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

更新时间:2021-10-11 浏览次数:51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玻璃破碎 B . 石蜡融化 C . 食物发霉 D . 干冰升华
  • 2. 下面气体与空气混合一定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 . N2 B . H2 C . CO D . CH4
  • 3. 化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更要保障安全。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不符合这一要求:(   )
    A . 倾倒液体 B .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 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D . 点燃酒精灯
  • 4. (2018·陇南)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 O2    B . H2 O    C . KCl    D . H2SO4
  • 5.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 .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B . 分子大、原子小 C . 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D . 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不运动
  • 6. (2016·武汉模拟) 从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 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 B .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 . 用明火检验燃气是否泄漏 D . 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 7. 2014年5月7日在南京丢失的放射源铱﹣192,于5月10日安全回收.铱﹣192是高危放射源,会危害人体健康.据图判断,有关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铱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B . 铱的元素符号是Ir C . 铱原子的原子序数为77 D . 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2
  • 8.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记录,错误的是:(   )
    A . 在空气中点燃镁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B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C .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四氧化三铁 D . 加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试液,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 9. 逻辑推理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下面的推理你认为正确的一句是:(   )
    A . 某物质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物质的组成里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 .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 .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就是氧化物 D .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 10. 下列对催化剂描述正确的是:(   )
    A . 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B .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性质发生了变化 C . 只有分解反应才需要催化剂 D . 某些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 11. 精美的雕花玻璃可以通过氢氟酸(HF)对玻璃的腐蚀作用制成。氢氟酸与玻璃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4HF= X ↑+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 . F2 B . O2 C . SiH4 D . SiF4
  • 12. 我国科学家发现用硒(Se)的化合物亚硒酸钠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亚硒酸钠中硒元素为+4价,氧元素为-2价,则亚硒酸钠的化学式为(   )
    A . Na2SeO2 B . Na2SeO4 C . Na2SeO3 D . NaSeO2
  • 13. 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 . 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 参加反应的乙、丁质量比3:2 D . 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甲的2倍
  • 14. 多吃苹果有增进记忆、提高智力的效果。苹果中富含的维生素C(C6H8O6)还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维生素C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 B . 维生素C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 C . 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6g D . 维生素C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4:3
  • 15. 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电解水 B . 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C .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D . 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制氧气
二、填空题
  • 16.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 (1) 水银
    2. (2) 两个铁离子
    3. (3) 氮气
    4. (4) 氯原子结构示意图
  • 17. 马跑泉公园是许多市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某同学对人工湖的水样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1. (1) 人工湖的水样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 (2) 为了检验湖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向水样中加入,搅拌。
    3. (3) 在日常生活中,常采用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 18. 一种“人工固氮”的新方法是在光照条件下,氮气在催化剂表面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氨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 (1)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填是或不是)分解反应, 反应中不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2. (2) 反应前后N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三、综合题
  • 19. (2018九上·罗湖期中) 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有如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是黑色固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是一种无色液体,G能在D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

    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 (1) D的用途是(写出两条即可)
    2. (2)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3. (3) 反应③中集气瓶炸裂的原因
    4. (4) C是(填:单质、氧化物、化合物、混合物)
  • 20. 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 (1) 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
    2. (2)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共热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可选用的装置组合是(在A—F中选择填字母),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实验室利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如果利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端通入(填“b”或“c”),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色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若用C装置代替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其主要优点是
  • 21. 某研究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能否用镁条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前,小组成员提出了不同的猜想。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可以代替,因为镁条与氧气反应后不会产生气体

    猜想2:不能代替,查阅资料知金属镁很活泼,可能会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

    (进行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组装好装置后,打开止水夹,手捂集气瓶,一段时间后,松开手

    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烧杯中导管末端有一段液柱

    关闭止水夹,点燃镁条,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塞好塞子

    镁条燃烧,放出大量热,发出耀眼白光,生成大量白烟,剩余固体为白色带状物

    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烧杯中水从导管进入集气瓶中,体积约为集气瓶体积的2/5

    (解释与结论)

    1. (1) Mg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步骤Ⅰ说明装置的气密性
    3. (3) 步骤Ⅱ中,关闭止水夹的目的是
    4. (4) 推测猜想2成立的现象证据是
    5. (5) (反思与评价)

      该小组认为,即使步骤Ⅲ中水的体积恰好占集气瓶体积的1/5,也不能说明猜想1成立,理由是

四、计算题
  • 22. (2019九上·灌阳期中) 苹果中富含苹果酸,具有增强消化,降低有害胆固醇等作用,苹果酸的分子式 为 C4H6O5 请计算:
    1. (1) 苹果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 (2) 苹果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最简整数比)
    3. (3) 13.4g 苹果酸中含 C 元素质量克?(写出计算过程,答案精确到 0.1)
  • 23.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某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小群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10g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90g,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97.8g。(假设鸡蛋壳中的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
    1. (1) 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g。
    2. (2) 计算10g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要求写出完整的解题步骤。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