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1-09-27 浏览次数:9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其允许可卡因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是指(   )
    A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 甲午战争 C . 中法战争 D . 鸦片战争
  • 2. 在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近代化探索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亡图存运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它们分别指什么事件(   )
    A .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 .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C .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 . 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 3. 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创立时说:“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下列有关黄埔军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创办于1927年 B . 实行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 C . 孙中山亲自担任该军校校长 D . 校址设在江西南昌
  • 4. 1915年,孙中山在《讨袁檄文》中直斥:“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这是孙中山声讨袁世凯(   )
    A . 刺杀宋教仁 B . 解散国会 C . 接受“二十一条” D . 复辟帝制
  • 5.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840年6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迫使中国开放五个通商口岸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1894年7月,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派李鸿章与日本议和,签订《马关条约》

    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C

    1900年6月,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

    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炮轰沈阳城

    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

    A . A B . B C . C D . D
  • 6. “你可记得南湖的红船,你可记得井冈山的烽烟,你可记得遵义的霞光,你可记得窑洞的风寒,苦苦追求,披肝沥胆,旗帜更鲜艳……”,与歌词中“井冈山的烽烟”紧密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由此诞生 B .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武装革命的星星之火。 C . 遵义会议的召开,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D . 中国人民解放军转战陕北,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
  • 7. 下图是某年1月1日出版的《申报》,这最有可能是(   )

    A . 1911年―民国元年 B . 1919年―民国八年 C .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 D .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
  • 8.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中国》一书中写通“不论我们对这件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这场军事政变……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他口中所说事件的意义在于(   )
    A . 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 B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 . 国共矛盾完全消除 D . 全面内战爆发
  • 9. 著名作家臧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泄尽了敌人的底!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材料中所述的这场战役的影响是(   )
    A . 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B . 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C .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D .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 10. 下表摘引了一部关于某支人民军队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

    目录

    “红军主力,保卫中央苏区”

    “艰苦奋斗,率先达到陕北”

    十二

     

    十六

    “挥师入关,威震平津”

    二十一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A . “国共破裂,武装反抗 B . “强渡长江,将革命进行到底” C . “星星之火,井冈山会师” D . “平型关大捷,驰聘敌后”
  • 11. (2020八上·揭阳期末) 在电影潜伏中中的主人公余则成有句台词:“仗有很多种打法,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在人民解放战争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 .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C . 西北野战军青化砭、沙家店战役 D . 华北野战军的孟良崮战役
  • 12. 1915年,吴老太爷从浙江绍兴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  )

    A . 西式洋楼里,穿着高开叉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陪洋人吃西餐 B . 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汽车穿梭于南京路口 C . 《申报》刊登了身着中山装的男士照片 D . 拖着长辫的男人正在用欧元购买“洋油”和“洋布”
  • 13. 要准备一期“中国近代摄影作品展”,你认为不可能收集到的历史照片是( )
    A . 慈禧太后的生活照 B . 虎门销烟时的留影 C . 政协开幕典礼留影 D . 重庆谈判时的合影
  • 14. 他是清末状元,他提出“中国须兴实业,其责任须士大夫先之。”他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道路。他是(   )
    A . 张謇 B . 张之洞 C . 卢作孚 D . 侯德榜
  • 15. 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下面文艺作品与作者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 . 《子夜》——茅盾 B . 《狂人日记》——冼星海 C . 《骆驼祥子》——鲁迅 D . 《愚公移山》——齐白石
二、简答题
  • 16.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曾经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鼓舞了中国共产党前赴后继,引领了中国人民前进的方向。

    会议

    时间

    地点

    会议主要贡献

    中共一大

    (1)

    上海--浙江嘉兴

    通过了中共的第一个党纲,宣告了党的诞生。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2)

    中共二大

    1922年7月

    上海

    中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3)的民主革命纲领。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

    汉口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了(4)的著名论断。

    (5)

    1929年12

    古田

    会议确定了(6).的建党建军原则。

    中共七大

    1945年4月

    (7)

    大会确定了(8)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抗战胜利和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准备。

三、综合题
  • 17.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这是中华文明得以源源不断、长盛不衰的原因。近代以来,列强多次掀起侵华战争,而中国人民的斗争也从未停止过。
    1. (1) 如下图是广东省虎门广场的雕塑《较量》,折断的“烟枪”,有力的双手,无不向往来的人们静静地诉说着这里曾经的历史和不屈的精神。请你简单叙述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历史意义。

    2. (2) “中国人民是背负着极大地耻辱进入20世纪的”,这句话中的“耻辱”指的是哪场战争?这场战争是由于中国近代的哪次爱国主义运动引发的。
    3. (3)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内争主权,外除国贼”是我国近代一次爱国运动的口号,请写出这次运动的名称,并简述其在我国民主革命史中的历史地位。
    4. (4) 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开辟了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请分别列举一个正而战场和敌后战场我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事例。
  • 18. 中国人的“中国梦”,历经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止。这些梦想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成一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1933年的新年,上海《东方杂志》推出了一个“新年的梦想”特刊,国内各界人士同做一场“中国梦”。在各色的梦里,20多位教授、作家梦想未来的中国是一个没有阶级压迫的平等社会;有人梦想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94岁高龄的马相伯梦想:“未来的中国,乃民治的国家,法治国家。”……

    ——《一个时代的“新年梦想”》

    材料三: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个黑暗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1. (1) 材料一中,你认为“他们”指的是谁呢?作者认为“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这一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2. (2) 材料二中,人们提出了哪些“新年梦想”呢?当时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新年梦想呢?
    3. (3) 材料三中“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是一个什么样的新状态呢?
    4. (4) 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梦想总能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息息相关,你从上述材料中获得的感悟与反思有哪些呢?
四、辨析题
  • 19.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准确判断形势,作出正确的选择。请你完成下面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读图学史认识历史事件)

    任务二(对比事件体会民族大义)

    历史事件

    背景

    结果

    结果的落实

    西安事变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和平解决

     
     

    抗战胜利后,全国

    人民渴望和平

    签订《双十协定》

    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挑起内战

    任务三(现象描述合理阐述理由)

    任务四(归纳总结感悟成败得失)

    1. (1) 观察如下图形势,结合事件经过的描述,写出事件名称,并总结其成果

      名称:   

      经过:

      ①叶挺独立团开赴两湖战场,揭开战争的序幕,取得了汀泗桥、贺胜桥战役的胜利。

      ②分三路进军,西路指向湖南、湖北,中路江西,东路指向福建、浙江。

      ③目的是消灭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统一全国

      ④冯玉祥五原誓师,进军陕西、河南…

      成果:

    2. (2) 如下表中的两次谈判,中国共产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请完成①②处内容填写,并概括影响国共关系的主要因素有
    3. (3) 有一位海外学者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年9月)以后,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库存的黄金、白银、美钞的价值空前未有,并且拥有400多万美式装备的军队,配有飞机千架舰艇如云,但为时不过3年就被“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打得落花流水。为什么会这样奇怪呢?请阐述上述现象出现的理由。
    4. (4) 综上所述,归纳1924~1949年期间,国共关系发展变化的特点。并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