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2-01-24 浏览次数:113 类型:中考模拟
一、基础知识综合
  • 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亲爱的你:

    ①见字如面。我是陪伴了你三年的语文书。初见时,我就立志要做钥匙,帮你打开未知的门;我还要做细雨,滋润那颗与我相遇的心。我长途涉,穿梭古今,我要带你感受三峡奔涌的浪,也要带你触摸勃朗峰古的雪;我要送你陶潜采摘过的菊,_________;我要跟你讲讲地心里藏着的信念,也要让你听听千百年来中国大地上追寻梦想的声音。

    ②你在成长,我也在成长。北京大学中文系温儒敏教授说:“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国民。”从新中国第一套统编初中语文课本开始,我历经过数次成长,每一次成长都刻着时代的印记,承载着一代人对未来的期望。我的成长标志着中国一步步走向强盛的缩影。

    ③回首这三年,那些美好的时光无时无刻让人心怀感念。现在,作为书本的我就要和你说再见了;但你要相信,作为“语文的我将融入你的生活,伴你忧欢喜。

    ④真的很高兴认识你。愿你以书为马 , 奔向属于自己的大海星辰

    爱你的初中语文书

    2021年4月

    1. (1) 请用正楷将第④段画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 (2) 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涉()  ②古()  ③刻()  ④忧

    3. (3) 请在第①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前后的句子语意连贯,句式基本相同。
    4. (4) 第②③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
二、字词书写
  • 2. 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①祷告  烦躁  崎岖  天崖海角  身临其境  改为

    ②禁锢  决择  萧索  雕梁画栋  人情世故  改为

三、选择题
  • 3. 请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A . 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中,通过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琐事,捕捉到了一个富有人情味的鲁迅形象。 B . 引号除了表引用,还可以表强调或特定称谓,例如: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表强调;“两弹”元勋——表特定称谓。 C . 印度诗人泰戈尔、英国哲学家罗素和智利诗人聂鲁达都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D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风、雅、颂是诗的表现手法,赋、比、兴是诗的种类。
  • 4. 请选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两项。(   )
    A . 斯诺通过访谈与对话,在《红星照耀中国》里记录了很多第一手资料。后受《西游记》的启发,才将此书改名为《西行漫记》。 B . 《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C . 《水浒传》是一部英雄史诗般的小说,它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相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主题。 D . 傅雷在《傅雷家书》中多次提到给儿子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和绘画、雕塑等艺术方面的书,是为了告诉傅聪自己在艺术上远胜于他。 E . 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四、情景默写
  • 5. 请按要求默写。

    学校话剧社要以舞台剧的形式纪念那些万古流芳的诗人。

    大幕缓缓拉开,诗人们宽袍博带立于舞台正中(追光灯起)。

    1. (1) 诗佛(面朝大漠迎日落)大漠孤烟直,。(《使至塞上》)
    2. (2) 诗仙(破浪扬帆志高昂)长风破浪会有时,。《行路难》)
    3. (3) 诗圣(登临峰顶藐看险),一览众山小。(《望岳》)
    4. (4) 诗魔(踏马花间春意浓),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5. (5) 诗鬼(手持利剑誓不屈)。(《雁门太守行》)
    6. (6) 诗神(望月念亲寄祝福)。(《水调歌头》)
    7. (7) 诗豪(笑看沉舟皆释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 (8) 诗人渐行渐远,诗句却历久弥新。我们吟诗忆故人、唱词怀故园。请写出诗词曲中含有“故”字的连续两句:
五、诗歌鉴赏
  • 6. 品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小艺要用深沉、惆怅的语气朗读两首诗的结尾,这样是否合适?请结合句意或写作背景说明理由。

六、对比阅读
  • 7. 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节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

    (乙)

    华章藻蔚 , 非矇瞍所玩;英逸之才,非浅短所识。聪鉴不足,则俊民与庸夫一概矣。夫以玉为石者,亦将以石为玉矣;以为愚者,亦将以愚为贤者矣。以石为玉,未有伤也;以愚为贤者,亡之诊也。盖诊亡者,虽存而必亡;犹脉死者,虽生而必死也。悲夫!

    (节选自《抱朴子外篇·擢才》)

    【注释】①藻蔚:光彩鲜艳的样子。②矇瞍:盲人。③聪鉴:鉴别人物的才智。④亡之诊:亡国的征兆。诊,征兆。⑤擢:选拔。

    1. (1) 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死于槽枥之间  骈:  ②才美不外  见:

      之不以其道    策:  ④以为愚者  贤:

    2.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英逸之才,非浅短所识。

    3. (3) 两文都探讨了的问题。(甲)文通篇运用的写法,“食马者”实则就是埋没、摧残人才的人。(乙)文通篇运用类比手法,“俊民”实则就是(甲)文中的“”。
    4. (4) 两文结尾分别在“呜呼”“悲夫”什么?都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七、现代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喂奶牛吃草莓,能挤出草莓味的牛奶吗?

    苏澄宇

    ①网上有一个有趣的问题:草莓味牛奶是让奶牛每天吃草莓得到的吗?学过化学和生物的你一定在笑了,那岂不是让奶牛吃金块,就可以产出含黄金的牛奶了?商店里卖的草莓味牛奶,是通过在牛奶中加入浓缩果料等制作而成。但你有没有认真思考过,如果真的给奶牛喂草莓,它产的奶会有草莓味吗?

    ②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饮食会影响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的乳汁味道。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做了一个实验:让哺乳期女性分别服用含有薄荷醇、香芹酮和茴香脑等风味物质的胶囊,在不同时间段内采集乳汁。结果发现,这些物质最快在5分钟内就会出现在乳汁中。服用后   A   小时,茴香脑和香芹酮在乳汁中的浓度达到峰值,且   B   的味道是三种风味物质里最浓郁的;而薄荷醇则相对稳定。

    ③不过这个实验只是说明人的乳汁会受到饮食的影响,那牛呢?

    ④事实上,很早之前,有着丰富饲养经验的奶农就已经知道草料会影响牛奶的风味,只不过没有科学的研究对这一经验进行解释。而且对于奶牛来说,并不是吃什么就会产出什么味道的牛奶这么简单,因为一些风味物质进入奶牛体内后会被分解、代谢、合成。例如,你给奶牛吃柠檬草,柠檬草中有少量风味物质柠檬醛会进入牛奶中,所以产出的牛奶里就会有淡淡的柠檬味。你给奶牛吃甜苿,甜苿里的甜菜碱会在消化道里形成三甲胺,最后才进入牛奶中。低浓度的三甲胺会有一股腐臭鱼腥味,所以吃了甜菜的奶牛产出的牛奶有可能有腐臭鱼腥味。

    ⑤前面提到的这些都是成本比较低的草料,有些奶农还会给自己的奶牛喂水果。事实上,给奶牛喂草莓等水果都是迫不得已,大多发生在水果滞销或草料太黃的时候,否则水果价格太高,奶农以此做饲料并不划算。

    ⑥国内有一项研究,用果香味剂来喂奶牛,研究它对奶牛产奶的影响。果香味剂取材于各种天然香味物质,所以实验中喂果香味剂和喂真实的水果没太大差别,因为真实的水果也是靠这些物质才有了独特的果香。实验中用的果香味剂里有44种果香物质,但最终进入牛奶中且被检测到的果香物质只有乙酸异戊酯、丁酸异丁酯等14种,草莓中的主要果香物质就有乙酸异戊酯。实验结果证明,给奶牛喂釆香物质后,所产的奶里确实会留有乙酸异戊酯,而且还是主要风味来源之一。所以,如果给奶牛吃的草莓足够多,牛奶的乙酸异戊酯浓度足够高,说不定真的会有一丝丝果香味哦!

    ⑦那么喂奶牛吃草莓,产出来的奶到底会不会有草莓味,你有结论了吗?

    (选自《中国科普博览》2021.2,有删改)

    1. (1) 请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了奶牛的饲料与所产牛奶味道的关系。 B . 选文结尾通过一个问句收束全文,引发读者思考,并引导读者自己去得出结论。 C . 很早以前,有丰富饲养经验的奶农就已通过科学研究知道草料会影响牛奶的风味。 D . 实验证明,用果香味剂喂奶牛,最终牛奶里并不会出现所有的果香味物质。
    2. (2) 请根据选文中的图表,在第②段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服用后A小时,茴香脑和香芹酮在乳汁中的浓度达到峰值,且B的味道是三种风味物质里最浓郁的;而薄荷醇则相对稳定。

    3. (3) 选文第④段画线句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 (4) 你和奶奶看到一则草莓牛奶的广告,奶奶想要购买。请你结合选文相关知识加以劝说。

      想要物美价廉的鲜奶吗

      找我哦

      只吃草莓的是我

      莓味十足的是我

      奶价便宜的还是我

  • 9.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深巷明朝卖杏花

    顾晓蕊

    ①江南,我转得最多的地方,是曲曲折折的小巷。

    ②那一条条幽静的巷子,狭窄且悠长。小巷,是一首婉约的诗,亦似一阙清浅的词,它从唐朝的风,宋朝的雨,又或是明清的烟云中,款款走出。千百年过去了,多少往事淹没在岁月中,而小巷依然是旧时模样。

    ③江南雨多,轻柔的雨如烟似雾,水汽迷蒙中,透着淡淡的忧愁。它滴落在屋檐瓦楞上,敲在青石板路上,犹如丝竹轻弹,声声清越,极为悦耳动听。

    ④倘若下了一夜的雨,次日放晴,小巷便会愈加清净、幽深。让人想起那句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雨后幽长的小巷中,传来阵阵卖花声:“卖花嘞——”那软糯的叫卖声,在潮湿的深巷中滚动,声音幽邃,几许空灵。

    ⑤水乡小巷多,兜兜转转,不经意间,你就会误入小巷深处。

    ⑥那日,我到同里古镇,沿河道行至鱼行桥,过桥不远就是穿心弄,当地人又称串心弄。弄堂里幽深、逼仄,狭窄处,仅容一人通过。(A)迎面如有人过来,一人需侧身敬让,另一人方能通过。擦肩而过的瞬间,那一低头一浅笑,令你心湖轻荡,泛起点点涟漪。而这,恰好应和“串心”之意。

    ⑦路两边的高墙斑驳老旧,阳光在墙面上闪烁着,似在诉说往日的沧桑岁月。高墙在经年风雨的冲刷下,呈现深浅不一的青灰色,好似洇开的山水画,柔润中带着浓浓古意。老旧的青石板路,常年受雨水滋浸。石隙间探出的苍苔,从明清蔓延至今。苔幽幽地生,寂寞地长,染绿了老街人的记忆。

    ⑧寻着卖花女子软糯的叫卖声,往巷子深处走,我遇上了一位唱昆曲的阿婆。

    ⑨她身着蓝布衫子,花白的发,脸上皱纹如菊,眸光却清亮。她走过来对我说,姑娘,点首昆曲听吧。话落,她递来一张戏目单,我点了《牡丹亭》唱段。

    ⑩“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她一张口,那声音幽郁沉婉,有如染上苍绿,显得清寂、苍凉。霎那间,时光仿若凝滞,巷子愈加幽长寂寥。

    ⑪一曲唱罢,我与她闲聊起来。她说自己生在小镇上,住在小巷里,打小喜欢唱戏。后来日子好起来,她进到当地昆剧团,唱旦角,在堂子里演出,台下一片叫好声。几十年过去,她也老了,已登不了台,心里却放不下戏。她便想着,这古镇就是舞台,不如唱给游人听,即使只有一个听众,也要用心唱好每一段戏。

    ⑫我心里明白,她唱了大半生戏,已入戏太深,为戏成痴。人生的喜也好,悲也罢,只要一唱起戏,她全都忘却。幽曲的街巷,是方寸的舞台,她深情地吟唱,只沉醉在戏里。

    ⑬这时,从巷口处走来一位阿公,将折扇和水杯递给阿婆,敦厚地笑笑,也不多语,转身又离去了。我正疑惑间,(B)阿婆说,那是我老伴,他以前在剧团弹三弦,退休后闲不住,做起水上清洁工,每天摇着船清理水上的落叶和垃圾。在他心里,河水是小镇的眼眸,只有河水清凌凌的,枕河人家的梦才会香甜。

    ⑭离开穿心弄,接着往前走。同里的小巷子很多,如石皮弄、同泰弄、西弄、仓间弄等。狭窄细长的里弄,虽曲曲绕绕,却巷巷相通。

    ⑮小巷里的人爱花,亦喜养花。正走着,忽从墙头垂下一片绿藤,里面夹有如瀑的凌霄花,青红交映,一团喜气地绽放着。住在巷子里的人家,他们坐在花树下……生活过得闲适又有味。

    ⑯就这么走着看着,一路飘香,处处花影摇曳。转到另一条小巷时,鼻息掠过一阵浓香,见有个女孩在串花,新摘的茉莉花,洁白的骨朵半开未开,小巧、素雅。可真香啊!我赞叹道。她笑着回道,自家种的花,宝珠茉莉,挑一串戴上,能香一整天。我当即付钱,买一串花别到衣襟上,缓缓朝巷口走去。

    ⑰“卖花嘞……”身后又传来温婉软糯的叫卖声,在街巷中回荡,袅袅不散。

    (选自《名刊会》2021.3,有删改)

    1. (1) ⑥~⑰段写了作者游览同里古镇的所见所闻,请根据提示补全另外两幅图景。穿心古巷相遇图、、小巷人家生活图、女孩串花叫卖图
    2. (2) 选文为何多次写到卖花女子的叫卖声?
    3. (3)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4. (4) 请发挥想象,在选文第⑮段省略号处补写一个小巷人家吃饭或喝茶“闲适又有味”的场景(60字左右)。
    5. (5) 这是一篇充满诗意的散文,除了有画面美、声音美、氛围美,还有人情美。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从选文中(A)(B)处任选一处来体会这种人情美。

      (链接材料)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汪曾祺《昆明的雨》

      (阅读体会)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房东生活不易,却仍毫不吝惜地把缅桂花无偿地送给远离家乡的房客,慰藉大家的思乡之情,让读者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与善意。

      我选(   )句,(阅读体会)..................................

八、名著阅读
  • 10. 呈现人物性格二重性能够增加小说的表现力。请你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情节分析其形象的二重性。

    助读资料:在不同的环境下,人物性格也会不同,它们矛盾对立又统一地表现在同一个人物身上。这就是人物性格的二重性,即人在不同的时间、空间中,受不同性格的控制。

    A.尼摩船长  B.祥子  C.李逵

九、语言表达
  • 11. 202l年是辛丑牛年。寒假期间某校语文组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假期作业——“牛年说牛”,让学生们去搜集了解牛人牛事牛文化,请你也一起去完成这份作业吧。

    (“牛”味十足)

    牛干巴是云南美食。2017年,牛干巴制作技艺被列为云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小孺想以“牛干巴”为主题做调查研究,他设计了下面的调查表:

    “牛”味十足——探寻云南牛干巴的秘密

    调查角度

    调查方法和作品呈现方式

    项目起源

    ①去图书馆查资料,制作幻灯片。

    腌制技艺

    烹饪方法

    请你仔细阅读小孺设计的调查表,帮他再想一种调查方法和作品呈现方式。

  • 12. (请“牛”入户)

    拓拓把贴春联作为假期作业。为了贴好春联,他查找到以下资料:

    贴春联首先要区分门的上下首。面对大门时,右手方向为上首,左手方向为下首。贴春联时上联贴上首,下联贴下首。其次是区分春联的上下联。一般可以按音调平仄分:上联最后一个字一般为仄声(相当于三四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相当于一二声)。还可以按时间先后分: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

    请你结合资料帮拓拓选出一副恰当的牛年春联,并指导他贴在大门正确的位置上。

    A.鼠报平安归玉宇    B.兔开健步跃三江    C.牛奔马跃行千里    D.牛随吉瑞下天庭

    ①左:    ②右:

十、综合性学习
  • 13. (解“牛”相助)

    2021年2月9日~4月9日,“辛丑新春牛文化展览”在云南省博物馆举办。关关和小渡把去看展览作为自己的作业。他们发现展览的宣传标题很特别,讨论了起来:

    小渡 :我觉得标题这样写不太合适。“似水”和牛年的主题无关,它借用成语“似水流年”,乱改成语会误导大家,更何况是在这么正式的场合。

    关关 :但是我觉得这个标题设计得太好了!可是我不知道该怎么说…

    请你帮关关说说这个宣传标题的设计好在哪里。

十一、作文
  • 14. 题一:生活中,你有没有对什么人、事、物产生过质疑?有没有与某些观点相悖的时候?当时的情形是怎样的?你反驳过吗?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你获得了哪些思考……请以“    ▲    说的不对”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

    1)若选题一,请先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若选题二,请按要求拟题,然后写作。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4)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5)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 15. 题二:阅读下列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叙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议论。(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不得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

    《你好,李焕英》是今年大火的一部电影。影片中有不少台词让观影者深有感触:

    “我对自己的人生真的挺满意的。”

    “她不仅是我的妈妈,她还是她自己。”

    “人生就是不断地放下,然而难过的是,我都没能好好地和他们道别。”

    以上材料给我们这样一些启示:我们要尝试着在生活中不断地去认可自己、接纳自己;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空间,我们也要尝试着去认可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我们要学着珍惜,或者是勇敢道别……

    写作要求:

    1)若选题一,请先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若选题二,请按要求拟题,然后写作。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4)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5)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