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新泰市西部联盟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2-01-27 浏览次数:6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6*3=18分)
  • 1.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字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何满子却隐(nì)在柳棵子地里,深藏到芦苇丛中,(qiǎn)伏在青纱帐内的豆棵下,跟奶奶捉迷藏,暗暗发笑。 B . 战战兢兢(jīng)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 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gěng)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 C .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濉上的驳船把(xiān)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 D . 于是,人们一半是戏(nüè),一半是尊敬,就给他送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
  •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转了多半日,总觉山低风冷,却不料一直是在万丈之处盘桓 B .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菲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啊! C .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蹿 , 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D . 那鹰斜移着,忽然一裁身,射到壁上,倾刻又飞起来,翅膀一鼓一鼓地扇动。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商店和饭馆的门萎靡不振地敞着,面对着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 B . 他本是个整天跑野马的孩子,从早到晚关在家里,难受得屁股下如坐针毡 , 身上像芒刺在背。 C . 现在,只有一个人能搭教何满子;但是,何满子望穿秋水 , 这颗救命星却迟迟不从东边闪现出来。 D . 我和同学们一起畅游花海,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 真是人生一大美事。
  •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B . 猛地耳边有人笑,“看脚底板! ”方才觉得已到锁头,几个汉子笑着在吃烟,眼纹一直扯到耳边。 C . “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直走了。 D . 做工的人, 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一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
  • 5.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毫无疑问,能否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基础。 B . 由于青少年缺乏分辨力,容易被不良信息诱导,产生思想行为上的偏差。 C . 中国国家馆以科技与艺术的巧妙结合,带给观者新颖刺激的多维体验。 D . 作为一项绿色、低碳的户外活动,坚持骑自行车强化了塑身效果是有效的。
  • 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契诃夫,俄国作家、戏剧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男舅》《樱桃园》等。 B . 《儒林外史》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搬而成,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C .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 D . 《江城子·密州出猎》写于1075年,苏轼为密州知州时所作,当时作者已届老年,所以自称“老夫”。
二、阅读孔乙己,完成问题。(4*3=12分)
  • 7. 阅读孔乙己,完成问题。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建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①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 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正。”②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③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④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我暗想我和掌柜 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账;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1. (1) 对孔乙己给酒客所带来的欢笑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乙己性格随和,人们喜欢和他开玩笑。 B . 孔乙己迁腐不堪,是人们生活中的笑料。 C . 孔乙己言谈举止引人瞩目,令人感到新奇。 D . 孔乙己有幽默感,总能给大家带来欢乐。
    2. (2) 对本段画线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①只有绰号,没有真名,可见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之低。 B . ②通过“排”这一动作,写出了孔乙己穷酸而又虚荣的形象。 C . ③“涨”字活画出孔乙己窘迫尴尬、又羞又怒的神态。 D . ④众人把乐趣建立在孔乙己的痛苦和不幸之上,人情冷暖可见一斑。
    3. (3) 对“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 . 孔乙己是否死了,作者没有亲眼见到,没有根据,所以无法交代清楚,因此用了“大约”“的确”来反映这一事实。 B . 孔乙己也是一个普良的人作者通过“大约”“ 的确”这样矛盾的语育,含蓄地表达了对他的同情批判和鞭挞。 C . “大约”和“的确”看似矛盾,实际含蓄地表现了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加强了小说控诉封建制度摧残读书人的力度。 D . 孔乙己是一个能给别人带来欢乐的人,作者不希望他死去,可他的悲处境又注定他无法生存,最后一段就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矛盾心理。
    4. (4) 对孔乙己的悲惨结局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 孔乙己的环境世态炎凉,得不到同情怜悯,造成了他的悲剧。 B . 孔乙己好喝懒做不与人计较,造成了自己的悲剧。 C . 孔乙己深受封建制度和科举制度的毒害,是悲剧的根本原因。 D . 孔乙己没有进学,低人一等造成了自己的悲剧。
三、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问题。(3*3=9分)
  • 8.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缢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 (1)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每假借藏书之家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 B . 当余从师也  使人所恶奠甚于死 C . 无从致书观  徒有先生也 D . 不知口体之奉不人也  为佣耕,何富贵也
    2. (2) 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开篇即点出作者“家贫”和“嗜学”的矛盾处境,”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 B . 选文将富家子弟的奢华和作者的贫寒加以对比,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 C .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 D . 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表明,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
    3.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是一篇赠序。在文中作者对马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寄予了股切期望。 B . 作者写“同舍生”服饰华贵的目的是与自己的情况做对比,突出自己生活条件的艰苦,求学意志的坚定。 C . 作者对“同合生”的优裕生活毫无羡慕之意是因为“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 . 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概括为幼时抄书之艰、成年叩问之难、求师奔走之劳、住读生活之苦。
四、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问题。(3*3=9分)
  • 9. 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问题。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磨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A . 上阕中“八百里分磨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土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 . 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战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C . 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然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D . 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
    2. (2)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B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 C . 词的上、下阙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贯通,展现了一幅战争场景,甚为独特。 D . “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伤神,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
    3. (3)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 . 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 . 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 . 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五、积累与运用(17)
  •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 (1) ,万钟于我何加焉!
    2. (2) 浊酒一杯家万里,
    3. (3) , 殊未屑。
    4. (4)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5. (5) ,人道是,清光更多。
    6. (6) ,半竿斜日旧关城。
    7. (7) 左牵黄,右擎苍,,千骑卷平冈。
  • 11. 大家都在为宣传推广“老家河南”文旅品牌献计献策,小化同学展示了自己仿照真实高铁票(图一)设计的一张宣传卡片(图二)。请你结合活动主题,说说这张宣传卡片设计的巧妙之处。要求:观点明确,语句通顺,70字左右。

  • 12. 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芙蓉纷飞季节里,青春灵动的生命在这座城市里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一场拯救友谊,完成在责任的运动。与其说是运动,倒不如说是战争,与拥有非法智慧者的战争。也许,这未免有着一些年少童话的幼稚。然而,在这本书里,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已经不再是永恒的话题。相比较之下,我们这些青春承载者的责任在书中更加显眼,更为突出。偶然的再次相遇,原被时间埋没的记忆重新苏醒,而等待着的,是另一场惊心动魄。在背叛友谊的平静与服从内心的危险中艰难抉择:在朋友的猜疑与敌入的诱建中左右彷徨;在生的痛苦与死的解脱中

    A           。

    所谓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群众,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与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雄心、恒心、事业心、孝心、关心、慈悲心、同情心、怜悯心、普心相比,是万花园中最灿烂的那一朵。由此可见,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潜力发展的催化剂。没有以认识为前提,没有是非标准,责任心就无从谈起。

    生活中,书中的情景B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品尝着生活的滋味,担负着生命的责任。因为对父母的责任,我们呱呱落地:因为对社会的责任,我们且夜苦读

    1. (1) 写出文中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2. (2) 在文中A、B两处各填写一个四字短语(或成语)。
    3. (3) 仿照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另写一句话。
六、课外文言文(19分)
  • 13.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张巡传

    张巡字巡,邓州南阳人。博通群书,晓战阵法。气志高迈,略细节,所交必大人长者,不与庸俗 , 时人叵知也。开元末,擢进士第。巡繇①太子通事舍人出为清河令,治绩最,而负节义,或以困厄归者,倾费振护无齐。更调真源令。土多豪猾,大吏华南金树威态肆,巡下车,依法诛之,赦余党,莫不改行迁普。

    安禄山反,(巡) 遂起兵讨贼,从者千余。巡驰骑决战,身被创不质,士乃奉巡主军。积六旬,大小数百战。当此时,王命不复通,大将六人巡以势不敌,且上存亡莫知,不如降。六人者,皆官开府、特进。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率军士朝人人尽泣。巡引六将至,责以大义,斩之。

    至睢阳,被围久,食尽,巡士多饿死,存者皆痍伤气乏。巡出爱妾曰:“诸君经年乏食,而忠义不少衰,吾恨不割肌以众,宁惜一妾而坐视士饥?”乃杀以大乡,坐者皆泣。巡强令食之,至罗雀掘鼠,煮铠驽以食。贼知外援绝,围急。众议东奔,巡、远②以睢阳江淮保障也,若弃之,贼乘胜鼓而南,江、淮必亡。且帅饥众行,必不达。十月癸丑,贼攻城,士病不能战。城遂陷,与远俱执。巡众见之,起且哭,巡曰:“安之,勿怖,死乃命也。”巡不屈,年四十九。

    (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注释】①繇;茂盛;通徭;通遥,远;通谣,歌颂;读yóu,由,从②瘥(qú):瘦。

    ③远:睢阳太守许远。与张巡一起卫睢阳,被俘而死。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 分)

      ①不与庸俗

      ②大将六人巡以势不敌

      ③吾恨不割肌以

      ④围  

    2. (2) 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3处。

      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串军士朝人人尽泣。

    3.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负节义,或以困厄归者,倾赀振护无吝。

      ②巡强令食之,至罗雀掘鼠,煮铠弩以食。

    4. (4) 选文表现了 张巡 的哪些性格特点?请分条概括。
七、课外阅读题(16分)
  • 14. 课外阅读

    我的太爷老师

    ①我的家乡在西北高原上,那是一个贫寒闭塞的小山村。村子的中间有一个小学堂,学堂里有几排高低不等的长桌和板凳,西墙上挂着块小黑板。

    ②学堂只有一个老师,官名漆润江,四十多岁,民办教师。农村人讲究辈分,我叫他太爷。他有个绰号叫“行人”,“行人” 就是能干能行的意甩。他很早就入了党,作宣传抓革命,样样在行。他精于木工、画画,还会女红,村里唱戏穿的各类戏服,绝大部分出自他的手,最厉害的是,他还担任村里社戏的总导演和主演。太爷做老师的时候,把自己这十八般武艺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他的学堂在全县大有名气。

    ③学堂只有一间教室,但太爷调配得次序井然。他教完一年级生词, 就让他们在外面的窗台下对着太阳去狂喊狠读,再教二年级或者三年级,互相岔开,互不干扰。他教书有声有色,形神兼具。有娃问,“拖” 宇是个啥?咋个念?太爷就拽着他的手满院子跑,直到他说出“拖”字来才放手,从此他永志不忘。我至今还记得他教《草原英雄小姐妹》时声嘶力竭地喊;“龙梅——, 玉荣——,你们在哪里?”喊得我们都为英雄小姐妹揪心。

    ④那年月课本经常不能按时到,好在每年的课本也没有什么区别,太爷就抄在黑板上让我们跟着抄。没有复写纸,他有时一页一页地抄下来,发给大家。我觉得他抄得比课本还要好,可惜那些宇纸都已经不存在了。

    ⑤太爷对我们纪律的要求有些酷苛不许迟到,更不许逃学旷课。如果谁没来上课,太爷会派一个娃子去他家请,如果还不来,就派四个男娃去抬。所以如果不想上学,我们哪怕跑到野地里去,也不敢在家里呆着。如果你今天没有来,那明天一大早提前去,把学堂打扫得干干净净,太爷才不会处罚你。

    ⑥西土边壤,春夏之交时才山青草绿。每到这时,太爷就带着我们排着队,敲锣打鼓地去山野,那时我还不知道世上有所谓的踏青。山野翠绿,风和日期,花香气清,百鸟欢鸣。我们挖野菜,追蝴蝶,采花蜜,摘大把的狗艳艳花,将里面的蚂蚁和小虫子抖出来,盘成花环戴在头上;把开了花的马莲从节上掐下,一吸一吹,“啾啾" 鸣响。十几个娃娃,背着装满野菜的背篼,戴着鲜花的王冠,吹着自己的号角,像打了胜仗的战士,在将军的带领下,敲着得胜鼓满载而归。

    ⑦夏天麦收时节,太爷带我们排着队去收割过的麦地里拾麦穗;秋天,太爷带我们去山里采草药,柴胡、甘草、杜仲之类的,或挖或采;到了冬天,太爷让我们去拾柴,以作御寒之用,他要求我们必须把柴-捆-捆地码得整齐好看……

    ⑧太爷会唱戏,但却不会唱革命歌曲,可是他要强得很,到公社或县里去开会,听到一句半句, 回来就教我们。太爷还充分发挥他的木匠美工优势,给我们每人做了一杆木枪一把木刀。有了刀枪,太爷就敏大家跳舞。我们持枪舞刀,变换队形,边唱边舞。有时我们挎枪背刀去邻村作宣传,一二三四,孔武有力,威风凛凛.那些学校的学生娃看了,羡慕得眼珠子都要掉到地上.

    ⑨太爷得过公社、县里甚至地区的各种奖励,奖状贴满了他家厅房里的一面墙,那就是他的一切。他还经常作为先进代表去市里作报告,讲一个只读过十八天书的泥腿子,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⑩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中小学教学逐步走上正轨。小学数学中有了方程之类的内容,这些对于太爷来说,就等于是天书。他总是努力地学,也仍然不许他的学生考得不好。但现实是残酷的,他和他的学生终究是跟不上了。太爷经过痛苦的抉择,辞了职,还原成一个地道的农民。九十年代,民办教师纷纷转正,工资待遇大幅度提高,但他已经享受不到这些福利了。只有那些发黄的奖状和照片,记裁着他过去的荣光。

    ⑪在我们那个小村,现在五十岁以上的人都是太爷的弟子.他为这个村子打下了读书识字的根基,使三代人摆脱了文盲命运。我想,在中国的贫困山区,像太爷这样的民办教师,在那个特殊年代应该有-大批,他们给孩子们点亮了知识的明灯,开启了心智的大门,使数以亿计的农家子弟,学会了写自己的姓名,走出了山沟,融入了城市,走向了世界。太爷们在新中国的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笔.但遗憾的是,我很少见过有人记述他们的功绩。他们是无言的丰碑,太上的大德。

    (作者:漆永祥。有删改)

    1. (1)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我的太爷老师”的优秀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条概括。
    2. (2) 阅读第⑥段,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孩子们“踏青”的快乐的。
    3. (3)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我的太爷老师”的许多事,他是如何把这些事有条不紊地组织在一起的? 请结合相关内容概括作答。
    4. (4) 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作者写“我的太爷老师”的用意。
八、作文(50分)
  • 15.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⑴有时候,坚持了你最不想干的事情之后,便可得到你最想要的东西。

    ——宫崎骏《天空之城》

    ⑵上天给我最好的礼物是让我沉浸在自己的激情中,为自己深爱的东西而奋斗——你可以把这想象成一个梯子,慢慢往上爬,接近偶像的水平。

    ——史蒂夫·纳什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有需要,请用“xxx"代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