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六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1-10-25 浏览次数:10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5分,共45分。)
  • 1. 从发现的商代铸铜遗址来看,铸铜作坊主要分布在都城遗址和地方性中心聚落遗址,一般的村落遗址中基本不见。都城遗址中的铸铜作坊在规模、铸造技艺、生产铜器的数量等方面,都遥遥领先于地方性中心聚落遗址。这从本质上体现了商代(   )
    A . 官营手工业集中在都城 B . 手工业文明相对发达 C . 都城的经济职能突出 D . 社会各个阶层等级分明
  • 2. 史料记载,汉代富农和地主在生产力方面拥有着耕牛和铁犁的巨大优势,而贫穷的农民无力购买,只能继续使用木制工具,经营稍有不善便会破产而出卖土地。材料反映了当时(   )
    A .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 . 铁器牛耕技术尚未发展成熟 C . 生产技术进步加剧贫富分化 D . 土地私有制遭破坏
  • 3. 《贞观政要》载:“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夺农时,其可得乎?”这段话最能体现唐太宗什么思想?(   )
    A . 存百姓 B . 减轻农民负担 C . 重视农业 D . 抑制商业
  • 4. 观察下图,图上标有①、②、③、④四个地点。据此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

    A . 周公在②地辅政,“制礼作乐” B . 北魏孝文帝从③地迁都到②地 C . 北宋和南宋的都城分别在①地和④地 D . 元朝的③地及周围地区被称为“腹里”
  • 5. 清康熙末叶,各地的地方戏蓬勃兴起,被称为花部,进入乾隆年代开始与称为雅部的昆剧争胜。至乾隆末叶,花部压倒雅部,占据了舞台统治地位,直至道光末叶。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 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 B .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 皇室贵族的审美追求 D . 社会结构的变化
  • 6.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国安得不强?下列历史事件与材料观点有关的是(   )
    A . 洋务运动 B . 维新变法运动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 7. 开始于1914年的这一轮实业投资热,被史学家认为是中国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在过去的40多年里,外国公司已经在众多民生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并引发了消费的空间。民族资本正是在这一前提下,靠生产成本的低廉以及对本土市场的熟悉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材料说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前提是(   )
    A . 经济作物种植的增加 B . 洋务运动的刺激与诱导 C .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与国内市场的扩大 D . 政府的鼓励与扶助
  • 8. 《新青年》创刊之初,陈独秀虽举起“科学”“人权”的大旗,却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1920年,陈独秀发表《谈政治》,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第一需要。”这说明陈独秀(   )
    A . 其主张从思想启蒙转向了政治改造 B . 推动了新文化运动阵营的集体性转型 C . 率先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D . 正确分析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
  • 9. 某学生做了一张关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知识复习表,把党的探索历程总结为“革命道路的变化、革命中心的变化、革命方式的变化和中央领导的变化。”其中革命方式的变化始于( )
    A . 南昌起义 B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 . 红军长征 D . 遵义会议
  • 10. 下表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1950年本科第一学期的教学计划》,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科目

    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论

    中国革命史

    经济

    地理

    俄语

    高等数学基础

    体育

    周课时

    6

    1

    1

    2

    12

    2

    2

    学期总课时

    132

    22

    22

    44

    264

    44

    44

    A . 政治课在总课时中占比最大 B . 课程设置受到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 C . 贯彻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D . 课程安排体现面向工农的时代要求
  • 11.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我国在外交战线上取得了辉煌成就。下列关于我国外交成就史实和结论描述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原则

    中国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B

    1954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为解决“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在日内瓦举行会议

    新中国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C

    1972年2月,为摆脱“越战泥潭”,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标志着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1990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联合国观察员,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中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A . A B . B C . C D . D
  • 12. 《世界现代史》对某场战争评价道:“战争也影响了全球经济。美国自己就耗资150亿美元,战争又刺激了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增长……然而,在共产党世界看来,战争阻止了美国这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东方重新确立西方的帝国主义统治。”这场战争反映出(   )
    A . 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破坏世界和平 B . 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 . 战争推动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D . 两大阵营的对抗影响国际局势
  • 13. 下面是关于古希腊官员任职资格审查的案例。由此可知,古代雅典(   )

    案例1

    被告因曾在三十僭主的骑兵队中服役,没有出任议员的资格

    案例2

    被告被指控在三十僭主时期参与了颠覆民主政体的活动,不能出任执政官

    案例3

    被告在三十僭主乱政时逃离了雅典,没有和雅典民众一起抵制僭主的暴力,没有出任议事会议员的资格

    A . 重视官员政治立场 B . 强化民众责任意识 C . 培育官员权利观念 D . 民主主体范围狭小
  • 14. (2020高三上·通榆月考) 有学者认为,英国的《权利法案》应被视为美国1787年宪法的前身。其主要依据是,《权利法案》(  )
    A . 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B . 从法律上否定了个人专制 C . 奠定了建立君主立宪制基础 D . 初步规定了三权分立原则
  • 15. 苏(俄)联在七十余年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如下图所示的几次较大规模的政策调整。这些政策(   )

    A . 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 B . 巩固了集体农庄的基础地位 C . 贯穿计划经济的理念 D . 反映出农业问题的复杂性
  • 16. 下图所示,1939-1942年间,法西斯德国在欧洲疯狂地侵略扩张,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A . 1939年德国对③进行了突然袭击 B . 1940年德国入侵了①的本土 C . 1941年德国占领了② D . 1942年德国在④遭遇首次失败
  • 17. (2020高二上·南充期中) 197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关于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法案提议。此后,在美国的推动下,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告成立。如今,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如果美国无法达成好的协议来更新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美国将退出现有的NAFTA协议。以上变化说明(   )
    A . 现今美国坚决抵制区域集团化 B . 区域集团化更利于发展中国家 C . 主权国家利益影响一体化进程 D .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开始建立
  • 18. 俄国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认为“色彩中有音乐抑或是感情的侧面”。于是他把自然界中的物象比作音乐的旋律,因为物象都有自己的音响。据此可知,康定斯基主张绘画(   )
    A . 以描摹具象事物为主 B . 以取悦他人作为目的 C . 注入作者的主观情绪 D .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19题15分,20题12分,21题12分,22题16分,共55分。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代康乾以降,政府允许并鼓励从他国输入粮食,鸦片战争以前粮食进口数量较小,单向的粮食进口贸易主动权完全操于中国之手。近代以来,中国无力抵制洋粮进口,逐渐沦为粮食进口大国。国内粮食没有满足自给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其实质是中国经济乃至中国社会处于病态和衰败之中。

    ——摘编自徐畅《表象与事实:近代中国粮食供求平衡研究》

    材料二: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新中国成立70年来,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约2.6%。中国能比较稳定地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生产世界1/4的粮食,养活世界1/5的人口。自1982年开始,中央连续多年发布聚焦三农问题的“I号文件",出台了有关粮食生产、粮食流通、耕地制度、水利工程建设以及涉农资金支持等多项政策。2002年修订通过的《农业法》对粮食安全进行了立法保障。2015年通过的《国家安全法》明确将粮食安全上升到了国家安全战略层面。

    ——摘编自王钢、钱龙《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粮食安全战略》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粮食危机出现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解决粮食问题的有利条件。
  • 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一位共和党国会议员在《纪念林肯诞辰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罗斯福)已使希特勒、斯大林、墨索里尼和土耳其的凯末尔十分妒忌。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

    材料二:1950年,美国学者施瓦辛格在《罗斯福时代》中写道:新政标志着公共权力和私有权益之间冲突的继续,而罗斯福将这种冲突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以前毫无限制的企业权利最终得到有效的遏制,由此产生的是一个改造了的资本主义体系,其中工人、农民、消费者等比以往受到了更多的保护。

    请回答:分别概括材料一、材料二中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其原因。

  •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11年10月4日,大清颁布正式国歌《巩金瓯》。

    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决定杷《国民革命歌》(原为《国民革命军军歌》)定为国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衣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1949年9月,1935年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被定力代国歌,后定为正式国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请从上表的国歌变迁中任选两个时期进行历史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 22. 人类文化具有多样性,但在某些发展阶段又具有特定的相似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后期,社会文化不要求“人人圣贤”,而要“人人世乐”,功名利禄的渴求不再占生活第一位,都市人一般“兰膏明烛”“二八递代”即喝酒聚会,谈情说爱,知识分子则收藏琴棋书画,会友或邀友畅游。社会风尚一变前期的“简质”,取代以“导奢导淫”之风,礼拜金钱之风,“好色”“好货”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可以说是市民文化对封建伦常的全面威胁。

    ——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材料二:“人的觉醒”与“人的发现”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人的觉醒”除表现为对知识的推崇外,还体现为个性解放的追求。在彼特拉克的《歌集》中,他抒发了对情人劳拉真挚的爱,以绚丽多姿的笔墨描写劳拉的形体美与精神美。他对劳拉的爱,不像但丁只是精神上的,而是“同时爱她的肉体和灵魂”。在薄伽丘的笔下,人性是具体可感的,是两情相悦的爱恋。

    —肖四新《人文精神的张扬与反思—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精神内涵》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后期社会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其出现的原因。
    2. (2) 据材料一、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化与同时期中国文化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不同在欧洲出现的背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