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岑溪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10-12 浏览次数:9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 1.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该材料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 . 等级森严 B . 以血缘为纽带 C . 巩固统治 D . 王权至上
  • 2. “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
    A . 扩大西周的疆域 B . 加强专制中央集权 C . 巩固西周的统治 D . 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
  • 3. 秦始皇把战国时期的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建成一套适应统一国家需要的新行政机构,其中在中央最突出的是(   )
    A . 三公九卿制 B . 九品中正制 C . 三省六部制 D . 一省二院制
  • 4. 中国古代王朝为加强对封建官僚的监督,建立了相对独立于行政系统的监察系统,在中央和地方均设监察官。下列选项中两个官职均有监察职能的是(   )
    A . 御史大夫、通判 B . 三司使、刺史 C . 枢密使、按察司 D . 御史大夫、节度使
  • 5. 有学者在研究汉朝历史时指出:“汉代(公元前196)以后,进入中华大一统国家官僚世界的道路完全向所有社会等级的人才开放。”这里描述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A . 门第高者入仕途 B . 科举考试制度 C . 举贤良开察举制度 D . 贵族再无机会进入官僚世界
  • 6. 元朝地方行政区划界的主要原则是大牙交错:将自然、人文和社会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此举反映出当政者着力(   )
    A . 简化行政区划层级 B . 保证吏治清正廉洁 C . 防范地方走向割据 D . 加强区域经济联系
  • 7. 钱穆先生指出明代是中国政治之再建(之前蒙古人的少数民族政治),然而恶化了。恶化的主因是(   )
    A . 设参知政事以分相权 B . 废丞相、权分六部 C . 废除行省,设三司 D . 设立内阁分割相权
  • 8. 清代军机处有官无吏,因此其洒扫庭院、勤杂送水等工作皆由15岁以下不识字的儿童充任。这说明清代军机处(   )
    A . 独掌决策权 B . 工作清闲 C . 官员素质低 D . 重保密
  • 9. 某学者在评价鸦片战争时指出:“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该观点强调的是中国(   )
    A . 国际地位的变化 B . 社会性质的变迁 C . 战败的结局 D . 经济的落后
  • 10. 毛泽东曾经指出:“某某起兵时,反对孔教提倡天主教,这是不迎合中国人的心理,曾国藩利用这种手段,扑灭了他。……”这里“某某起兵”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虎门销烟. C . 辛亥革命 D . 义和团运动
  • 11. 从下列示意图可以看出甲午海战中国战败的原因是(   )

    A . 清政府海军力量分散,降低了战斗力 B . 日本海军权力大     C . 清政府海军建制比较全面系统 D . 日本海军实力强大
  • 12. 身居清政府二品大员的廷雍在保定被联军斩首示众。从当时联军的一份布告可知,罪名是“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联军此暴行的依据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天津条约》 D . 《辛丑条约》
  • 13.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
    A . 彻底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B . 直接打击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C . 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D . 增强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 14. 美国教育家杜威于1919年12月发表的《中国人的国家情感》一文中曾评价:“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力量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他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 五四运动 B . 新文化运动 C . 国民大革命 D . 护国运动
  • 15. 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材料中“中国化命运”指的是(   )
    A . 实施武装斗争 B . 坚持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C .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D . 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 16. (2020高一上·农安期末) “我对满蒙之权利如可真实地到我手,则以满蒙为根据……我大和民族之欲步武于亚细亚大陆者,握执满蒙利权乃其第一大关键也。”(出自《田中奏折》),日本为实现“第一大关键”发动了 (    )
    A . 九一八事变 B . 一•二八事变 C . 华北事变 D . 卢沟桥事变
  • 17.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演变可概括为“合作-对立-合作”。能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   )
    A . 国民革命-北伐战争-遵义会议 B . 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太原会战     C . 黄埔军校-西安事变-南昌起义 D . 五四运动-秋收起义-西安事变
  • 18. 某校开展一场关于红军长征的主题展览,分为“战略转移踏征程”、“伟大转折定航向”等六部分。其中“伟大转折定航向”呈现的主要内容应该是(   )
    A . 四渡赤水 B . 遵义会议 C . 飞夺泸定桥 D . 会宁会师
  • 19. 1936年9月中共中央指示:目前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在日本继续进攻,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要求建立抗日的统一战线。这表明(   )
    A . 蒋介石抗日态度已根本转变 B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形成 C . 中共党内“左”倾错误得到纠正 D . 中共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
  • 20. 1940年蒋介石会见英国驻华大使时说:英美素以殖民地看待中国,实为最大错误。中国拥有大量陆军,可补充英美在远东陆军的不足。中国有资格和英美平等合作。蒋介石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
    A . 争取与英美同等的军事地位 B . 向英美展示中国陆军强大的战斗力     C . 争取英美对中国抗日的援助 D . 希望英美废除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 21. (2020高一下·上饶月考) 1939年6月,苏联副人民委员洛佐夫斯基曾指出:“刻下正在中国解决世界性问题:日本是否将成为太平洋和太平洋沿岸的主宰者,人类好几十年的命运将取决于中国和日本斗争的结果。”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B . 中国已取得令人瞩目的世界强国地位 C . 国共合作抗日是全民族抗战的政治基础 D .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 22. (2021高二下·二道期末) 刘伯承曾说:“我军深入到敌人(国民党)的战略纵深地带,在无后方依托的条件下实施战略展开,创建新的根据地,这在历史上是空前的壮举。”此次“壮举”(   )
    A . 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 .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 . 基本上消灭国民党的主力 D . 完成了收复失地的任务
  • 23.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选自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开幕词中的“里程碑”体现在会议(   )
    A .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B . 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 C . 确定中国共产党核心地位 D . 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 24.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一系列新的政策。就国内政策而言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条是政治上发展民主,一条是经济上进行改革……。材料中“政治上发展民主”直接体现在(   )
    A .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 实行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C . 提出实施“一国两制”方针 D .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非选择题:(共52分,其中25题15分,26题22分,27题15分)
  • 2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二是官僚的选拔问题。

    材料二:(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中国古代统治者为解决“中央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采取的措施。
    2. (2) 根据材料一、二,为解决“官僚选拔问题”隋朝统治者有何创新?并根据材料二,分析该制度与以往选官制度相比有何不同?
    3. (3) 据材料三,指出科举制的“客观历史合理性”的体现。
  •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

    材料二:当我们考察19世纪末叶以来华中出现的新的经济结构、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大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便会发现:辛亥首义绝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

    ——冯天瑜《辛亥武昌起义是现代文明所赐》

    材料三: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请回答:

    1. (1) 材料一认为“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原因是什么?请列举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的史实(任举两例)。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辛亥首义绝非一只从云端上掉下来的幸运之果”?
    3. (3) 依据材料三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4. (4)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共同纲领》内容摘要

    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第二章

    政权机关

    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人民政府为行使国家政权的最高机关。

    第四章

    经济政策

    第二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

    第五章

    文化教育政策

    第四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第六章

    民族政策

    第五十一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少,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概括《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地位。
    2. (2) 据材料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我国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联系所学该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该宪法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