段,完成题目

    走在最后面的是保尔,他拄着锨,已经非常疲乏,等他过来,冬妮亚和他并排走着,说:“你好,保夫鲁沙!坦白地说,我没想到你会弄成这个样子。难道你不能在政府里搞到一个比挖土强一点的差事吗?我还以为你早就当上了委员,或者委员一类的首长呢。你的生活怎么这样不顺心啊……”

    保尔站住了,用惊奇的眼光打量着冬妮亚。“我也没想到你会变得这么……酸臭。”保尔想了想,才找到了这个比较温和的字眼。

    1. (1) 冬妮亚眼中的保尔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2. (2) 请结合语境,理解保尔在这里使用“酸臭”一词的含义。
五、对比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诗歌和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

    杜甫

    小雨夜复密,回风吹早秋。

    野凉侵闭户,江满带维舟

    通籍恨多病,为郎忝薄游。

    天寒出巫峡,醉别仲宣楼

    夜雨

    杜收

    九月三十日,雨声如别秋。

    无端满阶叶,共白几人头?

    点滴侵寒梦,萧骚着淡愁。

    渔歌听不唱,蓑湿棹回舟。

    (甲)

    献帝西迁,王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 , 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 , 不甚重也。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乙)

    房琯布衣时与(杜)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严武之父)乃有此儿!”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㐅,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旧唐书·杜甫传》)

    (注)①维舟:系船,或指系好的船。②通籍:“籍”是古人用竹制的二尺长名片,“通籍”就是记名于门籍,可以进出宫门,后用来代指做官。③恭;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④仲宣楼:位于荆州古城城墙东南转角处,东汉末年,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字仲宣)流愚荆州,曾登此楼写下了有名的《登楼赋》。⑤萧骚:风雨声。⑥棹:桨,用桨划船。⑦通侻:通脱,豪放不拘,不习礼仪。

    1. (1) 选出以下对两首诗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 . 两首诗都写了秋天夜雨的寒意,前一首写早秋,后一首用“别秋”二字,与九月三十日相符合,指时令将近初冬。 B . 渔歌听不唱的意思是因为夜雨很密,秋风带着寒意,渔歌声音听起来都不响亮了,并不是指渔歌不再唱了。 C . 通籍恨多病,是说诗人觉得自己做官不够顺利,主要原因是身体多病,委婉的表达了想做高官的豪情壮志。 D . 杜诗颈联的下句,“薄游”就是为薄禄而宦游于外,这句的诗意是:(我)做着小官也很羞惭于为薄禄而宦游。
    2. (2) 简要分析杜牧《夜雨》的颔联是怎样描写夜雨的。
    3. (3) 下列对文言文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倒屣迎之  倒屣:客人来到,主人因急于出迎,以致把鞋穿倒。形容主人热情迎客。 B . 以西京扰乱  扰乱:干扰,破坏。 C . 为节度参谋  奏:上奏朝廷(请求让某人担任某官)。 D . 甫性躁  褊:泛指狭小,又引申指急躁。
    4. (4) 以下对文言文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左中郎将蔡邕在满座客人面前对王粲异常的推崇,也侧面展示了王粲的才华出众。 B . 杜甫为官敢直言,房琯罢相时,他上书朝廷称房琯有才,结果受牵连被贬为参军。 C . 杜甫虽然是好诗人,但他心胸狭窄,缺乏气度,严武对他很优厚,他却失礼放肆。 D . 从成都到东蜀,再离蜀去荆州,再转到衡山、耒阳,杜甫每次辗转迁居都是因战乱。
    5.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

      ②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6. (6) 结合诗作以及两篇文言短文的内容,分析说明杜诗尾句“醉别仲宣楼”所蕴含的主要情感。
六、现代文阅读
  • 6.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近日,热爱阅读的小高和小虎对苏城等地的实体书店展开了调查与研究。他们搜集到了如下材料:

    (材料一)

    岁月深:转型的跫音

    作家刘一达从小特别喜欢逛新华书店,那时的书店多是老式木头门,高台阶,柜台后码放着不同品类的书籍。营业员穿着统一的工作服,戴着套袖,偶尔拿着鸡毛掸子清理灰尘。读者看中哪本书就招呼一声,先翻一翻,合适就开票、交钱。刘一达曾骑着自行车满城“巡店”,也曾凌晨三四点就起来排队,为的只是买一本《复活》。

    (《人民日报》2019.05)

    蓝色书屋是苏州的人文精神坐标,如果能挺到2015的情人节,它就将迎来自己的20岁生日,但是,它“死”在苏州一年中最好的时候,为它陪葬的是在门口盘旋的梧桐叶,橱窗里,“再见,苏州”四个手写的大字,可能是它留给苏州的最后一点“文艺气息”。

    (《现代快报》2014.11)

    装潢简洁时尚,陈列别出心裁,茶点饮品一应俱全……近年,各地出现了不少个性鲜明的“网红书店”。有的创新内涵,提供多种知识服务;有的着眼外观,让文化空间更别致;有的往上游拓展,定制产品、收购版权;有的往下游蒯中,与咖啡厅、艺术展、手工坊连接……由单纯的图书卖场变身为兼具教育、展览、休闲等功能的复合空间,跨界融合的尝试让实体书店呈现勃勃生机。

    (《人民日报》2019.05)

    (材料二)

    有灵魂:专家的声音

    书店品牌的深入人心,仅靠自拍美、咖啡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只走进了消费者的行程,却未走进读者的精神生活。

    出版人程三国谈到,实体书店为了努力吸引消费者,过分注重书店的环境装修、配套设施,而忽视了培育内容塑造“灵魂”,对书店的长期发展无疑是不利的。如何引导顾客在“打卡”之余,更多地感受阅读的魅力,培养起深读兴趣与习惯,对书店蜕变成“城市书房”提出了更大挑战。

    好的书店必定有独特的阅读主张。在PageOne书店负责人陈鹏看来:“我们宁愿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书目,也不愿意迷信网上的畅销书单来选书。如果大家拍拍照就走了,书店也要负一定责任。”人们期待的不是同质化、千篇一律的畅销书,而是经过筛选的、有策划意识的人文书单。

    还有一批书店强调特色化、差异化,凸显“人格特质”。比如,上海思南诗歌书店,以经营中外诗集、诗论、诗人传记等为主,以诗歌诵读为特色的常态化读书会单元也将同步问世。音乐书店、诗歌书店和正在酝酿中的电影戏剧书店、学术性二手书店等项目,合力构筑“术业有专攻”的小而美城市艺文空间。

    实体书店必须让逛店体验比线上购书更有愉悦感和附加值。青年批评家李壮用了一个比喻——我们步入书店空间,像戴上了精神生活的VR头盔,暂时与冰冷数据所充斥着的日常逻辑隔离开,在消费时代高度抽象的符号统治间隙里,这种体验显得多么奢侈。

    作家三石认为,“对书店来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举办有趣的活动,让单纯打卡拍照的人被阅读的乐趣吸引,主动买书读书。这样与其他阅读推广活动结合起来,一起促进人们读书数量的提高。”

    (《文汇报》2019.04)

    (材料三)

    人与城:苏州的心音

    ⒈“九分之一”书店

    苏州90后女孩陈靖在双塔市集入口处用12平方米的透明玻璃屋开了一个自助式24小时营业的书店。

    她还拥有一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身份——职业选书师。“选书师的工作就是在制造人与书相遇的机会,让书在任何场所都能存在。”

    店内的图书由她亲自挑选,不定期更换。针对选书策划,她走访了周边的店铺和居民,与老人闲聊,了解到老人由于视力衰弱,倾向于阅读文字大、图片多的书,在选书时,陈靖会考虑到他们的喜好。店内的书籍多以亲子绘本、与苏州城市文化有关的书籍为主。

    (《扬子晚报》2021.04)

    ⒉百花书局

    作为中国昆曲博物馆的出口,百花书局是昆博的“最后一个展厅”。书店拥有雕花门窗、木柜、木椅。主营昆曲、评弹以及与苏州文化相关的书,但大部分是市面上难以买到的。这种图书品类的专业化,在学界和专业领域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体现了文化百花齐放的广阔外延,引领受众能够举一反三地打开视野,充分沉浸在文化氛围当中。

    近两年,百花书局经常开展读书互动活动,寻求阅读推广的突破。如“百花耕读会”的“飞花令”、“夜读会”、观影互动读书会,通过拉片讲解戏曲电影《游园惊梦》与深读戏文剧本的方式,与读者互动讨论,打开昆曲文化的窗口。)  

    (“学习强国”平台2020.12)

    ⒊文学山房旧书店

    一家20平方米不到却有百年历史的旧书店,仿佛与城市的喧嚣隔绝,却是千万爱书人踏破铁鞋寻书的终点站。爱书人聚集于此,寻古籍、护珍宝。

    三个书架满满当当,线装古籍整整齐齐,每一本书中间都夹着一张已经被编号并标注书名的纸条。96岁店主江澄波一生与古书相伴,在古籍修复领域颇有建树,对历代古刻及名人抄校善本书具有较高的鉴定能力,被评价为苏州一宝,书界的“活字典”。一些爱好古籍的书友,千里迢迢赶来苏州寻书,一报书名,江澄波便知作者、成书年月、刊刻时间和大致内容等相关信息。

    (“学习强国”平台2021.01)

    完成资料搜集后,小高和小虎还在继续交流讨论,请你也参与其中一起探究吧。

    1. (1) 小高根据上述材料,作出以下判断,她的看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近几十年,中国实体书店经历了由红红火火到陷入“寒冬”,最后“破壳新生”的历程。 B . 文化是城市的独特印记,书店是城市的文化坐标,转型前众多实体书店的倒闭,让人惋惜。 C . 实体书店遭到冲击后,想赢得消费者回来,最主要是要改善书店的环境装修、配套设施。 D . 职业选书师通过书架表达想法,要感知各类人的生活,考虑他们的喜好,看得更远、更广。
    2. (2) 暑假,小虎的外地亲戚要来苏州旅游,小虎想带他们看看苏州的特色书店,请结合材料二中关于“有灵魂”的论述,从材料三中的三家书店中选择一家推荐给小虎,并阐述具体理由。
    3. (3) 小高所在的社区即将设立图书馆,作为志愿者,小高兴奋地和你交流。

      小高:书屋名字也值得品读,“蓝色书屋”那抹忧伤的蓝,化作很多人心中的光;“百花书局”绚丽的花,带来苏州曲艺和文化的绽放……我也想为社区图书馆起一个有意味、有情味、有余味的名字。你有什么好建议吗?并说说命名原因。

    4. (4) 小虎看到了姐姐刚发的一条朋友圈,结合对材料二中划线句的理解,你觉得小虎会如何回复他的姐姐?

  •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自己的世界

    曹文轩

    (故事前情:珍珍是妈妈甩也甩不掉的小尾巴。妈妈在地里干活、出门打工,珍珍都要紧紧跟着。妈妈唯一一次甩掉珍珍是天不亮就早起,偷偷去油麻地镇上卖稻子,结果六岁的珍珍从上午哭到中午,然后趁家人不备,独自去油麻地找妈妈,她在芦苇丛里迷路了。一直到后半夜,妈妈才找回珍珍。)

    正文:

    经过这件事,珍珍忽然有了自己的世界。

    妈妈再出门时,她会依然用眼睛盯着。妈妈走了,她会显出犹豫不决的样子。一旦跟了上去,只要奶奶在后面喊一声“珍珍”,她就会慢慢停住脚步。

    珍珍不一会儿就将妈妈忘了——不是完全地忘了,会玩儿着玩儿着,突然想起妈妈,于是朝妈妈走去的路上张望一会儿。但过不多久,她又会投入她的玩耍。

    她竟然开始喜欢独自一人往田野上跑。

    田家湾的田野里有树,有花,有草,还有很多种昆虫和小动物。所有这一切,珍珍好像都很喜欢。珍珍也不管它们喜欢不喜欢听她说话、能不能听得懂她的话,总是不住地跟它们说话,一说就是很久。见一只青蛙,她会说;见一株向日葵,她会说……究竟说了些什么,大人听不懂,大人们也没有心思要去搞懂。

    她能远远地离开妈妈的视线。

    四月,玲子从苏州城里回来了,而在南方打工的秀秀也恰巧回来了。她俩商量着:几个从小一起玩儿到大,而如今都嫁了人的好姐妹们要聚一回。

    她们是妈妈出嫁前同村的“如今日子都过得很好”的姐妹们(珍珍外婆说的)。妈妈得到玲子和秀秀托人捎来的信时,想象着见面的情景,想着想着,心里有点儿发虚了。她看了一眼庄稼地:她家的麦子长势旺盛,明显地要高出周围人家的麦子两寸。

    妈妈叹息了一声:“也不能把这片麦地带给人家看。怎么带呀?这是一块地。再说,人家也不一定稀罕看呢!”。

    妈妈踌躇着,都有点儿不想去了。远处,珍珍正沿着水梁追一条不住地往前游动的小蛇。一边追,一边不时地发出惊恐的叫声。

    妈妈看着她,看着看着,笑着站了起来:我带珍珍回娘家,回村里聚会!

    妈妈生了一个漂亮的女儿,这谁都知道。在妈妈眼里,珍珍是这个世界上最漂亮的女孩:白嫩白嫩的脸,乌黑乌黑的头发,又大又亮的眼睛,笑起来却又眯成一道黑线,鼻梁高高的,小嘴四周整天荡漾着甜杏一般的笑容。无论是笑,是哭,还是说话,硬是让人疼爱。

    妈妈去了油麻地镇,给珍珍买了新衣、新裤、新鞋、新袜,给珍珍试穿了一下,还买了一个漂亮的发卡,往她那头乌黑的头发上一别,整个世界变得亮亮堂堂。

    妈妈说:“后天早上妈妈要带你去外婆家。”

    可是,等到要去外婆家时,珍珍却说,她不想跟妈妈去外婆家了。问她为什么,她说:“昨天,我跟一只野兔说好了的,今天要给它送菜去。”她指了指地上的一只用柳条编成的篮子:那里面是十几棵青菜。

    一旁的扔奶听明白了:“这死丫头,一大早就拿了篮子到菜园里去拔菜,原来是送给兔子吃的。”

    妈妈说:“从外婆家回来再送吧。”

    珍珍摇了摇头,向妈妈描述着这只兔子:“是只老兔子,都跑不动了……我昨天跟它说好了今天给它送菜的。”

    奶奶说:“净胡说呢!兔子哪会跟你说好了?早不知道跑哪儿去了!”

    珍珍急得满脸通红:“就是说好了的!”

    这几天,她总能和一只灰黄色的、衰老得不成样子的老野兔见面。那野兔一点儿也不害怕她,只要她出现在田野上,就会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钻出来,吃力地蹦跳着来到她脚下。妈妈只好说:“那你现在就去吧,妈妈在家等你。”

    左等右等,眼见着要到中午了,也不见珍珍回来,只好拿了新衣、新裤、新鞋、新袜、发卡,到田野上呼唤珍珍。

    妈妈说:“珍珍,我们该走了!”

    可珍珍向妈妈坚决地摇了摇手。珍珍一脸的担忧:不知为什么,直到现在,那只野兔也没出现。珍珍一直在想着昨天那个情景:当时,她正和那只野兔在谈话,一只个头特别大的黄鼠狠从一座土坟那边出现了,野兔一见,立即钻进了草丛里。

    妈妈对珍珍说:“你把青菜放在田埂上就行了。说不定,过一会儿,它就来吃了。”

    珍珍摇了摇头:“我们说好了的。”

    无论妈妈怎么劝说她,她就是不肯离开这儿。

    妈妈生气了。

    生气了也没有用。珍珍十分执拗地坚持着。闹到最后,妈妈愤怒地在珍珍的屁股上打了一巴掌。

    珍珍哭了起来:“我跟它说好了送青菜的……”

    奶奶赶来了,劝走了妈妈:“由她去吧。”

    妈妈说:“以为多大个事呢,就为了一只兔子!”妈妈看了看天上的太阳,把珍珍的新衣、新裤、新鞋、新袜、发卡通通交给扔奶,情绪一下子变得十分低沉,“我该走了。”

    四月,温暖的阳光照着到处绿油油的大地,妈妈一个人,只带着她的影子走向外婆家,觉得天很大,地很大,河很大,树很大,心空空的,一路上只有寂寞跟着……

    (选自《小尾巴》,有删改)

    1. (1) 下列对作品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正文开头三节通过珍珍的动作神态描写细致展示人物心理:从盯着到犹豫,跟上去再停步,忘了又再张望,然后再投入玩耍。 B . 文中三次出现妈妈拿“新衣、新裤、新鞋、新袜、发卡”,表现了妈妈疼爱珍珍、无奈等待以及最终失落的心境变化。 C . 文中五次出现珍珍说自己和它(兔子)“说好了的”,主要用意是表现珍珍天真的童心和她对自己所发现新的世界的珍视。 D . “天很大,地很大,河很大,树很大”,四个“大”更衬托人物的失落,因为珍珍不能陪妈妈去,妈妈在姐妹聚会时没什么值得炫耀的了。
    2. (2) 阅读第十段画线句,简要说珍珍当时的心理状态,并概括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3. (3) 试分析作品结尾“寂寞”一词的内涵。
七、作文
  • 8. 看望朋友可以带点小礼物,出门去外地旅游要带上身份证,去参加有挑战的比赛要带上勇气和自信,去太空流浪的人类要带上地球。

    请以“带上   ▲      ▲  ”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和阅读经历或感受,自选角度,补足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所在学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