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1-10-20 浏览次数:11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研究刘翔的跨栏动作时,可以把刘翔看成质点 B . 200米比赛时,运动员完成比赛时位移大小等于200米 C . 福州市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2.00元/公里,其中“每公里”指的是路程 D .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 2. 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总结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维法、类比法、科学假说法和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B . 根据速度的定义式,当 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 .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微元法 D . 伽利略为了探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这里运用了类比法
  • 3. 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物体速度很大,加速度一定很大 B . 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 C . 物体加速度增大,速度就增大 D .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 4. 下列关于常见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物体相互作用时,先有施力物体,后又受力物体 B . 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C . 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对电线的拉力,是因为电灯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D . 可知,劲度系数k与弹力F成正比
  • 5. 如图所示,物体A和B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分别为20N和15N,不计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不考虑摩擦,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   )

    A . 5N B . 15N C . 20N D . 35N
  • 6. 关于摩擦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受滑动摩擦力的物体有可能是静止的 B . 滑动摩擦力一定是阻力 C . 静摩擦力不可以是动力 D . 摩擦力一定跟运动方向相反
  • 7. (2018·杭州模拟) 质量为0.5kg的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它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该物体(    )

    A . 在前2s内和2s~6s内的加速度相同 B . 在前2s内向右运动,2s~6s内向左运动 C . 在4s~6s内和6s~8s内的速度变化量相同 D . 在8s末离出发点的距离最远
  • 8. 控制汽车油耗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的主要手段之一,各国相继出台在不久的将来禁售燃油车的相关政策,而大力研发电动汽车。一电动汽车装备了具有“全力自动刹车”功能的城市安全系统,当车速v≤10m/s且与前方静止的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接近安全距离时,如果司机未采取制动措施,系统就会立即启动“全力自动刹车”,使电动汽车避免与障碍物相撞。在上述条件下,若某一电动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启动了“全力自动刹车”后其加速度大小为5m/s2 , 则从开始经过1s与从开始经过3s的过程中,汽车的位移之比为(   )
    A . 1∶1 B . 3∶4 C . 1∶2 D . 1∶3
  • 9. 如图所示,一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两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左拉木块1,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

    A . B . C . D .
  • 10. (2016高一上·桐乡期中)

    如图,用水平力F将重力等于G的木块压在竖直墙面上,使木块静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由于木块静止,所以F=G B . 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C . 增大压力F,墙和木块间的静摩擦力也增大 D . 增大压力F,墙和木块间的静摩擦力不变
二、多选题
  • 11. (2019高一上·隆化期中)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它是竖直向下,v0=0,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 . 从开始连续的三个1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4∶9 C . 从开始连续的三个1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 D . 从开始运动起,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 12. 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 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 ,它的中间位置 处的速度为 ,在中间时刻 时的速度为 ,则 的关系为(   )
    A . 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 B .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 C .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D .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
  • 13. 甲、乙两个质点沿同一直线运动,其中质点甲以6m/s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质点乙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置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t=3s时,甲、乙图线的斜率相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t=3s时,乙的位置坐标为-9m B . 最初的一段时间内,甲、乙的运动方向相同 C . t=10s时,两车相遇 D . 乙经过原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m/s
三、实验题
  • 14. 在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实验中。
    1. (1) 电磁打点计时器当所接电源频率是50Hz时,它每隔s打一次点。
    2. (2) 接通电源与释放纸带,让纸带(随小车)开始运动,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 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B . 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C . 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D . 先接通电源或先释放纸带都可以。
    3. (3) 某同学实验中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0、1、2、3、4、5的6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点跟“0”计数点对齐,由图可以读出三个计数点1、3、5跟0点的距离。(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为v2 = m/s。小车的加速度是a =m/s2

  • 15. 在《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弹力关系》的实验中,
    1. (1) 在“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 弹簧被拉伸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B . 用悬挂砝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应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置且处于平衡状态 C . 用直尺测得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 D . 用几个不同的弹簧,分别测出几组拉力与伸长量,得出拉力与伸长量之比相等
    2. (2) 甲同学研究弹簧所受弹力 F与弹簧长度 L关系实验时,得到如图所示的 F­L图象,由图象可知:弹簧原长 L0cm,求得弹簧的劲度系数 k=N/m.

    3. (3) 乙同学做实验时,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 L0 , 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砝码后测出簧伸长后的长度 L,把 L﹣L0 作为弹簧的伸长量 x,这 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图线可能是图中所示图象的(_____).
      A . B . C . D .
四、解答题
  • 16. 质量为2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给物体一水平拉力。求:
    1. (1) 当拉力大小为4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
    2. (2) 当拉力大小变为10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
  • 17. 有一根长L=15m的铁链悬挂在某楼顶,楼中有一巨大的窗口,窗口上沿离铁链的最低点H=5m。当铁链从静止开始下落后始终保持竖直,不计空气阻力。(g=10m/s2)求:
    1. (1) 铁链下端A下落到窗口的上沿B时,铁链的速度大小
    2. (2) 铁链通过窗口上沿的时间
  • 18. 如图所示, A、B两车相距x0=9m时,A车正以vA=4 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B车此时正以vB=12m/s的初速度向右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2m/s2 , 求:

    1. (1) A、B两车何时速度相等; 
    2. (2) A追上B之前两车最大的距离;
    3. (3) A追上B所经历的时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