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1-09-28 浏览次数:9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0八上·陇县期末) 下列说法中,你认为最接近近代中国屈辱外交根源的是(   )
    A . 如果没有英国的入侵,闭关锁国政策能保太平 B . 如果没有禁烟运动,英国人不会侵略中国 C . 落后就会挨打,清政府腐朽的封建统治救不了中国 D . 为形势所迫,清政府会主动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避免被侵略
  • 2. 在《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中,最能体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的条款是(    )

    ①增开汉口、南京等10处通商口岸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增加大量赔款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②③④
  • 3. 在一节“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的研讨课上,四位同学达成了“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小了阻力”的共识,并指明了自己的依据,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 甲同学: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B . 乙同学:太平天国颁布了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 C . 丙同学: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清王朝和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D . 丁同学: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反封建的最高峰
  • 4. 李鸿章认为“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体现其上述思想的活动是(    )
    A .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 . 创办轮船招商局 C . 创办福州船政局 D . 设立京师大学堂
  • 5. (2017·青岛) 《马关条约》第六款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据此条款,日本获得的权益是(    )

    A . 开设工厂 B . 割占土地 C . 增辟通商口岸 D . 获得赔款
  • 6. 康有为评价洋务派的变法是“积习难忘,仍是补漏缝缺之谋,……风雨既至,终必倾坠”:“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由此材料可知,康有为( )
    A . 肯定洋务派学西方技术能富强 B . 否定洋务派开办铁路、矿务等行为 C . 认为只需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D . 主张学习工业文明更要变革政治制度
  • 7. (2020八上·滨州月考) 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认为:“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
    A . 科技教育落后 B . 国力贫弱 C . 政治腐败 D . 急于求成,步伐太大
  • 8. 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文中写道:“北京是外国人扮演浪漫角色的温床。城东南受武装保护的使馆区内居住着靠国内汇款生活的嗜酒的高官显贵。”为“温床”催生提供安全保障的是(    )
    A . 《天津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黄埔条约》 D . 《辛丑条约》
  • 9. 一位老人生于1861年,卒于1912年,他这一生可能经历近代哪些重要史事?(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太平天国运动

    ④甲午中日战争    ⑤戊戌变法    ⑥义和团运动    ⑦辛亥革命

    A . ②③④⑤⑥⑦ B . ③④⑤⑥⑦ C . ④⑤⑥⑦ D . ③④⑤⑥
  • 10.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侵略者纷至沓来,强迫清政府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打破了中国千年不变的固有格局。以下对条约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南京条约》的签订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此后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

    ②《马关条约》的签订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辛丑条约》使清朝官吏严厉镇压中国人民反帝斗争,成为帝国主义帮凶

    ④三个条约的签订都使中国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A .  ②④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③④
  • 11. (2019八上·洛川期末) “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最确切的回答是(    )
    A . 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B . 三民主义符合历史潮流 C . 革命成功重在舆论宣传 D . 洪秀全不注意斗争策略
  • 12. (2018八上·九江期中) 1912年,美国学者百森评论中国某一事件时说:“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一种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他评论的这一事件(  )
    A . 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 . 是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 C . 实现了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D . 高举着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 13. 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必须具备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史实与结论不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有利于革命力量的集中,便于后期革命活动的开展

    B

    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等书籍

    这些著作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扩大了革命派的影响

    C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废除跪拜礼,剪除男子发辫,在教育方面,提倡男女同校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观念的转变和社会的进步

    D

    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

    宋案加速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步伐,成为护国战争的导火线

    A . A B . B C . C D . D
  • 14. 《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B .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C . 辛亥革命时期 D . 义和团运动时期
  • 15. 近代中国许多报刊杂志在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报刊杂志与其宣传的思想主张对应有误的是(    )

    A . 自强求富 B . 民主共和 C . 三民主义 D . 民主科学
二、判断题,用“正确”“错误”表示。
三、综合题
  • 2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众所周知的,中西文化一经接触,我们那经历了两千年无劲敌的“汉族中心主义”就被摧枯拉朽了。

    ——《晚清七十年》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国家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清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四:第六款:大清国大皇帝允定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恪守。……连外国人也说:“中国已经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了。”这样,中国有国家之名,再无主权之实……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同中国打的“全仗”指哪次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指出这次战争中列强对中国犯下的罪行?
    3. (3) 材料三“往事惊心泪欲潸”中的“往事”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件史事?这一史事对中国有何影响?
    4. (4)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的“第六款”“第七款”内容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条约?这一条约给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 22.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为反抗外来侵略,不屈的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抗争。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鸦片战争后,两广地区发生水灾、旱灾、虫灾,百姓无以为生,纷纷起来反抗。洪秀全利用宗教组织宣传发动民众,响应甚众,于1851年1月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

    ②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

    ③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材料二:漫画历史(下图)

    材料三:“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义和团斗争的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1. (1) 材料一中“宗教组织”指的是什么组织?哪些史实能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在反封建的同时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
    2. (2) 材料二漫画中反应的史实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哪一文献相关?结合漫画和所学知识评价一下这部文献?
    3. (3) 依据材料三,举出一例义和团军民抗击侵略者的史实?
    4. (4) 综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 23. 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有自己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与康有为对话

    ——节选。

    材料三: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四: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 (1) 材料一中“以求‘御侮自强’之术”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该事件的历史地位。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康有为的主张在推动中国近代化方面有了怎样的进步?
    3. (3) 图中的人物是谁?依据材料三指出其实现目标的途径是什么?
    4. (4) 材料四中“中国的文艺复兴”指的是那一历史事件?列举一位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5. (5) 根据材料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有什么特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