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晋中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1-10-29 浏览次数:13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字词书写
  • 1.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的刻苦与努力。请赏读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将其内容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 2. 历史的天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对国民党御用文人深痛绝,以笔为剑的鲁迅;向古代典籍钻探,严谨治学的闻一多;为祖国核武器事业鞠躬尽cuì的邓稼先;认真对待写作,小到一个标点、一份抄稿的格式,不做到完全tuǒ帖不放松的叶圣陶;被刺骨寒冷吞躯体却依然进行科学观察的南极探险者……他们都带给我们别样的感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追求。

    小明同学表示课本中许多杰出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阅读文段,给加点字标注读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痛绝      吞)      tuǒ()帖      鞠躬尽cuì(

二、情景默写
  • 3. 古诗文中的许多名句让人回味。读下面文段,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 (1) 寄托情怀:卓然独立,杜甫在《望岳》中描绘“造化钟神秀,”的雄奇景象;极目远眺,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表达“,自缘身在最高层”的坚定信念;行走万山,杨万里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道出“政入万山围子里,”的世事艰难。
    2. (2) 采撷情趣:沐浴春光,韩愈在《晚春》中赞叹“杨花榆荚无才思,”的风采;游历村野,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欣赏“,衣冠简朴古风存”的画卷;置身竹林,王维在《竹里馆》中独享“独坐幽篁里,”的闲适。
    3. (3) 叩问心灵:做人,即使处于污浊的世间,也应保持清白的操守,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做人,应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恰如龚自珍在《已亥杂诗(其五)》中所言“”。
三、选择题
  • 4. ①“中华老字号”,是一个辉煌的称谓 , 背后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②每一个“老字号”招牌的背后,都是一手绝活,都是一段历史 , 都是一种企业文化。③几代人的坚守、诚信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是“老字号”最吸引人、最具说服力的“招牌”。④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想要把“老字号”做大做强,不能抱残守缺,躺在昔日辉煌中自我陶醉 , 不思进取。⑤否则,“老字号”真的就只剩下“招牌”了。

    小宇同学查阅了关于“招牌”的一段文字,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第①句画波浪线的部分,运用双引号是表示特定称谓。 B . 文中加点词语“称谓”“诚信”“陶醉”均为名词。 C . 文中画横线短语的结构一致。 D . 第②句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揭示了“老字号”的内涵。
四、语言表达
  • 5. 山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连翘叶、沙棘叶、红枣叶、毛建草、蒲公英、桑叶等众多的药茶加工原料。三晋儿女生产出了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药茶产品。山西药茶作为区域公用品牌打出了一张“晋”字号的新名片。雄心勃勃的背后,是对自然资源禀赋的深度挖掘,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

    小丽同学在活动中收集了以上资料,请你根据资料为“山西药茶”拟写一则广告词。

五、名著阅读
  • 6. 请阅读以下名著片段,在空缺处填入相应内容。

    ……

    尼摩船长用略带激动的语气回答说:“教授先生,这个印度人是被压迫国家的一个居民。我不但现在要站在这个国家的一边,而且直到我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将和他们在一起。”

    文段选自法国作家(人名)的科幻小说(书名),从中可以看出,尼摩船长是一个的人。

六、对比阅读
  • 7. 一台一室诉真情。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1) 请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标注读音。

      ①独然而涕下      ()      ②惟吾德馨     

    2. (2)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有仙则名      名列前茅 B . 陋室      自以为 C . 谈笑有鸿儒      鸿篇巨制 D . 无案牍之劳形      形同虚设
    3. (3) 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翻译:;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

    4. (4) 同是仕途不顺,但作者的感情各不相同。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登楼远眺,慷慨悲吟,抒发了自己;刘禹锡在《陋室铭》中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言“陋室”不陋,表达了自己
七、课外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与陶少云书(节选)

    学业才识,不日进,则日退,须随时随事,留心着力为要。事无大小均有一当然之理 , 即事穷理 , 何处非学?昔人云:“此心如水,不流即腐。”张乖崖亦云:“人当随事用智。”此为无所用心一辈人说法。果能日日留心,则一日有一日之长进;事事留心,则一事有一事之长进。由此累积,何患学业才识不能及人耶?

    【注释】①着力:尽力、用力。②即事穷理:按照事情来探究道理。③张乖崖:北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臣。

    1. (1) 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划分句子停顿。(标1处)

      事无大小均有一当然之理

    2. (2) 从文章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八、现代文阅读
  • 9.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的楤(sǒng)木

    王继怀

    ①周末去菜市场,在菜摊上看到紫红色的楤木嫩芽,一种亲切感涌上心头。我仿佛闻到了来自家乡大山里散发出的楤木那特有的味道。

    ②楤木在老家的大山里有很多。楤木不仅树枝上长满了锋利的刺,就连枝叶上也生长着很多尖尖的刺,一不小心碰上了,就会被刺出血来。

    ③楤木虽然全身是刺,却是一种非常好的药材。乡亲们常用楤木治疗风湿关节痛、腰腿酸痛、跌打损伤等。前不久,父亲的脚关节痛,母亲上山挖了橞木根,熬汤炖猪蹄,给父亲吃了,脚真的不疼了。

    ④楤木也是乡亲们喜爱的野菜。有一种楤木的嫩芽叫嫩刺芽,被称为“山野菜之王”,是乡亲们餐桌上的美味。每年春天,大山里的春风,吹破了云天,吹绿了大地,也吹出了楤木树上紫红色的苞芽,乡亲们就上山采摘嫩刺芽做菜吃。我常和小伙伴们去采,我们一边小心翼翼地采嫩刺芽,一边呼吸着大山里清新的空气和泥土的清香。我们看着篮子里装得满满的嫩刺芽十分开心,     ▲    

    ⑤楤木根炖猪蹄是一道名菜,是乡亲们招待贵宾的。楤木的精华积聚在树根中,营养价值极高。每年冬天,乡亲们都会去大山里挖楤木根。我们常跟大人们上山,给大人们松土、递锄头和水,然后把黑黑的粗糙的树根,去掉黄泥巴装进小背篓,虽忙得汗流浃背,但充满了欢愉。

    ⑥背着一背篓楤木根回到家,一家老小齐上阵,用清澈的溪水洗涮干净,褪了老皮,留下白嫩嫩的肉皮。赶集的日子,从集市上买回猪蹄,放在柴火灶上的沙罐子里,和楤木根一起慢慢地炖,猪脚的醇香伴着药香使整个村庄都弥漫着香味。每次炖好后,父母都会盛出一大碗,让我们趁热给爷爷奶奶送去。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吃着,像过年一样。

    ⑦我读初中时,有一次去给大舅送东西。大舅家在隔壁村的一座偏僻的大山里。那时生活不富裕,大舅看到我来了,把家里仅有的几个鸡蛋和嫩刺芽炒给我吃,香喷喷的,我一连吃了两大碗,大舅很开心。离开时,大舅对着那条在屋后长满茅草的山路上时隐时现的我,一个劲地喊着:“下次来大舅家,还给你做嫩刺芽炒鸡蛋。”我连声说:“好,好……”眼里不禁涌出泪水。

    ⑧“流波恋旧浦,行云思故山。”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唐代诗人崔颢有诗云:“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是诗人登黄鹤楼北望汴梁时兴起的归思,也是诗人难解的乡土情结。那天给母亲打电话说起了嫩刺芽,母亲说:“我今天就上山去给你采摘些回来。”

    ⑨闻着楤木嫩芽的清香,我想不管离开家乡多久,都不会忘记大山深处的楤木,不会忘记那特有的清香……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描写了故乡的楤木的哪些特点。
    2. (2) 请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写“我”和小伙伴们看着“篮子里装得满满的嫩刺芽十分开心”的情景,补写在文中第④段画横线处。

      写作提示:①至少运用一种人物描写手法;②不少于50字。

    3. (3) 细节描写往往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文章主题深入人心。请从细节描写的角度对文章第⑥段进行赏析。

      写作提示:①结合文章内容;②80字左右。

  • 10.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绿油油的石砲沟

    郭虎

    ①有位画家,画了一幅石砲沟的写生油画,形色饱满,堆色厚实,画活了石砲沟的天然美景。远山青黛,近水润泽,杨树伟岸,松柏高洁,红花绿草点缀其间……看到这幅画时,我的内心激动不已。

    ②我想起一个叫王占峰的人,一位一心为石砲沟造绿的人。

    ③王占峰是牛心乡老墙框村人,在大同口泉开了一家车站旅馆,挣了一笔钱。挣到钱的王占峰,做了两件大事。头一件事是婚事,丧偶多年的王占峰又娶了个媳妇,可谓喜气洋洋。第二件事,是他在新婚之夜对新娘子说,自己不打算去大同开旅馆了,他要拿挣下的两万块钱,买上树苗,到村西北的石砲沟里种树去,希望媳妇陪他一块去……

    ④结果可想而知,新娘子不同意。哪有放着在大同开旅馆的买卖不做,去荒山沟里种树的道理?可王占峰宁肯不陪新媳妇,也要去石砲沟栽树,他一个人背着铺盖卷进沟了……

    ⑤那一年,王占峰二十九岁。

    ⑥一个人待在沟里的王占峰不觉得孤单。空旷的山谷,永不停息的风声,沟底涓涓流淌的溪水与他为伴。夜色凄迷的时候,石砲沟的山涧里,甚至会传来野狼的长嗥,被风或强或弱地送到耳畔,让他既有点忌惮 , 又有点莫名的欣喜

    ⑦他一个人挖树坑,从早一直挖到晚,挖到筋疲力尽为止。除了挖坑,他还要平整山坡,修葺沟堰,筑坝截流。

    ⑧有一年冬天下大雪,王占峰被冻醒了。他把被子裹在身上,坐在用破褥子遮住出口的窝棚里。如果这时有人造访他的住处,劝他下山吧,山下有温暖的炉火,有羊皮褥子……或许会动心吧?可转念间,当天空从皑皑白雪里露岀一点熹光,当他撩开破褥子,探出脖子,看到雪地上迎着北风摇曳的树苗时,王占峰又着急起来,当下保住树苗最要紧!

    ⑨王占峰眼里的石砲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原先寸草不生的南坡,已被他修整出一块块层次分明的梯田,等到来年开春,他会在梯田里种满杨树;沟底临溪的地方,也有一大片挖好的树坑,他准备种果树;沟底水分大,种杏树、苹果树、梨树容易成活,用不了几年,就会挂果,就有了固定收益。向阳的山坡上,只能种耐寒耐旱的小老杨树了;背阴地方,就种上松树和云杉……他遥想春天的时候,满沟的树苗都复苏了,吐绿了,那又是怎样一番好景致啊……

    ⑩四十年后的今天,我去石砲沟拜访王占峰。石砲沟已变成石砲沟生态景区。在我眼前,群树星罗棋布在沟里,密密的树干与密密的树叶,把曾经荒凉的石砲沟,装点得如同仙境一般。

    ⑪王占峰站在石砲沟的绿树丛里,脸上的褶子如树的年轮,手臂如同小老杨的树干。腰虽弯了,但精神抖擞。他每天都要在林子里转悠半天,看看哪个地方的树根露出地面了,哪个地方的坝堰撕开口子了,哪个地方有块空地可以栽几棵树苗……他很忙,每天都歇不下来。

    ⑫四十年倏忽而过。在长林丰草的石砲沟,我问王占峰,你都种这么多树了,还要接着种?

    ⑬王占峰说,树哪有种完的时候?以前,我们村老刮大风,老缺雨,自从石砲沟有了树,风小了,雨反而多了。你说咱不好好种树,再让大风刮进村里来,能行?

    ⑭说完,他便扛着铁锹爬上山头,走向他辛劳多年播种的绿海。

    ⑮涌动的绿意间,我看到一个渺小却又高大的背影。

    【注释】①石砲沟:位于山西右玉县。

    1. (1) 文章第①段为什么要从一幅石砲沟的写生油画写起呢?请你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2. (2) 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⑥段中王占峰“有点忌惮”,又“有点莫名的欣喜”的原因。
    3. (3) 王占峰四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使石砲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请结合文中王占峰的感人事迹,谈谈你对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

      写作提示:①结合文章内容;②不少于100字。

九、作文
  • 11. 作文。

    我们要去的前方,一定有最美丽的风景。前行的路上,总会遇到困难与挫折,总会经历风雨与磨砺。但只要怀抱希望,坚定地走下去,就一定能看到风雨后的彩虹。

    请以“风雨之后见彩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40分,含书写分5分)

    写作提示: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