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教学质量...

更新时间:2021-09-22 浏览次数:12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 我国现代考占学诞生的标志是1921年对仰韶文化遗迹的考察。仰韶文化遗迹主要分布于( )
    A . 辽河流域 B . 黄河流域 C . 长江流域 D . 珠江流域
  • 2. 春秋战国时期主张无差别的爱,谴责列国兼并战争的思想家是( )
    A . 孔子 B . 老子 C . 墨子 D . 韩非子
  • 3. 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被周边民族所认同。这表明( )

    ①华夏认同观念的产生

    ②同源共祖观念的发展

    ③民本观念的出现

    ④大一统观念的形成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4. 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 起义成功,推翻秦朝 B . 揭开了反秦起义的序幕 C . 陈胜称王,号为“张楚” D .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 5. 汉武帝时期,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的是( )
    A . 卫青 B . 霍去病 C . 张骞 D . 甘英
  • 6.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据此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 )
    A . 改鲜卑姓为汉姓 B . 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 C . 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 D .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 7. 唐朝应举者在参加礼部正式考试前,往往向达官贵人投呈作品,以加深对己印象,称为“行卷”,亦称为“求知己”。这类行为从侧面反映了唐朝科举制度( )
    A . 有待进一步完善 B . 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 C . 注重公正公平原则 D . 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 8.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展现了王安石变法的决心,变法取得的成果是( )
    A . 澄清吏治 B . 增加大笔收入 C . 强兵 D . 减轻人民负担
  • 9. 宋元时期,地处大运河终点的这座城市,被马可·波罗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这座城市是( )
    A . 开封 B . 大都 C . 杭州 D . 广州
  • 10. 明朝后期,几部重要科技著作相继问世。下表数据统计自( )

    内容

    数量

    药物

    1892种

    新药

    374种

    验方

    11096则

    插图

    1160幅

    A . 《徐霞客游记》 B . 《本草纲目》 C . 《农政全书》 D . 《天工开物》
  • 11. 雍正帝在寝宫养心殿旁边,设立了新的中枢秘书机构,负责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它是( )
    A . 中朝 B . 中书省 C . 内阁 D . 军机处
  • 12. 明清农业生产引进和推广种植的新品种有(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粟   ④棉花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 13. 明清时期主张“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的思想家是( )
    A . 董仲舒 B . 朱熹 C . 王守仁 D . 黄宗義
  • 14. 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下列著者与作品对应正确的是( )
    A . 魏源《资政新篇》 B . 林则徐《海国图志》 C . 洪仁玕《四洲志》 D . 徐继畬《瀛寰志略》
  • 15. “沪地百货阗(充满)集,中外贸易,惟凭通事一言,……顷刻间千金赤手可致。”该情形最早发生在( )
    A . 《南京条约》签订后 B . 《北京条约》签订后 C . 《马关条约》签订后 D . 《辛丑条约》签订后
  • 16. 近代中国“因模仿西方一部分器物,又因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的运动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洋务运动 C . 戊戌变法运动 D . 义和团运动
  • 17. “①1898年9月,②慈禧太后临朝训政,③谭嗣同、杨锐等六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④史称戊戌六君子。”文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B . C . D .
  • 18. 下列时间轴中应填入( )

    A . “预备立宪” B . “铁路国有” C . 武昌起义 D . 清帝逊位
  • 19. 红船精神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的发源地是( )
    A . 上海 B . 嘉兴 C . 井冈山 D . 瑞金
  • 20. 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通电直接针对的日军侵华事件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华北事变 C . 七七事变 D . 南京大屠杀
  • 21. 下图所示照片拍摄于( )

    A . 1931年 B . 1940年 C . 1948年 D . 1950年
  • 22. 下图为解放战争时期某战役示意图,该战役( )

    A . 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 . 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C . 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D . 消灭了南线国民党军队精锐主力
  • 23. 在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率部接连击退美军八次进攻,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志愿军授予他“特级英雄”荣誉称号。英雄的事迹发生在( )
    A . 北伐战争 B . 抗日战争 C . 解放战争 D . 抗美援朝战争
  • 24. 面对与会国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周恩来说:“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这次会议是( )
    A . 重庆谈判 B . 中印谈判 C . 日内瓦会议 D . 亚非会议
  • 25. 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平反昭雪,恢复了刘少奇的名誉。这( )
    A . 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 B . 推动了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进程 C . 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D .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26. 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的方案是( )
    A . 提出“一边倒”方针 B . 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C . 召开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 D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27. 大会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次大会是( )
    A . 十六大 B . 十七大 C . 十八大 D . 十九大
  • 28. 从西方字母的渊源来看,图中空格处应填入是( )

    A . 楔形文字 B . 腓尼基字母 C . 象形文字 D . 阿拉马字母
  • 29. 西欧封建社会的贵族等级制度,是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与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的结合。这可以说明( )
    A . 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B . 封建王权不断加强 C . 城市赢得自治权 D . 教会地位举足轻重
  • 30. 在论及一次航海壮举时,有学者认为它“让过去狭隘的地理观点靠边站,对地球形状和面积的争论就此永远终结”。这一壮举是( )
    A . 迪亚士绕过好望角 B . 达·伽马驶达印度 C . 哥伦布到达美洲 D .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 31. 这场伟大的思想觉醒标志着西欧中世纪的结束,近代社会的开始。它是( )
    A . 文艺复兴 B . 宗教改革 C . 科学革命 D . 启蒙运动
  • 32. “劳动是价值的普遍尺度和正确尺度”“要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就应该奉行自由贸易”,这些观点出自( )
    A . 孟德斯鸠 B . 伏尔泰 C . 卢梭 D . 亚当·斯密
  • 33. 1771年阿克莱特在德文特河谷建立的第一个纱厂,成为工厂的标准样式。但在18世纪最后10年,工厂一般都建立在城镇附近或者是大城市之中。造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A .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 . 水力纺纱机的发明 C . 蒸汽机的使用 D . 电力的广泛应用
  • 34. “这个庞大的学说标志着19世纪和20世纪革命思想、行动和解释的一个根本性转折。它把革命与现代工业化的资本主义社会结合起来,……它提供了整个世界观,把社会分析与经济解释紧密结合在一起。”这里评价的是( )
    A . 三权分立 B . 空想社会主义 C . 马克思主义 D . 巴黎公社
  • 35. 列宁指出:“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这里的实质指( )
    A . 实行余粮收集制 B . 利用市场机制 C . 实施农业集体化 D . 实行指令性计划体制
  • 36. 下图所示著作目录(节选)第41章最合理的标题应是( )

    目录

    (节选)

    第八编   1914年以来西方衰落与成功的世界

    第36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

    第37章   殖民地世界的民族主义起义

    第38章   1929年以前欧洲的革命与和解

    第39章   五年计划和大萧条

    第40章   走向战争(1929-1939年)

    第41章

    A .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建立 B . 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C .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 D . 诸帝国的终止
  • 37. 有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世界组织走向世界历史潮流注入了巨大的动力。最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 国际联盟的建立 B .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 . 联合国的成立 D . 世界银行的建立
  • 38. (2021高一下·肇东期末)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发展到全球战争的过程,其发展到全球阶段的标志事件是(   )
    A .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B . 德国闪击波兰 C . 德国入侵苏联 D . 太平洋战争
  • 39. “一部手机走天下”的说法形象地反映了( )
    A . 世界多极化 B . 经济全球化 C . 社会信息化 D . 文化多样化
  • 40. 下列属于新的全球层面国际治理组织和相应的治理机制的是( )
    A . B . C . D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 4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怎么会发生?它是由人们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而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没有很长时间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就很快把重点转到发动武装起义上来。这是它的优点,但也带来弱点:缺少一场有足够力度的思想文化运动作为先导。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初期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在这方面的补课。《青年杂志》创刊后,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时,就把注意力集中在思想文化领域内。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是新文化运动两个阶段的分水岭。第一阶段的初期新文化运动,指导思想仍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第二阶段,原先的进步思想界发生分化,马克思主义逐步在先进知识分子中成为主流。李大钊在1919年出版的《新青年》“马克思研究专号”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整理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

    1. (1) 结合所学,指出《青年杂志》创刊的时间、地点和创刊人。根据材料一,概括新文化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指出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说明李大钊为“马克思主义逐步在先进知识分子中成为主流”所作的贡献,并概括五四精神的核心。
  • 4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革命实现了白人男性的政治独立、广泛的个人自由及法律平等。欧洲和美洲的社会活动家普遍承认自由和平等的理念可能还存在未被发掘的深层次含义。他们将注意力转而集中在奴隶制等问题上:

    1807年英国废除奴隶贸易

    1808年美国废除奴隶贸易

    1833年英国议会拿出2000万英镑补偿奴隶主,并宣布废除大英帝国境内的奴隶制。

    1865年美国废除奴隶制

    -整理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她是一位黑人女裁缝帮工,她在美国蒙哥马利市的一家百货商店工作。她曾试图参加选民登记,但遭到拒绝,官方的理由是她未能通过识字能力考试。1955年12月1日,她在干完一天的工作后,上了一辆公车,坐在“有色人种”区的第一排空位上。随着汽车开动,所有的白人专区都坐满了人。后来又有几个白人乘客上了车,她拒绝按照当地法律的规定,给新到的白人乘客让座,于是被捕。这引发了一次长达一年之久的公车抵制运动,这场运动也是南部民权运动中大规模民众参与阶段的开始。

    -摘编自埃里克·方纳《给我自由--一部美国的历史》等

    1. (1) 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不足之处,解释美国革命只“实现了白人男性的政治独立、广泛的个人自由及法律平等”。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世纪英美两国废奴进程中的两
    2. (2) 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反映了美国哪一类型的社会运动,写出这一运动的代表人物,并用一句话概括这一运动爆发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