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枞阳二中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1-10-19 浏览次数:117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下列选题,不符合“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这一主题的是(   )
    A . 金字塔国度 B . 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C . 种姓制度 D . 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高峰
  • 2. (2019·深圳) 《汉谟拉比法典》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该法典主要维护(    )
    A . 外邦人的利益 B . 奴隶的利益 C . 奴隶主的利益 D . 法老的利益
  • 3. 下列有关古代印度文明,说法正确的是(   )
    A . 印度早期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B . 古印度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C . 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 D . 印度种姓制度的实质是奴隶主贵族内部的等级制度
  • 4. (2019·青岛) 亚历山大的东征,从西方到东方,从希腊到印度,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直到今天,他的名字还被很多人传颂,这是因为东征和帝国的建立(   )
    A . 使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 B . 削弱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 C . 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D .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 5. 一位历史人物:独揽国家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在位时该国进入帝国时期。他是(   )
    A . 伯里克利 B . 亚历山大 C . 屋大维 D . 凯撒
  • 6. 罗马共和国早期,罗马平民与贵族展开激烈斗争取得胜利的主要表现是(   )
    A . 获得了土地,从事农业生产 B . 废除了奴隶制度 C . 编订了《汉谟拉比法典》 D . 设立平民保民官,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 7. 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这一生产方式属于(   )
    A . 公有制的生产关系 B . 资产阶级生产关系 C .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D . 私有制的生产关系
  • 8. 下面所列举的古代国家,其版图曾经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是(   )

    ①古埃及王国②罗马帝国③亚历山大帝国④法兰克王国⑤阿拉伯帝国⑥拜占庭帝国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⑤⑥ C . ②③④⑥ D . ②③④⑤
  • 9. 把握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各项中,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
    A . 罗马人对犹太人的残酷统治——基督教产生 B . 查士丁尼频频对外用兵——拜占庭帝国衰落 C . 奥斯曼帝国的崛起——阿拉伯帝国的灭亡 D . 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欧洲大学的建立
  • 10. “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   )
    A . 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B . 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C . 完全摆脱了封建统治 D . 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 11. (2019·滨州) 文艺复兴始于意大利,新航路开辟始于葡萄牙。一个发现了“人”,一个发现了“世界”,它们共同推动了(    )
    A . 大西洋沿岸经济的繁荣 B . 基督教思想的传播 C . 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D . 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 12. 14世纪中叶的地中海区域,兴起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于这场运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反对“神权至上” B . 提倡人性的解放 C . 起源于意大利 D . 本质上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 13. (2019·天水)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材料认为“世界历史”的开端是(   )
    A . 马可•波罗来中国 B . 郑和下西洋 C . 新航路开辟 D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14. “三角贸易”是15到19世纪西方殖民掠夺的一个重要方式。读右侧“三角贸易”示意图,其中航程B贩运的主要是(   )

    A . 枪支和工艺品 B . 香料和布匹 C . 黑人奴隶 D . 黄金和白银
  • 15. “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英国从奴隶贸易中所得到的资金甚至超过了国内的积累。英国重要的商业和船运业中心利物浦,本是一个荒僻的小村落,在奴隶贸易中发展成英国的第二大港口。”从这段史料中得出的结论是(   )
    A . 奴隶贸易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 . 奴隶贸易给英国带来大量黑人劳动力 C . 奴隶贸易促成了新航路的开辟 D . 奴隶贸易是英国贸本原始积累的唯一途径
二、辨析改错(8分)
  • 16.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 (1) 伯里克利主政时明,罗马奴隶制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
    2. (2) 西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3. (3) 《蒙娜丽莎》是对现实生活中人与人性的肯定和赞美,体现了人文主义新的思想意识和新的审美观念。
    4. (4) 17世纪,葡萄牙强占了中国台湾,还在非洲的好望角建立了殖民地。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 17. 古希腊和古罗马为后世西方留下宝贵文明遗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民主制调整希腊城邦自由民内部的矛盾,实行民主制的城邦,一般都奖励文化事业,激发公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从而改善并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这些辉煌的文化成就,是与民主制分不开的。

    ——《论希腊民主制》

    材料二:

    图一: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图二:罗马法庭由原告、被告、法官、律师等组成。诉讼程序主要有传唤、审判、上诉和判决。如果被告对下级法官的判决不服,可以向上一级法官提出上诉。

    图三:529年,东罗马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命人将以往历届皇帝所颁布的法令删除矛盾和不合时宜的地方,汇编成册,名为《查士丁尼法典》。后来,又陆续编订了3部法典,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1. (1) 依据材料指出古希腊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列举两例古希腊文化成就。
    2. (2) 从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中,总结出罗马法的特点。
    3. (3) 综合以上材料,古希腊和古罗马留给后世的重要文明遗产分别指的是什么?
    4. (4) 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民主与法治的认识。
  • 18. 西方文明发展历史是几个民族的接力长跑,一个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后走向衰老,一支年轻有活力的野蛮民族就接过这个文化的接力棒,创造了又一个辉煌的文明……

    材料一:西欧文明传承示意图

    材料二:“阁下,我是您的人了。”……“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

    材料三:从9世起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从10世纪起,随着西欧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12世纪起,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部编历史教科书九年级上

    1. (1) 根据所学,填出示意图中国家名称。

      AB D

    2. (2) 根据材料二、三,归纳中世纪西欧文明在政治、经济、教育的具体制度或表现?
    3. (3) 试从经济、教育方面任选一例,说明它对推动近代文明发展的意义。
四、活动与探究(本大题共12分)
  • 19. 古今中外,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应付频繁的战争,宫相查理•马特尽量增多自己的封臣,并授给他们土地作为采邑,以后封臣取得采邑渐成惯例。由于土地不足,查理•马特曾没收教会土地以赐予封臣,由此他有强大的骑兵队伍,查理曼进一步推行封臣制,越来越多的高级官吏、主教、修院长等也得到采邑,成为国王的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的观念日益流行。封臣制和采邑普遍结合,采邑事实上大都成为封臣的世袭地产,世袭的采邑常被成为“封土”。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改新诏书是新政权施行改革的基本纲领,主要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

    ( 一 )废除皇室和贵族的私有土地和部民(部曲),收归国家,是为公地公民,对大夫以上高官贵族赐以封食…(三)造户籍、计帐(赋税簿账),施行班田收授法。凡田长30步,广20步为1段,10段町(段、町为日本古代田积单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1. (1) 据材料一,找出查理•马特改革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2. (2) 材料二是指日本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这一事件前后日本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3. (3) 材料一、二涉及两次改革的共同性质是什么?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举一例与材料中两场改革同性质的历史事件。
    4. (4) 以上材料反映的改革,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