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1-10-13 浏览次数:96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运用(共30分)
  • 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琐(wéi)   吞(shì)   修(qì)   颠流离(pèi ) B . (zuò)   震(sǒng)   补(jiào)   怏怏不乐(yāng) C . 宁(wù)   逗(tiǎo)   俯(kān)   慷淋漓(kǎi) D . (qìng)   赘(léi)   古(gèn)   心有灵(xī)
  • 2. 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闲暇    涉足    鞠躬尽萃    诲人不倦 B . 婉转    烦燥    目不窥园   血气方刚 C . 取缔   狂澜    以身作则    仙露琼浆 D . 陡峭    绸密    忧心冲冲    千钧重负
  • 3. 把下面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从树的身上感悟到美好和高贵。

    ②人们喜欢与树为伴,以树为师。

    ③有人说,树是地球上的君子。

    ④也有人说,树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让人类得以诗意地栖居。

    ⑤以丰盈生命、完善自我、滋养自己的灵魂。

    A . ①⑤②③④ B . ①②④③⑤ C . ③④②①⑤ D . ②③④⑤①
  • 4. 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①简单的T恤衫、牛仔裤、白板鞋,扎一缕马尾辫,背着红色双肩包……漫步在清华校园里,容貌清秀的地绝对可以称上是女神。②今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提前录取了一名特别的学生——我国首个原创虚拟学生 “华智冰”,即日起将在清华园里开启学习和研究生涯。③这个学生现在有多智能呢?④给地一个问题,她可以自动作答:输入文字,可以吟诗;给出场景,可以作画。⑤科研团队介绍,华智冰背后的奥妙是一个“智能数字脑”,数字大脑通过大规模认知预训练模型来完成数据与知识的驱动。⑥比如,华智冰的对话能力来源于海量的互联网数据,这些数据由大规模知识围谱协助组织,通过云服务的方式使得她可以针对不同问题给出最合理的回答:另一方面,华智冰部署了中国自主研发的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悟道”,通过其中的认知模型知识图谱 , 华智冰可以按照不同“人设”完成问答,还可以不断纠错。

    A . 第①句中的加点词语“绝对”是副词,“的”和“得”是结构助词。 B . 第②句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C . 第④句使用排比修辞,突出表现了华智冰有多智能。 D . 第⑥句中的“认知模型”和“知识图谱”都是并列短语.
  • 5.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通过先抑后扬的手法,既刻画了阿长好事粗俗、迷信可笑的一面,又凸现了阿长朴实善良、仁厚慈爱的天性,同时表达了成年后的鲁迅对阿长既同情又愧疚,既感激又思念的复杂情感。 B . 《陋室铭》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刘禹锡,文章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 . 驿道也被称为古驿道,是古代中国设置驿站的通途大道,古代陆地交通主通道,同时也是属于重要的军事设施之一,主要用于转输军用粮草物资、传递军令军情的通道。如著名的丝绸之路,古代的湖广驿道、南阳-襄阳驿道、青蒿驿道、梅关古驿道等。 D . 《卖油翁》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文章记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善射的不以为然,并演示倒油绝活,油穿过铜钱方孔而未沾湿铜钱,卖油翁以此讽喻因善射而自负的陈尧咨,精湛的技艺无非是反复练习的结果,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
  • 6. 默写
    1. (1)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 (2) 会当凌绝顶,。(杜甫《望岳》)
    3. (3)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4. (4) 苔痕上阶绿,。(刘禹锡《陋室铭》)
    5. (5) ,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6. (6) 深林人不知,。(王维《竹里馆》)
    7. (7) 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景抒情,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
    8. (8)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且借落花立意,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 , 。
  • 7. 名著阅读。
    1. (1) 下列关于《海底两万里》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凡尔纳是法国的科幻小说家,他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被公认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之一,其余两部分别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基地》。凡尔纳的小说不仅构思巧妙、情节惊险,还将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生动感人。 B . 主人公阿龙纳斯教授是一位40岁的美国生物学家,他精力旺盛,好奇心强烈,乘坐一艘美国海军军舰在太平洋上寻找一头传说中巨大无比的独角鲸,而最终当他终于发现目标,才发现那不是独角鲸,而是一艘当时人们尚闻所未闻的高科技潜水艇——“鹦鹉螺号”。最终阿龙纳斯教授随着“鹦鹉螺号”潜水艇环游了地球的海底,完成了一次梦幻般的旅行。 C . 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如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他们的船搁浅了,遇到当地土著人的攻击,尼摩船长用他的闪电挡住土著人进入“鹦鹉螺”号。在南极他们被困在厚厚的冰下,船上极度缺氧。但船上所有人轮流用工具把底部厚10米的冰盖砸开,逃上大海。 D . 鹦鹉螺号潜艇在大西洋留卡斯群岛附近的海域遭到章鱼袭击被迫浮出海面,众人在尼摩船长的带领下,用斧子、刀叉和章鱼展开血战。一名船员惨死。一条章鱼冲向阿龙纳斯,危机时刻尼摩船长冲上去,一斧砍进章鱼嘴里,阿龙纳斯获救了。对尼摩的动作描写,突出了他勇敢顽强,毫不畏惧的品质。
    2. (2) 现在,怎能占点便宜,他就怎办。多吸人家一支烟卷,买东西使出个假铜子去,喝豆汁多吃几块咸菜,都使他觉到满意。他也学会跟朋友们借钱,借了还不想还;逼急了他可以耍无赖。起初人家都知道他是好体面讲信用的人,所以他一张嘴, 就把钱借到。他利用着这点人格的残余到处去借,借着如白捡,借到手便顺手儿花去。人家要债,他会作出极可怜的样子去央求宽限,这样一来,他连一个铜子也借不到了。他开始去骗钱花,凡是以前他所混过的宅门,他都去拜访,主人也好,仆人也好,见面他会编一套谎,骗几个钱;没有钱,他央求赏给点破衣服,衣服到手马上也变了钱,钱马上变了烟酒;他竟变成这个样子。

      ①选文从三个方面表现了祥子的无赖,请依据提示,补充内容。

      →借钱耍无赖→

      ②祥子之前是什么样的人?致使他性格发生这么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8. 对联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活的文化遗产,现在还普遍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逢年过节、开业奠基、婚丧嫁娶等都要用对联来烘托气氛。班上开展“走近对联'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 (1) 作为本次活动中一个“搜集对联”小组的负责人,你们准备怎样开展活动?请拟定两种具体的方法。
    2. (2) 下面是一份“对联”问卷调查表,请用一句简洁的话表述你的探究结果。

      年龄段

      12-25岁(100人)

      30-45岁(100人)

      45岁以上(100人)

      喜爱对联的人数比

      18%

      40%

      65%

    3. (3) 小明同学搜集了一些风景名胜的对联。其中,有副对联小明少抄了一个字,请你为他补全。你认为下面四种方案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青山不    千秋画

      流水无弦万古琴

      A . B . C . D .
    4. (4) 6月17日,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事业再创新的辉煌,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下面是同学们根据这一盛事共同创作的对联,你认为最恰当的下联是( )

      上联:建党百年红旗指引强国兴邦向大同

      A . 扬我国威问鼎苍穹神舟飞天冲霄汉 B . 举国上下齐欢腾航天文人拔剑九霄 C . 英雄三人再创辉煌神箭腾空梦再圆 D . 神舟十二苍穹问鼎扬眉吐气壮国威
二、阅读(共40分)
  • 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毗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1)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的题目是《望岳》,“望”贯穿全篇,每一联“望”的角度不同。 B . 首联从远望的角度,写泰山的高大与历史悠久。 C . 颈联写细望之景,对仗工整,表达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D . 尾联写诗人登上泰山极顶,以脚下群山的渺小反衬泰山的雄伟,蕴含深刻的哲理。
    2. (2)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请任选一字作简要分析。
  • 10.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纪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他,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 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颊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梆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逆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颊;求之地中,不更颊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河中石兽》

    [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 , 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 , 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用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①难:驳倒。②兵,死地也:用兵打仗,本是危险的场合。③赵:赵国。④将:……为将军。

    1. (1) 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闻之笑曰 B . 沿河求之 C . 其反激之力 D . 秦悉坑之
    2.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十余岁  

      不可得  

      赵括少时学兵法  

      数十万之众降秦  

    3. (3) 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河中石兽》选自清代学者、文学家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文章语言简洁,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B . 寺僧找石兽,既不了解事物特点,也没有考虑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是凭感觉盲目地寻找,所以找不到。老河兵既考虑了石头和沙的特点,又考虑了沙子、水和石头的相互关系,所以按照他的见解,石善能被找到。 C . 讲学家的笑,包含着对寺僧的嘲笑和轻视,也反映了他骄傲自大、好为人师的特点。 D .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意思是在下游找石善,已经错乱了:在河中间找,不是更错乱吗?其中一个“固”字,表现了老河兵对讲学家固执己见的批判,和“更”字前后呼应,表现了老河兵的见多识广,以及对自己判断的笃定。
    4.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尝与其父奢言兵事。

    5. (5) 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讲学者的话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相同点?从中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 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材料一:生命,就是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这一过程有不同的质和量。死神同每一个人签约,没有人可以违约。

    ——赵泽华《欣赏生命》

    材料二: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胡双钱,自小就立志当一名技工,在技校学习期间,他认真向师傅请教,苦练操作技能;参加工作后,他从不挑活,什么都干,而且还创造了“35年没出过一个次品”的奇迹。回望走过的路,被誉为“大国工匠”的他感慨地说“勤奋刻苦为我赢得尊严,技艺精湛让我收获荣誉,我为自己是一名航空技术工人而感到自豪。”

    材料三: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怪不得古时候的人采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在海边捡起这一枚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

    ——席慕蓉《贝壳》

    材料四: 2020 年的《开学第一课》由中宣部、教育部、国家卫健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以“少年强,中国强”为主题,传递“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开学第一课》围绕抗击疫情、脱贫攻坚等重大时代背景,以“担当”“团结”“科学”三个篇章展开讲述。在第一篇章中,“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讲述了可歌可泣的抗疫故事。第三篇章中,“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讲述了抗疫过程,张定宇分享了抗疫故事,陈薇讲述了疫苗故事。结合“云课堂”新概念,《开学第一课》 在北京、武汉同时设置了课堂,其中武汉课堂的所在地是曾经的武昌方舱医院,节目还通过“云连线”的方式让全国多地的中小学生参与了课堂互动。

    1. (1) 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自然规律,向死而生,我们要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为之不懈地努力。 B . 材料四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可以理解为“生命重于泰山,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严峻斗争。 C . “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这是贝壳里的生命给作者的启示。 D .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技工再优秀也没有工程师、科学家的生命精彩。
    2. (2) 读了以上四则材料,你对生命的意义有什么认识?
    3. (3) 怎样才能活出生命的精彩,你将采取哪些行动?
  • 1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王蒙先生侧影

    韦泱

    ①这回在北京见王蒙先生,真正是在他左右两侧,面对的多为他的侧影。

    ②那天,跟着上官消波的车,去王蒙家拍摄。这是上海新闻出版博物馆“文化人书房”的一个摄制项目。按约定的时间,我们早早来到京郊上庄村。第一个细节就让我们 (怦然心动 震撼不已)。车抵王蒙家门前,准备揿门铃时,忽见门并没关紧,十只是虚掩着。慢慢推开,在内门敲了几下,但见王蒙快步走出,连说“进进”,又说“近年耳背了,怕听不见门铃让你们久等,门就不锁了。这叫门户开放吧”。我们会心笑道“让您费心了”。

    ③这样轻松的聊谈,解除了我们的拘谨。王蒙领我们上了二楼,说“这里是我的书房。架上的这排书是近年出的”。这正中上官下怀,赶紧说“我们要的就是这样的拍摄效果,在您的书房,以您的书为背景”。王蒙的专著包括小说、散文、评论、自传等,有一百多种。这不,书架上列着刚出版的四十五卷《王蒙文集》。临窗的右边,阳光铺洒进来,十分柔和。对摄影来说,是最佳光线。我站在王蒙左侧,帮着上官打辅助灯光。“咔嚓、咔嚓”,上官干脆利索按快门,王蒙站立的半身肖像就拍好了。

    ④接着,转到三楼,又一个细节让我们心生感动。王蒙一边走,一边提醒我们,说“当心头,小心碰着”。这才抬头观看,这里已是顶层,呈三角形,几间屋子都是中间高旁边低。进了一间大屋,里面套着内屋。王蒙说“这里乱得像书库,没时间整理”。我们一看,还行,书都一排排码得蛮整齐。这应该是他的藏书了,应有尽有。王蒙指着窗台边一摞书说:“这些都是我的外文版作品集,这是韩国出版的书”。上官赶紧说“太好了”,就把这摞书全抱过来,放在门内一边。这些书中有英、法、德、日、俄等,如果全的话,王蒙的作品被译成过二十多种文字在国外发行呢!上官请王蒙坐在两间屋子中间的木门槛上。我一看,立马领会了上官的拍摄意围。从里间往外间拍,两个屋子的书统统摄入了他的镜头。

    ⑤拍了两张,王蒙忽然说:“慢,我去换件衣服。”很快他就把中式布扣外套换成了无袖拉链小夹衫,他说:“这件我挺喜欢的,来一张。”果然,又是一种新形象。

    ⑥难得去一次京城,也难得见到王蒙先生,总得留个念想。之前趁着周六去了一趟潘家园。在一旧书地摊上,赫然瞥见王蒙所著《不成样子的怀念》。十多年前定价二十多元的书,且品相甚好,只花五元就到手了。此书写的多是王蒙结识的文坛前犟周扬、夏衍、丁玲、冯牧,也有他的同辈文友如宗璞、张洁、冯骥才等人。拍摄结束,我取出该书,请王蒙签名,他大笔一挥,题写道:“韦泱先生赐阅,王蒙二O一九,十一月,北京翠湖别墅"。我赶紧谢过,然后道别。看他疲惫地想站起来送我们,又连忙按住他,说“王老请留步”,他礼貌地说“那我坐着先歇歇”,并关照他的年轻司机送我们下楼。

    ⑦一位八十六岁的文化老人,被我们折腾了近一个小时,确实够累的。他没有一点名人做派,谦逊,随和,在拍摄过程中,听任摆布,配合得(淋漓尽致  尽善尽美)。这都使我们深怀敬意,也由衷地铭感在心。

    ⑧在这幢楼的上上下下,上官所拍摄的大多是王蒙先生的正面形象。而我想,他有那么丰富的传奇经历,有立体多彩的人生,还有生活中的细枝蔓叶,细语微言,这何其真实而又生动。我写下这些零星的文字,就算是他的一个侧影吧。

    1. (1) 阅读文章②-⑦段,完成下面表格。

      王蒙先生的所作所为

      给人的印象

      怕听不见门铃特意为我们留门

      谦逊有礼

    2. (2) 联系上下文,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横线处。

      甲: 乙:

    3. (3)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本文题目中“侧影”的理解。
    4. (4) 探究思考:仔细阅读文章③④段及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你的探究结果。

      [链接材料]季老(季羡林)住着门对门两套房子,东边一套三间装满了各种版本的藏书。西边一套除了一些简单的家具外,也全是书籍。就在这陋室清居,先生一灯荧然,心如秋月,把对亲友的思念、劳动人民的同情、祖国的赤诚和对生活的挚爱,化作了一篇篇不朽的华章,凝聚出一种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力量,闪耀着独特的人格之美和智慧之光。

三、写作(共50分)
  • 13. 根据下面材料的提示,按要求作文。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称莲花“香远益清”,意思是“香气远播,越发显得清新芳香”。生活中,乐于助人的同学、无私奉献的老师、舍己为人的抗疫志愿者……总有一些身边的人,让我们感受到品德的芳香。或者我们自己也正在成为这样的人,让自己的美好品德影响更多的人……请以“香远益清”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字数在600- 800字之间。②内容具体充实。③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④文中如果需要用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请以“XX"代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