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巴南区全善教育集团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1-09-28 浏览次数:122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考古工作者从北京人遗址发掘了大量人工打制的石器和烧骨、灰烬,最厚的灰烬达6米之多。据此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北京人(    )

    ①会制造、使用工具  ②能控制并长时间使用火  ③能饲养牲畜  ④会制作陶器

    A . ③④ B . ①② C . ①③ D . ②④
  • 2. 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很可能记载在(    )
    A . 竹简或木牍上 B . 丝帛或麻布上 C . 龟甲或兽骨上 D . 宣纸上
  • 3. 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 ( )

    A . 舜传位于禹 B . 禹传子,家天下 C . 秦始皇统一六国 D . 汉武帝大一统
  • 4. 公元纪年法是世界上通用的纪年法,按照这一纪年方式,从秦朝统一到今年(2020年)应是(    )
    A . 2239 年 B . 2240 年 C . 2241 年 D . 2242 年
  • 5. 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本质上体现了(    )

    A . 法家的衰落 B . 中央集权的强化 C . 加强思想控制 D . 注重儒家学说
  • 6. 《史记》:“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宗室(国君家族)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列入家族名册)。”材料反映的是(    )
    A . 管仲改革 B . 商鞅变法 C . 文景之治 D . 黄巾起义
  • 7. 两汉时期,我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学和文化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关联错误的一项是(    )
    A . 蔡伦——发明造纸术 B . 张仲景——提出“治未病”理论 C . 华佗——制成“麻沸散” D . 司马迁——写出不朽历史著作《史记》一书
  • 8. 下列关于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东汉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B . 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藏 C . 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 D . 内迁的根本原因是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
  • 9. (2020九下·莆田月考) 《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中不能体现的史实是( )
    A . 秦统一中国 B . 文景之治 C . 西汉建立 D . 楚汉战争
  • 10. (2018七下·武邑开学考) “(陈胜、吴广戍边的队伍)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他们)估计已经误期。误期,按照秦朝法令,(他们)都要被斩首。”这段话与大泽乡起义的关系是(    )
    A . 没有雨就不会爆发农民起义 B . 大雨成为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C . 大雨加速了农民起义的爆发 D . 极其残酷的刑罚导致农民起义
  • 11. 某同学整理的历史学习笔记中与史实不相符合的是(    )
    A . 尧禅让给舜,舜禅让给禹 B .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领导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C .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发生了桂陵之战、长平之战 D . 东汉刘秀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形成“光武中兴”的局面
  • 12. 《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无积聚而多贫。”《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一岁或稔,则数都忘饥。”江南地区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 . 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B . 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稳定 C . 南方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D . 南方文化比北方文化先进
  • 13.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    )

    ①商汤灭夏  ②大泽乡起义  ③巨鹿之战  ④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⑤官渡之战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二、判断题。
  • 14. 张骞初次出使西域表面上没有达到汉武帝的预期目标,即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但其“凿空”西域的成绩是显而易见的:一是中原王朝第一次与西域各国建立了官方联系,二是带回了西域各国 的资讯,如各国的具体位置,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演变等等,成为汉武帝开拓西域的决策依据; 三是促使汉武帝开辟了南方丝绸之路。

    ……通往中亚的民间丝绸之路虽早已有之,但张骞是第一个通往西域的官方使者。他的出使不但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建立了持续的外交关系,而且使得中亚与汉朝的商旅不绝于途,“到西域去”成为汉朝商人的一个新的经济热点,巩固了通往中亚的丝绸之路的各个节点,为各民族的交流交往交融打下了基础。张骞的出使是汉武帝贯彻使臣外交大战略的体现,为和平外交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此后,中原王朝与西域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摘自吕文利《丝路记忆:“一带一路”历史人物》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填“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未涉及”。

    1. (1)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凿空”西域,建立丝绸之路。
    2. (2)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3. (3) 张骞是当时第一个开辟通往中亚商路的人。
    4. (4) 张骞的活动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还为各民族交融奠定了基础。
    5. (5) 张骞是汉武帝使臣外交大战略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三、识图题
  • 15. 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相对应的英文字母应的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分水堤    B.宝瓶口

  • 16. 观察下图

    1. (1) 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夷洲    B.赤壁

    2. (2) 赤壁之战后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出现了什么局面?
四、综合题
  •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将民本思想阐述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苦劝统治者要实行“仁政”,能“制民之产”,就是希望统治者提供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以保障农民生活。孟子的思想奠定了传统民本思想的基础,成为民本思想的典范。

    ——摘编自周克浩《马克思“以人为本”与孟子民本思想之异同》

    材料二:汉文帝令地方官吏务必促使人民回归农业生产,各郡国要劝民进行农桑生产,对劝农成绩差者给以处罚;借贷种子、口粮给贫民,对其中确有困难而不能按期偿还的贫民,赦免还贷、遇到自然灾害则开仓放粮以赈济灾民

    ——摘自晁福林《中国近代史(上册)》

    材料三:东汉建立之初,因为统一战争的需要,曾经对农民征收田税什一。建武六年(公30年),刘秀下诏恢复西汉的三十税一,以纾解民困,为了节省开支,东汉精兵简政,裁并一大批郡县,减少大小官吏数万人;还撤销地方军队,组织军队进行屯田,以减少军费开支。

    ——摘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上)》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孟子民本思想的历史地位,并结合所学归纳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文帝治国理政的措施,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些措施体现了什么思想。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初年统治者稳定社会局面所采取的措施。
  • 18.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透过对文物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那些久远的历史原貌。
    1. (1) 图一、图二为代表的相关考古发现,对探究我国古代原始农业的发展历史有何作用?这两种文物代表的农业文明主要农业作物分别是什么?

    2. (2) 下面是秦朝时期的两件文物。它们反映秦朝统一天下后,在经济方面实施了怎样的措施?有何积极影响?

    3. (3) 下图是在新疆出土的东汉丝袜,据考证,丝袜是经“丝绸之路”从中原运来的,它的出土可以印证哪些历史现象?

五、简答题
  • 19. 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政治文明更是产生了深远影响。
    1. (1) 西周时期,受生产力因素影响,分封制盛行,西周分封制的分封对象是哪些人?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2. (2) 秦朝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其开创性建立了影响久远的政治制度体系是什么?其中在地方管理上开创的基本模式是什么?
    3. (3) 汉武帝雄才大略,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了大一统王朝。西汉初年,影响中央集权的两股势力是什么?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了这一混乱现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