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09-29 浏览次数:6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关注社会、谈论一些社会话题。下列做法能正确体现感受社会生活的是(   )

    ①社会中的一些假恶丑的现象,让我们对社会失去了信心

    ②义务献血、爱心捐赠等社会公益活动温暖了人心

    ③参观科技馆,丰富的科技展品开阔自己的眼界

    ④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积极融入社会生活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 (2021九下·江都月考) 在我市开展的“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不乏中学生的身影。他们清洁区社区卫生,劝导文明通行,发放“创文”手册……中学生参与此项活动是(    )

    ①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主要途径            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③关心社会,亲近社会的行为              ④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表现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3. 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下列诗句体现的社会关系与其建立的基础对应正确的是(   )
    A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血缘关系 B .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业缘关系 C .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地缘关系 D .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业缘关系
  • 4. (2021八上·福建期中)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说明了(   )
    A . 只有投身社会才能走向成熟 B .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C . 个人力量渺小,对社会发展影响甚微 D . 个人可以脱离社会而生存和发展
  • 5. 2020年11月1日零时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掌握人口的基本情况,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这是因为(   )

    ①社会是个人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每个人的衣食住行都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③每个人的活动都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④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需要为个人提供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A . ③④ B . ①② C . ①③ D . ②④
  • 6. (2021八上·福建期中) 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出的《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提出具体要求,包括:实行网络游戏账号实名注册制度,严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规范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费服务,探索实施适龄提示制度等。这启示我们青少年应该(   )
    A . 沉溺虚拟时空,享受网络生活 B . 传播正能量,自觉抵制网络谣言 C . 正确使用网络,提高自制能力 D . 突破技术限制,依法行使权利
  • 7. (2021·吉林) 《一堂好课》《你好生活》等文化节目以普及文化知识和分享理念为主旨,通过“互联网+节目”的传播途径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网络为文化的传播搭建了新平台②有利于分享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创新中发展④文化节目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8. 某市开展“争做好网民”活动,引导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养成崇德向善的网络行为习惯,动员更多网民为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贡献正能量,发出争做好网民的网上最强音。在网上传播正能最,需要我们(   )

    ①学会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②遵守道德和法律,提高网络媒介素养 

    ③严格执法,打击违法犯罪,净化网络环境  

    ④弘扬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9. (2021八上·福建期中) 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下列行为与社会秩序对应错误的是(   )

    ①人们在机场排队进行安全检查——公共场所秩序

    ②机床工人按操作规程工作——生产秩序

    ③行人、自行车、机动车各行其道——交通秩序

    ④人们在商场、车站保持安静——社会管理秩序

    A . ③④ B . ①② C . ①④ D . ②③
  • 10. (2021八上·福建期中) 乘坐高铁,偶有霸座、占座的现象。《广东省铁路安全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旅客应当按照车票载明的座位乘车,不得强占他人座位。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②违反规则的行为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③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要受到规则约束

    ④遵守规则只是遵守法律

    A . ①③ B . ③④ C . ①② D . ②④
  • 11. (2021·连云港) 近日,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建议稿公开征求意见。建议稿对群众“动不动就罚款”的吐槽有所回应,即对部分违法行为初犯、偶犯的,可给予警告处罚,自愿参加交通安全公益活动的,可免除处罚;但对一年内多次实施同一违法行为的,则提高了处罚标准。这说明(    )
    A . 社会规则是可以随时修改的 B . 建立规则是为了限制自由 C . 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 D . 修订规则是为了减轻处罚
  • 12. 尊重就在我们身边。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马路上,不乱丢弃纸屑、垃圾,这是对环卫人员的辛勤劳动成果的尊重;能够经常发现周围人的闪光点而不是老盯着别人的缺点,这也是对别人的尊重……尊重具有巨大的“力量”,这种“力量”表现在(   )

    ①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

    ②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

    ③受到他人尊重能够获得满足感、成就感等

    ④尊重能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治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13. (2021八上·福建期中) 文明有礼是与人交往的“外衣”。以下小丽的言行中不得体的是(   )

    ①请人指点说“赐教”,求人原谅说“包涵”

    ②在公共场合打喷嚏时,侧身用纸巾捂住口鼻

    ③父母与客人谈话时经常插话表示热情

    ④给长者打电话时,先挂掉电话,以示尊重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14. (2021·昆明模拟) 过年走亲访友是中华民族传统习俗和礼节,而2020年的春节却提倡大家“宅在家”,你认为这(    )

    ①不与“礼”相悖,而是响应国家号召,共抗疫情之举

    ②不与“礼”相悖,这是为了保护大家的生命健康

    ③和我们的传统礼节相悖,让亲情冷淡

    ④和我们的传统礼节相悖,让大家失去了团聚的快乐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①④ D . ③④
  • 15. (2021·肇庆一模) 2021年2月23日,央视一套播出《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六期《一言为重百金轻》节目,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杜长胜老人的事迹再一次传遍祖国大地。2010年、2011年,杜长胜老人的大儿子、大儿媳先后遭遇意外事故身亡,身后留下330多万元债务。杜长胜老人承诺,只要他有一口气在,就是倾家荡产,也要把这些账还了。老人用了近5年时间,还清了这300多万元债务。杜长胜老人的事迹告诉我们(    )
    A .   媒体要曝光不诚信的现象       B . 权衡利弊,善用诚信智慧       C . 树立诚信意识,信守承诺       D . 要继续完善失信惩戒机制
  • 16. (2021七下·灵宝期中) 面对下面漫画中时髦女士的言行,我们应该这样告诉她(    )

    ①“行己有耻”,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

    ②要有知耻之心,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③嗑瓜子是自己的自由,不用管别人

    ④要尊重他人劳动,尊重他人即尊重自己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7. (2021·扬州) 依据动物防疫法规定,遛狗不牵绳属于违法。这警示市民(    )

    ①规范养犬,维护秩序  ②禁止养犬,文明生活  ③遵纪守法,与法同行  ④遛狗随意,善待生命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8. (2021八上·福建期中) 小闽的班里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对下列四个案件的违法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A . 小李捡到一个钱包拒不返还失主——属于民事违法 B . 小林高空抛物致邻居重伤而死亡——属于民事违法 C . 小杨聚众闹事导致马路交通堵塞——属于刑事违法 D . 李老板因生意亏本拒不履行合同——属于行政违法
  • 19. (2021九上·大竹开学考) 某披萨店女老板吴某感染新冠肺炎后,不遵守隔离管控规定,造成定点医学隔离10人、集中场所隔离87人、居家隔离76人的后果,不仅给当地造成严重影响,还引发居民恐慌,构成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被判刑10个月。对于此事件理解正确的是( )

    ①吴某咎由自取,最终受到了行政处罚

    ②吴某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必然受到法律的制裁

    ③法律是最刚性的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④吴某行为的最本质特征是严重社会危害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 20. (2021七下·咸阳期末) 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已满十二周岁未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情节恶劣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应当负刑事责任.刑责年龄的降低(     )

    ①能有效的震慑和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  
    ②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③说明青少年犯罪呈现低龄化趋势  
    ④维护刑法的公正性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二、辨析题
  • 21. (2019八上·牡丹江期末) 情境题

    我们观察到几位同学行为存在问题。请你写出正确做法并说明理由。

    1. (1) 小闯过马路,行人指示红灯亮起,发现没有通过的汽车,就赶快跑过了人行横道。

      正确做法:

      说明理由: 

    2. (2) 小超在考场,趁着监考老师没注意,飞快的瞄了眼旁边同学试卷上的答案。

      正确做法:

      说明理由:

    3. (3) 小炫在冰上课中游刃有余,被老师夸奖以后,就开始奚落、挖苦不会滑的同学。

      正确做法:

      说明理由:

  • 22. (2019·准格尔旗模拟) 辨析题:

    初中生小明和同学小亮正骑着自行车一同行进在上学的路上。突然,一辆轿车为躲避前方来车拐进自行车道,将小明碰倒在地。轿车司机下车后发现被碰倒的是一名学生,便驾车飞奔逃走。针对这一事故。路人议论开了:

    甲:“被车撞了,司机又跑了,就自认倒霉吧!”

    乙:“如果能够找到肇事司机,就把他的车给砸了。”

    丙:“交警找到肇事司机后,应依法要求对方赔偿损失。”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甲、乙,丙路人的看法分别进行辨析。

三、材料分析题
  • 23. 走进社会生活

    【图片赏析】下面是小阳同学记录的生活中的一组图片,请你赏析。

    参加义务清扫

    看望独居老人

    参加夏令营

    【走近网络】互联网是人类迄今所拥有的容量最大、传播速度最快的信息中心,是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平台。现在互联网已成为人们创新创业、发展经济的重要方式。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便捷的网络购物已成为现代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情境探究】小谨同学热爱生活,乐于记录生活点滴。下面是他记录的同学生活中的两个情境,请你阅读。

    1. (1) 上面的三幅图片体现了一种什么行为?
    2. (2) 青少年养成这种行为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意义?
    3. (3) 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自身经历,谈谈网络给公民和社会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
    4. (4)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个情境进行探究。

      情境一:一个微信好友发来了“红包”,打开后是一个链接,要我输入相关个人信息才能领取红包,我觉得这是一个诈骗信息,就把它删除了。

      ①小谨的做法:

      ②理由:

      情境二:国庆期间,我趁爸妈不在家,便和同学“组团”玩了好几个小时的网络游戏。哎,时间就这样被我浪费了,当天的作业也没有写完。

      ①小谨的做法:

      ②理由:

  • 24. (2021八上·福建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0年2月17日,教育部网站发布预警,近期有人通过班级微信群等媒介假冒学校教师或班主任身份,以延期开学和组织开展线上教学为由发布诈骗信息,要求学生家长通过微信、支付宝等网上支付方式缴纳各项费用,致使部分家长上当受骗。

    针对上述事件,同学们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

    1. (1) 你赞同(反对)哪种观点?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2. (2) 请为学生和家长避免上当受骗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 25. 争做守法公民

    【探析资料】某市发生了严重侵犯幼儿园师生生命安全的案件,社会影响恶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犯罪分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校园安全事件发生后,各级部门及学校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为孩子们的学习成长创造平安的环境。

    【原因探究】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日益严重。据研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专家指出,首先青少年自身素质的好坏是决定其是否违法犯罪的关键;其次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而学校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一些青少年流向社会、走向犯罪的重要因素;同时社会不良现象对青少年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1. (1) 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犯罪的基本特征。
    2. (2) 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日益严重的成因。
    3. (3) 上述材料给我们青少年带来哪些警示?(写出两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