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八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

更新时间:2021-09-29 浏览次数:9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19·无锡) 下列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 海水晒盐   B . 粮食酿酒 C . 风力发电   D . 空气液化
  • 2. (2017九上·惠山月考)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取用少量液体 B . 过滤 C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 . 加入块状固体
  • 3.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 氯化钠:ClNa B . 钙离子: C . 3个氧原子:O3 D . 氧化铁:Fe2O3
  • 4. 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 . 生石灰与水 B . 木炭与二氧化碳 C . 镁与稀盐酸 D .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 5. (2019·安徽) 我国科学家最新研制出一种新型石墨烯-铝电池,手机使用这种电池,充电时间短,待机时间长。碳、铝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 . 碳在地壳中含量最高 C . 铝的原子序数为13 D . 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
  • 6. 2020 年 5 月 12 日是第十二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为预防森林火灾,应张贴的标志是(   )
    A . B . C . D .
  • 7. (2018九上·江都期中) 二氧化氮气体通入水中发生如下反应:3NO2+H2O=2HNO3+X,X的化学式为(   )
    A . N2O    B . NO    C . N2O2    D . N2O5
  • 8. 下列涉及化学学科观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微粒观:氯化钠是由Na+和Cl构成 B . 守恒观:12g碳与33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45g二氧化碳 C . 转化观: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 . 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两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 9.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 木炭还原CuO   B . 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C . 证明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 证明石墨具有导电性
  • 10. 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小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此反应有单质参加 B . 此法可以有效减少温室效应 C . 反应物全部是氧化物 D .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3
  • 11. 在全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中,广泛使用了过氧乙酸(化学式CH3COOOH)对公共场所、家用物品、医疗器械及传染病房进行杀菌消毒。下列关于过氧乙酸叙述正确的是(   )
    A . 过氧乙酸是由2个碳原子、3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组成的 B . 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C . 过氧乙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2:4:3 D . 过氧乙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12. 如表中X、Y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

    A

    B

    C

    D

    X

    化合反应

    纯净物

    物理变化

    化学反应

    Y

    氧化反应

    混合物

    化学变化

    化合反应

    A . A   B . B   C . C   D . D
  • 13. 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能量

    B.化学与安全

    ①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②生活中可用燃烧产生的热量煮饭

    ③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①档案室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②在室内一盆水能防止煤气中毒

    ③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

    C.化学与资源

    D.化学与生活

    ①石油的炼制属于化学变化

    ②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

    ③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

    ①碳素墨水可用于书写档案材料

    ②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玻璃

    ③活性炭可用做冰箱除味剂

    A . A   B . C . C   D . D
  • 14. 期末复习阶段,某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

    ①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②水电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④冰和干冰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不同

    ⑤能改变反应速率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⑥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

    ⑦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

    A . ①③⑤⑥ B . ②③⑥⑦ C . ③④⑥⑦ D . ③④⑤⑦
  • 15. (2018·南通) 在光照条件下,AgNO3可分解为Ag、O2和某种氮的氧化物X.取一定质量的AgNO3固体充分光照,测得反应后生成Ag、O2、X的质量分别为21.6g、mg、9.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gNO3固体应密封保存在无色细口瓶中 B . m=3.2 C . X的化学式为NO D . 该反应方程式中Ag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
二、填空题
  • 16. 宣纸制作过程中有道工序是从纸浆中用竹帘捞纸,该操作相当于_____。(   )
    A . 沉淀 B . 过滤 C . 吸附
  • 17. 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R”代表的是_____。(   )

    A . 氮气 B . 氧气 C . 二氧化碳
  • 18. 下列气体中,化学性质不活泼常作保护气的是_____。(   )
    A . 氮气 B . 氧气 C . 二氧化硫
  • 19. 能引起酸雨的气体是_____。(   )
    A . 氮气 B . 氧气 C . 二氧化硫
  • 20. 回答有关燃料的问题。
    1. (1) 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2. (2) 酒精也是一种常见的燃料,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3. (3) 燃烧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目的是,使燃料充分燃烧;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科学家采取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

      步骤及现象

      Ⅰ.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80℃热水中(如图所示)。白磷、红磷均不燃烧。

      Ⅱ.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

      Ⅲ.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燃烧。

      ①Ⅰ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②对比Ⅱ和Ⅲ,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三、综合题
  • 21. 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1) 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
    2. (2)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如果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填“b”或“c”)端通入;用C装置代替B装置,欲使试管内反应停止,对C装置进行的操作是
    4. (4) 用A、D组合可制取甲烷,则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制取甲烷的药品是固体

      B反应时需要加热

      C甲烷可能与水反应

      D甲烷不溶于水

    5. (5) 实验室还可用H2O2溶液制氧气,H2O2溶液也是一种常用消毒剂,某兴趣小组取少量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于试管中,滴加H2O2溶液,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然后(填写实验操作和现象),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在上述反应中,NaClO的作用是什么?

      同学们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作反应物,NaClO与H2O2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猜想二:作H2O2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向锥形瓶中加入30mL 84消毒液,注射器中吸入25mL H2O2溶液。将注射器中的H2O2溶液平均分5次推入锥形瓶中:每次推入H2O2溶液,待不再产生气泡后,记录收集气体的总体积(忽略其他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见如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收集气体的总体积/m

      140

      280

      365

      x

      375

      ①表中的数据x=

      ②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猜想一正确”,其依据是

  • 22. 煤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煤气化和液化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请结合图象回答问题:

    1. (1) 根据步骤②的产物分析,可推断煤中一定含元素。
    2. (2) 步骤③中,SO2进一步氧化得到X,X为硫的另一种氧化物,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X的化学式为
    3. (3) 经过进一步净化,含较多杂质的水煤气转化为合成气(CO和H2的混合气体),步骤④中生成的甲醇(CH3OH)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4. (4) 和直接用煤做燃料相比,“煤的气化和液化”的优点是:
  • 23. 某学习小组同学在用高锰酸钾做实验时不慎沾到手上,导致皮肤变成了棕褐色,老师提供草酸溶液给同学洗手,棕褐色立刻消失。同学对草酸产生了兴趣,经请教老师获知,草酸(H2C2O4)在通常状况下为固体,是一种易溶于水的酸,广泛存在于植物源食品中。草酸固体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小组同学对生成物中碳的氧化物的种类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草酸受热分解的生成物中有哪几种碳的氧化物?

    (进行猜想)猜想1:只有CO;猜想2:只有CO2;猜想3:同时含有CO和CO2

    (查阅资料)①一氧化碳不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②浓硫酸有吸水性,能吸收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使气体变干燥。

    (实验探究)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 (1) 实验时,当观察到装置A中的现象,说明草酸的分解产物中有CO2气体存在。
    2. (2) 为了实验安全,在实验开始应

      a先通气体后加热

      b先加热后通气体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C中现象是,由此得出草酸分解产物有CO气体存在。同学甲认为,该套装置存在明显的缺陷,你的改进方法是

    3. (3) 装置C中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猜想3正确。请写出草酸在浓酸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5. (5) (定量计算)

      测定高锰酸钾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高锰酸钾样品中含少量杂质)。

      已知:草酸与高锰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2C2O4+2KMnO4═K2CO3+2MnO2+3H2O+5CO2↑。

      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取1g高锰酸钾固体样品放于试管中,实验中将注射器内的草酸溶液(足量)完全注入试管中。当试管中不再产生气泡时读数得到量筒中水的体积为330mL。已知实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2g/L。计算该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6. (6) (实验反思)

      如图中水面上方封了一层植物油,目的是。实验结束后,学习小组的同学对该实验进行了反思,同学乙认为用该装置测得的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偏高,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A有二氧化碳气体残留在试管内

      B加入的草酸溶液占据试管内的部分体积

      C有部分水残留在导管内未进入量筒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