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二...

更新时间:2021-09-27 浏览次数:54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 倾倒液体 B . 滴加液体 C . 加热液体 D . 量取一定量液体
  • 2. 下列行为中,符合实验室安全规则要求的是(   )
    A . 实验结束后,剩余药品要倒入下水道 B . 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不能将试管对着他人,要对着自己 C . 为提高实验操作效率,没有毒性的药品可以直接用手抓取 D . 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 3. 关于如图所示的电解水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试管1中是氧气 B . 得出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 C . 试管1和试管2中气体的质量比为2:1 D .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2中的气体能复燃
  • 4. (2020九上·南开月考) 一位学生要用托盘天平称量 3.5g 药品,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这时他应该(    )
    A . 减少药品 B . 向右盘中加砝码 C . 移动游码 D . 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
  • 5. (2019九上·防城港月考) 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 氧化铜粉末    ②用 量筒量取 的稀硫酸

    ③用普通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     ④用 量筒量取某溶液

    A . ①② B . ②③④ C . ③④ D . ①④
  • 6. 中国诗调文化源远流长,从化学的视角来看下列名句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B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 . 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 D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7.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 轮胎爆炸、汽油洗涤油污 B . 食物腐败、活性炭去除异味 C . 冰雪融化、钢铁生锈 D . 焦炭工业炼铁、煤气燃烧
  • 8. (2020九上·娄底期中) 下列各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 B . C . D .
  • 9. (2014·徐州) 暖宝宝中的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发热剂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见如图).以下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 B . 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 此实验中发热剂的多少不影响测量结果 D . 此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8.3%
  • 10. 用分子的知识对下列现象进行解释,其中合理的是(   )
    A . 1L大豆与1L沙子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隙 B . 加入糖的水变甜,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 . 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 D . “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 11. (2018九上·富顺期中) 原子序数为94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中子数为145    B . 核外电子数为94 C . 质子数为94     D . 核电荷数为239
  • 12. (2020八上·龙凤期末)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元素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氧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以再分 B . 最外层电子数为2个电子,一定为稳定结构 C . 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为同种元素 D . 离子得失电子也可以变为原子
  • 13. (2019八上·大庆期末) 下列关于 Na、Na+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⑤化学性质相同⑥Na+比Na稳定

    A . ①④⑤    B . ①③⑤⑥    C . ①④⑥    D . ②③④
  • 14. 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图是锌元素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属于非金属元素 B .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0 C . 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g D . 锌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为8
  • 15.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氧化镁 B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C .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D .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的五氧化二磷固体
  • 16. (2020·江西模拟) 实验室使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氧气,各物理量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7. (2018·江西模拟) 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 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 . 风助火威——为燃料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 C . 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 . 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18. (2020·锦州模拟) 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过氧乙酸(CH3COOOH)成为杀死新冠病毒的一种有效消毒剂之一。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过氧乙酸由9个原子构成 B . 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2个氢分子 C . 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各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D . 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19. (2020·西宁模拟) 下列有关“2CO+O2 2CO2”的质量关系,错误的是( )
    A . 若56gCO参加反应,则消耗O2的质量一定是32g B . 若16gO2参加反应,则生成CO2的质量一定是44g C . 若10gCO2生成,则消耗CO和O2的质量总和一定是10g D . 若5gCO和2gO2混合点燃,则CO2生成的质量一定是7g
  • 20. 已知氢化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NaH+H2O=X+H2↑,关于此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X的化学式为NaOH B . NaH中的氢元素化合价的化合价为-1 C . 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D . 反应前后物质状态发生变化
二、填空题
  • 21.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数字和化学符号或文字等填空。
    1. (1) 2个氢原子
    2. (2) 3N
    3. (3) 1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4. (4) 2H2O表示
    5. (5) 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6. (6) 2个镁离子
  • 22. 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 淡水资源很少。爱护水资源主要从和防止水体污染两方面采取措施。
    2. (2) 生活中,软水与硬水可以用鉴别。
    3. (3) 天然水多为硬水,日常生活中可用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 (4) 如图是实验室电解水的简易装置示意图。

      ①接通直流电源后,B电极为电源的极,C管中气体是(填名称),D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

      ②C、D两试管内气体的质量比约为

      ③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反应类型是

  • 23. 测定铕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是152,其核电荷数是63,则该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是中子数是
  • 24.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 (1) 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_____(填字母)。
      A . 氯化钠 B . C .
    2. (2) 根据下图所示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微粒是(填字母,下同);

      ②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的微粒是

      ③表示阳离子的微粒是

      ④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

      ⑤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 25. 分析下列做法,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假定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
    1. (1)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所用红磷的量不足,所测得的氧气含量(填空“偏大”“偏小”或“不变”,下同)
    2. (2) 用二氧化锰和一定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时,所用二氧化锰的量偏多,所制得氧气的质量
  • 26. 生活中的化学—“火”
    1. (1) 厨房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其灭火的原理是
    2. (2) 煤炭是一种重要的燃料。

      ①从燃烧条件来看,木炭燃烧实验中,“点燃”是为了满足燃烧三个条件中的哪一条

      ②小明通过实验发现在相同条件下,木炭在空气、氧气、臭氧(O3)中燃烧的现象不同

      不同气体中

      在空气中

      在氧气中

      在臭氧中

      燃烧现象

      红热

      剧烈燃烧

      非常剧烈地燃烧

      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写出木炭在臭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根据表中的信息,写一条对“燃烧”的新认识

    3. (3) 镁粉常用作烟花或照明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7. 下列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向着手心,细口瓶的塞子要在桌面上。
    2. (2) 如图B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填序号)。

      A 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 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 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3. (3) 如图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

      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②酒精灯加热前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用酒精灯火焰的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三、综合题
  • 28. 探究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设计了如图1所示装置。请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闭合电源开关,可以观察到白磷
    2. (2) 装置冷却到室温,可观察到U型管内左侧液面
    3. (3) 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4. (4) 此实验可推知反应后剩余气体的性质是。(写出其中一条)
    5. (5) 小明同学由该实验得到启发,设计了如图2的测定实验,但是他看到的现象是水面并没有上升约1/5,原因是
  • 29. 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 (1) 在实验室中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氧气,可选择上述(填字母)装置进行实验,选择的装置需要改进的地方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氧气收集完毕后,测得其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

      A 高锰酸钾中混入了二氧化锰

      B 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

      C 装置气密性不好

      D 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E 加热前就将导管伸入集气瓶

    2. (2) 比较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与分解过氧化氢溶液两种方法制取氧气,使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的优点是
    3. (3) 用F装置收集满氧气后,可用水将F中气体压出,水应从端注入。
    4. (4) 选用B装置制取某种气体,将长颈漏斗换成了注射器。这样改变的优点是
    5. (5)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她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如果选用F装置收集NH3 , 则NH3应从导管通入。
    6. (6) 已知实验室制取一瓶一氧化氮气体时选用E作为收集装置,而不能选用C或D装置来收集,由此可以推断一氧化氮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是。(填序号)

      ①能溶于水;②密度比空气大;③难溶于水;④能和空气中某种气体发生反应;⑤与水发生反应

四、计算题
  • 30. 现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至完全反应,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 (1) 生成氧气g。
    2. (2) 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