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1-09-29 浏览次数:15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面各组两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⑴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 , 终不愿意。

    ⑵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让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B . ⑴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⑵最美代课女教师秦开美最擅长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每次与学生谈心都是咄咄逼人

    C . ⑴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⑵春天的郓城南湖公园生机勃勃,美不胜收 , 男女老少都陶醉在美景中,流连忘返。

    D . ⑴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

    ⑵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透露,还有更多有关新基建的支持性政策或举措也在酝酿中。

  • 2. 选出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分析错误的一项(   )
    A . “李叔叔,我同令爱是同班同学,这本书就请您交给她”中的“令爱”是敬辞。 B .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中“自然”是“理所当然”的意思。 C . “对,这是张小水墨 , 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的吧”中加点两个“画”都是动词。 D . “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 , 也不悔恨 , 我对布娃娃并没有爱”中“惭愧”和“悔恨”不是同义词。
  • 3. 下列语文常识和语文知识表述错误的是(   )
    A . 《论语》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宋代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 .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散文,又像一首诗,读起来富有童趣,又带有诗的味道,清新,活泼,优美。 C . 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荷叶·母亲》,写现实与联想,以荷叶比喻母亲,赞颂伟大的母爱。 D . 突然下起了大雨,真担心为我出去买点心的奶奶会淋雨。不一会儿,奶奶果然像一只落汤鸡一样地回来了。(划线部分恰当运用比拟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奶奶的形象。)
  • 4.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了“百草园”之“乐”:在百草园里抓虫子、拔野草的乐趣;听长妈妈讲美女蛇故事的乐趣;在大雪天跟闰土父亲学捕鸟的乐趣。 B .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散文提到谋死隐鼠一事,隐鼠是被阿长踩死的,这篇写谋死隐鼠的散文是《狗·猫·鼠》。 C . 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D . 《五猖会》中“父亲”严厉而尽责,他能站在儿童的角度考虑问题,对孩子的兴趣爱好给予支持。
二、字词书写
  • 5.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 (1) 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临人间。
    2. (2)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dǐng()沸。
    3. (3) 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sè()了。
    4. (4)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烟。
  • 6. 找出并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 (1)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霭地在一旁答礼。改为
    2. (2)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改为
    3. (3) 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浑为一谈。

      改为

    4. (4) 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改为
三、情景默写
  • 7. 默写
    1. (1) 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
    2. (2) 遥怜故园菊,。(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 (3) 《〈论语〉十二章》中关于求仁的途径,这样说:“,仁在其中矣。”
    4. (4)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诗句,借月亮表达对友人的关切。
四、填空题
  • 8. 在“戏曲文化展厅”,大屏幕正在插放鲁迅小说《社戏》中演戏场景的视频,视频里有一个涂成黑脸挂着长胡子的男子,还有一个咿咿呀呀唱戏的年轻女子。这两个角色分别是“小旦”“老生”中的哪一个?请你回答。

    涂成黑脸挂着长胡子的男子是;咿咿呀呀唱戏的年轻女子是

五、名著阅读
  • 9. 阅读名著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回是很早的时候了,我还很小,偶然走进她家去,她正在和她的男人看书。我走近去,她便将书塞在我的眼前道,“你看,你知道这是什么?”我看那书上画着房屋,有两个人光着身子仿佛在打架,但又不很象。正迟疑间,他们便大笑起来了。这使我很不高兴,似乎受了一个极大的侮辱,不到那里去大约有十多天。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选自《琐记》)

    ①文段中的“她”是。除该篇作品外,“她”还在《朝花夕拾》中的(篇名)里出现过。

    ②结合这两篇作品中“她”的相关事迹,参照示例,概括其形象特征。

    示例:在“我”父亲去世时帮助安排后事,帮我们擦药——热心

    A.给“我”看不健康的画,唆使我偷母亲的首饰变卖——

    B.对自己的孩子很严厉,却总是盼着别人家的孩子干坏事——

    C.怂恿阿祥打旋,却又事后装好人——

    D.让“我”在父亲临终前呼喊——

六、诗歌鉴赏
  • 10.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1) 题目中“次”的意思是。2020年盛夏,神州大地经济复苏,生意盎然,这正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所言:“”,我们正化危为机,勇往直前。
    2. (2) 颈联描写了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时光荏苒的场景,此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景中寓理。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中的“理”。
七、对比阅读
  • 1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未若柳絮风起

      ②去后

    2. (2) 选出与“相委而去”中的“而”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 . 人不知不愠 B . 时习之 C . 择其善者从之 D . 曲肱枕之
    3. (3) 下列对选文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从“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外冰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 B . (甲)文中谢太傅并未对“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的优劣做出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 C . (乙)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D . (乙)文中“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神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八、现代文阅读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 (1) 母亲说“好好儿活”,是因为“我”不“好好儿活”,下面哪一项未表达这个意思?(   )
      A .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 B .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C .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D . “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2. (2) 第⑥自然段划线句子中,第二个“艰难”是作者对母亲一生的评价,从全文看,母亲的“艰难”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 (3) 插叙,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上文中插叙“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这一内容,有什么作用?
    4. (4) 本文与《散步》有着不同的感情基调。《散步》的感情基调是:清新、明朗、愉悦、亲切、舒缓、从容;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写出两个恰当的词语)。
  • 1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温暖的话

    安宁

    ①人若是舟楫,那信任大约是助其向前的波浪。所以每次看到那些上课迟到的学生,信誓旦旦地在我面前说谎,总是大度一笑,想起多年前的自己,也是这般将青春过得鸡飞狗跳、喧嚣一团的模样,对老师所撒的谎,写下来,几乎可以编成一本《迟到早退理由之大全》。

    ②我清晰地记得那些学生撒下的谎,犹如记得自己在老师面前的小心计。有一个学生,在我讲到一半的时候,气喘吁吁地闯进来,又风一样跑到我的面前,报告说,他的舍友生了病,他刚刚将他送到校医院回来。然后还擦了一把额头的汗,露了一个做了好事没留名的羞涩表情,便匆匆归了位置。但他不知道,我在下课后,恰与他的其中一个舍友一起下楼,相聊间,便得知了他上课迟到,不过是因为与好朋友闹了点小别扭,为了讨好对方,去学校门口的礼品屋,买了份小礼物,而后一路飞奔,做了速度最快的“快递员”,送至朋友自习室,看到朋友露出谅解的笑容,这才穿越整个校园,赶自己要上的课程。我没有在又遇到男孩后,揭穿他为自己“贴金”的小把戏,而是微微笑着问他:你舍友的病好了吗?他果然红了脸,低下头去,说:“好了,谢谢老师。”这一个“谢”字,他没有加上“关心”的后缀,我们彼此却心知肚明,他会因此记得我这一次的善意,而我亦会自此得到他的信任。

    ③想起自己读书的时候,一次跑去看一场日间的老电影,忘记了上课,等到想起来时,课已经快要结束。本来可以完全逃掉,因为那个总是一脸淡漠的老师,未必会对我有深的印象,但出于尊敬,还是快马加鞭地奔跑过去。从后门悄无声息地溜进教室,打算课下再对老师解释一个合理的迟到原因,但老师锐利的眼睛即刻化作无情的鞭子,越过全班同学的头顶,重重地抽在我的脸上,起了红色的印痕。她几乎是冲我喊叫起来,让我这从后门进去的学生,重新绕到前门,并在我解释完是因为给学校校报帮忙而耽误了上课时,她毫不留情地当场叱责我撒谎,并罚我一直站到课下。而在她上课结束离去时,她已经完全忘记了我,或者是故意将我冷落掉,擦着我的肩膀过去。我几乎能感觉到她胳膊上传过来的静电,烧伤了我的肌肤,连同里面裹着的一颗试图请求她谅解的心。

    ④此后,我对这个老师再也没有产生过兴趣。她的课,像是一张被揉皱了的纸,我看也不看,便随手丢进了记忆的垃圾箱。她未曾给予我的谅解与宽容,在我这里,也同样没有给予她留下一个温暖长久的位置。

    ⑤我的一个朋友,给一群学习舞蹈的十几岁的孩子上文化课。那些每天5点早起辛苦练功的孩子们,常常来不及吃饭,就要赶赴早晨8点的课程。所以每每她上课的时候,下面便可以看到一张张啃食面包的嘴,时不时地,还会发出有节奏的咀嚼声。朋友站在讲台上,若不回头,那些声音听上去便像一群酣畅饮食的小猪,可爱,也让人哭笑不得。许多老师,一再严肃申明,上课不准吃饭,还曾经有一个老师,因为将一个正在偷吃饼干的女孩叫起来训斥,差一点让女孩当场噎住了喉咙,并因在同学面前丢了颜面,再也不敢来教室上课。而朋友则巧妙地在点名的几分钟里,让孩子们一起吃完手头的东西。孩子们果真听话,迅速地消灭掉买来的早餐。因为老师对他们没时间吃早餐的信任与宽容,他们在听课时,格外地认真,毕业后,还念念不忘老师这一点的好。

    ⑥朋友一直用心记着一个女孩的话,她说:“老师,你知道吗?你说过的最温暖的一句话是,‘孩子们,慢点吃’,这比你讲过的任何一节课,都更能打动我们的心灵。”

    (选自《中学生阅读(初中版)》,有删改)

    1. (1) 第①自然段中,“我”是怎样对待学生迟到说谎的?我为什么会这样做?
    2. (2) 请简要赏析第③自然段中划线句子。
    3. (3) 第⑤自然段中,“朋友”是如何处理学生吃早餐问题的?由此可见她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4. (4) 本文题目是“最温暖的话”,但文中用了不少笔墨写那位“严厉”的老师,有何用意?
九、作文
  • 14. 记事能力是最基本的写作能力,我们要学会记事。领会并运用本学期开学以来学过的几篇课文的记事技巧,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看着小时候的照片,我发现自己和从前不一样了;爸爸出差回来了,家里的晚餐不一样了:离开熟悉的校园,来到新的学校,这里的学习和生活不一样了。其实每个人都会遇到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事,不一样的情。在不一样的体验中,我们一天天成长……

    请你以“不一样的_______”为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书写工整,卷而整洁;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班级、学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